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目前氧化沟流速过低,污泥沉积的现象,根据秦皇岛污水处理厂氧化沟的三维图纸,建立三维推流器模型并进行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划分.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对氧化沟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出各转速下推流器的功率、氧化沟各个截面的速度分布、速度死区占比以及旋涡个数.结果表明:当推流器功率能达到氧化沟所需能量且不超过电动机额定功率时可得到推流器最优转速;氧化沟池型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推流器安装位置,能有效改善氧化沟流速分布,减少污泥沉积;针对入口处的旋涡问题,可以通过改变入流角度来加以改善.为实际工程中推流器的转速和布置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污水处理厂氧化沟运行能耗过大和推流器布置不合理等问题,根据推流器木模图,建立三维推流器模型并进行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划分.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对氧化沟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设计工况下推流器的功率与氧化沟各个截面的速度大小及分布,同时对液流在推流器作用下的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推流器安装参数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推流器的安装位置,可以有效避免弯道处推动力太大产生的返混现象.除此以外,因推动力衰减过多导致过弯道时流速太低、底部容易积泥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通过适当调整推流器的数目,确定了混合推动所需要的最小功率密度,在能够满足氧化沟流速需求前提下,同时达到了推流器能量消耗最小的目的.该研究可为氧化沟推流器能量配置计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缺氧池混合液搅拌效果的好坏不仅与设备自身设计有关,更受到搅拌机布置方式影响的问题,研究搅拌机布置方式对生化池流场的影响.基于Star-ccm+虚拟仿真平台,对缺氧池及搅拌机区域进行多面体网格划分,采用K-Epsilon湍流模型进行全流场数值模拟,剖析池内流场物理结构.根据搅拌机搅拌形成的环流布局,设计整体推流和分布推流2种布置方式,最终获得最佳安放角度和位置.计算结果表明:该缺氧池采用整体推流能有效减小低速区域面积,提高平均搅拌速度;当2台搅拌机与壁面呈一定角安放时,更利于推流的扩散和死角区域的改善.根据优化结果对现场进行布置,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接近.因此,采用多面体网格计算,具有较好的收敛速度和计算精度,可为生化池流场中搅拌机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减少氧化沟内污泥沉积,了解其流场特性.对微孔曝气氧化沟进行模拟,模拟中引入群平衡模型(PBM),并验证了PBM模型应用在微孔曝气领域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CFD-PBM气液两相流模型,对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的气液两相流进行Fluent模拟分析,考察了氧化沟内流速、气含率等流体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耦合模型所得的流速值大于传统模拟结果但更接近于实际流速,其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8.0%,±8.5%,且收敛稳定,由于将定义一组不同直径的气泡,且考虑到气泡的聚合破碎作用,对泥水混合情况的模拟更符合微孔曝气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氧化沟模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PBM模型可以考虑到气泡直径微小不一的特点和气泡上升过程的聚合破碎作用,流体混合效果明显,与推流器相结合,不易出现污泥淤积的现象,泥水能够充分混合.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管道车作为一种交汇圆柱系式的钝体结构在有压管道流场绕流时,在柱系下游产生的流动分离和尾迹涡现象,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柱系下游的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采用了LES-WALE湍流模型,其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比较证明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理论分析:首先,由于流动分离柱系后流场中速度分布整体上分为低速流区与高速流区2部分,低速流区主要分布在断面中心位置,高速流区分布在断面外围,呈近似环状分布;其次,流场沿程速度幅值方面,从交汇柱系下游近端断面到远端断面,其中部分低速流区域的整体速度幅值愈高,周围高速流区的速度幅值愈低,并且两区域流场随距交汇柱系距离的增加呈现趋同变化;最后,关于流场的压强特性方面,沿程压强整体呈下降趋势,断面Z6仅与同流量时管道流场断面平均压强相差3.4%.  相似文献   

6.
针对热风式枸杞烘干机烘干室内流场分布不均匀,导致枸杞干果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通过fluent软件对烘干室内的流场进行仿真分析,以平均速度、速度不均匀系数及气流组织分布云图作为评价标准,分析了物料托盘间距、物料托盘倾斜角度、进风口位置3个因素在不同参数下对烘干室内流场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物料托盘间距为100mm、物料托盘倾斜角度为8°、进风口位于烘干室侧面时,烘干室内流场分布的均匀性最好,为优化设计热风式枸杞烘干机烘干室的机械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值模拟的闸站结合布置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原闸站枢纽工程采用水闸泵站结合布置方式,具有布置紧凑、占地少等优点,但同时亦存在局部回流和强横流等不利流态.选取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遥观北枢纽闸站结合布置方案为例,采用二维水流数模计算方法,对闸站结合布置进行优化设计,论证闸站工程总体布置的合理性以及船舶通航的安全性,并提出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减轻偏流等不利流态及满足通航要求,闸、站上下游以导流墙(导航墙)相隔是合适的,导流墙的设置可使回流区上移,且导流墙长度的增加可降低横流区横向流速;闸站结合布置形式中,泵站进水侧布置清污机桥,一方面可清除污物,提高泵站效率和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清污机墩可改善站前水流流态.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带导流壳的污水处理搅拌机流动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luent 6.3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带导流壳的污水处理搅拌机搅拌的污水处理池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全池内流体的流场。并对污水处理搅拌池内流体流场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空间布点测量了污水处理池内不同位置流体速度。利用 Excel软件绘制了污水处理搅拌池内不同位置的截面上的流体速度分布图,分析了池内流体速度分布规律。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均得出相同的结果。流体速度沿着轴向传递明显,流体径向扩散相对较小,且污水处理池内流体的流速基本沿污水处理搅拌机轴呈轴对称分布。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搅拌机具有明显的轴向导流且减少池壁边界对池内流体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表示泵站过水流道断面流速分布均匀性公式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河道过流特点,建立了断面有效过流面积率和过流均匀度两个表示过流断面水流流态的公式,并以此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利用三维稳态数值模拟方法对某单侧布置的泵闸合建工程消力池和导流翼墙进行了水力优化,经模型试验验证了数模结论的正确性.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得出的结论是:过度增加消力池长度对消能效果产生负作用,可以采取消力池内设置辅助消能工,缩短消力池翼墙的措施改善消能效果;对河床采取抛石防护措施,解决海漫段末端最大水流速大于河床抗冲流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坝式治河建筑物(丁坝、潜丁坝、护滩(底)带、导流板等)附近流场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包括流场分区、断面流速分布、回流尺度等内容的讨论,以及各类坝式建筑物调整和影响流场机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列举了现有成果及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展望与思考,为后续相关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The submerged propeller is an efficient diving mix device,which is applicable for oxidation ditch treatment in industry,city and village wastewater-treatment plant. The impeller structure and reasonable rotating speed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determine flow field distribution and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So it is necessary to use modern design methods to develop new kinds of high efficiency submerged propellers,and research th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submerged propeller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form drawing,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submerged propellers and unstructured tetrahedral mesh were generated. Based on Navier- Stokes equations and standard k- ε turbulence model,the flow was simulated by using a simple algorithm. Through changing some design parameters of propellers,the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for the same impeller diameter and service area of submerged propellers,the power consumption could be reduced effectively by optimizing blade mounting angle,which can determine the best blade mounting angle and most suitable rotational speed under given conditions. The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oject guidance for submerged propellers design.  相似文献   

12.
格栅能够有效改善底流消能效果,减轻或者避免消力池底板发生空蚀破坏。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圆孔Γ形格栅不同开孔率下栅前、栅后掺气浓度变化。试验结果有以下3个方面。①消力池附壁射流区掺气浓度纵向沿程递减,格栅附近有突变;垂直轴线方向,掺气浓度中部大两侧小,峰值出现位置和入射水股主流位置正相关;竖直方向上,1/2水深以下栅前掺气浓度沿高度增加明显,栅后的变化则明显趋缓。②增设格栅后,消力池距离进口5和30 cm位置的栅前掺气浓度值陡增41.11%和26.82%(开孔率34%);格栅开孔率由46%减小到22%,格栅上游侧(6#断面)掺气浓度由37.75%下降到20.32%,格栅下游侧(7#断面)掺气浓度由20.47%下降到8.78%。③增设格栅,栅后近底掺气浓度值(靠近边墙位置)最小也能达到6.06%,并且测点流速不大,意味着包括格栅在内的消力池结构不易发生空蚀破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直叶片和倾斜叶片对倒伞曝气机性能的影响,获得不同叶片形状倒伞曝气机驱动下氧化沟的流场特性,以1个符合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理论的缩比双倒伞曝气机驱动下的氧化沟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VOF自由液面模型与标准k-ε湍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叶片形状的倒伞曝气机驱动下的氧化沟内部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类倒伞曝气机消耗的功率相近,叶片形状的不同影响着倒伞曝气机的充氧能力和推流能力:直叶片倒伞曝气机驱动下,氧化沟过轴截面的气相体积分数较倾斜叶片大0.66%;直叶片倒伞曝气机对表层水域的推动能力较强,而倾斜叶片倒伞曝气机则对底层流体有较强的推动能力,沟底死水区相较于直叶片倒伞曝气机减小0.70%,且倒伞曝气机附近的流体能以较快的速度流向壁面;在双倒伞曝气机驱动下,氧化沟内的流动呈对称分布,下游倒伞曝气机能够明显提升和加速来流速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导流板安放角对喷水推进器倒车水斗性能的影响,基于ANSYS-CFX软件对不同导流板安放角(5°,10°,15°,20°,25°和30°)下倒车水斗进行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导流板安放角对倒车水斗推力性能以及流道内流场分布情况的影响,得出了倒车水斗导流板安放角对喷水推进器倒车水斗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无导流板,安装导流板后倒车水斗壁面压力分布得到很大程度改善,出口流速最大值增加.随着导流板安放角的增加,倒车水斗出口流速最大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其流道各截面的压差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然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导流板安放角为15°左右时,倒车水斗流道内流场分布较好,同时其推力相对较大,此时喷水推进器倒车水斗性能最佳.因此合适的导流板安放角可以有效避免倒车水斗流道内过高压区与过低压区的出现,并致流动分离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针对搅拌器摆放角度不合理、污水处理池内液体能耗过大造成的底部流速较低等问题,基于Fluent对搅拌器在不同摆放角度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以优化设计、减少污泥沉淀.通过UG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四面体网格划分,利用标准k-ε湍流模型以及 SIMPLEC 算法对处理池进行模拟.在改变搅拌器摆放角度的情况下,对比处理池内的流速分布情况和平均速度大小,得出不同摆放角度对搅拌器推流搅拌效果的影响;同时还对流场中旋涡结构与搅拌能耗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摆放角度为50°时,底部截面平均流速最大提高17.6%,体平均流速可提高6%,最大降低底部死区率12%,推流搅拌效果最佳.同时,搅拌效果也受旋涡结构影响,旋涡数量越少,单个旋涡尺度越大,旋涡能耗越低,流态越平稳,推流搅拌效果越好.可以通过改变搅拌器摆放角度,改善内部流态,减少污泥沉淀现象,降低旋涡能耗,达到改善推流搅拌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YJP-Q系列车用加热器用燃烧器性能,通过台架试验对燃烧器做了外筒至热交换器壁面不同距离、燃气回流罩至导流体不同距离和燃气回流罩缩口不同直径对比试验,还做了导流体上轴向进气孔不同孔径及喇叭筒前端进气槽不同进气面积对比试验,以及燃烧器单内筒、单外筒和双筒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燃烧器外筒至热交换器壁面15~30 mm为宜;各种直径的燃气回流罩均在距导流体100 mm处热功率和热效率最大,但排放中HC较高;回流罩缩口直径以功率论102 mm为最好,89 mm略次,但89 mm综合性能较好;燃烧器使用单内筒或单外筒,因热辐射有短路损失而较双筒燃烧器热效率低7%左右;燃烧器喇叭筒进气槽和导流体轴向进气孔直径过大时,易影响火焰的稳定性,使燃烧噪声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搅拌机搅拌效果,针对各种形状的污水处理池,设计出系列新型多叶轮潜水搅拌机.文中基于ANSYS Fluent 15.0,对2种新型多叶轮潜水搅拌机搅拌流体进行计算,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双向潜水搅拌机和新型双层潜水搅拌机搅拌水池内流体有效轴向推进距离分别是同叶轮的传统潜水搅拌机的2.0倍和1.8倍,池内流体平均流速分别为0.194 m/s和0.215 m/s,与传统潜水搅拌机搅拌流体平均速度0.203 m/s接近.新型双向潜水搅拌机池内最大速度沿轴向分布呈现马鞍形分布,且流体速度差较大,仅有73.2%流体的流速大于0.050 m/s,且低速区存在于水池中上部,其更适用于狭长且不深的水池.新型双层潜水搅拌机搅拌水池内流体最大速度分布沿轴向呈现双曲线递减分布,78.71%流体的流速在0.100~0.300 m/s,池内低速流体仅占1.55%.故新型双层潜水搅拌机和新型双向潜水搅拌机搅拌性能明显优于同叶轮的传统潜水搅拌机.研究结果可为潜水搅拌机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含沙水泵站前池扩散角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泵站正向进水前池扩散角大小是影响正向进水前池水流流态及池长的主要因素,通过盐环定扬黄工程三泵站水工模型试验,观测正向进流前池不同水沙条件、不同工况下泵站进口流态、流速分布、前池的淤积形态。在前池进口扩散角20°、25°、30°、35°4种工况下,结果表现为:主流带流速值随着扩散角增加而增大;前池两侧淤积厚度大于中部,含沙量越大,前池淤积厚度越大;相同水沙条件、运行相同时间,扩散角越小淤积量越大;泵站前池前池扩散角25°和30°的布置较合理,水流、淤积等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