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黑龙江省勃利县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依托科技,优化水稻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大优质米水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依靠品牌战略,推动优质米水稻产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等寒地优质米水稻产业化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黑龙江省勃利县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依托科技,优化水稻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大优质米水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依靠品牌战略,推动优质米水稻产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等寒地优质米水稻产业化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理州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分析大理州水稻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水稻生产条件;坚持开展优质高产高效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打牢基础;狠抓新良种繁育推广,突出主要当家品种,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效作用;重视科技培训,强化科技成果推广,依靠科技振兴水稻生产;培育和壮大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优质米产业化开发步伐等促进大理州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牡丹江地区水稻优质米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牡丹江地区水稻品种多、乱、杂,越区种植现象普遍的现状,分析了优质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优质品种少且缺乏规划、栽培技术不配套、产业化经营困难多、大米加工企业规模小等。提出生产规划及原则、围绕市场发展优质米产业化体系、推广配套技术、做好品种搭配与布局等一系列对策,从而更好地推进水稻品种的区域化、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牡丹江市水稻生产现状,针对目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品种退化混杂较严重、水稻栽培技术不配套、农民科学技术缺乏、稻米加工技术落后、水稻产业化开发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抓好优质品种的引进推广、指导好优质品种的区域布局,大力推广先进的优质米生产配套技术,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农民实际生产水平,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为了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两条红线,传承"鱼米之乡"的江南水乡特色文化,苏州于2012年底制定实施了"四个百万亩"工程,其中要求稳定优质水稻种植面积7.33万hm2。近年来,随着南粳46等香软米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苏州市优质稻米出现了产业化发展的特征,但存在稻米品牌散乱、稻米产品标准低、产业链不完整、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本文分析了苏州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和现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定位和对策,以为政府部门制定优质米产业化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东水稻生产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山东省自然生态条件独特,水稻生产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等优势,但目前存在着水稻品种选育水平不高、环境气候不断恶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不力、政府重视扶持不够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山东水稻生产发展.因此,需加快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大力推行优质无公害高产高效稻作技术,加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推动山东水稻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水稻生产及其产业化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健 《中国稻米》2003,9(5):30-33
水稻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作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粮食购销形势和稻米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 ,辽宁省优质稻米生产迅速兴起 ,水稻产业化有了新的发展 ,无公害生产面积逐年扩大 ,绿色稻米、有机稻米开发方兴未艾。一、近几年辽宁省水稻生产现状1.水稻生产消费情况“九五”期间  相似文献   

9.
1优质水稻从普通意义上讲,达到国家规定的优质水稻标准等级的稻谷,称为优质水稻。商品稻谷可以分为一、二、三级或一、二、三等。从优质米意义上讲,首要的是米质优,达到优质米标准要求。否则也不能称之为优质水稻了。2优质米从狭义上讲,主要指品种自身所具有的优质特性,稻谷加工后的米籽粒大小、形状、色泽、蒸煮性、食味等,均达到了所规定的标准;从广义上讲,除了具备前边所有特性外,将包括营养品质和卫生标准。优质米和优质水稻不是一个含义。优质水稻包括优质米,而优质米只是指稻米而言。优质水稻包括优质稻谷与优质稻米两个…  相似文献   

10.
文山州优质米产业化开发现状与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山州优质香软米资源非常丰富 ,有史以来一直是盛产优质米的地方 ,闻名遐尔的八宝米就出产自境内的广南县八宝镇。但由于多年以来 ,文山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不能满足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 ,水稻生产主要追求量上的增加 ,顾不上质的改善 ,优质米资源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 ,优质米产业化开发步伐更是缓慢 ,资源优势未能转变成应有的经济区域优势。与此同时 ,伴随着全州农产品总量供求关系达到基本平衡、丰年出现结构性过剩 ,市场上出现了优质米供不应求 ,价格上扬 ,普通米质次 ,销售不畅 ,价格低落 ,国外、省外优质米大量涌入州内市场的…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河北省优质米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从水稻种植规模较小、稻米生产成本较高、栽培品种米质不理想、稻米加工工艺相对落后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优质米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北优质米发展应以选育优质米品种为基础.以产品消费市场为目标.严格控制稻米外观品质等综合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2.
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探求能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五个方面综合要求的,先进的、适用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水稻栽培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水稻科学栽培的创新发展。详述了水稻叶龄模式、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培育的总途径和分阶段的诊断的定量指标。从播栽期、培育壮秧、合理基本苗、行株距、施肥、水分等方面进行了水稻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实践证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和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东宁县绿色稻米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东宁县发展绿色稻米的优势,指出了东宁县水稻生产存在生产成本增加,种稻效益下降;优质品种和栽培技术与时代生产不配套;水稻产业化开发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品种和提高品质、优化布局、强化加工转化延长水稻产业链条、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制、强化信息服务等发展对策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稻米结构调整的实践和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0年作者提出了调整稻米结构的战略,经过1a来的实践,对稻米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认为必须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稻米结构调整,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之前,农民追求的主要目标是高产而不是优质,并就四川省优质米品种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育插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机插秧技术秧龄适应期短、栽插后秧苗植伤大等技术问题,突破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水稻发展的瓶颈,本项目开发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水稻钵体苗栽培高产优质的农艺技术优势和机插秧高效精准机械化作业优势,集成创新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精准对位播种、秧期综合管理和高速机械栽插等关键技术。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突出了水稻钵苗的技术特点,创新了育秧盘结构,在低播量条件下所育秧苗上毯下钵,素质高,有效延长了秧苗适宜机插时间,减少了栽插时秧苗的根系损伤,栽插后几乎无缓苗期;2ZBL-400型水稻育秧生产线解决了低播量和精准对位育秧播种的难题;应用秧期综合管理技术培育合格秧苗是实现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关键,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技术模式;水稻大钵体毯状苗在机插时要求插秧机进行按钵取苗,对现有插秧机的横向和纵向送秧机构进行简单的改进设计就可以满足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技术要求。该技术已经在全国水稻主产区进行了广泛试验和示范推广,具有缓解茬口紧张、降低生产风险、促进农药减施、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该技术有效缓解了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机插秧造成的水稻生育期不足难题,为水稻机械化作业开拓了一条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6.
浅淡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不断增大,发展优质稻米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就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水质、气候、栽培技术、灌溉、病虫害等均是可以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了选择优质水稻品种、保护改善产地环境、优化栽培技术等可提高稻米品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品质改良的遗传基础和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杂交稻稻米品质的特点以及各品质性状的遗传特征 ,指出选育优质杂交组合必须以收集优质亲本资源为前提 ,并通过杂交选育、回交选育以及群体改良等手段加以改进 ,在创造出更为优良的亲本 (不育系与恢复系 )之后 ,采用优质亲本与中等或中等偏上米质的亲本配组 ,可以选育出适合广大群众所需要的普食型高产优质组合 ;采用优质亲本配优质亲本 ,可以选育出符合特殊消费和出口要求的高档优质组合  相似文献   

18.
对长江流域早灿稻品质改良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早稻品质改良的可行性、优质高产相结合的可能性和早稻品改的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认为稻米品质性状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生态条件对品质有一定影响,但不同品种敏感性不同,通过育种选育对环境钝感的品种可实现早稻生产优质化。优质和高产并不完全矛盾,培育既优质又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并提出了早灿稻品质改良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三系杂交籼稻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安徽省20a来三系杂交籼稻的育种成就和存在问题,指出今后的育种目标应主攻早熟、优质、超高产,并选育适于机械化制种和耐旱的组合;技术路线上早杂以选育早熟恢复系,中晚杂以选育优质不育系,亚种间组合以选育广亲和不育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