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香狼毒生物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珠  王堃 《草地学报》2018,26(3):525-532
瑞香狼毒是我国天然草地重要的毒害草之一,其地理分布贯穿我国大部分草原地区,北自内蒙古高原东部、南至青藏高原西部和云贵高原,是一种分布范围极其广泛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由于天然草地持续退化,瑞香狼毒在退化草地上的扩散日益严重,影响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我国学者在瑞香狼毒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化学防除效果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全面了解这种重要的毒害草,为瑞香狼毒的防除、维持草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新疆天然草地主要毒害草的种类与分布以及毒害草防除技术。新疆天然草地约有有毒植物24科81种,主要为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乌头(Aconitum L.)、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马先蒿(Pedicuaris)、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橐吾(Ligularia)、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这些毒害草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以及水源附近等,毒害草的迅速蔓延,造成草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单一化,可食牧草急剧减少、优良牧草产量下降。有效控制毒害草的蔓延,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是关键,这需要构建以生态治理为核心、化学和机械防控为补充的毒害草综合防除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瑞香狼毒为代表的毒害草在退化的天然草地中大肆蔓延,且因其化感作用,加剧草地退化,严重影响草地生态平衡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瑞香狼毒的防控,应在明确其化感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变废为宝。论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瑞香狼毒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化感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控瑞香狼毒及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瑞香狼毒是我国天然草地重要的有毒植物之一,在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的草甸草地、典型草地、高寒草地以及荒漠草地都有不同程度地分布。多年来,由于超载过牧,天然草地严重退化,导致瑞香狼毒等毒害草在过度放牧的退化草地大量滋生和蔓延,成为优势种群。不仅造成草地生产力下降,影响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而且牲畜采食后引起急性中毒,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年被列为我国天然草地重点防控的毒害草。论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瑞香狼毒生物学特性与分布、化学成分,毒性,化感作用,危害与防控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现阶段对瑞香狼毒的防控,应在充分认识瑞香狼毒在天然草地生态群落中的生态作用,切忌盲目地铲除或灭除,把瑞香狼毒作为天然草地可利用的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发挥瑞香狼毒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肃南县草原狼毒危害现状、分布、防除分析,针对狼毒草的特点,从狼毒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狼毒草的开发利用途径,对退化草地治理,狼毒草防除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库鲁斯台草原毒害草原发生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治理库鲁斯台摹毒害草的具体方法,为当地政府防除毒害草,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保护草原。促进农牧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新源县在草原毒害草防除工作上遵循“防除一片、见效一片、巩固一片”的方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推动草原毒害草防除工作,切实保护了天然草原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植物瑞香狼毒对钉螺的浸杀作用,试验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瑞香狼毒溶液进行浸杀钉螺试验,观察钉螺死亡情况,测定瑞香狼毒对钉螺软组织中总蛋白和糖原含量的影响以及瑞香狼毒提取液对鱼类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有较强的杀螺作用,主要是影响钉螺组织细胞中能量代谢;瑞香狼毒对水中鱼类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具有较高的毒性,在草原上分布极为广泛,对于牛羊健康有较大危害,误食后轻则腹泻重则死亡。但是,瑞香狼毒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杀虫、灭菌作用,具有开发为绿色农药的潜力。介绍了瑞香狼毒的基本特性、地理分布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阐述了瑞香狼毒的药用价值及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简述了瑞香狼毒的异株克生现象,展望了瑞香狼毒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实现瑞香狼毒在绿色农药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海天然草地有毒植物瑞香狼毒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了草地有毒植物瑞香狼毒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化学成分,简介了狼毒在青海天然草地的分布及其对家畜和草地造成的危害,建议对瑞香狼毒的治理应采取合理放牧、化学防除、人工拔除等综合措施,并提出防除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草原狼毒又称为断肠草、馒头草,是瑞香科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狼毒全身有剧毒,其中根部的毒性最大,花粉具有剧毒。在早春放牧过程中,家畜因为贪青或者处于饥饿状态下,常常误食中毒。草原狼毒生长旺盛,繁殖能力强,和优质牧草竞争养分,抑制优良牧草的生长,严重威胁到一个地区草畜产业的健康发展。草原狼毒是青海省高寒草地主要恶性有毒有害杂草之一。最近几年,随着过度放牧,草原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草原狼毒大量繁殖蔓延,已经严重危害了草地质量。为了更好控制草原狼毒的蔓延,本次研究利用狼毒净1号对防治草原狼毒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应用狼毒活性物质防治害虫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辉 《青海草业》2004,13(2):40-42
狼毒的天然产物及活性物质对农业上重要的几种害虫具有很高的触杀作用和拒食作用。运用瑞香狼毒的活性物质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杀虫剂,即可以控制草原滋生蔓延的杂草,又达到了防除农作物害虫、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在今后农药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瑞香狼毒是我国北方草原的主要毒杂草之一,对草原生态影响很大.研究了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对3种禾本科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为未来合理利用瑞香狼毒资源、开发植物源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及生长均有影响.高粱种子萌发不受提取物浓度的影响,发芽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对小麦、燕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为"低促高抑".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对高粱、燕麦幼苗根、茎长度均存在"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而对小麦幼苗的根和茎长呈现抑制作用,提取液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加强.使用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液处理后,燕麦、高粱丙二醛含量增加,小麦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明显,在5 mg·mL-1时显著高于对照.3种作物幼苗中POD活性在不同浓度下均高于对照.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液对高粱幼苗SOD活性影响无显著差异,小麦幼苗SOD活性在高浓度下显著高于对照,燕麦幼苗体内SOD活性在0.01 mg·mL-1处理与对照有显著差异.3种作物幼苗中CAT活性在不同浓度下均低于对照.经综合分析,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对小麦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燕麦、高粱.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西藏瑞香狼毒的药用开发与综合利用,试验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非水滴定法对西藏天然草原主要有毒植物瑞香狼毒不同物候期地上部分全草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瑞香狼毒花前期、花期和花果期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410%、0.445%和0.471%;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255%、0.308%和0.368%。说明瑞香狼毒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花果期花期花前期,花果期是瑞香狼毒药用开发的较好时期。  相似文献   

15.
草地狼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刘英  龙瑞军  姚拓 《草业科学》2004,21(6):55-61
综述了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e的分布、毒性、危害,化学成分,药用特性、临床疗效及药理活性,异株克生和开发利用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其利用途径和防除控制提供参考.同时,提出了瑞香狼毒有效利用和控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狼毒是青藏高原高寒退化草地主要滋生的毒害草种类,采用化学除草剂和草地围封方法能有效遏制狼毒种群扩张的现状。然而,针对狼毒形成微斑块对使用除草剂和草地围封措施后植被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量响应变化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狼毒型退化草地采用短期围栏封育(1年),以围封地未防除和除草剂处理的狼毒微斑块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狼毒斑块内外物种多样性指数、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1)围封地未防除狼毒斑块内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高于狼毒斑块外,而防除狼毒斑块外生物量高于狼毒斑块内。2)围封地未防除狼毒斑块内表层土壤的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有机质和土壤含水量高于狼毒斑块外,而防除狼毒斑块外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和全钾含量高于狼毒斑块内;围封地未防除狼毒斑块内深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高于斑块外,防除狼毒斑块外深层土壤速效磷、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高于斑块内。3)防除狼毒和围封地未防除狼毒斑块外土壤微生物量碳高于狼毒斑块内,防除狼毒斑块外土壤微生物量氮增加而微生物量磷却快速降低。由此可见,狼毒型退化草地治理需采用“狼毒净”化学除草剂快速降低狼毒种群并辅以长期围封(禁牧)措施,可提高禾本科等优良牧草比例、调节草地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和加速土壤养分循环,并最终实现狼毒型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应用"狼毒净"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江西沟乡进行防除狼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狼毒防效为96.76%,防治效果显著,防除狼毒翌年,对照区与处理区的总产草量和单子叶草产量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草地的产草量提高了11.53%,单子叶牧草的产量大幅度提高,提高了16.54%,而双子叶牧草增产效果不明显.防除狼毒后对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未造成明显的改变;应用"狼毒净"防除狼毒,投入产出比为1:3.04,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乙草胺及其复配剂对少花蒺藜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缺乏对草原毒害草的重视,少花蒺藜草在彰武县全县范围内扩散蔓延,并已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局面,给草原生态生产环境带来极大影响。本文通过喷施乙草胺单剂和乙草胺同精喹禾灵、烟嘧磺隆、烯草酮混合的3种复配剂来研究其对少花蒺藜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喷施乙草胺单剂及其3种复配剂乙草胺+精喹禾灵、乙草胺+烟嘧磺隆、乙草胺+烯草酮40 d对少花蒺藜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都在75%以上。说明喷施乙草胺土壤处理剂及其和茎叶处理剂的复配剂可作为防除少花蒺藜草的手段之一,这对于草原上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安全、有效防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划分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危害等级的量化指标,为区域防治毒害草提供参考。[方法]在瑞香狼毒种群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的代表性区域布设大样地,调查不同危害等级下草原生态系统中瑞香狼毒的种群特征。每个大样地间隔10 km以上,样地面积为100 m×100 m。大样地内随机设置4个中样方,每个中样方间隔10 m以上,样方面积10 m×10 m,每次在中样方中随机布设2 m×2 m小样方进行调查,5次重复。样方调查内容包括植被群落和瑞香狼毒种群的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瑞香狼毒个体的丛幅和分枝数,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确定瑞香狼毒在不同危害区域的种群特征及与植被群落特征的关系。[结果]瑞香狼毒种群的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生物量以及个体的分枝数均随危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瑞香狼毒种群平均盖度在轻度、中度、重度危害区分别为13.75%、32.85%、49.50%,存在显著(P<0.05)差异;种群平均高度在重度、中度危害区分别为21.59、21.24 cm,无显著(P>0.05)差异,但均显著(P<0.05)高于轻度危害区(19.29 cm);种群平均密度在轻度、中度、重度危害区分别为1.95、3.42、7.16株/m2,存在显著(P<0.05)差异;种群平均地上生物量在轻度、中度、重度危害区分别为34.79、70.73、98.39 g/m2,存在显著(P<0.05)差异;个体平均分枝数在重度、中度危害区分别为34.59、32.25条/株,无显著(P>0.05)差异,但均显著(P<0.05)高于轻度危害区(13.73条/株);个体平均丛幅在轻度、中度、重度危害区分别为354.96、698.95、607.10 cm2/株,存在显著(P<0.05)差异。[结论]在定量评价退化草地中瑞香狼毒的危害程度时,盖度和密度可以考虑作为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20.
瑞香狼毒总黄酮3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通过对不同提取法中瑞香狼毒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确定瑞香狼毒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试验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聚酰胺树脂柱层析法采提取瑞香狼毒总黄酮,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总黄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中瑞香狼毒总黄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为19.20%;超声提取法中瑞香狼毒总黄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为23.39%:聚酰胺树脂柱层析法中瑞香狼毒总黄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为24.18%.超声波提取法为瑞香狼毒总黄酮最佳提取法,聚酰胺树脂柱层析法中瑞香狼毒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