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氮离子注入后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后代群体内筛选到1株具有双胚苗特征的突变单株.在多个世代的筛选、纯化和鉴定过程中对其多胚苗性状的表现特点进行了观察鉴定.玉米诱发的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材料在其性状表达特征、性状表达频率和性状表达的条件等方面均显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在试验材料的群体内双胚苗发生频率因材料种类不同或发芽温度条件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种子经过去颖壳处理后可以使其双胚苗频率提高32.4%~36.0%.在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材料中,其苗位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氮离子注入对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选用不同倍性的水稻进行低能氮离子束注入试验,研究离子注入后的效果与染色体组倍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比二倍体水稻对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更敏感;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群体中所出现的变异频率比在二倍体水稻群体中出现的变异频率高;在经过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的同源四倍体后代群体中,分别筛选到结实率高达90.16%的单株和具有双胚苗性状的单株,同源四倍体水稻的高结实率特性和双胚苗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可遗传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度条件下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的双苗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后的同源四倍体水稻后代群体内,筛选到具有双胚苗特征的突变单株。在突变体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趋于稳定时对2个株系在不同萌发温度下的多胚苗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双胚苗特性随着自交世代的推进而得到保持。在试验材料的群体内多胚苗发生频率因材料种类不同或发芽温度不同以及水稻颖壳的有无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发芽温度为30℃条件下,ASDOR05-01和ASDOR05-02双苗率均为最高,分别达到6.8%和2.5%。种子经过去颖壳处理后可以使其双苗率提高36.0%~44.1%。  相似文献   

4.
以离子束诱变所得同源四倍体双胚苗突变水稻品系、近亲系和介导后代为研究材料,对其花粉育性、花器性状和花器性状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四倍体双胚苗品系相比,二倍体双胚苗品系的正常花粉率、单穗结实率高,花器官偏小,花药长对单穗结实率贡献大,无芒率高,芒较短;披碱草介导品系的正常花粉率差异不显著,花器官较大,柱头长对单穗结实率贡献最大,无芒率最低,芒较长;原始亲本在各项指标参数中都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无融合生殖种质,以离子注入后同源四倍体双胚苗突变水稻再生植株及其原始亲本和实生后代为研究材料,比较了3份不同世代材料的花粉育性和花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始亲本相比,再生植株的正常花粉率要低,败育类型主要为典败和圆败;花器性状上差异较大,11个参数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占7个;颖壳数目突变多为单颖壳突变.与再生植株相比,实生后代的正常花粉率要高,败育类型主要为染败;花器性状上差异较小,11个参数中差异不显著的高达10个;出现的颖壳数目突变较少,仅观察到极少数的单颖壳.  相似文献   

6.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3份水稻材料的雌配子体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所有的试验材料中都存在着2种雌配子体的发育现象,即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和在异常的发育过程中,各种试验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对于正常的发育过程而言,所有的试验材料均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在2份同源四倍体水稻品系中,双胚苗品系ASDOR05-01比其亲本99-01(4)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特异性。成熟胚囊的结构状态与其育性表现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经过离子束注入后筛选到的双胚苗水稻材料,在生殖发育特性上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特异性,即表现出更弱的有性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7.
同核异质雄性不育材料与无融合生殖材料C1001B杂交和回交表明,C1001B的双胚苗,是受核基因控制的性状,双胚苗频率的表达,具明显的胞质效应和胞核效应,在胞质效应中,不育胞质与可质胞质的差异尤其显著,不育胞质对双胚苗的表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世代间胞质效应和胞核效应的表现也不一致。此外,环境条件对C1001的双胚苗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从水稻双胚苗中筛选出来的同源三倍体和同源四倍体株系为材料,和正常的二倍体进行杂交,在后代得到了稳定二倍体株系,对母本多倍体的研究发现,在多倍体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除了大量的染色体落后等现象外,还可以形成12个二价体;在多倍体自交后代的根尖细胞中发现有嵌合体存在,为多倍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双胚苗(Rice Twins)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双胚苗为隐性性状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并存在若干修饰基因,使双胚苗率表现数量遗传特征;不同双胚苗品系遗传基础不同;水稻双胚苗同水稻的无融合生殖育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韭菜无融合生殖的遗传特性及其与多胚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韭菜无融合生殖的遗传特性,及其与一籽多胚性状的关系.以9个韭菜品系为试材,鉴定各品系的多胚苗和无融合生殖发生频率;蕾期去雄后用0.6%DMSO和失活花粉进行处理,诱导获得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结果表明:通过对多胚苗和无融合生殖材料的继代选择,提高了多胚苗发生频率和无融合生殖的诱导率;2次继代选择后使多胚苗发生率和无融合生殖诱导率稳定在一定水平;与原品系相比,无融合生殖后代的多胚苗发生率有明显提高.可见,多胚苗及无融合生殖的可诱导性是可以遗传的,多胚苗特性与无融合生殖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活性炭在水稻花药培养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中以及对一次成苗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1%活性炭对一次成苗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具有抑制作用,6种基因型的平均诱导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分别只有4.49%、14.15%、和0.81%,而没有添加活性炭的可达10.72%、25.19%和3.20%。但活性炭对水稻花培多级成苗植株的生根壮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使花培苗的苗高、根长、根数和鲜重比对照分别增加23.1%、46.7%、93.9%和29.3%.本文还简要讨论了活性炭的作用机理,认为活性炭在水稻花粉植株的生根壮苗培养中可以改进培养基与外植体之间的代谢平衡,从而促进花粉植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应用25%噻虫嗪SC在水稻苗期以不同处理方式(灌根、叶面喷雾)、不同浓度(500~1500倍液)施用1次防治苗期稻蓟马、大田期稻飞虱,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苗期蓟马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苗前一次施药控制大田期稻飞虱效果一般。对提高秧苗素质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平塘县水稻单产水平,结合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实施,采用不同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塘县水稻宽窄行栽插中,采用25cm窄行,即密度为22.5万穴/hm2,每穴栽插2粒苗产量最高。穴栽2粒苗与适当密植能有效协调水稻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改善群体环境,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使影响水稻产量的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三因素的构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离子束注入水稻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近五十年来兴起的物理与化学诱变育种方法,开辟了一条新品种改良途径,并取得了巨大成果。离子注入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材料表面处理的新技术。注入离子有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如高线性能量转移值(LET)和尖锐的Bragg峰。将其作为作物诱变育种的新的诱变源以拓宽新品种选育的途径,创造广泛的变异类型。这种新的尝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离子注入水稻诱变育种研究始于1987年5月,首先筛选注入较适宜的能量、剂量,探索荷能离子和物质的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通过对不同品种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蛋白质复性电泳技术,研究了低能N+注入介导玉米DNA的水稻幼苗叶片和根系中性蛋白水解酶的表达。用能量为25 keV、剂量为3.0×1017N+/cm2的氮离子束对水稻豫粳6号种胚进行照射处理,照射的种子于质量浓度为100μg/mL玉米基因组DNA介导液中进行转化处理,其他处理同时进行,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引起水稻幼苗叶片和根系中性蛋白水解酶种类及活性差异表达,叶片与根系中均检测出多条差异酶带,离子束介导玉米DNA的处理中性蛋白水解酶带变化活跃,有新酶带表达,也有部分酶带缺失。说明低能离子束介导远缘大分子DNA引起水稻幼苗蛋白质表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旱育保姆不同剂量拌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早稻编织布隔层育秧旱育保姆不同剂量拌种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编织布隔层加旱育保姆拌种育秧能极大地提高水稻的秧苗素质,在假茎高、假茎宽、单株总根数、秧苗分蘖率、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干粒重等方面均优于不用旱育保姆拌种的处理,增产效果明显,尤其以每公斤稻种用300~350g旱育保姆拌种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与不用旱育保姆拌种处理相比呈极显著差异水平。因此,水稻编织布隔层加300~350g旱育保姆拌种育秧技术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水稻多胚苗筛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