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大豆叶面氮素吸收与分配规律,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丰48为试验材料,采用15N示踪法在大豆R5期进行叶面施氮,研究大豆不同器官对氮素吸收与分配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以4.5kg·hm-2(N3)处理大豆各器官干物质量及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籽粒干物重23.2 g,总干物重73.9 g,分别较不施氮处理(N0)高7.91%和14.93%;籽粒氮素单株积累量为137.2 g,较不施氮处理(N0)高13.11%。同一施氮水平下,大豆不同器官15N积累量为籽粒茎叶荚皮叶柄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氮处理下,各器官15N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4.5 kg·hm-2(N3)条件下最高,籽粒单株积累量为8.32 mg。15N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与积累量总体趋势一致,不同施氮量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八五〇农场进行尿素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抽穗灌浆后喷施尿素10 d内,茎叶内氮素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平;随着氮素喷施量的增加,籽粒氮素积累越快,同时茎叶氮素减少越缓慢,成熟期氮素含量越高。试验推荐喷施用量为150~200 g/667 m~2。  相似文献   

3.
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时期幼龄橡胶树对15N标记尿素的吸收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顶蓬嫩叶和成熟叶从氮肥中吸收分配到的15N的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值),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总体均呈增加趋势;同一采样时间里顶蓬嫩叶Ndff值均大于成熟叶。落叶前后氮素在橡胶树各器官中分配差异显著。落叶前期橡胶树吸收的氮素主要分配在叶片中;落叶期橡胶树吸收的氮素则主要分配在主茎中。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氮素养分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关于茶园氮素的施肥管理,茶树对氮素的吸收和代谢,茶园土壤中氮素的动态等方面,作了许多的研究。著者等应用15N 对茶树施用氮素的吸收利用进行试验,发现不为茶树所吸收利用而残留在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棉花不同生育期主要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叶面喷施保铃剂可以协调棉花的生理功能,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植株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减小植物细胞膜的相对透性,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促进棉株对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促进棉花生长和蕾铃发育,增产10%~15%,田间喷施以1000倍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布置氮磷钾肥料基追分配试验,探讨了冬种马铃薯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茎的氮素含量在齐苗后15 d左右出现小高峰,后逐渐递减;块茎氮素浓度随着生长发育进程整体上呈现递减的趋势.马铃薯各器官氮素含量总体表现为叶片>茎>块茎.2009~2010年,每生产1 000kg块茎需吸收氮素(N)2.62 kg; 2010~2011年,每生产1 000kg块茎需吸收氮素(N)4.14 kg.叶片中氮素吸收量在齐苗后25 d达到高峰,用于叶绿体和光合系统的建成,此后,氮素对叶片的吸收量逐渐下降.茎中氮素吸收量在齐苗后35 d达到高峰,然后随着生育进程逐渐下降.块茎对氮素的吸收在齐苗后55 d达到高峰,大量的氮素转移到块茎中,用于块茎的建成.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有机养分对橡胶树营养的影响,指导有机养分在橡胶树上的使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有机养分对橡胶幼苗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硫酸铵,叶面喷施不同有机养分对橡胶树幼苗N、P、K养分含量有着不同的效果。其中部分有机养分能够在相对较低浓度下,更利于叶片N、P、K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稻株喂养~(15)N标记的硫酸铵后,测定其第13叶片叶龄和吸收氮量的关系。叶片吸收氮素活性至叶片含氮量最高时就迅速下降。叶片转变衰老,叶片氮的含量已经开始下降时,~(15)N吸收量为叶片发育期间的28%。叶片中度衰老,当叶片含氮量降低到最高含量一半时,~(15)N的吸收为13%。用葡聚糖G-200型的凝胶过溶仪分析可溶蛋白质中~(15)N含量。在叶片生长期间,羧化酶丰富的部位其大量~(15)N被结合成二磷酸核酮糖。叶片衰老时,这个部位~(15)N量减少的速度要比其他部位更为迅速,尤其是呈严重衰老的叶片,这个  相似文献   

9.
解振兴  董志强 《玉米科学》2012,20(2):128-133
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梯度于苗期利用完全营养液培养,3叶期叶面喷施聚糠萘合剂,研究供氮量对苗期玉米氮素吸收分配特征的影响以及聚糠萘合剂化学调控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处理相比,增加氮素供应可使株高增加,根系增长,根冠比值显著降低,叶片与根中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增大,鞘中NRA减小。随氮素浓度的增加,株高、最大根长和叶片数逐渐增加,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依次增加,叶片中NRA依次增强,氮素吸收和向地上部分配的比例显著增加。聚糠萘合剂处理与相应清水对照相比,提高了植株干物质积累,缩短了最大根长,增加了侧根条数,提高了玉米植株中总吸氮量及氮素利用率。对于不同浓度梯度的氮素处理,低浓度(2.5mmol/L)和中浓度(5.0 mmol/L)培养液中调节剂处理氮素利用率分别比对照增加52.75%和54.91%,表明中、低氮条件下聚糠萘合剂提高了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茶树根外喷肥由于具有吸收转化快,肥效高,促进增产增质等优点,所以在国内外广大茶区均广泛运用。但茶树叶面对氮肥的吸收利用受着外界自然因素和茶树本身代谢作用所制约,因此若使用不当,也不易发挥其优势效应。为此,笔者依据氮素在茶树叶面吸收化机理及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来讨论根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叶面喷施和土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锌浓度处理对茶树体内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土壤有效锌含量与茶树吸锌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茶树对锌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叶部(喷施)和根部(土施)吸收的锌能很快转移到茶树的其它部位,除成熟叶外,新梢、生产枝、主根和吸收根的含锌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新梢可作为茶树缺锌诊断的取样部位。叶面喷锌对茶树体内P含量影响不大,对K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土施则降低P和K的吸收。P—Zn间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但这种作用并非发生在茶树体内,而是表现在茶树根系的吸收上。对Fe、Mn、Ca和Mg含量的影响,则无论是叶面喷锌还是土施锌,均表现为茶树多数部位降低,其中土施对这此元素的影响比叶面喷施明显。施锌对Cu和Na含量的影响不大。从施锌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对矿质养分吸收进行综合评价来看,茶树施锌以叶面喷施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湘南双季稻适宜氮肥运筹方式,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和株两优819、晚稻品种盛泰优018和H优518为材料,研究了3种氮肥运筹方式对湘南双季稻氮素吸收、转运与利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其蘖肥、穗肥、粒肥比例分别为7︰2︰1(N1)、6︰3︰1(N2)、5︰4︰1(N3)。结果表明:(1)早、晚稻N2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1和N3处理,其平均双季总产量较后两者分别提高11.86%和5.24%,增产的原因是有效穗数显著提高;(2)各品种全株、穗部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表现为N2>N3>N1;(3)各品种各处理成熟期氮素分配系数均表现为穗部>茎鞘>叶片,各品种叶片和茎鞘氮素转运量与转运率及其对穗部贡献率均表现为N2>N3>N1;(4)处理间在氮素利用效率这一指标上的差异不大,氮素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表现N2>N3>N1,氮生理效率与氮素收获指数以N2和N3处理较大。氮肥运筹显著影响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N2处理有利于提高双季稻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偏生产力、氮生理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是湘南双季稻较理想的氮肥运...  相似文献   

13.
植物促生菌对桉树幼苗生长及其氮素来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辉林  康丽华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12):2256-2260
利用~(15)N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施氮水平对接种或不接种植物促生菌的桉树幼苗生物量、N和P吸收量及其吸收氮素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桉树幼苗植株生物量、N和P吸收量均显著增加。接种PGPR SZ7-1植物促生菌能显著促进桉树幼苗生物量的增加和养分量的吸收。未接种植物促生菌的桉树幼苗,其植株吸收氮素主要来源于土壤,其次是肥料;而接种PGPR SZ7-1植物促生菌的桉树幼苗,其植株吸收的氮素则主要来源于生物固氮。PGPR SZ7-1植物促生菌具有较好的固氮能力,固氮率达40%以上。结果还显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接种植物促生菌的桉树幼苗生物固氮能力下降,植株氮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氮,其次为生物固氮和肥料氮。在较低的氮素水平下,接种植物促生菌能有效促进桉树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是一种减少肥料施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了当地主栽品种龙粳46,叶面喷施速乐硼,旨在探索硼肥的最佳用量,建立水稻的硼指标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硼肥对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水稻产量随着硼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硼肥达到一定数量时,水稻产量反而有下降趋势。硼肥用量和水稻产量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其回归方程式为:Y=-0.0939X2+3.5445X+505.97(r=0.9573*)。从田间喷施效果看,速乐硼溶解度高,吸收性好,叶面喷施速乐硼可增加水稻产量,其中在硼肥用量2水平下,叶面喷施速乐硼15 g/667 m~2,水稻产量最高为542.0 kg/667 m~2,增产6.7%。说明叶面喷施速乐硼15 g/667 m~2为最佳施肥量,硼肥过量施入或少施均达不到最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花生对硼素营养的需求是贯穿整个生育过程。花生施用硼肥技术中,主要有底施和叶面喷施,底施中有不同施用量,叶面喷施中有不同浓度、喷施时期与次数等。硼肥采用底施和叶面喷施,在南方花生产区中多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半腐解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对15N的吸收和分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在模拟田间条件下的水泥池(微区)内,用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水稻,两个水平的15N标记尿素分别作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的15N在水稻各部位的分配、15N的利用率和土壤 植株系统的氮素平衡。结果表明植株氮素含量中来自肥料氮的百分比(Ndff%)、水稻对15N的吸收和利用率以及15N的土壤残留率因标记肥料的施用时期和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分蘖肥的15N在水稻各部位中的Ndff%最高,而作为基肥施入的15N在水稻体内的Ndff%最低。植株对氮肥利用率的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5.58%和51.53%,氮肥的土壤残留率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13.81%和29.87%。  相似文献   

17.
气候和土壤肥力对积水棉田叶面供氮效果的影响澳大利亚多数灌溉锦田排水不畅,沟灌后随之发生短期棉田积水,导致棉花减产。原因之之一是棉花对氮素的吸收减少。在灌溉前实施叶面喷氮可以克服这种瞬时的供氮不足。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纳拉布赖,生长季气候和土壤氮素...  相似文献   

18.
关于茶树不同施肥时期的氮素吸收及其比例,已经有很多的报导。可是,在冬季茶树对肥料氮的吸收利用状况,几乎不是很清楚的。另外,在南九洲1—2月份进行施肥的农家也很多,这种施肥的效果如何呢?也很有研究的必要。因此,采用~(15)N 标记的硫铵,对茶树冬季氮素的吸收进行试验的结果和得到了一些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4个不同氮(N)水平对剑麻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剑麻株高、叶长、叶宽和根粗。施氮处理地上部鲜重、含水量、全氮含量和吸氮量均有所增加,但施氮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剑麻地上部和根系吸收的肥料N随着氮水平增加而增加,各处理整株肥料N比例,以示踪法计算为24.2%~32.6%,差减法计算为34.6%~53.1%。不同氮水平下剑麻氮素利用率变化不明显,整株氮素利用率,示踪法计算为20.0%~22.0%,差减法计算为30.0%~35.7%。可见,剑麻吸收的肥料氮低于土壤氮;剑麻的氮素利用率偏低;以示踪法求得的肥料N比例和氮素利用率均低于以差减法求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15N标记方法研究氮素的吸收、分配、再分配与油菜早熟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品种中油116(ZY116)生育期比中晚熟油菜品种中双11号(ZS11)短9d,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短5d和4d。早熟品种ZY116在全生育期吸收的氮素比中晚熟品种ZS11更多的向籽粒中转移,而中晚熟品种ZS11则是花期吸收的氮素向角果皮中转移的更多,角果期氮素从角果皮转移到籽粒的更少,均达显著水平。早熟品种中油116在营养生长阶段吸收的氮素在后期的分配速度明显快于ZS11,如ZY116苗期吸收的氮素从花期生长到角果期时再分配速度为3.22mg/d,从角果期生长到收获期时再分配速度为3.71mg/d,而ZS11分别为2.48mg/d和3.10m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