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将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发展生态畜牧业已经成为畜牧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区域生态畜牧业发展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此指导区域生态畜牧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吴忠市利通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并论述了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将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发展生态畜牧业已经成为畜牧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区域生态盲牧业发展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此指导区域生态畜牧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吴忠市利通区发展生态盲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并论述了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发展生态畜牧业是面临的现实研究课题。畜牧业多年来的养殖污染问题凸显,畜牧业发展与污染的矛盾急待化解。笔者在实践中对昌图县生态畜牧业的空间与结构的合理性布局不断探讨,现简述如下:1昌图县生态畜牧业空间与结构布局理念1.1不断适应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畜禽健康养殖与发展。1.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畜禽宜养发展区中增加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4.
发展生态畜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畜牧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与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为人们不断提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畜产品的畜牧业。其基本内涵是: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生产的协调和统一;畜产品数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畜牧业持续健康  相似文献   

5.
随着山东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下降和生态破坏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山东省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了发展生态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对将来如何发展生态畜牧业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普及,实现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畜牧业的生态水平,不仅能不断增强我国畜牧业实力,还能促进我国生态经济循环发展.本文首先对畜牧生态经济进行概述,进而指出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畜牧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畜牧业生态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推动了畜牧生态经济整体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畜牧生态经济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笔者剖析国外畜牧生态经济的先进发展经验,并对比中外畜牧业生态经济存在的差异,进而结合国外畜牧业发展经验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促进国内畜牧生态经济健康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畜牧业的发展可分为传统化、工业化、生态化三个阶段,现已进入生态畜牧业发展阶段。生态畜牧业是一个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它的特点是生态的、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草业、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污水、污染物等)的无污染处理业。随着生态畜牧业不断发展,仅靠政府财政拨款的资金投入,显然已满足不了其高速发展所需的巨额投资,并且投入后政府还有可能承担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畜牧业是将畜牧业自身的发展和生态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高效转化、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为目的,同时为人们不断提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畜产品的畜牧业。1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诸城市已开始生态化养殖,十年前昌城镇创新了"五位一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引导农民积极从事"五位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全、生态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殖户为了充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选择了林下生态养殖。近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形成了林下生态养殖的几种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林下生态养殖是今后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之一,它对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满足市场对生态畜产品的需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湟源县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县牲畜存栏和饲养量不断增加,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草原生态保护成效明显,生态经济效益突出,成为当地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的典型,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随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养殖业快速发展与城市建设及区域内的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了冲突,成为湟源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通过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探索,为解决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粪污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了发展生态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而深远,秦岭山区发展生态畜牧业是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保障。秦岭山区山多地少的独特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战略区位要求,决定了集约化、工业化畜牧业发展必然受到限制,生态畜牧业发展成为唯一必然的发展方向。以保护环境、保护水源为原则,以建设秦岭生态畜牧业示范市为抓手,依托不同的地理特点和优势,改造有发展基础的养殖场,通过养殖环境、设施设备的整合、改建和提升,养殖技术、科学管理的持续推进,农兽药减量化、养殖投入品管控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不断建立和实施,逐渐向生态化养殖迈进,从而实现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农、林、草、木相结合,系统内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畜牧业。在这种流动和转化中,废弃物和污染物不断减少,实现增加效益和净化环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1 发展循环型畜牧业的必要性 循环型畜牧业是指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不断延伸和优化畜牧产品产业链、畜牧生产废弃物处理链,实现畜牧业清洁生产、畜牧业资源综合开发节约利用、畜牧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是开放性、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的畜牧业,是生态安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畜牧业,是产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  相似文献   

15.
青海畜牧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正处在一个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转变的过渡期。伴随着畜牧业快速转型,生产水平提升相对缓慢、生产结构不尽合理、草畜矛盾日益加剧、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绿色生产技术支撑不足等一些潜在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通过分析近十年来青海畜牧业的发展轨迹,对标全域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目标,全面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研判畜牧业转型升级关键短板,提出不断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强化科技兴牧,优化调整畜牧产业结构,着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效益,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力促保障畜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坚持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转型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不断发展的中国草原畜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我国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草原畜牧业发展道路。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如牧区每年向农区提供育肥用牛羊达到3 000多万头;草原畜牧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模式不断转变,产、加、销一体化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草原畜牧业发展基础日益牢固,仅2000年以来,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已超过200亿元;草原畜牧业对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受草原生态安全问题,生猪型畜牧业生产特点和草原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艰巨挑战。因此,应该积极应对客观矛盾和问题,牢牢把握当前发展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推进草原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业在食品、环境和健康方面潜在的公共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动物疫病复杂化、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发展生态畜牧业成为人们共识.生态畜牧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把现代科学和生态技术同传统畜牧业的精华紧密结合,组织和指导生产建设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一种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全、生态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殖户为了充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选择了林下生态养殖。近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形成了林下生态养殖的几种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林下生态养殖是今后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之一,它对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满足市场对生态畜产品的需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重大意义。1保山林下生态养殖发展现状当前已形成的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林下土鸡、蛋鸡养殖模式。主要在天然林、果园、茶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前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在抓好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强化畜牧兽医体系建设,为畜牧产业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青海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一些地方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已初步建立,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牧民生产方式,明确发展定位,理清建设思路,科学选择和确定适合本地区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不断探索总结新的发展雏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