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扦插的育苗分不同枝龄、采用不同基质、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季节扦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印楝可通过扦插方法进行无性繁殖,插穗最好采用1年生(已木质化)枝条,基质用沙质壤土,应用1000mg/LIBA生长素处理,在4~9月扦插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印楝扦插繁殖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激素种类、浓度、扦插基质、插条类型、生根时间和扦插季节对印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云南3~5月印楝扦插成活率较高,其中以3月中下旬扦插效果最好;插条类型以1年生木质化枝最佳,扦插基质以河沙为好;经IBA处理的插穗成活率及生根时间均优于ABT1生根粉和2,4-D,该3种试验激素的最佳处理浓度均为1000mg/L。  相似文献   

3.
杨文火 《防护林科技》2011,(2):14-15,26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不同移植基质、不同炼苗时间和遮阳网不同遮光率对印楝组培瓶苗移植成活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不同炼苗时间以及遮阳网不同遮光率对印楝组培瓶苗移植成活率有较显著影响,基质采用红心土:泥炭土(1∶1),炼苗时间为14 d,遮阳网遮光率为70%移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2002~2005年,开展了印楝扦插繁殖试验,对影响生根成活率的基质、插穗材料、生根剂、扦插季节、扦插后管理等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的扦插技术组合为:塑料杯育苗以无菌黄心土∶河沙(3∶1)作为基质,苗床育苗以等量的黄心土和河沙混合为基质,扦插前一天用10 g/L高锰酸钾液消毒,在春季和夏季采集当年生刚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枝条和萌芽条作为插穗,用1 g/L吲哚丁酸生根粉处理插条后扦插,插后育苗床注意保温保湿,生根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全光照喷雾技术。进行了天目木姜子嫩枝扦插繁育探索。选用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浓度的IBA生根粉、不同木质化程度的插穗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珍珠岩基质中,选用未木质化的顶芽做插穗,对插穗进行留半叶和摘心处理以及扦插用200mg·L^-1的IBA速蘸处理时,其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了85.7%。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山樱花采用无处理扦插,不同材料扦插和不同基质、激素对插条进行处理后再扦插的繁育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福建山樱花无处理扦插且采用全封闭式管理,与ABT生根粉处理后成活率相当;不同材料的扦插,随插条粗度的增加,发根数量增多;不同基质及不同浓度NAA处理的扦插,基质的物理性状及营养对生根效果影响极大;不同处理液处理的扦插,中等浓度的La2(SO4)3和IBA对提高成活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用萘乙酸处理的硬枝扦插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印楝 (AzadirachtaindicaA .Juss) ,楝科楝属常绿乔木 ,原产于缅甸和印度等热带地区 ,适宜生长在无霜冻的干热河谷地区。我国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已引种成功。适应性强 ,抗性强 ,材质优良 ,树形优美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2 0 0 1年起 ,我们在山东的一些苗圃采用嫩枝扦插繁殖的方法进行了试种 ,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幼苗在苗圃条件下能够安全越冬。印楝嫩枝扦插繁殖系数高 ,方法简便易行 ,成活率高 ,生长量大 ,当年苗木高度可达 3m以上 ,地径可达 2 .8cm。1 种根催芽早春选背风向阳处建催芽池 ,池宽 1m ,长度视地形而定。池内先铺 15~…  相似文献   

8.
邢秀鸾 《热带林业》2002,30(1):35-37
对六种常见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在大棚自动间隙喷雾状态下,采用不同的扦插基质、生长激素和选择不同部位的穗条进行扦插处理,研究每种苗木最佳的扦插处理组合,为绿化生产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能提高兴安杜鹃嫩枝扦插成活率的繁殖方法,采用3种不同的激素处理和3种不同扦插基质对兴安杜鹃进行了嫩枝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扦插前采用150 mg/L的IBA激素处理嫩枝30 s,扦插后的生根率最高;而采用沙子+腐殖土(体积比为1∶2)的扦插基质可使扦插生根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0.
色木槭嫩枝扦插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光照喷雾装置,采用ABT生根粉处理色木槭半木质化嫩枝,在不同基质内进行色木槭嫩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激素处理与选用适宜的扦插基质,可提高色木槭的扦插生根率,最高可达90%。  相似文献   

11.
笃斯越桔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笃斯越桔嫩枝扦插。用生根剂处理插穗,并在不同的基质上进行扦插的试验结果表明,嫩枝扦插以河沙作为基质最好,用生根剂ABT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以ABT 1mg/L、NAA 1mg/L和IBA 1mg/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扦插季节和不同生根激素的对比试验,进行了毛叶木姜子扦插繁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夏进行扦插,采用珍珠岩基质以及使用吲哚乙酸1 000 ppm处理插条,其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了74.03%。  相似文献   

13.
对珍珠拳(Securinega suffruticosa)采用不同枝龄、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基质以及不同季节扦插育苗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选用一年生(已木质化)枝条有利于生根,使用NAA和IB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生根率,其中,浓度为600mg/L的IBA处理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达83.9%,采用沙质壤土或黄心土为基质扦插成活率较高,适合在春季或秋季扦插育苗。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基质,不同激素浓度对香花槐嫩枝的不同部位、不同剪截时间的插穗分别进行处理,选择出适宜营养钵育苗的扦插繁殖方法,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进行了华南厚皮香不同扦插时间,不同激素浓度及处理时间,不同扦插方式,不同扦插基质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3月扦插成活率最高,采用ABT 6号生根粉150 mg/kg浓度处理2 h能明显提高扦插成活率,容器袋扦插可大大提高扦插成活率,两种扦插基质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印楝种子寿命较短,在自然状态下,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生活力逐渐下降,其发芽能力也迅速降低。贮藏3周时,种子发芽率在80%左右,后迅速下降,尤其在第4周至第7周,每周发芽率降低约10%,至第8周时,其发芽率降到20%以下。在播种前采用1%H2SO4浸种15min或65℃温水浸种30min对印楝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可有效提高印楝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其发芽率可达90%以上。育苗基质以50%大田土(苗圃内本土)+29%腐质土+10%河沙+10%厩肥+1%的复合肥的育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组织培养技术是印楝快速繁殖并保持品种纯正优良的一种有效途径,而组培苗移植成活率则是决定组培快繁生产种苗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印楝组培苗移植的不同基质配比和不同移植季节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和不同移植季节对印楝树组培苗移植的成活率及生长指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基质配比最佳是红心土:火烧土=6:4,在此基质配比下,移植45天后,印楝树组培苗平均移植成活率达97.50%、平均苗高3.80cm、平均地径3.60mm、平均根系条数2.40条;移植最佳季节是春季,在春季,印楝树组培苗平均移植成活率达89.30%、平均苗高3.60cm、平均地径为3.40mm、平均根系条数2.2条。  相似文献   

18.
枣树绿枝扦插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枣头发育枝作扦插材料,用不同激素、不同浓度进行处理,以河沙做扦插基质;用塑料小拱棚和人工洒水调控温湿度;用竹帘搭棚遮荫简单行的方法,使枣树绿枝扦插当年成活率达85%以上。冬季采用覆麦草越冬。  相似文献   

19.
印楝质杀虫剂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印楝质杀虫剂对昆虫有忌避、拒食、干扰生长发育、降低生殖力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印楝质杀虫剂对不同昆虫的取食影响差异较大,鳞翅目昆虫较敏感。对不同昆虫的生长发育、生殖等方面的效应较为一致,但处理方法对效果有影响,注射处理比点滴、口服效果好。印楝质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包括:(1)影响触角、跗节、产卵器化上化学感受器的功能导致忌避作用;(2)影响口器上厌食及其他化学感器产生初生拒食反应;(3)作用于消化系统形成次生拒食反应;(4)障碍形态发生肽类激素的释放,影响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滴度,抑制生长发育并使生殖力下降;(5)抑制细胞分裂、损害发育中的器官组织。印楝质杀虫剂在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作用机制尚待阐明。  相似文献   

20.
5种接骨木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药剂浓度和不同基质的综合处理对5种接骨木进行了嫩枝扦插试验,以期找出较好的嫩枝扦插方法。结果表明:对于这几种接骨木进行嫩枝扦插育苗是可行的;针对不同的接骨木品种,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保证其嫩枝扦插较高的成活率;混合基质与珍珠岩对几种接骨木的生根效果最好,草炭作为几种接骨木的基质是几种基质中最差的,草炭的透气性较差应该是不适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