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一、苗期管理(一)浇水大白菜播种后,若底墒湿度合适,可不浇水。但若遇高温干旱年份,土壤水分蒸发快,地表干燥,易造成"芽干"。采取"三水齐苗,五水定棵",及时在播种当天进行第1次浇水,隔1 d幼苗开始拱土时进行第2次浇水,再过2~3 d,子叶展开后进行第3次浇水。间苗、定苗(真叶出现到10片左右)后再各浇1次水。苗期浇水要采取小水勤浇的原则。(二)中耕间苗浇水后及时中耕。一般中耕除草3次。第1次中耕在第2次间苗后。  相似文献   

2.
问题一盲目滥浇大棚为封闭栽培,土壤水分蒸发和下渗都相对露地需水量少的多,大棚内并不需要过多的水分,浇水过多会使土壤空气减少,影响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正>问题一盲目滥浇大棚为封闭栽培,土壤水分蒸发和下渗都相对露地需水量少的多,大棚内并不需要过多的水分,浇水过多会使土壤空气减少,影响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问题二大水漫灌大水漫灌  相似文献   

4.
杨秀华  林述光 《新农业》2005,(11):47-47
六、灌水 杨树栽植后立即浇水1次.以保证成活,浇水后苗木周围培土堆.或者覆盖地膜。杨树造林后第1~2年.适时浇水可以使幼树茁壮生长,浇水效果可以影响到以后多年。一般每年浇水3—4次。要视多年的降雨量和降雨量的年分布来安排灌水时间。  相似文献   

5.
冬季中小拱棚栽培的芹菜,主要是在春节期间上市,栽培中应注意培育壮苗,加强中期的肥水管理,以获芹菜的优质高产. 1.浇水 浇足定植水后,隔1~2天后浇第2次水,再隔2~4天浇第3次水,3水过后及时进行中耕1次,深3厘米,细锄划,锄净杂草后蹲苗1周左右.蹲苗后4~6天浇1次大水,土壤常保持湿润.芹菜封垄后进入旺盛生长期,应增加浇水量,入冬时要浇1次足水.扣棚以后一般不再浇水,但在立春前后视干旱情况于天气回暖后补水1~2次,浇水时间宜掌握在无风的晴天中午进行.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对烤烟叶中钾含量的影响及调节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定期、定量浇水的方式研究了土壤水分对烤烟叶中钾含量的效应。结果表明 ,烤烟生育前期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烟株的生长发育并导致烟叶中钾含量降低。依据不同年分的降雨情况采取间隔 4~ 8d浇水一次或应用保水剂可明显提高烤烟叶中钾含量  相似文献   

7.
大棚蔬菜水分管理的难度较大,管理中要重点协调好浇水与提高地温、降低棚内湿度的关系,既要保证蔬菜对土壤水分的正常需求和保持适宜的土壤温度,又要尽量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只有搞好肥水管理,才能保证大棚蔬菜的丰收。  相似文献   

8.
<正>1浇水、施肥、整枝在果实膨大期之前适当控水,果实进入膨大期之后保证水分供应,且浇水要在上午进行。茄子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摘除病、老、黄叶和病果,拔除病株。在整枝、打杈时要用浓肥皂水洗手,防止操作时病毒传染。门茄膨大前不能浇水,在门茄长为3~4 cm时,进行第1次追肥灌水,每公顷用尿素225 kg、硫酸钾105 kg混合穴施,并配合浇水,但浇水量不宜过大。第2次追肥在门茄开始膨大时,每公顷用尿素225 kg。2次追肥间隔10~15 d。同时要积极采取保花、保果措施,如选用植物激素喷花,可促进坐果。  相似文献   

9.
很多菜农在管理大棚蔬菜时,一般都是按天浇水(一般每10天左右浇1次水)。笔者认为这种按天浇水的做法非常不可取,如果不看实际情况,只是机械地按天浇水,必然会因浇水过多、过大出现沤根、死棵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花生水肥一体化模式下适宜的浇水时期,本试验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在花生不同生育时期持续监测了0~50 cm耕层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苗期浇水的临界值是20 cm耕层田间持水量降低到40%,浇水的间隔期为30天左右;2开花下针期浇水的临界值是30~40 cm耕层田间持水量降低到40%,浇水的间隔期为20天左右;3结荚期浇水临界值以0~30 cm耕层持水量降低到30%、30~40 cm耕层持水量低于35%为宜;4饱果成熟期30~40 cm耕层的持水量降低到30%左右时开始浇水施肥,浇水间隔期2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小麦生育期水分盈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小麦主要生育期的水分盈亏状况和土壤含水量(Smc)动态变化及水分衰减规律作了分析,同时研究了水分亏缺期灌溉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安徽省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水分亏缺严重,尤其淮北地区在此期间缺水89.2mm,全年缺水144.6mm;(2)在无降水或极少降水的情况下,0~10cm土壤水分百分含量平均日变率(Rasm)降低0.572%,10~20cm降低0.214%,20~30cm降低0.181%,30~40cm降低0.083%,灌溉使表层水分有很大提高,灌溉渗透深度随着灌水量的增多而加深;(3)在缺水严重的抽穗期和灌浆期采用225、450m3/hm2灌溉,可分别增产697.5、1 215.0kg/hm2.  相似文献   

12.
晋东南地区旱地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农田土壤水分的定位观测资料,应用水分平衡法研究了晋东南地区主要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和农田土壤水分循环的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土壤水分常处于亏缺状态,亏缺量比裸地多,土壤干旱层加深。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能力、收获时土壤有效水分剩余量因作物而异。冬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量较多,用水层较深。春玉米、春谷子利用量较少,用水层也较浅。作物收获时,农田土壤中还有较多的有效水分未被利用,说明旱地土壤水分资源尚有一定的生产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3.
王岩  张静  刘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790-12792,12813
[目的]不同耕作方式对华北高寒区砂质栗钙土耕层含水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区域水分高效利用途径,为作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供试材料为当地主栽晚熟莜麦品种品五。采用烘干法,分别于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收获期测定耕层土壤水分。[结果]耕层平均含水率苗期免耕为6.26%,高于松耕的5.33%和翻耕的5.39%,分蘖期之后三者差异不显著。不同耕作方式不同生育时期间莜麦耗水强度无显著差异,生育期耗水强度变化趋势一致,呈双峰双谷型,峰值分别出现在苗期和抽穗期为2.31~2.51 mm/d,谷值出现在分蘖期和收获期为1.07~1.32 mm/d。免耕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2.24 kg/(mm.hm2),显著小于松耕和翻耕的4.10和4.07 kg/(mm.hm2),莜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年际间与耗水变异趋势相同,但同一年内不同耕作方式耗水量差异不显著,而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华北高寒区免耕能在苗期提高土壤耕层含水率,但在苗期之后作用不明显;莜麦耗水强度主要受气候因子的影响,不同耕作方式对其影响不大;翻耕和松耕莜麦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免耕,松耕是该地区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及农田稳产增收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对酱用番茄花果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膜下滴灌不同土壤水分对酱用番茄花果期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初期土壤水分保持在60%~65%、开花坐果期以75%~80%、结果期维持在80%~85%的相对田间持水量(SWR),酱用番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相对维持较高,坐果率和产量最高.不同处理在结果期前花蕾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随土壤水分的升高而增加,单株结果数、单果重、烂果率可作为判断番茄高产的指标;结果期酱用番茄幼叶和顶叶水势在土壤含水量75%~95%(SWR)的范围内敏感性下降,不同叶片之间顶叶与幼叶、老叶水势均无显著差异,但幼叶与老叶之间的差异达到5%的显著水平,开花坐果期不同土壤水分幼叶气孔导度显著高于老叶,且幼叶气孔导度日变化峰值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可用幼叶的气孔导度和水势作为茄株水分盈亏的生理指标依据;花果期土壤水分由SWR的55%~60%升高到75%~80%时,酱用番茄群体光合速率(CAP)出现跃迁式增高,由75%~80%提高到80%~85?P无明显差异,说明酱用番茄CAP对土壤水分含量的"阀值"范围在75%~80%(SWR)左右.结合酱用番茄CAP、叶片的气孔导度和水势等生理指标可为番茄高产水分调控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何进宇  田军仓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98-8500,8511
[目的]验证土壤抗旱保水剂对压砂地种植甜瓜的增产效果。[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压砂与节水补灌条件下2种保水剂的效果。[结果]在压砂种植3年的压砂田与节水补灌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提高苗期表层土壤含水率绝对值1.40%,相对值9.86%;提高开花坐果期表层土壤含水率绝对值1.94%,相对值15.16%。施用保水剂甜瓜出苗提前1~4 d,整个生育期提前5~8 d,平均增加单株叶片数22.88%。与无保水剂对照相比,施用保水剂可提高产量450~1 275 kg/hm2,平均增产980 kg/hm2;增产幅度在3.5%~9.9%之间,平均增产率为7.6%。经过回归分析,求得最高产量保水剂适宜用量为75~90 kg/hm2。[结论]压砂地施用保水剂具有明显蓄水保墒、促进甜瓜生长发育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试验和观测方法研究了渭北旱塬东部旱作区的农田土壤水分特征和水分生产效率,结果表明,该区在麦田夏闲蓄水期(7-9月)降水量在212.7mm以下时,1~1.2m深处存在一相对干土层,使小麦生育后期对深层土壤水分利用产生一定影响,并使旱地农田水分生效率降低.研究还看出,旱地农田水分生产效率具有明显地随播前土壤储水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说明渭北旱塬使东部的土壤水库在旱农条件下作物供水调节中的不可代替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温控黄瓜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宁夏干旱区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黄瓜耗水规律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水量为563不得mm时,耗水强度整体随着生育期的延后逐渐增大,在结果盛期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在各个生育期各处理日耗水强度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水分的消耗则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灌水量达到563mm时完全能满足黄瓜水分需求,并开始向土壤补充水分,且水分利用率达到33.4kg/m3。[结论]该研究为温室黄瓜生产生产的水分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黄瓜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宁夏干旱区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黄瓜耗水规律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水量为563 mm时,耗水强度整体随生育期的延后逐渐增大,在结果盛期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在各生育期各处理日耗水强度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水分的消耗则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灌水量达到563 mm时完全能满足黄瓜水分需求,并开始向土壤补充水分,且水分利用率达到33.4 kg/m3。[结论]为温室黄瓜生产的水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隔坡水平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利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1~2003年对隔坡水平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利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际间,不论雨水丰欠,隔坡水平沟0~200cm土层储水量均有所增加,3年平均,水平沟玉米田增加92.0mm,马铃薯田增加132.1mm;雨季降雨量多的年份,水平沟土壤储水量增加幅度相对较大,丰水年比平水年和欠水年平均值多增加50.1mm;与坡耕地相比,水平沟玉米田比坡耕地玉米田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1.53%,土壤储水量增加50.4mm。年份内,全年降雨分布的不均匀,引起隔坡水平沟作物土壤水分反常变化,欠水年的严重春旱,使水平沟0~200cm土层储水量到播种时比坡耕地还少18.6mm;平水年和丰水年的严重伏旱,使雨季隔坡水平沟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欠水年,水平沟玉米田低3.42%~4.50%,马铃薯田低2.99%~3.25%。作物收获后,进行隔坡水平沟玉米整桔秆覆盖,既能减轻冬前土壤水分散失,又能缓解春旱,土壤冻结和播种时测定,水平沟覆盖田比不覆盖田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11%和1.19%。3年试验,与坡耕地相比,隔坡水平沟玉米比坡耕地玉米增产100.2%,降水利用提高9.3kg/mm·hm2。  相似文献   

20.
针对阴山北麓旱作区雨水蓄积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探讨本地区主要种植方式对降水的蓄积效应及降水后土壤水分变化动态。本研究采用模拟降水试验方法,对降水后农田土层水分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4mm降水下,粘壤土不同处理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对照;在12mm降水下,沙壤土不同处理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对照。不同降雨量粘壤土和沙壤土贮水量增量表现一致,大小顺序均为垄作全膜垄作半膜平作全膜平作半膜平作(CK)。以8mm降水为例,粘壤土各处理中,垄作全膜处理下土壤贮水增量为6.5mm,是对照的1.76倍,沙壤土各处理中,垄作全膜种植方式贮水增量是对照的3.2倍。2)垄作全膜能够将12mm以上降水蓄积在粘壤土表层,使该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基本维持在15.0%~16.5%,沙壤土蓄积雨水效果较差。3)在降水后5d内,粘壤土土壤水分变化为0~20cm土壤含水量呈降低趋势,降水后第3天该土层土壤含水量下降变缓,20~30cm土壤含水量先增加后降低,在降水后第3天达到最高,30~50cm土壤含水量均呈增加趋势;沙壤土土壤水分变化为0~30cm土壤含水量下降趋势较明显,30~50cm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因此,在本地区生产条件下,垄作全膜不仅具有良好的集雨效果,而且能够将积蓄雨水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30~50cm,从而对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再分配,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