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绵农3号     
品种来源:绵农3号(原系号8619—52)由四川省绵阳农专复合杂交选育,与绵农2号属姊妹系,1989年引入陇南,1997年5月4日陇南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受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4次全委  相似文献   

2.
绵农2号     
品种来源:绵农2号(原系号8619—32)由四川省绵阳农专以(75—21—4/76—19)F_4/(绵阳11号/A—tondra“S”)F_3复合杂交选育的冬小麦品种。1989年引入陇南,陇南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受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于1997年5月审定通过。 特征特性:株高90—100cm,幼苗半直立、叶绿色、  相似文献   

3.
郭泰  刘忠堂  王志新  吴秀红  郑伟 《种子》2007,26(10):97-99
合丰49号是以合交93-88(北丰9号×合丰34号)为母本,绥农10号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粗脂肪含量19.58%,粗蛋白质含量40.56%,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45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0号增产8.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98.6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0号增产10.7%,抗灰斑病、中抗病毒病SMV 1号株系,适宜黑龙江省二、三积温带、吉林省东部山区、半山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兴安盟等地区大面积种植,2005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为抗灰斑病、高产优质、广适应性品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89年通过的几个优良品种。临蚕2号蚕豆(原系号8134—1—1)甘肃省临夏州农科所于1981年从青海省农科院引进的国外品种法娃长荚中系统选育而成。1987—1988年参加全省蚕豆区试,在23点次试验中,平均折合亩产291.2千克,比对照增产11.2%。1987—1988年在省内进行生  相似文献   

5.
品种来源:平凉38号(原代号:80平13)系我省平凉地区农科所1978年从[(平凉21×钱交麦)×天造18号]杂交后代76试5品系的分离株系中,经多年选育,于1984年育成.1987年5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5次(扩大)会议审定通过.目前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一、水稻品种(品种登记号为GS01001—1989~GS01010—1989): 名称来源扬稻2号 BG902系选威优35 V20A×二六窄早浙辐802 用四梅2号辐射选育汕优63 珍汕97A×明恢63 73—07 红梅早×7055 汕优桂33 珍汕97A×3624—33 秀优57 秀岭A×C57 紫金糯复虹3号×(辛尼斯×南粳15r)F1 双桂1号桂阳矮C17×桂朝2号桂朝2号晚籼×早籼二、麦类品种(品种登记号为GS02001—1989  相似文献   

7.
品种介绍     
《种子》1993,(3)
品种来源:陇番5号代号85—m_4系甘肃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以82m_1-4(204)为母本,83—A4—2(213)为父要组配的番茄杂交种。1992年6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0次扩大会议审定通过。特征特性:早熟矮封顶类型.蔓生,株高65厘米左右,封顶台数2~3台,普通花叶,叶绿色,第1花序出现节  相似文献   

8.
甘肃高寒阴湿区春小麦新品种临麦32号(原代号941-1)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从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育种室引进的F1代材料(组合为甘辐92-310×咸阳大穗),经多年南繁北育选育而成的优质、丰产、抗病、早熟的春小麦新品种,综合性状突出,于2004年1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9.
垦啤6号是以98-003为母本,以育种中间株系垦啤9113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啤酒大麦新品种。该品种麦芽品质优良、丰产稳产、高抗倒伏、耐密植、适应性广,平均产量8 967.0 kg/hm2,较对照甘啤4号增产13.2%;籽粒蛋白质含量10.5%,品质优级,是目前甘肃啤酒大麦产区理想的首选品种之一。2009年通过甘肃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甘认麦2010003),并申请了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 005816 E)。  相似文献   

10.
3.26 滇豆6号 3.26.1 审定编号:国审豆2008026. 3.26.2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3.26.3 品种来源:(晋宁大黄豆×黑农29)×威廉姆斯. 3.26.4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27天,白花、棕毛,株高68.7 cm,底荚高度10.4 cm,主茎节数14.6个,分枝数4.3个,单株荚数57.2个,百粒重15.8 g.种皮黄色,种脐黑色.接种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感SC7株系.粗蛋白质含量44.53%,粗脂肪含量19.59%.  相似文献   

11.
阿兰西葫芦     
品种来源:由兰州市西固区农技站用阿7936—1—2—6做母本、兰7903—2—2—3做父本配制的杂交种。1989年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85~1987年品比试验中,平均亩产7846.6公斤,比对照阿×兰(品种间一代杂种)增产21.5%。其中早期产量1818.5公斤,增产46.4%。1988年全省番瓜多点试  相似文献   

12.
豫麦34系郑州市农科所以矮丰3号×(孟201×牛株特)为母本,以豫麦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经河南省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被农业部评为面包专用优质小麦品种。1996年和1997年产量分别为6840kg/hm2和7926kg/hm……  相似文献   

13.
《种子科技》2011,29(7):45-49
(上接第6期第53页)6.8中农油6号6.8.1审定编号:国审油2010008。6.8.2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6.8.3品种来源:1055A×R2。6.8.4以往审定情况: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35)。  相似文献   

14.
高油高产高效大豆品种合丰50的创新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陕农757陕农757小麦品种由陕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与陕西省仪祉农校于1990年协作选育而成。组合以大穗型黄选2号为母本,抗病性强的秦麦6号为父本,1982年杂交,经连续7年单株选择株系比较,1990年在生产中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6.
1 选育经过 1998年,吉林农业大学以黑农38号为母本,吉农8902-15(吉农10号)为父本,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成欧科豆25号.原品系编号为吉农9823. 1998年组配,1999年种植F_1,去除伪杂种,鉴定真杂种45株;2000年,种植杂种F_2,以生育期为主要目标选择单株;在45个株系中,选取中早熟株90株;2001~2003年,进行株系鉴定,优中选优,连续选优,选择优良中早熟株系.2004~2005年,进行品系鉴定、比较试验,决选出产量和其他农艺性状都优良的品系吉农9823;2006~2007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东区区域试验,2007~2008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东区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7.
品种来源:济南15号(原代号825508)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用鲁麦大穗×山前为母本、7014—5—8为父本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1989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产量表现:1982年出圃时测产亩产443.2公斤,比对照济南13号增产34.3%。1983~1985年连续2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亩产分  相似文献   

18.
通农 12是通化市农科院 1985~ 2 0 0 0年采用有性杂交方法 ,利用野生大豆种间杂交材料回交一次选育而成的。该品种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较高、抗食心虫 ,2 0 0 0年 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过程通农 12是 1985年以高蛋白大豆通农 10号为母本 ,以种间杂交中间材料通交 84 - 1168(通交 399×野生大豆 )为父本 ,进行有性杂交 ,原组合代号为通852 8,当年获杂交种 2 8个荚共 58粒。 1986年培育杂种一代 ,1987~ 1988年在F2 、F3代按育种目标进行集团混合选育 ,1989年F4 代选择优良单株 ,1990年F5代决选 ,决选株系号…  相似文献   

19.
天亚4号胡麻     
品种来源:由甘肃省清水农校用雁农1号为母本,张北大粒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78年育成,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87年5次会议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76、1977年参加原天水地区区试,15个点次中有13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亩产86.4公斤和94.75公斤,比天亚2号分别增产16.1%和13.4%,较对照定亚1号增产19.8%;1983年在天水市5个点生产示  相似文献   

20.
大豆新品种银豆4号是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晋豆31为母本、晋豆11×125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16-2017年在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中,2年11点(次)每hm~2平均折合产量2830.65kg,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1.50%;2017年在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2821.05kg,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5.21%。该品种株高86.0cm,单株结荚数44个,单株粒重32.0g,百粒重22.5g,生育期140d左右,属于中晚熟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397.0g/kg,粗脂肪含量184.0g/kg。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及晚熟品种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