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受胎率降低的原因1.1配种员人为因素1.1.1不及时观察奶牛发情情况对奶牛的发情观察不准,人工受精时间不当,未掌握卵泡发育情况亦进行配种,对输精2次以上的未孕牛只,未探究屡配不孕的真正原因而去及时进行处理。其结果是导致精液的浪费,加大了产犊间距,使养殖户经济效益下滑。1.1.2不填写繁殖记录广大配种员盲目追求配种数量而忽略了配种质量,把主要精力放在配种业务上面,不注重繁殖  相似文献   

2.
作者旨在通过B超技术探讨产后奶牛子宫的恢复情况和卵巢的变化情况,研究奶牛繁殖性能的变化规律,为更好地指导奶牛产后配种、繁育等工作提供试验依据。根据试验方案选择8头中国荷斯坦产后奶牛(其中4头初产、4头经产),从产后第1天开始到下次发情配种,持续利用B超观察其子宫的恢复情况和卵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子宫颈和子宫壁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初产奶牛分别大约为25和32 d,经产奶牛均为27 d;经产和初产奶牛卵泡的发育都经历了6个卵泡波,前3个卵泡波为1个发情周期,后3个卵泡波为1个发情周期。因子宫未恢复完全,故要到第2个发情周期末(即要到第6个卵泡波)配种;初产和经产奶牛产后发情配种的平均时间分别大约为90和53 d。由此可看出初产奶牛的子宫颈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要比经产奶牛早2 d,而子宫壁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要比经产奶牛晚5 d;初产奶牛发情配种的平均时间要比经产奶牛晚37 d。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饲养的经济效益逐年增加,所以要求饲养者掌握正确的饲养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其中繁殖是决定奶牛业生产成败的首要和重要因素,产奶则是繁殖过程的附加产品。实际生产工作中,繁殖障碍是造成奶牛淘汰的第二大因素,临床生产中因为发生繁殖障碍而淘汰的母牛超过淘汰牛总数的1/4。所以牧场的养殖人员应该了解奶牛的正常繁殖生理,在繁殖配种工作中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繁殖配种操作,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奶牛的初配年龄是出生后18个月,产犊间隔为12~13个月,奶牛繁殖机能停止的年龄为15—22岁,所以正常情况下奶牛一生可繁殖小牛15头左右。由于奶牛配种普遍采用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的方法,改变了牛的交配方式,降低了母牛的性欲,使母牛的发情征状变得不明显,为奶牛的适时配种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奶牛平均情期受胎率(母牛情期受胎头数与配种头数之比)和年度繁殖率(年末产犊数与年初18月龄以上母牛数之比)均不高(见表1),但不同牧场间差异较大。今通过繁殖疾病的基本情况调整和分析,供从事奶牛繁殖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1 奶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与动向1.1 启动并进一步扩大奶牛良种补贴试点工程,重视奶牛质量发展困扰我国很多地区的奶牛良种率低、繁殖育种无计划、繁殖疾病多等问题,虽然在2005年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成效还有待提高,规模化牛场一般都比较规范,上述问题出现得较少,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散养户中,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配种员只管配种受胎,不管公牛精液质量好坏,而很多散养户不懂或不精通奶牛繁殖育种知识,只是要求配上种,费用越低越好,因此一些配种员在利益的驱动下使用低劣质量的冻精,起不到改良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2005年农业部启动了奶牛良种补贴试点工程,作为重要的惠民工程。奶牛良种补贴是继2004年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补贴政策之后,中央做出的又一项重要惠农措施,也是我国畜牧业实施的首次良种补贴。通过奶牛良种补贴政策,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改良项目区的低产奶牛,使大部分项目区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使全国奶牛良种覆盖率从现在的34%提高到70%左右,奶牛平均个体年产奶量由3500千克增加到450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7.
1消毒意识不强不少养奶牛户认为牛抗病力强,不需要讲究,结果往往使奶牛发病死亡。要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冬春每周对牛舍及周围环境消毒一次,夏秋每周消毒两次,并做到饲料、饮水卫生,严防喂霉的饲料。2急于求成不少奶牛户在犊牛出生未足18月龄、体重仅有250kg时就配种,第一胎常发生难产,阴户破裂,影响了下一胎正常繁殖。因此,养牛户不能急于求成,应加强犊牛、育成牛的饲养管理,达到350~400kg,方可进行初配。3超量挤奶一般奶牛泌乳期为305d,而一些奶牛户对奶牛从产后一直挤到没有奶时方停止,结果奶牛过度消耗体内营养,致使奶牛较难受孕进而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县的奶牛养殖户逐年增多,尤其在有草山和草坡的地方以及城镇郊区更为明显,奶牛饲养户越来越多。但是,部分奶牛户科学养牛水平低,有些农户甚至对于奶牛繁殖方面最基本常识都不了解,一些配种员不熟悉或不掌握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的一般规律,造成一部分母牛空怀不孕,奶牛养殖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奶牛养殖户以及配种技术人员,有必要正确掌握奶牛,提高奶牛受胎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吕俊 《中国奶牛》2013,(2):61-63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人工授精经验,对配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了一系列技术性探索,摸索出了一套解决奶牛人工授精中易发问题的方法,以期通过优化的操作技巧、简化的操作方法来克服因配种不易而造成奶牛繁殖机能丧失等技术难题.同时,还可为刚接触繁殖工作、配种技术尚欠娴熟的繁殖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经验,强化配种人员配种技能,减少牧场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1注重奶牛的繁殖工作 奶牛饲养户应通过培训或自学掌握奶牛繁殖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如奶牛的发情鉴定、早期妊检、预产期的推算、接产的方法、产后母牛的护理和初产犊牛的处理等.至于奶牛冻配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可请当地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技术员进行,每次配种都应强调配种员建立配种档案,禁止用同一种公牛的精液,以免近系繁殖导致奶牛性功能退化.  相似文献   

11.
奶牛的繁殖障碍主要是由饲养水平有限,对发情掌握不准确或奶牛治疗配种人员技术条件不一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2011年7-9月,经对全县12户规模奶牛场200余头繁殖适龄母牛调查,全县每年发生奶牛繁殖障碍的约占3成,不孕症在牛群中所造成的淘汰率也占到了牛群总淘汰率的1/3,已严重的影响了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和生产计划。是奶牛的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奶牛繁殖障碍是指暂时性或永久性的不孕不育,一般母牛超过始配年龄或产后经过3个发情周期65d以上,仍不发情:繁殖适龄母牛经过3个发情期或产后3个发情期,配种仍不受孕或不予配种的,都称不孕。奶牛不孕症不但常发而且难治,所涉及的致病因素和疾病种类较为复杂,奶牛的不孕症不仅影响冷配受胎率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延缓了牛群的增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1注重奶牛的繁殖工作奶牛饲养户应通过培训或自学掌握奶牛繁殖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如奶牛的发情鉴定、早期妊检、预产期的推算、接产的方法、产后母牛的护理和初产犊牛的处理等。至于奶牛冻配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可请当地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技术员进行,每次配种都应强调配种员建立配种档案,禁止用同一种公牛的精液,以免近系繁殖导致奶牛性功能退化。饲养户只有自己掌握了上述技术再结合过硬的冻配技能,才便于自家牛的科学繁殖,才能提高受胎率,防止空怀,缩短世代间隔,保证年产一犊,提高鲜奶产量,获取经济效益。2根据泌乳期结合当地条件合理配…  相似文献   

14.
1 选用优良品种 ,培育高产牛群 生产中可利用良种公牛的冻精配种。优良种公牛的冻精 ,除具有可长期保存的优点外 ,还具有影响面大、成本低、保证增产等优点。配种点饲养的种公牛 ,大多都比较优秀 ,有着较高的产奶量遗传传递力 ,对后代有着较大的影响 ,也是目前提高奶牛遗传发展的主要措施。2 做好繁殖工作 奶牛繁殖率是制约奶牛群体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奶牛繁殖的好坏 ,与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在奶牛繁殖方面 ,其中最关键的指标是产后平均空腹天数。经营管理好的奶牛场 ,平均空腹天数都在 10 5d左右 ,大多数奶牛场为12 0~ 14…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宁波2015年3月23~30日对象:从事奶牛配种工作3年以上,具有理论基础。培训目标:彻底解决当前奶牛繁殖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疑点,掌握群体管理的繁殖技术,能整体性地阅读和改善奶牛繁殖的影响因子,精确掌握奶牛繁殖工作中的细节和关键点。最终实现,一年达国内先进水平,三年达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不断追求高产.给繁殖配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产后不发情、发情不明显、初情期延迟、情期受胎率降低等诸多问题制约着奶牛繁殖的效率。为此,改进奶牛繁育水平,保证稳产高产,已经成为牛场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管理角度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7.
1母牛不育标准目前尚无统一规定的母牛不育的标准。通常奶牛每年繁殖1胎为适合。超过始配年龄,或产后的奶牛经过3个发情周期(65 d以上)仍不发情,或适龄繁殖母牛65 d以上配种不受孕或不能配种的,就是不育。2生育力的标准母牛的生育力主要受环境、管理及生物因素影响,其衡量标准多数与经济效益有关。现介绍比较如下:2.1Braun 制订的衡量美国荷斯坦牛的指标发情鉴定效果的几项指标:18~24 d检查到的发情牛数与36~48 d检出的发情牛数之比,正常应为6:1左右;在产后45 d左右配种,3次或不到3次输精受孕的牛应高于90%;配种后35~60 d直检,正常时未孕牛…  相似文献   

18.
1问题与误区某些养牛户还在饲养杂交奶牛。由于交通、技术力量辐射不到,偏远地区、山区、牧区、草原地区、难孕牛和初配牛等本交现象较多,怕增加配种费用与难产,使奶牛人工授精繁殖工作和育种工作无法进行。另有一些养奶牛户认为肉牛价格高,所以主动要求奶牛配肉牛品种,想奶肉兼得,事实下代产肉能力  相似文献   

19.
牛场配种繁殖工作是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尤其是高产牛场,如何搞好奶牛的选种选配、做好奶牛的繁殖工作、为奶牛持续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已经成为当前牛群管理的关键因素。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奶牛的配种繁殖工作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旨在分析不同因素和SMG9基因拷贝数变异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提升奶牛繁殖性能和探究SMG9基因拷贝数功能提供参考。收集河南某牛场200头已孕奶牛的配种次数、产犊后首次配种天数和空怀天数等繁殖性状数据,统计父亲、年龄、胎次、配种员和配种季节等因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法鉴定每头牛SMG9基因的拷贝数类型。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将SMG9基因的拷贝数类型与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并分析不同因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父亲、年龄、胎次、配种季节和SMG9拷贝数变异会显著影响该奶牛群体的繁殖性状(P<0.05)。其中:1胎牛配种次数显著高于2胎牛,秋季配种次数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冬季产犊后首次配种天数高于秋季(P=0.064),1胎的空怀天数显著高于2胎(P<0.05)。SMG9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与配种次数和空怀天数显著相关(P<0.05),多拷贝型个体繁殖性能优于正常型和缺失型。研究结果可为牛繁殖性能提升提供参考,并提示SMG9基因的拷贝数可作为奶牛繁殖性能选育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