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生态、人文”的居住理念得到进一步升华;营造优美、舒适、人性化的居住环境,将成为日益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一个新的“亮点”;居住区园林水平已成为商品房档次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1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应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应始终将城市的大环境与居住区的小环境相结合,将小区的景观设计作为对城市绿化功能的延伸和过渡,丰富城市园林系…  相似文献   

2.
赵志刚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12-112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居住区绿化应从绿化面积,绿化品种及植物配植等方面科学设计,遵循绿化规划原则,使居住环境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满足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3.
陈科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87-7089
创建优美的现代人居环境是景观设计者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应承担的核心责任。居住区环境设计必须注重人文要素及环境生态元素的正确切入,通过良好的设计方法融入于特定的人居环境里,以体现设计者对城市居住空间的关注。该研究以南宁都市桃花源楼盘为例,探讨在居住区环境构建中如何实现生态与文化的交融问题。  相似文献   

4.
韩淑静 《新农业》2022,(1):33-34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园林植物造景要求越来越高.植物配置是绿化的主题,园林工作者需要创新的造景理论、造景手法推进园林建设向前发展.本文从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居住区植物设计步骤、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3个方面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植物造景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力  黄国林  曾斌  何涛  李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110-112,128
在当前实施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开放式"模式,规避封闭城市居民区的不足,以优化居民区的内容结构,满足居民居住需求的背景下,以开放式居住区的植物景观配置为研究对象,根据开放式居住区的特点,分析了开放式居住区景观的植物配置原则,提出了6种生态绿化配置模式,总结了6种生态绿化配置的模式特点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植物空间的营造对居住区的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植物景观空间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居住氛围,植物还具有生态功能,合理运用植物营造空间,更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的环境。本文主要从生态功能角度对居住区的植物配置方式进行论述,以此起到对居住区植物配置设计的积极作用,对于建设更美好人居环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红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75-20676,20809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以具有非常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传统居住区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安徽农业大学南苑宿舍为例,探讨人居环境视角下传统居住区的使用现状与协调发展问题。分析了南苑宿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打造优良的人类居住环境的目标出发,秉承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综合考虑了南苑宿舍的基地环境、区域特征、居民文化等要素;探讨从空间生态、居住环境、设施、人文环境等的发展现状中,保护原有良好人居环境的更新与改造策略,为城市传统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人居环境的居住区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住宅环境设计潮流的影响下,北方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存在着过度设计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对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方向应以提供给人再生的环境为创作根本,赋予居住区环境本应承担的功能,打造北方居住区特色,实现居住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住区生态型植物景观营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桂玲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248-249,251
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具有生态化发展的趋势。阐述了生态型植物景观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当前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从营造原则、树种选择等方面对生态型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期提高城市居住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城市居住区的人居环境入手,充分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环境的设计手法,对居住区的整体绿色空间环境和住户内部的绿色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并且在当代现有住宅形式的基础上,对居住区和户型进行改进和创新,探索出一种更人性化的人居环境,目的就是营造既可居又可游的园林式的人居环境,让居民全方位地亲近自然,亲近绿色,提高城市居住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着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以西安市五一锦苑居住区景观设计为倒,介绍了研究背景及其场地分析、设计思想与原则、总体布局与景观节点、种植设计,以期在以追忆乡村生活为主题展开设计的同时,为居住区营造出了一种具有乡土风情、人文关怀和生态自然内涵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阐述现代居住环境景观设计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在现代居住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个富有地方特色,多元化的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未来居住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要创造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设计人员"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对现在居住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景观要素的配置及现阶段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城镇居住区园林绿地生态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振洲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5):67-67,74
通过对居住区园林绿地生态功能的介绍,提出了生态建设的几项重要措施,从而使居住环境更加适合人类生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居住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但需要舒适便利,更需要自然生态。本文简述了生态理念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思路及生态理念在居住区绿地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出了解决突出生态问题、创造宜居环境的号召。居住区是城市居民基本活动单元,建设高质量的居住区景观环境在城市生态发展和应对外界环境灾害冲击等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目前,韧性理论特有的自我生态修复和抵抗外界干扰的功能逐渐成为当今城市风险治理新思路。该文在韧性理论视角下,结合当前延边州居住区景观的现状问题,分析韧性理论与居住区景观营造结合的可行性,提出符合延边州居住区空间格局、环境要素和可持续发展的韧性策略,从而使居住区内部景观环境系统更加稳定,实现对外界环境冲击的适应能力,创造适应城市发展的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园林规划设计是根据经济条件和艺术的指导,满足不同居民对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要求。居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对于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与居住环境有重大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对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作出分析,阐述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分析居住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是居住区位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研究影响因素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居住区位的资源配置效率,使住宅开发与居民需求相吻合。对影响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微观因素进行综述,将影响因素归纳为:房价、交通、环境、就业可达性、工作地、家庭生命周期、居民社会属性和收入。总结了影响因素和居民实际选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居住小区的绿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居住区绿化是为居民创造卫生、安静、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它在组织住宅区建筑群体空间的多样化和赋予居住区地方特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居住区绿化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加强居住区的绿化建设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投身城市建设绿化美化活动,全面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有效保护和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跨越地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