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研究了卡那霉素对烟草4个品种叶片芽分化和根再生的影响,并对筛选出的卡那霉素抗性最强和最弱的品种进行抗盐能力分析,结果发现,品种CV87对卡那霉素非常敏感,4mg/L或6mg/L浓度下,叶片芽分化率或茎段根再生率均为零,而品种T12却对卡那霉素具有很高耐受性,在300mg/L浓度时,叶片才失去分化能力,而茎段根再生受阻的卡那霉素浓度则高达400mg/L。4个品种抗卡那霉素能力为T12〉SD-1〉NC89〉CV87。高浓度(≥1.0%)盐胁迫,品种CV87受伤害严重,表现为叶片黄化、皱缩并增厚,根再生能力丧失,且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及细胞膜透性相对值指标都显著或极显著地低于或高于品种T12,表明品种T12的抗盐能力高于品种CV87。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遗传转化中抗生素适宜筛选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油用向日葵新葵杂6号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梯度抗生素处理茎尖、子叶、胚轴转化外植体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和潮霉素对向日葵茎尖、子叶、胚轴不同部位遗传转化外植体的筛选效果。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对向日葵茎尖、子叶、胚轴不同部位转化外植体的筛选适宜浓度为25~30 mg/mL,潮霉素对向日葵茎尖、子叶、胚轴不同部位转化外植体的筛选适宜浓度为7~10 mg/mL;PCR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植株外源基因已导入;不同部位的转化外植体对卡那霉素和潮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未见明显梯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拉啶、头孢他啶4种头孢类抗生素对根癌农杆菌LBA4404和EHA105的抑制作用;以欧美杨111和盖杨组培苗为材料,研究卡那霉素(Km)对2种杨树叶片分化及茎段生根的影响,并分析头孢噻肟钠对欧美杨111叶片分化及茎段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和头孢他啶对LBA4404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使用浓度为50 mg/L,其中头孢噻肟钠对农杆菌EHA105的抑菌效果最好,头孢拉啶抑菌效果较差。不同杨树品种对卡那霉素的耐受性差异不大,欧美杨111在叶片转化筛选培养时,使用浓度为10 mg/L,抗性芽生根阶段为20 mg/L;盖杨在叶片转化筛选培养时,卡那霉素使用浓度为20 mg/L,抗性芽生根阶段为25 mg/L,头孢噻肟钠对欧美杨111叶片分化和茎段生根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除菌抗生素的筛选试验、叶片对头孢唑啉钠的敏感试验、叶片对卡那霉素的敏感度试验、茎段对卡那霉素的生根敏感试验,成功建立了欧美杨108号转蜘蛛杀虫肽与Bt毒蛋白嵌合基因的转化系统。转化时所选的除菌抗生素为注射用头孢唑啉钠;除菌时,头孢唑啉钠的质量浓度为1000mg/L;在筛选转化体时,卡那霉素的临界质量浓度确定为30mg/L;确定了生根培养基中卡那霉素的临界质量浓度为20mg/L。欧美杨108号转蜘蛛杀虫肽与Bt毒蛋白嵌合基因转化系统的成功建立为该杨树品种的基因工程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马铃薯东农303对两种抗生素敏感性,为进一步改良与利用东农303提供依据。[方法]以马铃薯东农303无菌苗的无腋芽茎段和单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东农303在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过程中对卡那霉素或头孢霉素的敏感性。[结果]东农303无腋芽茎段对两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东农303以卡那霉素作为无腋芽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抗性筛选时适宜浓度为50 mg/L,作为单芽茎段芽生长的抗性筛选时适宜浓度为100 mg/L。东农303对头孢霉素也较敏感。无腋芽茎段在含头孢霉素100 mg/L的培养基中培养时芽的诱导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东农303对两种抗生素均较为敏感,对头孢霉素的抗性要高于卡那霉素。  相似文献   

6.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32-29无性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农杆菌种类以及侵染时间因素对尾巨桉茎段和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影响,探讨了适宜尾巨桉转化的卡那霉素和抑菌抗生素使用浓度。结果表明,茎段外植体较愈伤组织转化率高,侵染时间为4min。LBA4404转化效率高于EHA105,GUS检测转化率分别为80.7%、63.5%。适宜生长在50mg.L-1的卡那霉素4、00 mg.L-1头孢唑林钠的筛选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7.
∝-萘乙酸在辣椒穴盘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萘乙酸在辣椒穴盘育苗中对种苗茎、叶、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萘乙酸浓度在0.001-0.1 mg/kg时,对种苗茎、叶、根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萘乙酸浓度高于1.0 mg/kg时,对辣椒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对国槐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不同植物不同外植体对抗生素的反应不同,在进行国槐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之前,必须对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有抗性的抗生素种类及其使用浓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在浓度达到150mgL时仍然没有完全抑制国槐叶片和茎段的生长;而遗传霉素在低浓度下对国槐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卡那霉素明显.随着遗传霉素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形成的频率降低,外植体的死亡率上升.当遗传霉素的浓度超过10mgL时,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已完全受到抑制.另外,研究发现不同外植体对遗传霉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茎段较强,叶片稍弱茎段的抗生素致死浓度在8~10mgL之间,叶片的抗生素致死浓度8mgL左右.  相似文献   

9.
以芫荽为供体材料、水稻为受体材料,探讨芫荽不同部位不同浓度浸提液对水稻种子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芫荽器官(根、茎、叶)浸提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在相同浓度下,不同芫荽器官的浸提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化感作用强度依次为茎>叶>根。  相似文献   

10.
以桂花叶盘、茎段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直接诱导不定芽再生,研究不同培养基对桂花离体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桂花叶盘、茎段直接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1 mg/L6-BA+ 0.3 mg/L NAA和MS+2 mg/L 6-BA+ 0.1 mg/L NAA;小苗容易生根,在各种培养基上生根率均可达100%;20 mg/L卡那霉素即可抑制叶盘的分化,40 mg/L的卡那霉素可以抑制茎段的分化,30 mg/L卡那霉素可抑制小苗生根.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因型大豆植株氮素积累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大豆品种间氮素积累及运转规律,以东农42、黑农35、垦丰9号、东农46和秣食豆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大豆氮素积累分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叶片和茎秆氮素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荚皮氮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籽粒氮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各营养器官氮素含量表现为荚皮叶片茎秆。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和茎秆氮素积累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呈单峰曲线。荚皮中氮素积累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籽粒氮素积累量呈持续增长趋势。成熟时全株氮素含量表现为秣食豆黑农35东农42东农46垦丰9号。高蛋白品种的营养体氮素积累峰值、氮素运转量及运转效率显著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种,但氮收获指数相差很小。不同器官的氮素运转量和运转效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叶片茎秆荚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萝卜对吡虫啉的吸收、运转与分布,更深入地了解萝卜对于吡虫啉的吸收特性,合理使用吡虫啉防治害虫,采用根部和叶面施药方法,研究了吡虫啉在萝卜各部位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吡虫啉在萝卜体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根茎叶。吡虫啉被萝卜根系吸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在体内运转、累积,最后分布趋于均匀。吡虫啉能够通过萝卜叶表进入,且渗透能力较强,渗透速率也较快,整株浓度含量在处理后的24h达到最高峰,在萝卜植株内浓度含量分布叶茎根。吡虫啉主要富集在萝卜的叶和茎部,而根部富集的吡虫啉较少;萝卜体外吡虫啉持留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韶关地区土壤及其水稻不同部位的锰含量进行了采样测定,分析了水稻中重金属锰含量与其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不同部位中锰的含量不尽相同,其根、茎、叶及米粒中的锰含量依次为:叶〉根〉茎〉大米,且与土壤中的锰含量呈正相关,说明水稻中金属锰含量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水稻对金属锰具有一定的富集性。这为土壤的使用、修复处理及水稻生长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稻体系总砷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韶关地区土壤及其水稻不同部位的砷含量进行了采样测定,分析了水稻中重金属砷含量与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不同部位中砷的含量不尽相同,其根、茎、叶及米粒中的砷含量依次为:根〉茎〉叶〉大米,且与土壤中的砷含量呈正相关,说明水稻中金属砷含量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水稻对金属砷具有一定的富集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了解烤烟不同品种在福建烟区的应用性,使其更好地指导烟叶生产。笔者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8月在福建上杭对K326、G80及翠碧1号主栽品种进行了应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福建烟区。提纯翠碧1号品种和K326品种茎叶生长情况优于GS0品种的;在其叶片组织结构中,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大小依次为提纯翠碧1号〉K326〉G80;3个品种均不抗烟草花叶病;不同品种腰叶的上等烟比例间有显著差异即提纯翠碧1号〉K326〉G80;总体而言,提纯翠碧1号在福建烟区的表现较好。K326的次之,G80的较差。  相似文献   

16.
徐亚姣  李长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10-13012
[目的]为马铃薯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含水量的马铃薯茎叶中添加不同生物制剂青贮,通过感官鉴定和营养分析,研究不同生物制剂对青贮马铃薯茎叶品质的影响。[结果]未预干马铃薯茎叶在处理A181中的青贮效果最差;预干马铃薯茎叶在处理A184、A185、A186中的青贮效果优良。未预干马铃薯茎叶在各处理中的pH值一般高于预干马铃薯茎叶。与对照相比,青贮马铃薯茎叶的干物质含量的下降幅度依次为:酶制剂组〉混合制荆组〉乳酸菌制剂组;其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幅度依次为:酶制荆组〉混合制剂组〉乳酸茵制剂组:其NDF含量的下降幅度依次为:酶制剂组〉混合制剂组〉乳酸茵制剂组;其ADF含量的下降幅度依次为:酶制剂组〉混合制剂组〉乳酸茵制剂组。[结论]通过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及降低含水量能大大改善青贮马铃薯茎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闽东沿海秋茄天然林与人工林生物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东(福鼎市)是中国红树林(秋茄)自然分布的最北端,在红树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采用标准木法以及收获法,研究闽东沿海不同起源秋茄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秋茄天然林生物量为58.305t/hm2,地上部分为32.919t/hm2,地下部分为25.386t/hm2;人工林生物量为25.359t/hm2,地上部分为14.711t/hm2,地下部分为10.648t/hm2。花、叶、枝、干等生物量数据显示,秋茄种群生物量分配为枝〉干〉粗根〉叶〉中根〉墩〉细根〉花;生物量及器官分配反映了秋茄种群对高纬度生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青花菜的抗癌功能主要与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降解产物萝卜硫素有关,通过测定不同青花菜材料花球、茎和叶片中两者的含量并分析两者含量间的相关性,为青花菜高营养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4个不同青花菜材料花球、茎和叶片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及其中的10份材料花球、茎和叶片中萝卜硫素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青花菜不同基因型间以及不同器官间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和萝卜硫素含量差异均极显著,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和萝卜硫素含量均为花球含量最高,其次为茎,叶片含量最低;不同材料花球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平均含量分别为茎和叶片的4.4和13.97倍,萝卜硫素平均含量分别为茎和叶片的4和8.7倍,而有的基因型材料茎和叶片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含量较高,约为花球中的50%;参试的10个不同基因型材料的花球、茎和叶片中的萝卜硫素含量与其前体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6**,0.9994**,0.9935**。【结论】不同青花菜材料间不同器官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在青花菜萝卜硫素开发应用中,可选择其前体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作为筛选指标,并可筛选茎和叶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较高的材料作为提取萝卜硫素的原料。  相似文献   

19.
小麦生育期及生长部位对一代棉铃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小麦生育期及生长部位对一代棉铃虫的影响作了讨论,室内用小麦不同部位──穗、粒、秆、叶饲养棉铃虫,观察其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证明,棉铃虫可以在麦穗上完成1个世代,在秆叶上不能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要藿香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差异,评鉴品种的适生性状和入药部位质量,为科学制定高要藿香种植技术规程及提升其药用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年生高要藿香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植株根、茎、叶等主要营养器官的植物学形态特性;测定不同叶龄和年份茎段、不同营养器官的含水量、总黄酮含量及对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综合分析其各部位的入药品质。【结果】高要藿香的茎分为直立茎和匍匐茎,通常第4~10节的节部气生根或根凸明显;主茎匍匐,被栓皮,皮孔密集;直立茎节部的对生叶、腋芽和气生根三者一般协同生长。全叶被密集细绒状表皮毛或腺毛,部分匍匐茎长有1~2条大于90o分支的直立茎,植株丛生状。不同叶龄含水量为嫩叶>成熟叶>老叶,不同年份茎段含水量为1年生茎段>2年生茎段>3年生茎段,植株各营养器官含水量依次为叶>茎>根。高要藿香植株各部位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各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嫩叶>成熟叶>老叶>1年生茎段>2年生茎段>3年生茎段>根。其中,叶部的总黄酮含量达6.86±0.034mg/g,为根的8.07倍和茎的2.36倍。植株叶和茎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90.71%和37.53%,而根仅为15.61%,表明广藿香植株的抗氧化活性表现为叶>茎>根。【结论】肇庆高要藿香的植物学特性更有利于其繁茂生长。根据植株不同叶龄和年份茎段的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高要藿香的入药部位以叶为优,茎次之,根最差。结合广藿香以全草或地上部分采收的传统,建议以采收当年种植的植株较合适,同时去除根系和老茎段,取其嫩叶、成熟叶和1年生茎段入药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