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地方传真     
《农村百事通》2006,(14):18-21
北京市在未来三年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6.9万公顷,可减少50%的农田扬尘.每年还可节约灌溉用水1亿吨以上,到2008年,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将达到15.33万公顷,降低农机作业成本2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问: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情况咋样?答:内蒙古保护性耕作发展很快,全区实施面积已达1400多万亩。但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在部分作物农田杂草发生密度增大、发生频度增加,防治难度加大,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效益的发挥。农田杂草危害问题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
问: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情况咋样?答:内蒙古保护性耕作发展很快,全区实施面积已达1400多万亩,但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在部分作物农田杂草发生密度增大、发生频度增加,防治难度加大,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效益的发  相似文献   

4.
京郊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农田保护性耕种技术实施意义的基础上,剖析了构建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程序,最后提出了构建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秸秆残茬覆盖、秸秆残茬处理等环节详细论述了保护性耕作农田秸秆残茬管理技术,对我国当前保护性耕作实施地区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保护性耕作在防治农田风蚀和扬尘方面的作用研究"项目的实验表明,我国出现沙尘暴的尘源主要来自农田,而非沙漠;实施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可以减少农田风蚀40%~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科学、先进、成熟的一种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技术措施,保护性耕作不仅能起到增产,而且对环境保护。生态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2013年尖扎县被列入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县,投入专项资金10万元,实施面积80hm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由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以机具为主,而机具的质量又是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基本特征是全年不翻耕,全年地表有秸秆或根茬覆盖。2012—2013年,麦积区在5个乡镇推广保护性耕作0.29万hm^2,节约生产总成本255.14万元,增加产量收入202.99万元,取得节本增收综合效益458.13万元,提高土壤含水率12.2-22.4g/kg,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建平县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已经实施八年了,在省、市农机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将保护性耕作项目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严格执行项目技术规范,精心组织实施,经过各级农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35万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笔者对建平县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做以下浅析.  相似文献   

10.
丁辉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02-20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市保护性耕作发展,加速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本文主要讲述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关于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几点认识。认为目前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是:进行了保护性耕作田间杂草演替规律和恶性杂草灾变预报研究:初步筛选出了适合保护性耕作田间的高效、低污染除草剂;保护性耕作田应用了一次性化学除草;选择出部分适合保护性耕作田间除草机具:引进了部分抗除草剂转基因品种。对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几点认识是:注重作物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并重的除草方式;加强多种除草方法相结合;解决好农机具问题: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加强保护性耕作农田除草剂品种的研究;进一步研究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综合配套技术;解决好农民问题;培育或引进适合当地保护性耕作的新品种.进行合理轮作;加大项目续建投入.增强科技攻关力度。  相似文献   

12.
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高旺盛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702-2708
 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是泛指为了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而采取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核心技术是土壤少耕免耕技术、农田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技术,其技术原理是达到农田“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以及“适度湿润”和“适度粗糙”的耕层土壤状态,保持可持续的土地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方向以及不同区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地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突然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机具是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物质技术基础,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是项目区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14.
农业部自从2002年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以来,在60个示范县取得喜人成果,每亩增收39元,玉米增产4.1%,小麦增产7.3%,小杂粮增产11.2%,大豆增产32%,可减少农田扬尘50%。  相似文献   

15.
<正>保护性耕作又称"免耕法",是以秸秆覆盖、减少耕作和化学除草为特点的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护农田、减少扬尘、抗旱节水、培肥地力、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多种功效,是一项适合我国北方旱区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一、保护性耕作实施概况1.示范面积呼图壁县2011~2013年在大丰镇、二十里店镇、石梯子乡和雀尔沟镇建立了2 667公顷保护性耕作示范区。通过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呼图壁县保护性耕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建平县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几年来从尝试到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建平农业资源要求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1.建平县拥有耕地219万亩,每年大田作物都在110万~130万亩左右,保护性耕作具有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7.
农业部出台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技推广》2007,23(6):6-6
本刊讯近日,农业部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实施保护性耕作开始迈入新的时期。意见指出,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全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超过6000万亩,达到北方适宜地区耕地面积的6%,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耕、免耕以及地表覆盖秸秆等措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为减少土壤侵蚀、荒漠化以及盐碱化等导致的耕地退化,土壤管理方式需要由传统的耕作转向保护性耕作,以保护土壤环境、稳粮增收。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重点与难点,并对保护性耕作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健全保护性耕作发展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长期推广应用,农田地表微地形状态有所改变,进一步影响了农田土壤状态效应,加剧了农田杂草和病虫害发生。农田杂草、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防控措施的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推动保护性耕作的良性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近些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凤县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建立示范田,购置保护性耕作机械设备,但是技术设备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障碍,急需我们采取措施将其解决。该文主要就凤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存在的障碍和对策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积累更多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