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辽宁省玉米减产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是辽宁省近几年中少有的雨量充沛的一年。全省大部地区在玉米生长旺期既没有大面积洪涝也没有严重干旱,雨水调和。玉米总体上苗齐、苗全,田间长势十分喜人。直到初秋,给人们的感觉还是一派丰收景象。可是到了收获时节才发现,人们迎来的并不是丰收年,而是预想不到的大幅度  相似文献   

2.
玉米产量的高低除品种栽培技术之外与收获早晚有很大关系。据试验完熟期收获的玉米和乳熟期、蜡熟期收获玉米相比分别增产6.53%和5.22%,并且品质提高,色泽鲜艳。目前生产上夏玉米收获时间普遍偏早,大部分玉米未完全成熟农民就开始收获,一般比适宜收获期早5—7天,有的地方甚至提早10天以上,造成光热资源浪费,玉米优种的产量指标不能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栽培根据收获目的不同,分为以收获玉米籽粒为主的常规玉米栽培和以收获青绿玉米秸秆作为畜禽饲料的青贮玉米栽培,现将常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们黑龙江省的玉米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播种、中耕、脱粒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机械化收获水平仅为7%左右(我县仅为4%左右),水平相对滞后,严重制约着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就如何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进程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正确认识土地流转与机械化的关系 当前,农村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分割零散,种植品种不同,不连片,制约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土地流转将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也将加速土地流转。2008年我县农村人工收获一公顷玉米需要800~1000元工时费,而机械化收获只需600~700元。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收获玉米籽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影响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肯定了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的可行性,并对玉米籽粒机械收获提出了有效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6.
大蒜采用地膜栽培,9月下旬种植,翌年6月初收获。下茬玉米套种.秋菜花,大蒜收获后及时采用大小行播种玉米,大行行距1.8米,小行行距40厘米。秋菜花于7月上旬育苗,8月上旬在玉米大行内定植,行距43厘米。9月下旬收获玉米,10月下旬收获菜花。  相似文献   

7.
平舆县地处淮河流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6.2万hm^2,农作物一年两熟,主要是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每年玉米种植面积约有5.3万hm^2,玉米是平舆县第2大粮食作物,兼具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属性,在国家的粮食安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然而平舆县的玉米收获大部分靠人工,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遭遇阴雨天气农民损失很大,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平舆县发展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在中央地方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平舆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得较快发展。但在推广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推广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杰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93-193,195
介绍了玉米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玉米机械化推广应用的保障措施,以期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不同收获期的子粒品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3个玉米杂交种、2个播期、4次收获的研究表明:在玉米生理成熟即玉米子粒千粒重最大时,粗脂肪含量最高,质量最佳、尽管粗蛋白相对含量有所降低,但由于子粒产量的增加,使单位面积收获的蛋白产量仍有提高。因此,适时收获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而且可以改善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包伟 《农家致富》2009,(20):16-16
在国庆与中秋双节期间,江苏在田夏玉米基本收获结束,据农户介绍,今年夏玉米普遍丰收,平均亩产在430公斤以上,而且今年新收的玉米质量比去年要好,收获季节没有遇到阴雨天气,加上农户整晒及时,漂亮的玉米着实喜人。新玉米大量上市,市场行情回落。  相似文献   

11.
我省今年玉米机收面积要达到种植面积的6%,3年之后要力争达到25%,完成玉米机械收获作业面积1000万亩。 近几年,我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快速发展,去年全省玉米收获机保有量2000多台,辐射87个县(市、区),完成玉米机收面积117万亩,玉米机收水平近3%。  相似文献   

12.
该模式一般亩产生姜2500公斤、荷兰豆青英1000公斤、玉米550公斤、蒜薹500公斤、蒜头700公斤,经济收入超过4000元,立夏前后种生姜,10B中下旬收获;11月上旬种植荷兰豆,翌年5月下旬收获结束种玉米;9月下旬玉米收获后种大蒜,第三年5B上旬大蒜收获结束。  相似文献   

13.
降低收获时子粒含水量的玉米育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降低收获时子粒含水量的玉米育种概况,玉米收获时子粒含水量是由成熟成熟时子粒含水量和成熟至收获期间脱水速度与时间决定的,选择脱水快的基因型是降低收获时子粒含水量的主要途径。根据子粒含水量与脱水速度的遗传特点及其相关性状进行育种,培育收获时子粒含水量低的玉米杂交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3518CTS联合收割机配置6行玉米割台可以直接收获玉米,能够实现玉米摘穗、脱粒、清选等收割过程。本装置要求田间玉米行距为700毫米或650毫米,大于或小于此行距将增加田间损失和降低工作效率。适时收获玉米,作物在收获作业中要经过切割、输送、脱粒、清选、输送到粮箱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籽粒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揉搓、撞击,这就要求籽粒有足够的硬度和强度。选择作物黄熟中期至黄熟末期收获,籽粒破碎率最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低严重制约了中国玉米种植的收益和市场竞争力。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缺乏、栽培措施不当和玉米收获机械不能与我国玉米生产形势相适应是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低的主要原因。综述了选育适宜机械化收获且具有不同生态适应性的玉米品种;研发适应中国不同种植区的机械化收获及烘干设备;进行适宜玉米籽粒收获种植制度、栽培技术和物化产品研发;探索土地流转制度适度增加玉米种植的经营规模,降低农民玉米收获机械的购买、持有和使用成本,提升农机人员作业水平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质量和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发病情况 近年来,由于玉米收获季节长期阴雨连绵,日照少,气候潮湿,常导致收获的玉米含水量多,如在阴暗潮湿环境中未及时晒干,会使60%~70%玉米被自然界黄曲霉等霉菌污染,在适宜条件下产生黄曲霉毒素。猪只若采食了含黄曲霉毒素的发霉玉米或霉玉米的配合饲料后,会发生霉玉米中毒。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长江中游玉米籽粒机械直收适宜品种与配套农艺措施,2018—2019年选用不同玉米品种,测定不同机收时间下玉米关键农艺性状、产量及机收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收获时间对春玉米机收产量与机收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延迟1周收获后籽粒容重显著增加,机收产量显著提高,2年平均提高9.72%;而延迟2周收获则有降低机收产量的趋势。2年收获时杂质率总体≤3%,而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均>5%,是该区域春玉米籽粒机收面临的主要问题。籽粒厚度、籽粒含水率和百粒重是影响机收籽粒破碎率的关键性状,三者与机收籽粒破碎率均呈显著的倒二次曲线关系;玉米的倒伏率、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是影响机收损失率的关键性状,倒伏率与机收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与机收损失率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延迟收获能显著降低籽粒含水量,从而降低籽粒破碎率,但继续延迟收获有增加倒伏的风险。综上,长江中游春玉米成熟后适时延迟7~10 d收获,可有效降低籽粒含水量与机收籽粒破碎率,提高玉米籽粒机收产量。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收获对玉米育种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是玉米生产的一次飞跃,因此,对玉米品种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公主岭市2008年机械收获情况看,当前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无法适应机械化作业,株高和穗位太高,穗位不整齐,果穗苞叶厚,层数多,包的紧,子粒降水慢,致使收获的果穗子粒破碎严重,苞叶扒落的不干净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蔚县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缓慢,远低于全国和河北省的发展水平,与农民发展需求相差甚远。根据制约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因素,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燕 《河南农业》2009,(12):60-60
近几年。广大农民对玉米收获机械的需求热情不减,玉米机械收获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各种机型都有一定的市场.但综合分析市场需求的热点,呈现出以下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