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属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在中国沿海、日本西部、朝鲜半岛西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均有分布[1-4]。海蜇是近岸营浮游生活的暖水性大型水母,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水母之一,食之具有降低血压,消痰散气,预防肿瘤、动脉硬化等功效[5-10],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是食用价值与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大型食用水母,兼有药用功效,为“海产八珍”之一,在分类学上属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1-4]。海蜇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近岸浅海海域,此外在日本西部、朝鲜半岛西部和俄罗斯远东近海也有少量分布[5-6]。  相似文献   

3.
海蜇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海蜇属有4种:海蜇(Rhop Hemaesculenta Kishinouye),黄斑海蜇(R.hispldum Vanboffen),棒状海蜇僻.rhopalophomm Haeckel)和疣突海蜇(R.verrilliFewkes)。前3种常见于中国,其中海蜇和黄斑海蜇为我国重要的食用水母。  相似文献   

4.
海蜇     
海蜇为海生的腔肠动物,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cm、最大可达1m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剌丝囊,能分泌毒液。  相似文献   

5.
海蜇是生长在海洋中营浮游生活的大型暖水性水母类,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海蜇属。据初步调查,广西沿海盛产海蜇,资源丰富,有花蜇、红蜇、菠萝钉蜇、扒头蜇等品种,以花蜇为主。海蜇是渔民“大敌”,蜇汛旺季,海蜇经常阻塞网目,  相似文献   

6.
海蜇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北自鸭绿江口,南至北部湾均有分布。东港市拥有12万亩海水养殖池塘,从2001年开始试  相似文献   

7.
海蜇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在海洋中营浮游生活,分布区水深一般在3-20m。由于长期过度捕捞,海蜇资源大幅衰退。2007年以来,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计划项目开始在乳山海域进行海蜇的增殖放流,海蜇资源有所回升,年产量恢复到1800~4500t。2011~2013年,  相似文献   

8.
海蜇     
《水产科技情报》1973,(7):16-16
海蜇,也叫水母。在动物学上,属腔肠动物门,真水母纲,根口水母目。它本身游动能力很弱,主要靠风力、潮流飘移。它是海洋里浮游生物中最大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海蜇是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跟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的重要海洋经济动物,在水体中浮游生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保健作用。自然水体中主要生活在近海水域,尤其喜欢栖息河口附近,  相似文献   

10.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隶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是一种大型食用水母,从辽宁到广东沿岸都有分布.海蜇不仅脆嫩可口,营养价值高,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故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江苏南通吕四渔场靠近长江口区,天然饵料丰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盛产的吕四海蜇更是海蜇中的精品.其成品目前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60元/kg(海蜇皮)和120元/kg(海蜇头).  相似文献   

11.
海蜇和沙蜇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海蜇和沙蜇是同属于腔肠动物门的大型食用水母 ,分为伞部和口腕部两部分。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海蜇和沙蜇资源 ,本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其各部位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 ,并对其营养价值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海蜇和沙蜇中均含有 18种氨基酸 ,其中必需氨基酸 7种 ,含量分别占海蜇口腕部、海蜇伞部、沙蜇口腕部、沙蜇伞部中氨基酸总量的 2 6 .6 2 %、2 6 .6 6 %、31.0 4 %、36 .2 0 %。  相似文献   

12.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Notch基因的cDNA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转录组454 GS FLX测序结果,利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Notch基因的cDNA全长,并分析了其mRNA在海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以探讨Notch基因对海蜇无性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海蜇Notch基因的cDNA全长为6768 bp,包括90 bp的5'非编码区、6066 bp的开放阅读框及612 bp包含AATAAA加尾信号的3'非翻译区.SMART分析表明,海蜇Notch为分泌蛋白,其信号肽由21个氨基酸组成.成熟肽由2000个氨基酸组成,包括37个结构域、26个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3个富含半胱氨酸的Notch/Lin-12(NL)结构域、1个NOD结构域、1个NODP结构域、1个跨膜结构域和6个锚蛋白结构域ANK,并含有25个N-糖基化位点.同源分析表明,海蜇Notch与来自刺胞动物门的海葵(Nematostella vectensis)的Notch相似性为39%,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氨基酸相似度分别为35%-37%和34%-38%.RT-PCR分析表明,Notch基因在海蜇无性繁殖的4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螅状体阶段的表达量最高,横裂体阶段表达量最低,螅状体的表达量是横裂体的1.85倍.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otch信号通路在海蜇无性繁殖中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用酶解海蜇胶原蛋白得到海蜇胶原蛋白肽研究其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给小鼠灌胃海蜇胶原蛋白肽,测定了免疫器官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等免疫功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海蜇胶原蛋白肽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碳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和脾脏指数,显著促进伴刀豆球蛋白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每年春季在大型水母资源量初期调查工作中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1~2 cm)阶段较难区分的现象,通过实验室培养观察,首次对沙蜇和海蛰晚期碟状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比较,总结了二者的主要差异:沙蜇的生殖腺下腔较饱满,腔内空间较大,而海蜇的腔内空间较小,每个腔内外两侧边缘弧度相近,腔与腔之间的距离较大。沙蜇的胃腔内垂直排列着两列胃丝,长胃丝分别由4个生殖腺下腔内向胃腔壁下方的中央口延伸,而海蜇的胃丝分别分布在4个生殖腺下腔内,胃腔内壁上没有或仅有少量的胃丝。当处于紧缩状态时,沙蜇的口腕呈倒圆锥形,小触指分布错综复杂,而海蜇的口腕呈圆柱形,小触指有序地收缩在口腕柱内。  相似文献   

15.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增殖放流的回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放流经过1988-1993年、2004年在海洋岛渔场和2002年在辽东湾各渔场的增殖试验与2005-2006年的生产性增殖放流,探索了放流海域选择、放流时间和放流规格,跟踪监测技术,回捕效果检验等相关技术。笔者就海蜇增殖放流情况作系统回顾,并对其大规模发展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海蜇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状况,采用PCR扩增获得20个海蜇野生群体样品的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15个海蜇样品的同源序列,对其序列变异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5条序列的A、T、C、G碱基含量分别为26.7%、36.4%、18.8%、18.1%;在长度624bp的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中共发现21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为0.91±0.03,核苷酸多态性为0.0056±0.0032。同其他几种大型水母相比,海蜇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或中等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蜇种群尤其是相距较远的群体在其分布范围内可能存在遗传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海蜇毒素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学新  苏秀榕  杨春  李晔 《水产科学》2008,27(3):145-147
利用液氮速冻、石英砂研磨破碎刺胞,用水溶液、醇溶液提取海蜇和沙蜇刺胞毒素。用Sepha-dex G-75柱层析分离得到2个峰,收集2个峰的液体冷冻干燥得到毒素。利用血平板快速检测毒素的活性。沙蜇毒素的溶血活性明显高于海蜇毒素。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的分子量约为10 000~60 000。这类毒素具有溶血、心脏毒性、神经毒性、肌肉毒性、皮肤坏死,影响离子转运以及胆碱酯酶活性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辽宁沿海海蜇与沙海蜇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蜇和沙海蛰均为腔肠动物门的大型食用水母,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沿海的海蜇野生群体、养殖群体和沙海蜇野生群体共9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0对引物共得到560个稳定扩增位点.3个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为海蜇野生群体82.05%.海蜇养殖群体78.46%,沙海蜇野生群体74.10%;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072,0.1850和0.2116,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48、0.2954和0.3262,海蜇野生群体与海蜇养殖群体和沙海蜇野生群体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00和0.2702.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海蜇不同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洋  王彬  李轶平  董婧 《水产科学》2011,30(8):491-494
实验室观察海蜇螅状体、碟状体、水母体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观察结果表明,海蜇各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不同,螅状体依靠触手捕获食物,碟状体依靠缘瓣捕获食物,水母体依靠口腕和肩板表面上的吸口完成.三者的摄食习性大致相同,摄食活动昼夜不间断进行,摄食习性是被动性的,对食物的种类只是规格大小的选择.食物规格<1 mm,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