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东北地区年积温小、水稻安全生长期短、种植模式多样化等特点对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影响的问题,通过对东北地区水稻种机械化种植模式中的机插秧、机直播、机抛秧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一种钵苗行栽技术,实现了钵苗的有序浅栽,增产增效效果显著.田间试验表明,钵苗行栽技术满足水稻种植的农艺要求,增产8%~10%,比常规人工种植节约成本约20%.研究认为,机械化插秧与钵苗行栽是2种适合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模式,对该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稻钵体育苗移栽成套装备的技术特性与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寿县标准化育秧工厂建造实践和近年来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插秧试验示范成果,概述了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插秧的特点,探讨了水稻钵体育苗移栽成套装备的技术特性,总结了适用于寿县一季中籼稻和中粳稻钵体育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水稻钵体育苗与机械插秧两项技术的研究,形成一套适合双鸭山地区的水稻钵育机插栽培技术模式,不断发展完善与水稻机插作业相配套的育秧、田间管理等技术,实现水稻机插省时、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目标,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手工插秧种植已不适应水稻生产发展需求,我国水稻生产迫切需要以水稻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现有的传统平盘毯状秧苗机插秧技术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低播量成毯性差、伤苗伤根严重、漏秧率较高、每丛苗数不均匀及返青慢等问题,制约机插水稻增产潜力.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苗机插存在的问题,通过钵体毯状秧苗,利用普通插秧机按钵精确取秧,实现钵苗机插,秧苗根系带土多,伤秧和伤根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有效分蘖多,从而有利于实现高产,同时按钵苗定量取秧,取秧更准确,机插漏秧率低,机插苗丛间均匀一致,从而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实现机插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钵体毯式育苗技术具有壮苗率高、秧根发达、移栽不伤根、不漂苗、分蘖早、成穗率高等优点,利于秧苗的田间生长;钵体毯式育苗技术与机械插秧技术合理配套,可进一步提高水稻栽培机械化程度,从而实现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的目的。1试验示范方法本田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每个点200亩。示范区采用434孔钵体毯式塑料秧盘,育中苗,应用F4手扶式插秧机进行摆栽插秧。对照区采用常规育苗和常规插秧机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5,(15)
<正>水稻钵苗移栽机是一种新型水稻种植机械,该机使用营养钵培育出的秧苗进行机械化插秧作业,既解决了钵盘苗只能抛秧和人工摆秧的难题,又将钵盘种植的优点利用起来。目前钵苗移栽机主要有夹秧式和顶出式两种方式,夹秧式的机械结构简单可靠,但因为考虑到夹秧速度过快会导致伤秧,所以速度不能过快致使机器作业速度不能提高,这是夹秧式移栽机的缺点。顶出式的作业速度更快一些,但是结构比夹秧式的复杂一些,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7.
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栽培技术是一项具有旱育壮秧,节省生产成本,提高水稻成熟度,增加水稻产量的技术,真正的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育苗播种、整地、插秧、收获均为机械操作)。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水稻插秧应坚持以机械化作业中的技术短板为导向,只有从机械插秧短板环节入手,精准发力,才能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技术水平,更多地贴上了"机械现代化"的标签,增强农机技术的有效供给,促进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一、水稻机械插秧的现实意义在水稻种植业中采用机械化插秧可缩短人工的劳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更多的插秧亩数,提高了水稻种植的劳动生产率,机械化作业还节约了种植成本。由于插秧不用人工  相似文献   

9.
钵苗机械化移栽技术对水稻生长及其质量具有重大作用。该文简要分析水稻钵苗机械化移栽技术的应用优势,并通过完善水稻栽培体系、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突破技术扶持重点等要点,以此提高水稻栽培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以移栽劳动强度最大、作业条件最差且时间要求紧。移栽分为人工和机械化移栽两种方式,而机械化移栽又分插秧和摆栽两种方式,我省多数地区采用机插秧移栽,采用摆栽的还很少。但近几年通过垦区大力示范推广水稻钵苗摆栽技术,钵苗摆栽已显现出高产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种植户认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水稻机插秧现状、钵体毯状苗摆栽插秧技术的要点,提出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前景。水稻钵体毯状苗摆栽插秧技术与传统插秧种植技术有较大的优势,秧苗根系多集中在小钵体中,机插时按每个小钵体精确取苗,秧苗自身附带的泥土相对较多,这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伤苗率,更多地吸收了钵体苗摆栽技术,比机插秧返青早分蘖快,低结位分蘖多,这在较大程度上使水稻的产量得到有效提高,近几年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技术是一项结合钵育摆栽与机械插秧技术共同优点的新型技术,为验证钵体毯状苗育秧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为农场水稻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更好的应用该技术,也是为寻求水稻高产的一条新途径,提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立足于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地区,设置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3种机械化种植方式处理,以试验地代表性淮稻5号为试验材料,系统地比较研究机械化种植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水稻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水稻生产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但因为种植技术复杂,而且需要遵循季节规律、劳动强度大等因素,生产效率比较低,加强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已迫在眉睫。当前我国的机械种植方式主要有机械插秧、机械直播和机械浅栽3种类型,其中机械插秧成为主要的种植方式。各种机械种植方式和推广都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水稻机械种植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北方水稻机械种植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提高北方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栽植水稻的主要模式分为三种,分别为插秧、钵苗移栽以及直播。其中钵苗移栽由于秧苗带营养钵,且浅植于温度比较高、营养较为集中的水田表层,苗根不会受到伤害,也没有缓苗期,能够延长水稻的有效生育期,实现秧苗的等距等行,有利于水稻秧苗在田间生长,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与普通平盘插秧相比较而言,经过水稻钵苗移栽的水稻秧苗能够提前5到7天分蘖,能够实现低节位有效分蘖增加至20%,是目前我国实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的最理想技术之一。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栽植水稻的主要模式分为三种,分别为插秧、钵苗移栽以及直播。其中钵苗移栽由于秧苗带营养钵,且浅植于温度比较高、营养较为集中的水田表层,苗根不会受到伤害,也没有缓苗期,能够延长水稻的有效生育期,实现秧苗的等距等行,有利于水稻秧苗在田间生长,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与普通平盘插秧相比较而言,经过水稻钵苗移栽的水稻秧苗能够提前5到7天分蘖,能够实现低节位有效分蘖增加至20%,是目前我国实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的最理想技术之一。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就是水稻利用钵盘育成秧苗后,再利用水稻钵盘育苗插秧机械进行插秧。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在水稻物候期、生育期、产量性状等方面均优于水稻旱育手插和软盘育秧机插,是一项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农机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就是水稻利用钵盘育成秧苗后,再利用水稻钵盘育苗插秧机械进行插秧。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在水稻物候期、生育期、产量性状等方面均优于水稻旱育手插和软盘育秧机插,是一项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农机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水稻作为武夷山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作为基层的农技推广部门,必须切实加强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才能更好地满足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需要。本文以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为例,对其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种植机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钵育摆栽技术是近几年来在寒地稻区大面积推广的一种水稻种植新技术,利用带有钵体的塑料育秧盘进行育苗,本田进行摆栽,是寒地水稻继旱育稀植、超稀植和抛秧栽培技术之后,又一项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带土移植,无缓苗期,延长水稻生长期,保障水稻安全成熟。钵体育苗具有多个优点。首先单位营养面积相对较大,可育大苗,插秧时带蘖率达90%以上。其次插秧时秧苗根部植伤少,不缓苗,秧苗入土深浅适宜,低位分蘖早、多,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再次钵育苗结实率和成熟度高,由于钵体育苗分蘖早、有效分蘖多、返青快,水稻进入本田后各生育期比机械插秧明显提前5~7d,结实率和成熟度均有明显提高~([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