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中药产后康对产后瘫奶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奶牛产后瘫与氧化损伤的关系,试验将20头奶牛分为健康组、病理组、预防组和治疗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奶牛分别在产前2天、产前1天、产后第1~7天给药,每天早晚各灌药1次,预防组奶牛每次给药1袋(350 g),治疗组奶牛每次给药2袋,每组奶牛分别于产前1天,产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早晨空腹颈静脉采血,测定奶牛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病理组奶牛血清中MDA含量升高,GSH-Px和SOD活性降低;而预防组和治疗组奶牛血清中MDA含量降低,GSH-Px和SOD活性升高。说明产后康能够通过调整体内自由基含量的变化,维持体内自由基动态平衡,具有防治奶牛产后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查哈阳农场太阳湖分场场区繁育点1997年配种年度奶牛产后配种记录的整理,调查和分析了568头奶牛产后配种记录,情期受胎率为51.7%。1奶牛产后第1次配种时间与情期受胎率568头奶牛产后第1次配种时间平均为85.7天,情期受胎率为51.7%。详见表1。表1奶牛产后第三次配种时间与情期受胎率从表1看出,产后第1次配种时间除少于50天者,情期受胎率无显著差异。产后50天以内情期受胎率较低,产后70~89天情期受胎率较高,这时期是奶牛产后第1次配种的理想时间。对产后3个月以上不发情奶牛应进行检查,对症治疗,加强饲养管理,使奶牛产后尽快…  相似文献   

3.
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延长产犊间隔,严重的还会使母牛屡配不孕,致使奶牛场经济效益降低,影响奶牛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应用北京兽药厂生产的官得康混悬剂,于1995年8月一1996年8月进行了防治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l材料与方法1.l材料药品:北京兽药厂生产的官得康混悬剂,批号为9504o入牛群:产后奶牛,年龄为3~10岁,胎次为2~8胎。1.2方法预防试验:于胎衣排出后第1天和第6天分别向母牛子宫内注药四次,每次1支。治疗试验:治疗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2~7天往药1次,每次…  相似文献   

4.
胎衣不下奶牛围产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胎衣不下(RFM)奶牛围产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对25头胎衣不下奶牛和30头正常奶牛,使用锥/板法测定不同切变率的全血粘度,使用全自动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对照组全血粘度随妊娠时间推移,在妊娠后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RFM组在切变率为150/s时未见显著降低变化,切变率为38/s、10/s、5/s有降低表现,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妊娠275d),分娩后10 d显著高于产后第1天。PCV随妊娠时间推移呈降低变化,妊娠275 d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产后第1天两组均呈升高变化,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随后两组各时间点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产后呈降低变化,其中RFM组产后第1天显著低于产前,第30天显著低于产后第1天。积分面积在妊娠第275天对照组极显著增加,两组产后第1天均显著低于产前,RFM组产后第10天极显著低于第1天(P<0.01)。以上结果提示产前和产后血液粘度处于较高水平和产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持续低下是RFM奶牛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降低分娩前后的血液粘度和提高产后红细胞变形能力可能有效减少RFM和其他围产期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1发病类型及特点 1.1产后早期(产后20天以内) 多为急性子宫炎,发病时间通常在产后5-6天,而最危险的感染期是产后第1天。发病特点是子宫颈开张,微生物易于侵入;胎衣不下及恶露滞留;子宫阜组织的损伤有利于微生物从子宫内膜创口扩散到机体;产后母牛抗病力下降,卵巢缺乏活性,生殖系统局部组织抗病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6.
1产后生殖系统监护 母牛在产后1星期内,应每天早晚观察其采食情况,并监测体温,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产后11天左右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0.4毫克,以防止产后感染,加速子宫复旧过程。做好产后第1次发情时间的观察和记录,以便于第2情期及以后情期的发情监控,提高产奶高峰期的发情鉴定检出率。产后21天左右进行子宫复旧检查,发现子宫复旧不全或其他异常要及时处理,以确保奶牛适时投入配种。  相似文献   

7.
一例母猪产后瘫痪的防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饲养户的1头母猪于产后第5天不能站立,驱赶不起,无其他明显症状,观察后确诊为产后瘫痪。  相似文献   

8.
奶牛生产瘫痪的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乳牛生产瘫痪严重威胁着养牛业的发展,笔者于2001—2003年接治30例,经过中西药治疗抢救,全部治愈。多数病例发生在产后第一次挤奶到产后72h期间,也有个别奶牛发生于产后第4天。  相似文献   

9.
黄芪多糖提高干奶期奶牛乳腺免疫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黄芪多糖对隐性乳腺炎患牛进行乳头直接投药治疗,产后第3天检测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情况。结果: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30mg剂量组效果最明显(P〈0.01),说明用此剂量提高奶牛乳腺免疫力可达到良好效果。从治愈率来看,30mg剂量组治愈率达到最高水平,产后第3天检测治愈率为509/6。干奶前6天与产后第3天各组阳性乳房数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产后无新的乳腺炎病例发生,整个干奶期乳腺免疫力保持稳定,干奶前用药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可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10年4月下旬,红旗辣子洞村赵某家饲养的1头母猪在产后第5天发生高烧、俯卧、全身颤抖、张口喘气、食欲废绝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检查诊断为产后高热,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及时救治,病猪痊愈,现将治疗过程简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母猪产后特大膀胱积尿症的诊治赖金成(福建省漳州农校牧医学科,363000)南清县草圾村陈×家养母猪产第10胎,产后第2天发现尿闭,当地兽医用速尿等药物治疗,不但不见排尿,反而腹部越来越大,第4天又用导尿管排尿,无法插入,后改用新斯的明等促平滑肌蠕动药...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明和田多胎红羊泌乳规律,提高双羔成活率。选取6只产双羔和田多胎红羊母羊为试验动物,检测其产后1~28 d泌乳量、乳成分变化规律;测量产后第1天母羊乳房体尺指标,并与泌乳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和田多胎红羊产后1~28 d总泌乳量为29.87 kg,平均每日泌乳量为1.07 kg,泌乳量在第1~3天上升速度最快,在第21天达到峰值1.23 kg,泌乳曲线方程为:y=537t0.477e-0.033t;乳脂、非脂乳固体、密度、乳糖、固形物、蛋白质指标在和田多胎红羊母羊产后1~3 d快速下降,7~28 d趋于稳定,且6项指标第1天与第7、14、21、28天均差异极显著(P<0.01);和田多胎红羊母羊产后第1天与第14、21、28天的泌乳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产后第2天与第28天的泌乳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其他均显著相关(P<0.05);母羊产后第1、2、3、7天泌乳量与乳房宽呈显著相关(P<0.05),母羊产后第14、21、28天泌乳量与乳房体尺指标相关性不显著(P>0.05)。以上研究结果为和田多胎红羊新类群种质特性、选育、饲料配制、羔羊早期断奶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两头奶牛产后第1、7、l3、20、26、32、38、45、52、60天的子宫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分娩使奶牛部分子宫内膜破损,并且与其相邻的细胞也在产后1~7d内坏死脱落;未破损上皮细胞的纤毛和微绒毛也受到损坏;产后第13天时,基底细胞开始生长以修复分娩时被损坏的子宫内膜,到45d时生长基本完成,产后60d时组织修复完成,纤毛和微绒毛覆盖整个子宫内膜表面。在产后1~7d内,子宫组织内胶原片段多、胶原纤维呈溶解状、横纹不清楚、胶原束内出现空腔;从产后第26天开始胶原纤维片段较少并排列较整齐,而第32天以后胶原纤维束交错整齐排列、横纹清楚、无胶原片段。在产后1~7d内,子宫平滑肌细胞核呈扭曲状、胞质内充满肌丝,并且体积较小;从产后20d开始平滑肌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增多。产后1~32d之间,子宫组织内巨噬细胞数量增多,其胞质内溶酶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产后13~32d之间,浆细胞数量增多,其胞质内粗面内质网池扩大、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增多;淋巴细胞大量浸润。产后20~45d之间,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其胞质内细胞器增多;产后7~45d之间毛细血管周围的周细胞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1安静发情虽然卵巢上的卵泡能发育成熟且正常排卵,但母畜却没有明显的发情表现。见于下列情况:①母马、母牛分娩后的第一个发情周期(母畜的产后发情时间:马为产后第6~12天,牛一般在产后40~45天,早的在产后25~30天,猪为产后3~6天,羊为产后2~3天,晚的在产后20天左右);②带仔哺乳的牛和羊;③每日挤奶次数多的母牛。④年轻或体弱的母牛。2短促发情母畜的发情持续时间为:猪2~3天,马7天,驴6天,黄牛1~2天,水牛1~3天,山羊1~2天,绵羊1.5天。如果发情持续时间非常短,就属于短促发情,若畜主缺乏经验或不注意,常常会错过配种时机。短促发情的原…  相似文献   

15.
我场1044号乳牛,七岁,第四胎,营养中上。第三胎305天奶产量为8750公斤。该牛于1983年1月10日足月分娩,产异性双胎,均健活。产后次日施胎衣剥离术及用抗菌药物作子宫内处理。产后第四天发病,根据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病理剖检特征诊断为胰腺炎性酮病。临床表现产后第四天上午8时据饲养  相似文献   

16.
奶牛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奶牛的分群方案1.1成年母牛按泌乳阶段分群,一般可分为五群1.1.1干乳期(60天)自停奶日期至分娩日期之前(产前两个月内),其中包括围产前期(15天),自预产期前15天至分娩日期前一天(产前半个月内)。此期对奶牛产后及乳房健康至关重要。1.1.2围产后期(15天)自分娩日期至产后第15天(产后半个月内)。此期对奶牛的健康及繁殖是关键饲养期。1.1.3泌乳盛期(110天)自分娩后第16天至第120天(产后四个月内)。围产后期和泌乳盛期产奶量占全泌乳期产奶量的45%~50%,此期对全泌乳期产奶量…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7,(1):98-102
为了探讨奶牛胎衣不下对子宫内膜先天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产后第1天和第7天,对9头胎衣不下的奶牛和10头正常分娩的奶牛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每周收集子宫内容物进行需氧菌分离培养;在产后第1天和第7天,检测所有奶牛子宫内膜TLR1/6、TLR2、TLR4、TLR5、TLR9、NOD1、NOD2、CD14和MD2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无论奶牛有无胎衣不下,在产后21 d内大肠杆菌是子宫内容物中最常见的细菌;产后第7天与第1天相比,胎衣不下的奶牛子宫内膜TLR2、TLR4和CD14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正常分娩的奶牛在相同时间段上述受体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说明产后1周胎衣不下的奶牛子宫内膜TLR2、TLR4和CD14的基因表达减少可能与子宫感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用常规方法监测了11只围产期小尾寒羊的体温、脉搏、呼吸、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白细胞分类各项数值。结果表明,分娩前后体温和中性分叶核细胞呈“M”形变化,分娩时增高,产后第5天时降低,产后第12天又升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则从产前到产后5天期间都处于低水平.产后12天恢复至正常水平。呼吸数、脉搏数及白细胞数在分娩时均升高。  相似文献   

19.
(一)安静发情虽然卵巢上的卵泡能发育成熟且正常排卵,但母畜却没有明显的发情表现.见于下列情况:(1)母马、母牛分娩后的第一个发情周期,(母畜的产后发情时间:马为产后第6~12天,牛一般在产后40~45天(早的在产后25~30天),猪为产后3~6天,羊为产后2~3天(晚的在产后20天左右);(2)带仔哺乳的牛和羊;(3)每日挤奶次数多的母牛;(4)年轻或体弱的母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本中药方剂对围产后期奶牛的保健情况,研究产后奶牛体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试验将30头正常分娩奶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测定了奶牛在产后第3,7,14,21天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β)、IL-10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在产后第21天血浆中的IL-1β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奶牛在产后第7天血浆中的IL-1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此中药方剂对奶牛血浆中部分细胞因子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对正常分娩奶牛有一定的产后保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