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两种梅花鹿茸片内在质量存在的差异 ,对 6对样品氨基酸、总磷脂、钙和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水解氨基酸总量、总磷脂、钙和磷的含量在带血梅花鹿茸片中分别为 4 4 4 7%、1 0 4 8%、6 6 2 5 %和 6 6 6 1% ;在排血梅花鹿茸片中分别为 4 2 6 7%、1 0 2 7%、7 394 %和 7 347% ,两种梅花鹿茸骨片的总氨基酸、总磷脂、Ca和P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2.
1鹿茸简介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的雄性鹿密生茸毛尚未骨化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鹿茸富含多种营养素,是良好的滋补品。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对梅花鹿茸多种营养成分中梅花鹿茸中氨基酸的总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很高;鹿茸中的蛋白质含量也较高;富含钾、钙、镁、铁、锌,而粗脂肪含量较低,为合理利用鹿茸的入药及食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鹿茸主要分为花鹿茸、马鹿茸、水鹿茸等。花鹿茸(梅花鹿茸)主要产于吉林、辽宁、河北等地。马鹿茸主要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又称为东马鹿茸;在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等地产的又称为西马鹿茸。鹿茸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笔者采用化学计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梅花鹿茸、马鹿茸不同部位氨基酸、总磷脂、钙、磷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茸、马鹿茸不同部位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中含有7种以上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各个部位氨基酸的总量,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总磷脂的含量由基部到顶端逐渐增加,钙、磷的含量则由基部到顶端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与东北马鹿(C.elaphus xanthopygus)(?)种间杂交F1(简称花·马F1)和东北马鹿(?)与天山马鹿(C.elaphus Songoricus)(?)亚种间杂交F1(简称马·马F1)鹿茸产量与鹿年龄的关系。给果表明:花·马F1 1~10锯(2~11岁)公鹿茸茸产量(千克/付,鲜茸)与鹿年龄之间呈强正相关,n=418,r=0.931,P<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鹿茸产量)=1.589+0.264X(锯别)(P<0.001);生茸最佳年龄为10锯,高达3.859千克,经F测定表明,生茸最佳年限为5~13锯,7~13锯相当稳产高产。4·马F1 1~9锯公鹿鹿茸产量(千克/付,鲜茸)与鹿年龄之间呈强正相关,n=354,r=0.996,P<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鹿茸产量)=1.826+0.647X(锯别)(P<0.001),生茸最佳年龄为9锯,高达7.431千克,经F测定表明,生茸最佳年限为5~9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杂交羔羊肉品质特性,试验采用肉品质测定的方法。结果表明:杜泊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杂交F1代(简称杜寒F1代)和德克塞尔与小尾寒羊母羊杂交F1代(简称德寒F1代)6月龄羔羊肉食用品质好于小尾寒羊,小尾寒羊、德寒F1代和杜寒F1代羔羊臂三头肌肉中肌纤维组织学特性无显著差异(P0.05);杜寒F1代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肉嫩度好于德寒F1代和小尾寒羊,杜寒F1代和德寒F1代羔羊肉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低于小尾寒羊,但羔羊肉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1驯养优良品种或品系 近几年,我国人工育成了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2个梅花鹿品种,1个长白山梅花鹿品系;育成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1个塔里木马鹿品种;杂交繁育了东天杂交和花马杂交等杂交鹿。这些鹿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比未经培育的鹿种可提高鹿茸产量30%.60%。若能购买饲养这些鹿,尤其购买其中的特级,甚至超特级种公鹿的后代,且神经类型为安静型,茸型呈眉枝小和根细上冲乃至肥大的多头茸,遗传呈显性的,则增产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1饲养优良品种或品系鹿 近16年,我国人工育成了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两个品种,一个长白山梅花鹿品系;育成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一个塔里木马鹿品种;杂交繁育了东天杂交和花马杂交等杂交鹿.这些鹿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可比未经培育的鹿种提高鹿茸产量30%~60%.若能饲养这些优良品种或品系,尤其是饲养纯种中的特级、甚至超特级种公鹿的后代,且神经类型为安静型、茸型呈眉枝小和根细上冲乃至肥大的多头茸,遗传呈显性的,则增产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梅花鹿鹿茸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双阳梅花鹿(公鹿)20只,随机分为4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枯草芽孢杆菌(0、0.01%、0.05%、0.1%),于生茸期饲喂30 d,收集梅花鹿二杠茸样本,观测不同剂量枯草芽孢杆菌对鹿茸中常规成分、无机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显著增加粗蛋白和水浸出物的含量(P0.05),显著促进Ca、Gu、Mn、Zn和Ni元素的合成(P0.05),此外,枯草芽孢杆菌还有利于谷氨酸、甘氨酸以及丝氨酸等10种氨基酸的合成。说明枯草芽孢杆菌有益于鹿茸中营养物质的合成和生物学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究黔北麻羊杂交效果,选取相同饲养条件下同龄的纯种黔北麻羊和波尔山羊(♂)与黔北麻羊(♀)杂交后代波黔F1代羊,分别测定屠宰性能、肉质性能、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黔北麻羊公羊宰前活重和肉骨比显著低于波黔F1代公羊(P0.05),胴体重、净肉重和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波黔F1代公羊(P0.01);黔北麻羊母羊骨重、净肉重和屠宰率显著低于波黔F1代母羊(P0.05),宰前活重极显著低于波黔F1代母羊(P0.01);波黔F1代公母羊在熟肉率、滴水损失、粗蛋白等指标均优于黔北麻羊。另外波黔F1代肉的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总含量(DTAA)和甜味氨基酸(STAA)含量略低于黔北麻羊,但二者EAA/TAA、EAA/NEAA(NEAA为非必需氨基酸)、DTAA/TAA以及STAA/TAA比值几乎相同;波黔F1代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于黔北麻羊。说明波黔F1代公母羊的屠宰性能高于黔北麻羊,肉品质也优于黔北麻羊。  相似文献   

11.
对12月龄的乐安花猪和以巴克夏、杜洛克为父本、乐安花猪为母本的杂交一代猪进行屠宰测定及肉品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肌肉常规养分方面,巴乐猪F1代、杜乐猪F1代中的脂肪含量、热量大幅度低于乐安花猪,而蛋白质含量升高;氨基酸营养方面,巴乐猪F1代、杜乐猪F1代的功能性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及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与乐安花猪相比差别不大,巴乐猪F1代、乐安花猪肌肉中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营养评分值均高于杜乐猪F1代;脂肪酸方面,乐安花猪的饱和脂肪酸较巴乐猪F1、杜乐猪F1高,巴乐猪F1、杜乐猪F1不饱和脂肪酸较乐安花猪高;微量元素方面,乐安花猪的Zn、Mn、Fe含量较杜乐猪F1代、巴乐猪F1代高。屠宰测定及肉品质分析表明,利用巴克夏、杜洛克猪杂交改良乐安花猪,在提高该品种猪的生长性能的同时,能较大限度保持该品种的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6,(8):36-40
为比较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不同肉用绵羊杂交羔羊肉中氨基酸及常规养分,选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6月龄左右、体重45 kg左右的小尾寒羊、杜泊羊×小尾寒羊F1(杜寒F1)及东弗里生羊×小尾寒羊F1(东寒F1)公羔各5只屠宰并测定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3种杂交羔羊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和总磷含量三者均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三者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小尾寒羊最高(15.98%),杜寒F1最低(11.34%);钙含量东寒F1极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而杜寒F1与小尾寒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氨基酸(TAA)含量杜寒F1分别极显著高于东寒F1和小尾寒羊(P0.01),小尾寒羊和东寒F1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羊肉中含有的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中,除精氨酸(Arg)、苏氨酸(Thr)含量3种羊肉中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氨基酸含量三者间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并且三者的E/T值均超过了40%;与羊肉风味有关的氨基酸中,杜寒F1天冬氨酸(Asp)显著高于东寒F1和小尾寒羊(P0.05),谷氨酸(Glu)也以杜寒F1最高(12.05%),小尾寒羊最低(11.86%),但三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杂交羔羊肉不仅营养价值得到了提高,同时肉的风味也有所改善,杜寒F1与东寒F1羔羊肉的营养价值和肉品质比较接近,但以杜寒F1的肉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3.
选用 10支东北梅花鹿茸作了不同部位总磷脂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东北梅花鹿茸由主杠顶端往下依次分为腊片、粉片、血片和骨片 4个部位 ,各部位之间总磷脂含量差异极显著 (P <0 0 1)。本结论可作为梅花鹿茸片分等的内在指标性成分 ,同时也为梅花鹿茸的分段利用提供了内在质量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利用杜洛克、巴克夏和苏太猪分别与豫南黑猪开展杂交试验,以纯种豫南黑猪为对照,分析三种杂交F1代猪肉常规肉质性状、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必需氨基酸评分及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豫南黑猪纯种繁育后代的肌内脂肪、5种鲜味氨基酸和8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其它杂交组合,但差异不显著(P0.05);豫南黑猪及其三种杂交组合F1代常规肉质指标表现优良,其中与杜洛克杂交显著增大了眼肌面积(P0.05),与巴克夏杂交显著提高了熟肉率(P0.05),与苏太猪杂交显著提高了肌肉嫩度(P0.05);不同杂交组合对猪肉中氨基酸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在四个杂交群体的背最长肌中,5种饱和脂肪酸含量各杂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苏太猪杂交后代6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杂交组合(P0.05)。豫南黑猪肉质优良,其鲜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与苏太猪杂交后的肉质综合效果好,与杜洛克和巴克夏杂交后的肉质性状突出,为豫南黑猪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选6月龄健康湖羊和杜泊×湖羊F1代羊进行屠宰,采集背最长肌,用气象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结果:6月龄湖羊与杜湖杂交F1代羊背最长肌中均检测出27种脂肪酸,在肌肉脂肪酸种类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湖羊肌肉中花生四烯酸(C20:4)含量极显著低于杜湖杂交F1代羊(P<0.01);湖羊肌肉中木蜡酸(C24:0)含量极显著低于杜湖杂交F1代羊(P<0.01),其余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湖羊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含量显著高于杜湖杂交F1代羊(P<0.05);湖羊与杜湖杂交F1代羊在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含量与饱和脂肪酸(SFA)总含量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湖羊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小于杜湖杂交F1代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肌肉的化学成分,旨在探讨杂交改良对麻城黑山羊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麻城黑山羊、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简称:波麻F1)、波麻F1×波麻F1(波麻F2)3个组,以放牧加补饲的方式饲养,试验结束时每组选取12只屠宰并进行肌肉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间常规营养成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水分含量降低,脂肪含量提高;杂交后代肌肉的氨基酸组分完全,且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有提高的趋势,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中脂肪酸的测定结果显示,杂交后代肌肉中的棕榈酸(C160)和油酸(C18:1)的含量显著地比麻城黑山羊高(P<0.05),而亚油酸(C18:2)含量显著地比麻城黑山羊低(P<0.05);3组山羊的硬脂酸(C18:0)、豆蔻酸(C14:0)、亚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含量相近(P>0.05).结果提示,杂交有助于麻城黑山羊肉质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选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杜泊、萨福克、无角陶塞特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及小尾寒羊(公羔、5~6 月龄、体重46~48.5 kg)共16只,每个处理4只.经屠宰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各半制备样品,测定肌肉中化学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粗蛋白质含量,萨寒F1 20.8%,陶寒F1 20.5%,杜寒F1 20.1%,均高于小尾寒羊(19.6%).每百克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也分别高于小尾寒羊,依次为萨寒F1(20.09g),陶寒F1(19.78g);杜寒F1(19.13g);小尾寒羊(18.42g).人体营养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8.86%;8.54%和2.16%,其中组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杜寒F1和陶寒F1的蛋氨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与风味(鲜味)有直接关系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也分别比小尾寒羊高.萨寒F1和陶寒F1粗脂肪含量高于小尾寒羊(P<0.05).杂交肥羔钙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铁、锰、硒含量也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而小尾寒羊肥羔肉含锌量(34mg)高于杂交羊;有毒有害元素均未检出,综合评定杂交肥羔肉的营养价值和肉质品质均优于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18.
选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小尾寒羊及杜泊羊、萨福克羊、无角陶塞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和杜寒二代(公羔、5~6月龄、体重46~48.5 kg)羊共20只,每个处理4只.经屠宰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各半制备样品,测定肌肉中化学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粗蛋白质含量,萨寒F120.8 %; 陶寒F120.5%; 杜寒F220.3 %;杜寒F120.1 %,均高于小尾寒羊(19.6%).每百克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也分别高于小尾寒羊,依次为萨寒F1 (20.09 g),陶寒F1(19.78 g);杜寒F2(19.38 g);杜寒F1(19.13 g);小尾寒羊(18.42 g).人体营养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8.86 %;8.54 %;8.11 %和2.16%,其中组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杜寒F1、杜寒F2和陶寒F1的蛋氨酸含量也显著比小尾寒羊高(P<0.05).与风味(鲜味)有直接关系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也分别比小尾寒羊高.萨寒F1和陶寒F1粗脂肪含量高于小尾寒羊(P<0.05).杂交肥羔钙含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铁、锰、硒也高于小尾寒羊(P<0.05),而小尾寒羊肥羔肉含锌量(34 mg)高于杂交羊;有毒有害元素均未检出.说明肉羊生产的生态环境和饲料条件均能达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要求.利用杜泊、萨福克、无角陶塞特绵羊杂交小尾寒羊,杂交羊不仅肉的营养价值得到了提高,而且肉的风味也得到了较大改善.综合评定杂交肥羔肉的营养价值和肉质品质均优于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19.
旨在利用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技术对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后代(F1、F2)基因组的SNP特征进行分析。本试验采用GBS技术对梅花鹿(63个)、马鹿(12个)及其杂交后代(F1代112个,F2代38个,未知类型个体1个)共226个个体的血液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并利用本实验室前期110只梅花鹿、197只马鹿和1只F1代杂交鹿的测序数据,以梅花鹿全基因组为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226个个体共产生Clean data 322.683 Gb,平均每个样品1 427.802 Mb;将所有样本作为一个群体检测SNP变异,共检测出SNP位点23 943 582个,质控过滤后得到SNP位点31 630个。对31 630个SNPs使用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 ML)法构建的分子进化树显示,梅花鹿、马鹿、F1及F2代区分明显。对梅花鹿和马鹿的SNPs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可用于鉴别马鹿、梅花鹿、F1、F2的物种特异SNP位点1 032个(马鹿特异SNP位点474个,梅花鹿特异SNP位点558个),计算结果显示,F1代个体包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主要在40%~60%之间,F2代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主要在10%~30%之间,马鹿个体中不含梅花鹿的特异SNPs,梅花鹿中55.49%的个体不含马鹿特异SNPs,17.34%的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低于1%,13.29%的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在1%~10%之间,其余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为10%~20%(其中有一个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为33.3%)。该研究为花马杂交鹿后代的鉴定提供了可靠标记,并定量估计了F1和F2代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马鹿个体中不含梅花鹿的特异SNPs,这对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后代(F1、F2)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选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杜泊、萨福克、无角陶塞特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及小尾寒羊(公羔、5~6月龄、体重46~48.5kg)共16只,每个处理4只.经屠宰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各半制备样品,测定肌肉中化学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粗蛋白质含量,萨寒F120.8%,陶寒F120.5%,杜寒F120.1%,均高于小尾寒羊(19.6%).每百克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也分别高于小尾寒羊,依次为萨寒F1(20.09g),陶寒F1(19.78g);杜寒F1(19.13g);小尾寒羊(18.42g).人体营养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8.86%;8.54%和2.16%,其中组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杜寒F1和陶寒F1的蛋氨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与风味(鲜味)有直接关系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也分别比小尾寒羊高.萨寒F1和陶寒F1粗脂肪含量高于小尾寒羊(P<0.05).杂交肥羔钙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铁、锰、硒含量也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而小尾寒羊肥羔肉含锌量(34mg)高于杂交羊;有毒有害元素均未检出.说明肉羊生产的生态环境和饲料条件均能达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要求.利用杜泊、萨福克、无角陶塞特绵羊杂交小尾寒羊,杂交羊不仅肉的营养价值得到了提高,而且肉的风味也得到了较大改善.综合评定杂交肥羔肉的营养价值和肉质品质均优于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