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直播定向密植栽培技术,是云南省文山州的农业技术人员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推广玉米纸袋育苗定向移栽的过程中,针对旱地面积大,纸袋育苗定向移栽推广范围受限制的实际,摸索出来的一种玉米丰产栽培新技术。该技术的实质就是通过人工定向摆籽,使玉米苗出土后,叶片顺朝一个方向生长,从而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光合作用,达到增产的目的。这种栽培方法,既保持了育苗移栽定向密植的优点,又克服了育苗移栽受水源、地形条件限制,育苗后移栽期与雨季难以吻合的缺点,而且花工少,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比育苗移栽每亩省工8~10个,比常规栽培亩增产150~200千克,增产幅度达30%~50%。该项栽培技术适应范围广,方法简单,群众易接受和掌握,是玉米栽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广夏玉米矮化密植栽培,即栽培密度由常规的4000株/亩左右增加到6000—6500株/亩,同时于植株抽雄前5—7天喷施玉米健壮素,使叶形直立、短而宽、叶片增厚、叶色加深、株形矮健节间短、根系发达气生根多、抗倒伏,充分发挥了大群体优势,增产效果明显。但大、小斑病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变化,故研究夏玉米矮化密植栽培条件下的大、小斑病发生情况及流行规律,对夏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有很重要的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夏玉米大、小斑病发生情况调查于发病盛期(8月中旬)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5点取样,每块田不少于200株,分别  相似文献   

3.
齐辉 《种子科技》2023,(11):35-37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拥有较长的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种植技术逐步创新,玉米年产量显著提升.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结合玉米种类和特点,突破了传统种植方法的限制,能够促进玉米植株完成光合作用,为其提供更加充足的营养物质,实现玉米高产种植目标.文章简要论述了玉米矮化密植高产的原理,重点探讨了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密植条件下玉米弱势粒败育和灌浆受限是玉米产量挖潜的重要限制因子。系统总结了作物弱势粒库特征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研究进展,探讨了玉米弱势粒败育启动因子、弱势粒灌浆障碍与库容量和库活性关系、弱势粒库特征与激素和多胺水平的关系及外源调控途径,提出了玉米密植群体弱势粒库特征及其主控生理基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路,为明确玉米密植群体弱势粒库特征及其调控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玉米不同密植方式与产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海拔山区对玉米不同种植制度,设计不同密植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间会制度下不同密植方式对玉米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绿肥/马铃薯(或小麦)/玉米(粮食型模式)套作制,以3行单株,双行单株和3行双株的密植方式较好,产量达393.7~477.4kg/667m2;绿肥/小麦/玉米||豆类(粮豆型模式)间套制,以单行单株,双行单株和双行双株的密植方式较佳,产量达395~451.767m2。因此,玉米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条件采用适宜的密植方式。不同密植方式对玉米群体结构,光能利用,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性状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玉米栽培面积较大,历年播种面积均在180~200万公顷,传统上多实行70厘米行距大垄栽培,每亩保苗2000~2700株,偏于稀植,漏光损失严重。这种种植方式影响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不能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尤其是在我省北部冷凉地区表现尤为明显。第三积温带以北的许多县份,玉米亩产只有200公斤左右,其低产原因之一就是大垄稀植。为了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发挥玉米群体增产效益,我们于1988~1989年研究示范了少耕平播密植  相似文献   

7.
郭瑶  柴强  殷文  范虹 《作物学报》2022,(8):1871-1883
在有限土地面积上生产足够粮食保证粮食安全,关键在于提高单产。密植作为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农艺措施,适度增加种植密度,其群体光合速率不受影响甚至有所提高,进而可以增加单产。揭示玉米密植光合生理学机理,是当前提高单产的重点研究方向。密植致使玉米光合特性发生改变,调控限制光合生理因子是有效促进玉米密植增产的关键所在,而挖掘密植增产的光合生理学潜力是玉米密植生理学基础,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光合生理研究方法与思路变迁,国内外玉米适应密植的光合生理响应和相关农艺调控途径研究现状,为光合生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围绕未来玉米密植生产对科技的需求,依据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传统研究方法必须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挖掘光合潜力或缩小实际与理论光合速率之间的差距以实现高光效是未来玉米密植研究的主要目标。探讨光合生理功能基因差异表达对栽培措施的响应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明确农艺措施与密植玉米光合相关基因表达信息的联系与互作关系,通过农艺栽培措施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融合挖掘玉米密植增产的光合生理潜力,为玉米密植增产提供光合生理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8.
实施密植高产机械化生产 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协同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为探索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玉米产量与效益协同提高,分析了玉米种植密度提高与单产增加的关系、不同产区玉米种植密度现状、增密种植的增产效果以及子粒机械直收技术的优势,构建了以筛选耐密抗倒适合机械化生产品种、密植增穗增产、提高群体整齐度、构建高质量群体、全程机械化作业、强化规模种植与统一管理、实施全成本核算为核心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该模式2013年起被农业部遴选为全国玉米主推技术,在全国玉米主产区推广,创建了一批高产高效典型。其中,经农业部组织专家验收,2014年在新疆兵团71团创造了18 414kg/hm~2的全国玉米大面积高产纪录,净利润达到24 118.2元/hm~2,实现了玉米高产与高效协同,为玉米生产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玉米生产提供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春玉米密植定额和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分析了淮阴地区历年来有关春玉米密植定额和种植方式的试验资料。在密植定额问题上,研究了密度与产量、品种、生产水平间的关系,并从田间小气候、植株生长发育、光能利用、群体与个体关系等方面探索了密植增产的原因;在种植方式问题上,比较了不同生产水平和不同密度下,宽窄行和等行距的效果,并从根系发育、植株性状、田间小气候、光能利用等方面分析了宽窄行减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栽培有直播和育苗移栽等方法。育苗移栽可充分利用栽培设施,在育苗期提供必要的光温条件,特别在春季可提早播种,提早采收上市。可以培育壮苗,保证全苗、匀苗、壮苗,还能节省种子;可以减少幼苗期地下害虫的危害;移栽时可以按照植株叶片伸展方向采取定向移植方法,使群体处于最佳状态,增大光合面积,提高群体光合效能,从而有利于形成大粒、大穗达到增产。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颖  张宪陶 《耕作与栽培》2002,(4):37-37,46
推广玉米育苗移栽,抓好营养土配制质量,改营养块双株能苗移栽和直播为营养球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可有效地降低空秆率,提高双苞率和改善株间光照和肥水条件,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优势,提高玉米产量。试验表明:采用营养球单株育苗定向移栽的种植方式,667m^2产量比营养块双株育苗移栽、直播分别增产32.7%,43.2%。  相似文献   

12.
气象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给我国玉米产业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风灾、雹灾、旱灾等极端天气事件,这些灾害不仅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发育,还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粮食供应不足。探讨了气象灾害对我国玉米安全生产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策略,包括加大玉米种质改良与育种创新力度、风灾预防措施、雹灾预防措施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我国玉米产业的抗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合我市进行密植通透栽培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为改变我市"玉米海"的生产模式,我们实施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14.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红 《科学种养》2010,(1):14-14
<正>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可分为以下3种模式:一是大垄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模式即将原来的两条宽为65厘米的小垄改为畦面宽为130厘米的1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90厘米,垄间形成自然通风透光的通道,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田间郁闭的问题,而且还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对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祎君  吕厚荃 《作物学报》2022,(6):1537-1545
随着气候变化,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的农业气象灾害呈现出多发和频发的态势,为了解这种变化对当地春玉米生产的影响,本文引入通径分析法,探讨该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春玉米产量的直接影响或协同影响及其程度,进而在实际生产中更好的趋利避害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结果发现,农业气象灾害可以解释50%左右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的波动,且影响春玉米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已经从过去的冷害转变为干旱;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影响春玉米生产的主要因子由热量条件转换为水分条件,干旱已成为威胁春玉米产量的首要灾害。分省来看,影响辽宁春玉米产量的农业气象灾害,按照影响程度排序为干旱、洪涝和风灾;影响吉林春玉米产量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为干旱和洪涝;影响黑龙江春玉米产量的农业气象灾害,按照影响程度排序为干旱、洪涝和风灾。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由于地理位置差异,影响其玉米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也有所差异,黑龙江除风雹灾害影响大于其他两省外,水旱灾害的影响均弱于辽吉,风雹灾害局地性强,影响范围有限,因而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远不及水旱灾害,黑龙江玉米生产稳定性较高,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对东北地区在具体研究中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6.
遵玉3号不同育苗移栽方式与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推广玉米育苗移栽过程中,在抓好营养土配制质量的基础上,改营养块双株育苗双株移栽为营养球(块)单株有苗单株定向移栽,可有效降低空秆率改善株间光照和肥水条件,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优势,提高玉米产量。试验表明:肥球单珠育苗定向移栽平均单产分别比营养块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增产4.72%,比营养块双株育苗移栽增产14.93%,遵玉3号在生产上适宜移栽密度为3400-36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7.
伍明帅 《种子科技》2022,(11):133-135
我国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类型的气象灾害,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此,应加强对气象灾害的分析和研究,提高玉米在种植过程中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文章以玉米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出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茶园密植免耕速成丰产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茶树群体优势,改善茶树生态环境,提高营养利用,在短期内取得投产早、产量高、收入多、经济效益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玉米在我国种植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是国内粮食种植三大作物之一。玉米具备较强的耐寒性,可以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然而,玉米种植会受到气象环境的影响,恶劣的气象环境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玉米对气象环境条件的需求以及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探讨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大程度提高种植玉米作物的产量,避免气象灾害对玉米生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密植条件下玉米品种混播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究密植条件下玉米品种混播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在82 500株 hm -2种植密度下, 选用郑单958 (ZD958)和登海605 (DH605), 在大田条件下设置M(两种子相同数量混合后随机混播)、1行郑单958和1行登海605混播(1:1)、2行郑单958和2行登海605混播(2:2)、单播郑单958 (SZD958)和单播登海605 (SDH605) 5个水平, 研究密植条件下玉米品种混播对黄淮海夏玉米产量、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叶片衰老酶活性、冠层透光率等的影响。两年结果表明, ZD958和DH605混播可显著改善玉米生育后期群体透光率, 使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穂位叶净光合速率较单播显著增加, 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混播处理较单播增加生育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与此同时, 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混播显著增加玉米群体产量, 究其原因是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有效增加。M、1:1、2:2处理的两年平均产量较SZD958和SDH605分别增加11.47%、8.70%、8.48%和9.30%、6.42%、6.20%, 其中M、1:1、2:2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混播处理通过优化冠层结构, 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 延缓叶片衰老, 减缓花后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降低, 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 致使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 产量提高。可见, 合理品种搭配的混播栽培可显著提高密植夏玉米产量, 是提高黄淮海区夏玉米产量的可选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