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启利 《茶业通报》1996,18(4):45-45
名茶“石台银剑”张启利(池州行署农业局247100)“石台银剑”是池州行署农业局和石台县农业局在石台县茶叶实验场共同研制的名茶,1995年获得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1996年在石台县全县范围内批量生产。一、品质特点:该茶形状扁直如“剑”,干看色泽...  相似文献   

2.
名茶与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同水的关系非常密切,好茶必须用好水冲泡,才能显出优异的品质,发挥色香味的独特风格。1祖国多名山,名山产名茶祖国名茶,历史悠久,产地辽阔,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实践中在世界茶叶史上创造了丰功伟绩,写下了不朽篇章,打开茶叶史料,看看名茶名录,就仿佛进...  相似文献   

3.
一、名茶的概念和命名名茶的概念很明确,就是在国内外有名气的茶叶。名茶的命名一般就产地、名山名水、生态环境、节令、茶叶品质特点等结合在一起而成。如“洞庭碧螺春”名茶,传说由乾隆皇帝赐名,其中“洞庭”为太湖的洞庭山,“碧”是茶汤的颜色,“螺”是茶叶的形状,而“春”是该茶生产的节令;再如“君山银针”名茶,其中“君山”为洞庭湖的君山,“银”是嫩毫色泽,“针”是该茶的外形;“秦  相似文献   

4.
<正>5月20日下午,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总结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浙江省副省长孙景淼等领导出席总结大会。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司长唐珂宣读公布了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浙江西湖龙井;河南信阳毛尖;湖南安化黑茶;四川蒙顶山茶;安徽六安瓜片;福建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安徽黄山毛峰;福建武夷岩茶;贵州都匀毛尖  相似文献   

5.
詹罗九 《茶业通报》2005,27(4):183-183
由安徽省商业协会、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安徽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等八家单位在合肥市科技馆联合举办的2005年中国(安徽)首届茶产业博览会,评选出了“安徽十大品牌名茶”,揭晓和颁奖大会于2005年6月24日在安徽省人大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次活动面向省市县级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县茶产业协会。参评名茶必须是批量生产的安徽历史名茶和已有多年生产历史的创新名茶。产品必须有茶名、级别、注册商标、条码、产品标准、生产工艺规范、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和企业各类认证、获奖、市场销售等资料。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不排名次,…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茶叶流通的放开,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各地群众性的名茶生产也欣欣向荣,美不胜收。当前,恢复生产历史名茶、增加生产传统名茶和研制试产新名茶,其势是并驾齐驱。笔者仅就当前研制新名茶的几个问题提出抛砖引玉之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国各地茶区掀起恢复历史上失传的名茶,或新创制的名茶如雨后春笋,随之而来的名茶鉴定会、农业、商业部门和食品学会及各省的茶叶学会优质名茶评比会,也连续不断的召开。这是发展茶叶生产,提高品质的空前有意义的运动。我们茶业工作者应该大力支持,投身这个运动中去,不可泼冷水。发展名茶生产不仅增加茶业经济效益,而  相似文献   

8.
嵊州市越乡茶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经过7a的培育,现己发展成为一家集基地、市场、贸易于一体的绍兴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公司主营“越乡”牌龙井茶,该茶曾荣获国际博览会名牌产品、国际名茶评比银奖、中国名牌产品、浙江名茶、浙江省首批绿色农产品称号。2001年“越乡龙井”被确定为国家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品牌,2003年“越乡”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自产品投放市场以来,销售势头良好,销量逐年增加,今年该公司越乡龙井销售量已近150t成交额达800多万元。总结该公司在茶叶品牌建设上的成功经验是:1依托资源优势,创建越乡品牌嵊州市有…  相似文献   

9.
胡多 《茶业通报》1998,20(2):28-29
近几年,我县的名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今年名茶产量为801t,产值达3756.2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69.3%,与茶叶产销政策改革之初的1994年相比,名茶产量增加292.2t,增产96%,产值增加2353.2万元,增长167.7%。名茶生产的崛起,使我县茶叶经济重现辉煌。这其中,名茶机制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1机制名茶现状我县机制名茶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94年以前,全县只有少量的名茶机制设备,机型以大型成套名茶炒制机为主,一般每套机械包括杀青、理条、整形等若干单机,操作复杂技术要求较高,价格较贵,难以在全县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茶叶的祖国,裁培、制造、饮用最早。茶叶种类花色多,品质最优。一般说,某地区的茶叶品质特优,居同类之首,成为著名产品,称之“名茶”。因此,中国名茶的研究对世界茶业科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茶叶品质,乃是茶叶内含的多种化学成分协调配合的综合反映,品质的优劣不仅与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有关,而且与其成分的配比关系极大。这些化学成分,一、来之品质优良的鲜叶,大凡名茶产区有特定优越的裁植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二、来之高超的加工技术,促使鲜叶内含物转化为组成优良品质的有效成分,两者既是有机联系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于一九八二年六月九日至十六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全国名茶评选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安徽、浙江、等十三个产茶省自治区和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省等销区代表,还有商业部科技局,科研院校等单位也派人员出席了会议,共53人。会议认为:这是建国以来全国第一次名茶评选会,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发展我国名茶传统采制技术,交流经验,共同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以抓好名茶生产品质从而推动和促进我国茶叶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过婉珍 《茶业通报》2000,22(3):38-38
名茶专用移动灶 ,用于全手工炒茶作业 ,它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维修方便、安全可靠、不受电源紧缺的影响 ,可适用于多种茶类加工。1 名茶专用移动灶的材料配备封闭型名茶专用移动灶 ,是在小炉栅名茶专用移动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 ,改进后成了全封闭型 ,比原灶更节省木材消耗 ,减少开支。其材料配备 :①配备 64cm直径的龙井锅一只 ;②可容四个煤饼的煤饼炉芯一个 ;③配一只40cm直径小铁锅一只在锅心 1 0cm直径面积以上四周打 8mm直径圆洞 90多个 ;④在小铁锅下设灰斗一只 ;⑤在出灰口安装一根铁管 ,长1 5cm ,这根铁管既是…  相似文献   

13.
正无性系品种由单一亲本无性繁殖育成,其后代表现型一致。在相同的采管制茶工艺条件下,其品质基本一致,有利于集约化生产和创品牌。福建是主产乌龙茶的省,是以品种作为茶叶品名。如用铁观音种制的乌龙茶叫铁观音,乌龙种制的叫乌龙。福建安溪县有5.33万hm2茶园,其品种基本上是无性系铁观音种,创造名茶铁观音驰名中外,是我国唯一以产茶为主的百强县。浙江省也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龙井种,创造了西湖龙井和大佛龙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交际的频繁,市场上对名茶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名茶之所以被人们所喜爱,就是因为它比一般茶叶在色、香、味、形诸方面,更具有明显的特点。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几十种名茶,外形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内质都具有独特的优良品质风格。名茶特异品质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是优越的自然条件。名茶大多产在名山大岳、风景秀丽、生态环境十分优越的地  相似文献   

15.
皖浙闽三省是我国主要产茶省,茶叶产量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而且茶叶品质色、香、味、形兼优,具有独特风格的“名茶”也比较多。一种名茶的产生,固然与茶树品种、栽培管理、采制技术有密切关系。但是,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产生名茶的基础。而生态环境中,气候又是主要的因素。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对皖浙闽三省主要名茶的气候生态作了初步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百花齐开放,名茶竞争春。”安徽历史名茶——敬亭绿雪在失传多年之后又获得新生。郭沫若同志曾亲笔挥毫为敬亭绿雪题字,将被人们传为千古美谈。为此,对历史名茶敬亭绿雪作较系统的考查,把笔者近十年来手头积累的有关资料整理出来,以示获得新生的意义。一、宣城与宣城茶叶宣城是江南古老的县城,为历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镇,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境  相似文献   

17.
汪芳生 《茶业通报》1995,17(1):37-37
创新名茶绿玉兰汪芳生(歙县科学技术实验站)绿玉兰名茶于1989年在歙东汪满田、跳岭创制成功.几年来批量生产,经试销上海、广州、南京、北京、合肥、黄山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和茶叶专家高度赞扬。在1994北京中国茶与瓷文化展大会上也受到很高的评价。绿玉兰名...  相似文献   

18.
<正>5月18日上午,为期四天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杭州峰会主会场)开幕,弘扬中国茶文化,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赢,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打造成为中国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本次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品茗千年中国好茶"。这也是农业部历史上首次亲自参与组织主办茶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名茶研究课题,于1980年7月15日到18日,在合肥召开了课题协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八系、上海食品工业研究所和安徽农学院茶业系等单位的代表。会议回顾了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历史,认为我国名茶历史悠久,资源极为丰富。形  相似文献   

20.
由安徽省科委同意下达的中国名茶研究课题,于一九八○年七月十五日到十八日,在安徽农学院召开了课题协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技大学八系、上海食品工业研究所和安徽农学院茶业系等单位的代表。会议期间,到会代表与来自广东、湖北、江西、上海和安徽等省、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同志,回顾了我国茶叶生产的悠久历史,畅谈了目前茶叶生产的大好形势,会评了全国各地提供的三十多种名茶样品,(附表)并进行了座谈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