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森杰 《山东饲料》2007,(12):22-22
一、牛奶的组成牛奶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正常的牛乳成分含量,基本是稳定的,但各成分都有一定的变动范围,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乳脂肪,其次是乳蛋白质,乳糖的变化较小。牛奶的检验就是根据奶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来定等定级的。牛奶组成中大部分是水分(86%~89%),干物质占11%~14%,牛奶的稀与稠主要与干物质的含量有关。而干物质又直接与组成他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等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牛奶富有营养价值,其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固形物含量多少影响乳的品质,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含量一般为3%~5%。乳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提高乳脂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选择优质饲料,饲养管理也是提高乳脂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根据奶牛胎次、产奶量、泌乳日龄等相近的原则选择33头中高产水平澳洲型荷斯坦经产奶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11头(即对照组,处理I组,处理II组),分别饲喂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占青绿类饲料比例分别为0、50%、100%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的各类饲料含量相同而青绿类饲料中桂牧一号所占的比例不同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乳脂率、干物质率和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乳干物质率和乳蛋白率均有上升的趋势而乳脂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气象条件对牛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奶牛平均产奶量和牛奶品质与同期日气象资料,结果表明,奶牛平均产奶量和牛奶品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产奶量最低,8月份最高;牛奶的脂肪含量与干物质含量极显著相关,且变化趋势一致;气温是影响牛奶单产和品质的主导气象因素;气压与奶牛平均单产呈负相关,与牛奶品质呈正相关;相对湿度升高,奶牛平均单产下降,而乳脂肪、乳蛋白和干物质含量增多;当天降水对牛奶产量不利。  相似文献   

5.
选择围产期荷斯坦奶牛16头,按年龄、体重、胎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4.0%,B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9.6%,在精粗比3:7条件下(能量浓度基本一致,1.41-1.42Mcal/kgDM)。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及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总干物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营养表观消化率、分娩后60d内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乳总干物质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乳蛋白和总干物质有随围产期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奶牛的品种是影响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主要因素,例如中国荷斯坦奶牛的平均乳脂率为3.4%,乳蛋白率3.1%;而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的平均乳脂率在4%以上,乳蛋白率3.6%以上;娟姗牛的乳脂率高达5~8%,乳蛋白率4.0%以上。相对于乳脂率,乳蛋白率受遗传影响较大,因此,在生产中通过营养来提高乳蛋白率比提高乳脂率的难度大。  相似文献   

7.
牛奶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决定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乳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蛋白质,它的氨基酸含量和构成比例基本上与人体所需氨基酸的数量、比例相接近。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牛奶价格体系中都把乳蛋白的价值放在首位,有的国家乳蛋白和乳脂肪比价甚至达1.5:1。我国新的巴氏杀菌乳标准已把乳蛋白作为一项主要指标列入。作为“南方奶牛之乡”的金华,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来提高奶牛乳蛋白质含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牛奶至少含有100多种化学成分,但主要成分是水分、脂肪、蛋白质、乳糖、盐类以及其他微量物质(如磷脂、酶、维生素、色素等)。天然牛奶含有人体必需和易缺乏的22种矿物质和13种维生素。牛奶干物质(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矿物质等)占11%~12.8%,水分占87.2%~89%。牛奶的稀与稠主要与干物质的含量有关,而干物质多少与乳脂肪、乳蛋白、乳糖等的含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常的牛乳成分含量,基本是稳定的,但各成分都有一定的变动范围,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乳脂肪,其次是乳蛋白质,乳糖的变化较小。牛奶的粘稠度主要与干物质的含量有关,而干物质又直接与组成其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等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747头中国黑白花奶牛乳样中的4种乳蛋白的基因型,同时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和基因替代模型研究乳蛋白位点对奶牛第一胎泌乳性状的遗传效应,并首次提出数量性状的位点决定遗传力(Loci-decidingHeritability,h)的概念。结果表明,K-CN基因型对乳脂率和干物质率有显著效应,β-LG基因型对乳中干物质率的效应值显著。α_(s1)-CN位点B基因对C的替代显著影响305d产奶量,对乳脂率无显著效应,β-CNA ̄1基因的替代对305d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有显著影响作用。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干物质率的乳蛋白位点决定遗传力分别为9.4%,8.8%,9.2%和6.7%。  相似文献   

11.
直接饲喂微生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米曲霉、酵母饲喂黑白花泌乳牛,提高了牛奶乳脂率和干物质含量,对乳蛋白含量作用不明显,奶牛采食量和平均体重均有增加,酵母组的产奶量略有增加,说明这两种微生物添加剂对提高奶牛的产乳性能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胎次对乳质欠佳奶牛群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蛋白质、乳脂肪是牛奶中非常重要的质量性状指标,其优劣直接影响到牛奶风味和牛奶产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定性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胎次因素对乳蛋白质、乳脂肪等乳质指标不合格奶牛群分布的变化规律,表明胎次因素可以显著影响奶牛群中不合格奶牛数及比例分布(P<0.0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合理的措施调整或改善不同胎次牛群的比例,以提高整个奶牛群的乳质及牛奶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反刍动物能量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牛羊脂肪为原料,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取保护油脂,其结构为(C18H35COO)2Ca分子量为607.04含量为91.30%,给奶牛日粮中添加该保护油脂300g/日.头,产奶量提高19.29%,乳脂率提高13.16%,乳中必需脂肪酸,总脂,Ca等含量显著提高,干物质和乳蛋白量变化不大;对奶牛血液生化成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富含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发酵肽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5头体质量、胎次、产奶量均相近的泌乳180d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0.5%和1%发酵肽实验组。结果表明:0.5%和1%发酵肽实验组奶牛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及乳干物质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升高(P〈0.01),产奶量分别提高11.0%和13.7%,乳蛋白率分别提高5.6%和6.6%,乳脂率分别提高7.0%和7.5%,乳干物质率分别提高0.25%和0.67%,乳糖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富含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发酵肽可以很好地提高奶牛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乳脂率。  相似文献   

15.
牛奶乳脂率是反映奶牛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也是影响奶牛饲养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牛奶乳脂率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有遗传的因素 ,如品种和个体的差异 ;有生理的因素 ,如在不同胎次、一个泌乳期的不同阶段。牛奶的乳脂率与其产奶量呈现负相关。但在生产中 ,反应最明显的还是饲养管理对奶牛乳脂率的影响 ,如挤奶技术、日粮结构等。在保证奶牛产奶量的情况下 ,尽可能提高牛奶的乳脂率 ,才会发挥奶牛的最大效益。为此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好的品种和个体不同品种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的差异。乳用牛当中 ,经过高度培育的品…  相似文献   

16.
N1型纳豆芽孢杆菌对泌乳期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试验旨在研究N1型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对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泌乳期、胎次、产奶量、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36头,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3个处理组,分别是试验1组添加N1型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制剂30 g,试验2组添加N1型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制剂60 g,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60 d,预试期10 d,分别在试验期的0、30、60 d采集奶样,每周测定1次产奶量。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N1型纳豆芽孢杆菌能够提高产奶量、提高乳脂校正乳产量(P<0.05);提高乳脂含量、乳蛋白含量、干物质含量,提高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P<0.05)、干物质产量(P<0.05),对乳糖含量没有影响;牛奶中体细胞数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7.
改善牛奶乳脂率的几项关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奶富有营养价值 ,其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 ,固形物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固形物含量多少影响乳的品质 ,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 ,含量一般为 3 %~ 5 %。乳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提高乳脂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奶牛品种改良 ,选择优质饲料 ,饲养管理也是提高乳脂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 选育好的品种和个体不同品种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如荷斯坦牛 ,其产乳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乳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 ,产乳量较…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明确年份、月份和胎次变化对奶牛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尿素氮、持续力和体细胞数的影响。采集新疆石河子市26个奶牛场2016—2022年的400 432条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测定数据,通过SPSS 26统计软件对不同年份、月份和胎次的DHI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和2022年奶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年份(P<0.05),2019年和2020年奶牛的乳脂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P<0.05),2016年奶牛的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其他年份(P<0.05)。4—8月牛奶的乳蛋白率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5),9月牛奶的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第2胎次奶牛的产奶量和体细胞数显著高于除头胎次外的其他胎次(P<0.05),第2~4胎次奶牛的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和持续力相对较高。研究表明,新疆北部地区(石河子市)规模化奶牛场生产性能与年份、月份和胎次显著相关,有计划地提高第2~4胎次奶牛比例,合理配制4—8月奶牛日粮对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和养殖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牛奶乳脂肪和乳蛋白的合成与调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脂肪与乳蛋白的含量与组成是构成牛奶重要营养品质的主要物质基础,它既涉及质量安全,又是奶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因此,探索牛奶品质形成规律及其调控的理论和技术途径,并用于指导奶牛养殖业在低碳、低耗、低排和高效的思路下提高牛奶乳脂肪和乳蛋白的含量,优化其组成,正在成为国际上反刍动物营养学科研究的前沿,也是奶业科学发展面临的百年机遇。营养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等新兴学科正在蓬勃发展,如果使之与传统动物营养学有机融合,就能够为牛奶品质形成与调控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并且未来10年有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1)从异常代谢入手系统揭示我国当前牛奶乳脂肪和乳蛋白低下的科学原因;(2)乳脂肪和乳蛋白合成所需前体物质的形成、摄取、转运和利用途径及拮抗—协同模式;(3)第一基因组与第二基因组在乳脂肪和乳蛋白合成中的基因网络分析;(4)乳脂肪和乳蛋白合成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及信号转导途径;(5)泌乳表观遗传机理。  相似文献   

20.
活性复合酶制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和推广酶制剂产品,本试验通过筛选出最佳酶组合,并将复合酶应用在泌乳奶牛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筛选出的复合酶后,改善了饲料的适口性,五组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和乳中干物质含量,产奶量以第五组提高最多,提高8.66%(P〈0.05),乳脂率以第一组提高最多,提高6.05%(P〈0.05),乳蛋白、乳糖以第二组提高最多,分别提高5.24%、8.74%(P〈0.05),乳中干物质以第三组提高最多,提高4.22%(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