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几种化学物质诱导彩色马蹄莲对软腐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纳米硅、草酸、硅酸钠和硫酸亚铁4种化学物质在不同浓度下对彩色马蹄莲软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和诱导抗病效果。结果表明,硫酸亚铁3种浓度对彩色马蹄莲软腐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1 g/L纳米硅、0.15 g/L草酸和0.2 g/L硅酸钠3种化学物质对软腐病菌无明显抑制作用且诱导抗病效果较好,分别达到62.28%、77.56%、88.46%;经3种化学物质诱导处理后再进行接种,诱导处理和接种期间彩色马蹄莲叶片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硅酸钠处理后彩色马蹄莲叶片组织内POD、PAL活性高于纳米硅和草酸处理,草酸处理后叶片组织内PPO活性高于纳米硅和硅酸钠处理。  相似文献   

2.
防御酶系对山茶灰斑病诱导抗性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水杨酸(SA)诱导山茶产生抗病性反应机制,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了SA对山茶灰斑病菌Pestalotiopsis guepinii ( Desm.) Stey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5 mmol/L的SA对该菌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用SA喷雾涂布叶片诱导山茶抗性,其植株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 )、过氧化氮酶(CAT)、苯丙氛酸解氨酶(PAL)等防御酶时山茶灰斑病菌诱导信号有不同响应.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植株体内上述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处理上升速度快,不同浓度的SA诱导及诱导后挑战接种植株体内的POD,PPO,CAT,PAL活性与SA浓度呈正相关.各防御酶活性与感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AT活性与感病指数显著负相关(r = - 0.9730),除PPO与感病指数的相关系数很低外,其它酶均较高,尽管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仍说明POD,PAL在诱导山茶抗病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喷雾接种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和壳聚糖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mali Roberts)的室内抑菌作用、诱导抗病效果及诱导苹果叶片后各种抗病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和壳聚糖对A.mali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100μ g/mL的水杨酸和500 μg/mL的壳聚糖对A.mali的抑制率较低,仅为5.33%和4.73%,但诱导抗病效果较显著,分别达到70.90%和77.77%.两种药剂诱导叶片后,叶片中POD、PAL活性以及木质素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且随时间的增长,POD和PAL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第3天,POD和PAL酶活性均达到峰值;而壳聚糖诱导后PPO活性随时间的增长呈升高的趋势,但水杨酸对PPO酶活性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深绿木霉蛋白质TraT2A诱导兰州百合抗灰霉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活体试验法分别测定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蛋白质Tra T2A对兰州百合灰霉菌的抑制作用和诱导抗病效果及持效期。结果表明TraT2A高浓度(5×液)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7.44%,低浓度(100×液)具有较高的诱导抗病作用,其诱导效果可达55.89%;TraT2A 100×液处理兰州百合植株3 d后挑战接种灰霉菌,分别于0、1、3和5 d对兰州百合叶片中的PAL、PPO、POD和SOD酶活性及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TraT2A诱导处理后可提高百合叶片中与抗病性相关的防御酶PAL、PPO、POD、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在接种后1、3和5 d时,4种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则低于对照,4种酶活性在第5 d时均达到最大值,PAL、PPO、POD和SOD分别是对照的1.47、2.28、1.36和1.49倍;在接种后1、3和5 d时,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13、12.05和6.05 mg/g;丙二醛含量仅为对照的0.68、0.40和0.51倍;TraT2A防治百合灰霉病的持效期为7 d,高于阿泰灵和速克灵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根结线虫胁迫下丝状真菌Sr18代谢产物对黄瓜的作用机理,采用温室盆栽及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r18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胁迫下黄瓜叶片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侵染黄瓜根部以后,黄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减弱,PPO和PAL浓度降低。施加不同浓度的Sr18代谢产物,能够使线虫胁迫下的黄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增强,使PPO和PAL的含量增加,说明Sr18代谢产物能够提高黄瓜的保护酶活性与含量,增强黄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诱导黄瓜幼苗抗灰霉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壳聚糖(chitosan,CTS)对黄瓜幼苗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采用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洒的方法,测定了灰霉病菌侵染下幼苗植株病情指数、防御酶活性和抗病相关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CTS降低了黄瓜幼苗的病情指数,最高幅度达39.4%,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加了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说明CTS能诱导黄瓜幼苗对灰霉病的抗性,且最佳处理浓度为200mg·L-1。  相似文献   

7.
硅对黄瓜霜霉病抑制效果和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营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硅且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后,通过调查其病情指数和检测黄瓜叶片内硅元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guaiacol-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sae,PAL)、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5种抗霜霉病相关酶活性,探讨硅抑制黄瓜霜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营养液中硅浓度为100mg/L的处理,黄瓜霜霉病病情指数为21.3,防治效果达到62.8%;营养液中硅浓度与黄瓜叶片内硅元素含量呈正相关,200mg/L处理叶片内硅元素含量最高,且7天后达到2.98mg/g;加硅处理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后,黄瓜叶片抗病相关酶活性变化明显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硅浓度为100~200mg/L时上述5种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毁灭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structivum诱抗蛋白诱导烟草的抗病性及其作用,采用喷雾、摩擦接种方法及RT-PCR技术研究了诱抗蛋白的预防保护作用,以及烟草悬浮细胞经诱导后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脯氨酸(Pro)含量和病程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3、5和7 d后,该诱抗蛋白对烟草炭疽病的诱抗效果分别为58.00%、48.99%和49.65%,对烟草白粉病的诱抗效果分别为83.26%、80.76%和78.60%,并可以抑制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的复制及在寄主体内的扩增;经诱抗蛋白处理后,烟草悬浮细胞POD、PPO、PAL活性及Pro含量明显提高;诱抗蛋白能够诱导烟草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a、PR-1b以及抗病信号传导途径关键基因NPR1的表达。表明毁灭炭疽菌诱抗蛋白可诱导烟草产生抗病性,可能与烟草悬浮细胞中POD、PAL、PPO的活性及Pro的含量提高以及相关病程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谢在甜瓜抗病性诱导中的作用,以抗白粉病甜瓜品种Tam Dew和感病品种卡拉克赛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苯丙噻二唑(BTH)喷雾或白粉菌接种后甜瓜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BTH处理或白粉菌接种均可诱导甜瓜叶片SOD、PAL活性升高,抑制CAT活性,导致叶组织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增加,BTH喷雾+白粉菌接种比二者单独处理效果更好。结果表明,BTH处理后叶片O2.-产生速率提高和H2O2积累是甜瓜抗白粉病能力提高的重要机制,BTH通过诱导ROS代谢酶活性调节H2O2含量,且BTH诱导的甜瓜抗病性与品种的基础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和核黄素诱导裸仁美洲南瓜对白粉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壳聚糖(chitosan)和核黄素(riboflavin)诱导裸仁美洲南瓜对白粉病菌(Podosphaera xanthii)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经400μg/mL壳聚糖和753μg/mL核黄素处理后,其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仅为7.10和8.14,且诱导抗病效果较为显著,分别为80.70%和77.86%,诱导抗病持久期可延续15d。诱导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叶片中POD、PAL和PPO活性总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壳聚糖处理后POD、PAL和PPO活性分别于第3、5和7天达到峰值;核黄素处理后POD和PAL活性于第5天达到峰值,而PPO活性则于第7天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1.
拮抗细菌诱导番茄植株抗灰霉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拮抗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W3菌株悬浮液及其滤液可以诱导番茄叶片对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系统抗性。W3及其滤液诱导处理后,植株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增强。诱导后1 d,PAL活性最大,是对照的3.8~3.9倍,6 d后仍为对照的2.5倍;POD和PPO诱导后3 d活性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34.7%~54.1%和78.5%~78.7%,6 d后仍比对照高;SOD活性诱导后2d达高峰,6 d后稍高于对照。活性氧(O2-)产生速率诱导后1 d最大,比对照增加85.6%~88.6%,以后急剧下降,6 d后接近对照。此外,W3诱导后1 d或2 d,处理叶和上一叶位叶片水杨酸含量明显上升,分别是对照的2.6倍和1.6倍,这表明该拮抗细菌诱导的系统抗性可能与水杨酸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内生细菌菌株Itb162和附生细菌菌株Ata28能有效地抑制烟草赤星病,本试验观测和比较拮抗内生细菌和拮抗附生细菌及其混合菌液对烟草赤星病的控病作用及其对烟草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情况及病程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内生细菌和附生细菌及其混合菌液都能显著地抑制烟草赤星病,混合菌液处理效果最好。在诱导抗性试验中,经内生细菌和混合菌液处理,烟草体内PAL、PPO、P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病程相关蛋白也有量的积累,而附生细菌没有诱导作用。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内生细菌比附生细菌更易对烟草产生诱导抗性,其混合作用的诱导抗性主要来自于内生细菌。  相似文献   

13.
苜蓿斑蚜为害对5种苜蓿品种(系)PAL、POD、PPO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将苜蓿斑蚜人工接种在不同抗性级别的苜蓿品种(系)幼苗上,苜蓿斑蚜为害后的3、7、10 d分别测定了5个品种(系)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3种酶活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所有品种(系)叶片中的PAL活性在接虫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 PPO活性随天数增加呈下降趋势; POD与PAL酶的情况相同,随着为害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HA 3感蚜后3种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4.
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对紫花苜蓿MDA含量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江涛  师尚礼  胡桂馨   《植物保护》2013,39(5):165-171
为了明确紫花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抗性机理,测定了不同牛角花齿蓟马虫口密度下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R-1、I-1的丙二醛(MDA)含量及防御性酶POD、PPO和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R-1、I-1无性系的MDA含量均上升,为害第5天时,MDA含量的增加量均与虫口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且I-1无性系MDA含量的增加量显著高于R-1无性系。R-1无性系的POD、PPO和PAL活性在低虫口密度(1、3头/枝条)下均呈上升趋势,在高虫口密度(5、7头/枝条)下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I-1无性系的POD和PPO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虫口密度下PAL活性在为害后期上升,高虫口密度下PAL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说明POD、PPO和PAL活性的升高可能是紫花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诱导抗性的一种表现,但R-1无性系对牛角花齿蓟马的抗性高于I-1无性系,在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期其体内POD、PPO和PAL活性仍处于较高水平,所以I-1无性系膜脂过氧化程度也较R-1无性系高,表现为感蓟马。  相似文献   

15.
激活蛋白PeaT1诱导烟草对TMV的系统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枯斑三生烟草(Samsun-NN)经激活蛋白PeaT1诱导后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对TMV产生了明显的系统获得抗性,枯斑抑制率达54.15%,枯斑大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研究结果表明,PeaT1处理烟草植株下位三片叶不同时间后,其上部叶片中PPO、POD和PAL 3种抗病防御酶活性均比对照提高,第4 d酶活性达到最高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经PeaT1诱导4 d后烟草叶片中抗病相关基因PR1a、PR1b、NPR1在转录表达水平上较未诱导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由以上结果我们推测PeaT1诱导烟草产生了系统获得抗性,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PeaT1诱导植物抗病的信号传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和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分别为引起半夏块茎腐烂病和疫病的病原,为探索半夏在受到这2种病原侵染时的生理生化反应,采用室内盆栽方法,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5种寄主防御酶活性在块茎腐烂病和疫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半夏在接种2种病原菌后,分别于第2天和第3天出现发病症状,第5天病情指数分别高达70.3、70.6;SOD活性都于接种后第1天达到高峰,POD活性都于接种后第3天达到高峰,CAT活性都于接种后第2天达到高峰,PAL活性分别于接种后第2天和第3天达到高峰,而PPO活性分别于接种后第3天和第4天有小幅上升。初步表明,在寄主显症之前或发病初期酶活性达到高峰的SOD、POD、CAT、PAL在半夏抗病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半夏抗病种质筛选时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诱导番茄抗青枯病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防治番茄青枯病的有效途径,我们对接种青枯病菌后的番茄进行40mg/L浓度壳聚糖的不同方式处理.结果表明,喷施壳聚糖可诱导番茄对青枯病产生抗性,减轻青枯病病情,经二次喷施后再喷微量元素的处理相对防效达到48.76%.体内与抗病反应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峰值分别比对照高46.24%、51.77%、121.22%、36.49%.同时壳聚糖处理的番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接菌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