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雄蚕饲养技术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蚕系列品种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于1996年开始引进,并通过转育改良和选配而育成的春秋兼用系列家蚕新品种。吴兴区自1997年春开始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的指导下,首次在织里镇太湖试养雄蚕品种,并获得成功。1997年至2000年春先后对夏华×平8等7对雄蚕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
优质丝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的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秋华×平30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应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通过基因转育育成的优质丝雄蚕新品种.我们于2000年开始进行雄蚕杂交新品种秋华×平30饲养试验,2001年春率先在塔山蚕种场进行了繁育制种,生产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计6837张,供本市及兄弟省市试验与示范应用,2001年秋期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至今已饲养了4年8个蚕期共8825张,生产繁育秋华×平30共18400张,建立了塔山、长兴两个优质丝雄蚕杂交种繁育基地,总结形成了优质丝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饲养配套技术与优质、高产、低成本的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春日×平一、夏华×平八在农村饲养的实用性.在农村以当家品种作对照,进行了同室同处理对比饲养,调查其生物学、经济、工艺性状.结果表明,雄蚕新品种的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均优于或接近现行当家品种,而工艺及饲养规模上需配套完善.  相似文献   

4.
家蚕品种耐氟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重点蚕区的湖州市,针对本地区蚕茧主产区氟害严重的实际,积极采用耐氟性新品种,实行秋种春养,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秋丰×白玉已成为全市的当家品种,尤其是反交白玉×秋丰由于耐氟性强、产量高、好养而深受蚕农欢迎;由湖州市蚕桑科学研究所"八·五"期间育成的夏秋蚕品种丰1×富日累计推广10万余张,为稳定氟害地区的蚕茧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本市又引进试养雄蚕品种夏华×平8和秋华×平30,2001年春期试养蚕农反映较好.  相似文献   

5.
雄蚕品种引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蚕品种的引进与产业化推广是今后蚕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引进雄蚕品种夏华×平 8、华秋×平30在实验室对比和农村示范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雄蚕品种综合性状总体较优 ,但某些性状如产量、蚕茧解舒率等有待于进一步改良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雄蚕品种夏华×平8与秋华×平30饲养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我县饲养雄蚕295张,其中春蚕期饲养夏华×平8,秋蚕期饲养秋华×平30,两期蚕均取得较好成绩,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引进夏华×平 8雄蚕品种进行饲养试验 ,调查其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 ,夏华×平8雄蚕种群发育整齐 ,强健易养 ,但其全茧量明显低于固原地区现行推广的蚕种。在本地区目前执行的蚕茧收购价格政策下 ,其茧质特性无法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8.
蚕桑产业是安康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已形成育苗栽桑、制种养蚕、缫丝印染等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是全市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内蚕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气候条件优越、生产基础牢固、区位优势明显的安康,迎来了蚕桑产业发展的“黄金际遇期”。为了寻求蚕业科技新突破,安康市蚕桑研究所于2002年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引进雄蚕品种进行多季、多点、多重复的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蚕品种雄蚕品种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夏华×平8、秋华×平28、秋华×平30,对照…  相似文献   

9.
雄蚕秋丰×平28是浙江省农科院培育的雄蚕新品种,具有强健好养、茧丝质良好的特点.近年来我县在饲养秋丰×白玉品种单一的情况下,受湖州市吴兴区及淳安县茧丝绸公司等饲养雄蚕成功的启发,于2007年晚秋期和2008年春期在湖州市蚕桑站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乾元镇幸福村、城北村进行试养,并与现行品种秋丰×白玉作了比较.现将雄蚕秋丰×平28农村试养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秋丰×平28、秋华×平30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新育成的雄蚕品种.为了探索雄蚕新品种在江西的适应性与饲养情况,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2007年选择省内重点蚕桑县进行了春,秋两期农村示范应用,现将饲养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雄蚕夏华×平_8、秋华×平_(30)饲养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2002年长兴县饲养雄蚕295张,其中春蚕期饲养夏华×平_8,秋蚕期饲养秋华×平_(30),两期蚕均取得较好成绩,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夏华×平8稚蚕期用高温、雄蚕饲育标准和常规二回育饲育标准饲养,4龄起蚕开始同时进行32℃、90%高温多湿冲击至5龄第4天,调查其发育情况、眠蚕体重、产茧量、结茧率和死笼率等,结果稚蚕高温适叶和雄蚕标准的适叶区表现最好,为雄蚕饲育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由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承担的2000年省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雄蚕品种引进与试验示范”,于2005年8月23日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小组验收。项目在引进的11对雄蚕新品种试验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筛选出适合江西省推广的雄蚕品种夏华×平8。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雄蚕率98%以上,强健度与常规品种相当,而担桑产值、张种产量、张种效益均比常规品种提高5%、9%和10%以上。并在江西省的东乡、全南、弋阳中试点试养取得较好成绩后,在东乡县缫丝总厂建立了“公司+农户”的雄蚕示范基地,制定了相配套的雄蚕饲养新技术和收烘、缫丝工艺,取得…  相似文献   

14.
秋丰×平28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继秋华×平30后育成的又一对雄蚕新品种,为了探索该品种的性状与饲养技术,了解茧丝品质.  相似文献   

15.
雄蚕品种"秋·华×平30"是一对优质高效的新品种,但其繁育系数偏低、繁育成本相对较高是影响该品种的因素之一。近年来,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针对这一制约因素新育成了四元雄蚕新品种"菁·云×平28·平30",本文报告了该品种在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繁育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保存的七个优良品种与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平30"进行杂交组配,筛选出了一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川山×平30。川山×平30在四川省家蚕新品种鉴定中表现良好,综合性状稳定、雄蚕率高、发育齐一、产量稳定、饲养及丝质成绩优良,尤其在雄蚕率、发育整齐度、健康性及茧丝质等重要指标中表现优异,达到雄蚕品种的生产实用化要求,是一对春秋兼用的雄蚕新品种。2018年3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四川蚕区春、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7.
对夏华×平8用雄蚕饲育技术标准和常规品种二回育饲育技术标准做了对比饲养试验 ,调查其发育情况、龄期经过、稚蚕绝食生命时数和饥饿就眠率、眠蚕体重、蚕茧产质量等 ,结果雄蚕二回育技术标准能较好地控制日眠 ,从稚蚕绝食生命时数、饥饿就眠率及蚕茧产质量等综合分析看 ,雄蚕饲养标准更适合雄蚕的生理特点 ,更能发挥雄蚕品种的优良性状 ,可作为专养雄蚕的配套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抗血液型脓病雄蚕品种的推广应用不但可以降低养蚕过程中易发生血液型脓病的危害,而且有助于提高茧丝质量.对"雌35CN×平28"、"雌29CN×平30"、"秋·华×平30抗"等3对雄蚕新品种进行繁育试验,以主推雄蚕品种"秋·华×平30"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雌35CN×平28"、"雌29CN×平30"的繁育成绩低于对照种,需进一步选育提高;而"秋·华×平30抗"在2019年秋期的kg茧制种量为2.34张,能够满足大规模的蚕种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秋丰×平28、秋玉×平68和限7×平4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最近育成的雄蚕新品种。为了探索它们的性状与饲养技术,了解茧丝质量情况, 我们於2004年秋期进行了农村饲养试验,并与已在示范推广的雄蚕秋华×平30和大面积应用的秋丰×白玉作比较,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雄蚕杂交新品种夏华×平 8在春期用不同温度和叶质条件饲养,对其发育情况、龄期经过、稚蚕绝食生命时数和饥饿就眠率、眠蚕体重以及蚕茧产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 1龄期收蚁 24小时用较高温度饲养,其绝食生命时数最长,2、 3龄均以中温饲养表现最好 ; 从饥饿就眠率看,1~ 3龄的总体表现以适熟叶最好 ; 从蚕茧产、质量看,以偏高温度饲养及适熟桑叶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