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菜几丁质酶的纯化及其在抗菌核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菜叶片经油菜菌核病菌 (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 或水溶性壳聚糖处理后, 几丁质酶活性明显提高, 分别在处理后 1 d 和 2 d 达活性高峰, 比对照分别高5 倍和2 倍左右。被激发提高的几丁质酶表现为内切酶活性, 细胞间的几丁质酶比活力显著高于细胞内的酶比活力。菌核病菌侵染后的油菜叶片提取液经60% 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再通过再生几丁质柱亲和层析得到了纯化的几丁质酶, 经 S D S P A G E 显示单一的谱带,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32 000。纯化的油菜叶片几丁质酶能降解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细胞壁,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可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
马国良  马辉  马学斌  韩海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01-12503,12532
[目的]探讨油菜菌核病菌在外源营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青海高原春油菜菌核病菌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及不同pH对该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适宜该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碳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果糖,氮源分别为柠檬酸铵和硫酸铵,碳氮比为30∶1,pH范围为6.0~7.0。[结论]为控制和防治油菜菌核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壤生防放线菌的分离及其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抑菌圈法从土壤中筛选出21株对油菜菌核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其中拮抗活性较强的有4株。拮抗放线菌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最高抑制率达85.7%;能抑制病菌菌核的形成,处理后11d,对菌核形成的抑制率达97.3%;对菌核萌发的抑制能力稍弱,在菌核萌发初期,部分放线菌菌株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浩  宁睿  苏兴海  李优琴  王春梅  石志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84-1485,1510
[目的]对中药提取物进行抑菌成分分析,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研制提供基础。[方法]以丁香等1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为材料,测定各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丁香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对油菜菌核病菌抑菌活性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丁香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100%。[结论]初步证实丁香酚为丁香提取物的主要抑菌成分。  相似文献   

5.
8种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防治油菜菌核病菌的有效药剂,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并比较了8种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咯菌腈对油菜菌核病菌抑菌活性最好,其它依次为己唑醇、啶菌噁唑、多菌灵、多氧霉素、嘧霉胺和噁霉灵,嘧菌酯的抑菌活性最差。试验结果可以为油菜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油菜菌核病菌对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和该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11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啶酰菌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菌核净、异菌脲、腐霉利、多菌灵、咪鲜胺和戊唑醇等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株间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差异显著,EC50值在0.0021~0.2113μg·mL-1之间,平均为0.0882±0.0548μg·mL-1;根据EC50值相关性分析,油菜菌核病菌对啶酰菌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7.
作物根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4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等重要土传病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spp.2发酵液处理西瓜后,具有显著的防病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油菜根围土壤中分离出156株细菌,通过对峙实验的初步筛选,有10株细菌对油菜菌核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菌株BX-7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的油菜菌核病菌菌丝边缘由白色变为淡黄色,经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菌丝发生断裂、肿大或畸形等。菌株BX-7的挥发性产物和无菌发酵液均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挥发性产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为74.09%。无菌发酵液随培养时间的不同其抑制效果有显著差异,在培养96 h时达到最佳。油菜叶片离体测定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X-7的菌悬液和无菌发酵液均对油菜菌核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菌悬液处理的防效优于无菌发酵液。  相似文献   

9.
离体条件下测试了野胡萝卜籽精油测试对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Cooke)Ciferri Fulvia)、水稻稻瘟病菌(Piricularia oryza Car.)、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chr.et Spauld.)、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Schw.)Petch)、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s.)和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Berk.)Sacc.)的菌丝生长、孢子和菌核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野胡萝卜籽精油对这7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菌核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小麦赤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当精油浓度达到20.0μL/ml时,小麦赤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以及孢子(菌核)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3.05%,90.35%和100%,90.65%。  相似文献   

10.
邹勇  牛永春  邓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585-9588
[目的]了解瓜类植物内生真菌对瓜类植物常见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方法]对分自不同瓜类植物及不同部位的461株内生真菌分别与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3种土传病菌进行对峙培养试验,观察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记载抑菌带的有无和宽度,计算供试病原真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分析内生真菌对3种土传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内生真菌对供试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表现为3种类型:抗生作用、基质竞争作用和寄生作用.在461株内生真菌中,共有13株对黄瓜枯萎病菌产生拮抗作用,25株对立枯病菌产生拮抗作用,64株对菌核病菌产生拮抗作用,分别占供试内生真菌菌株的2.8%、5.4%和13.9%.其中,菌株F30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带最宽,达19.0 mm.菌株JCL24对立枯病菌的抑菌带最宽,达11.3 mm.菌株F94对菌核病菌的抑菌带最宽,达14.3 mm.对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共3株,分别属于Nigrospora、Penicillium和Rhizoctonia属.对立枯病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共11株,分别属于Alternaria、Apiospora、Bipolaris、Colletotrichum、Exserohilum和Fusarium 6个属.对菌核病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共17株,均为Fusarium属.[结论]部分瓜类植物内生真菌对土传病菌具有拮抗作用,主要通过抗生作用,少部分通过基质竞争和寄生作用抑制病菌生长.一些菌株对供试病菌抑制作用很强,可能具有用于瓜类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产几丁质酶芽孢杆菌对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三株产几丁质酶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G1)、地衣芽孢杆菌(G2)和枯草芽孢杆菌(G3)]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它们在琼脂平板上对油菜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均有抑菌圈产生。G2菌和G3菌,在灭菌土抑菌试验和不灭菌土抑菌试验中对油菜菌核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显出强烈的抑菌活性。G3菌尤为突出。G3菌有开发成为生防制剂防治多种土传植物病害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扑海因和多菌灵不同配比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联合毒力.试验结果表明:扑海因和多菌灵单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EC50分别为0.174 6和0.116 8 μg/ml.扑海因和多菌灵按1∶1配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同时观察了药剂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各配比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高浓度能加速菌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春油菜菌核病菌能够广泛利用多种作物组织培养基,并能对各种形式的碳氮源加以利用,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以甜醇和木糖为最好,病菌对氮源的利用以胰蛋白胨和脯氨酸为最好。春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范围在2~35℃,最适温度为20~25℃,菌丝在pH2~12均能生长,以pH5~7为最适。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与油菜品种的互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苏省具代表性的油菜菌核病发生区采集菌核病菌,并接种不同油菜品种的叶片,研究油菜品种与病菌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菌核菌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具有显著差异,扬州菌株JS1、通州菌株JS5和金湖菌株JS3致病力较强,而丹阳菌株JS6和溧阳菌株JS2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正油菜菌核病又称菌核软腐病,俗称白杆、空杆、麻杆、烂杆、霉蔸等,是由油菜菌核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永修县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高达80%以上。病株不仅会造成减产(一般减产10%~70%),还会影响油菜籽的品质,进而影响到油的品质。1.发病规律油菜菌核病病菌以鼠屎状的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和病株残体中越夏、越冬。当年  相似文献   

16.
油菜菌核病菌致病力与纤维素酶活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牙签菌丝体接种法,测定了来自安徽省桐城、无为、宁国、旌德、寿县,等5个市县的24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油菜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供试油菜菌核病菌菌株间对油菜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且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关,宁国菌株致病力较弱,无为和桐城菌株致病力较强。采用DNS法测定了上述油莱菌核病菌菌株的纤维素酶活性,结果显示不同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值有较大差异,且酶活值大小与菌株的致病力强弱密切相关。进一步对菌株接种所致病斑长度(y)和纤维素酶活值(x)2个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接种油菜48h后所致病斑长度与相应菌株的纤维素酶酶活值呈极显著正相关(R^2=0.8919),即供试的油菜菌核病菌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与其纤维素酶活性高低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从大田油菜植株内获得117个细菌分离物,其中6个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表现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经平板对峙培养和菌核萌发抑制率双重筛选出菌株JH-10,对油菜菌核病菌(S.sclerotiorum)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导致菌丝生长缓慢、弯曲、局部断裂,并延迟菌核形成的时间.菌株JH-10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的离体叶片接种防效为73.1%,盆栽防效为64.7%.经几丁质平板检测,菌株JH-10发酵液中含有丰富的几丁质酶.本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细菌JH-10对油菜菌核病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大的潜力,为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提供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防治辣椒土传病害的优良生防菌种资源,从多年连作重茬的辣椒健康植株根系内分离到一株内生拮抗放线菌PES-A23。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抗菌谱较广,对辣椒疫霉菌、辣椒炭疽病菌、辣椒镰刀枯萎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香梨腐烂病菌、水稻稻瘟菌、白色假丝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显著抑制效果,通过16s rDNA测序、进化树分析初步鉴定为鲤链霉菌(Streptomyces carpaticus)。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一种主要病害。一般可使油菜减产20%,严重田块减产30%~50%。尤其低芥酸油菜易感染此病。发病植株表现早枯,角果减少,并提前裂果,种子散落、皱瘪,籽粒千粒重和出油率下降,对油菜生产威协很大。油菜菌核病菌主要以菌核形式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里越夏和过冬。在温、湿度适宜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适合江西省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防治的杀菌剂,采用菌落直径法和大田常规喷雾法,分别研究了8种化学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核病菌对戊唑醇、咪鲜胺、氟啶胺、多菌灵、啶酰菌胺、腐霉利和吡唑醚菌酯均表现出高度敏感,EC50在0.005~0.174μg/mL,对代森锰锌不敏感。田间防治效果表明,腐霉利、多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6.44%、82.48%、81.35%和77.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