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肉类食品是人们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肉类食品的消费量不断增长.在满足了基本的数量要求以后,人们对安全肉类产品的消费,即吃上"放心肉"、"安全肉"已成为了肉类消费的主流趋势.现今的肉制品大都由肉类公司供应,包括屠宰和加工企业,企业产品的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
肉类食品是人们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肉类食品的消费量不断增长。在满足了基本的数量要求以后,人们对安全肉类产品的消费,即吃上“觇心肉”、“安全肉”已成为了肉类消费的主流趋势。现今的肉制品大都由肉类公司供应,包括屠宰和加工企业,企业产品的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多,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当年还有几亿人口吃不饱饭的时候,人们直接消费粮食就是节约粮食,因为那时生产每斤畜产品一般需要消耗3斤左右的粮食。农业的家庭经营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肉类消费出现渐进式增长。  相似文献   

4.
李苗  喻闻  戴健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6):1168-1176
【目的】研究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特征,分析收入与消费支出、消费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价格变化对肉类消费量、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肉类消费趋势,为从需求侧多因素研究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特征以及消费需求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新疆城镇居民对牛、羊、猪、禽肉类消费的相关数据作为材料,采用双对数线性支出模型和LA/AIDS模型,测算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消费的支出弹性、自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分析肉类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1995~2018年的23年间,牛羊肉消费量占比提高了4.12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比上升了7.33个百分点。牛肉替代羊肉消费的趋势明显,牛肉消费量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重增加了9.29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肉类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增加了18.91个百分点。而羊肉消费量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下降了6.07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肉类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了11.56个百分点。猪肉作为辅助性消费的性质明显,消费量占比基本稳定在20%,消费支出占比在15%左右。【结论】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稳步增长,收入与肉类消费支出和需求表现出正相关,消费交叉价格弹性、自价格弹性和支出弹性反映出肉类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关联性。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以牛羊肉为主。市场肉类消费变化受价格弹性影响明显,牛、羊、猪、禽肉类之间价格关联性强。羊肉在肉类消费中的重要性弱化,显现出多元化的消费格局,收入变化对肉类消费支出影响程度的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肉类消费是肉类产业发展中较为关键的环节。首先从消费量及消费结构方面对2000年之后肉类消费的基本概况进行阐述,并对中国未来肉类消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肉类未来消费趋势做出以下展望:肉类消费将进一步增加;肉类消费量持续增长将越来越依赖人口的增长;对品牌及高品质肉类的消费需求将增大;耗粮性猪肉消费量将减少,节粮性牛羊肉等草食畜产品消费量进一步增加;消费中心向农村转移,农村将成为未来肉类消费的新的增长点。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内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给后续制定和实施稳定生猪市场的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以后研究其他动物疫病暴发后居民肉类消费行为变动提供一定参考。基于2015—2020年全国31个省(市、区)(除港澳台外)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究非洲猪瘟对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影响,并运用调节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理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第一,非洲猪瘟导致我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总量下降明显,其中猪肉下降趋势最显著,禽肉作为猪肉的主要替代品消费量显著上升,虽然牛羊肉也起到了替代作用,但结果不显著。第二,非洲猪瘟对城乡居民肉类消费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居民与全国总体居民的消费变化方向一致,并且农村居民受非洲猪瘟影响更大;对城镇居民而言,非洲猪瘟也会降低其肉类总消费量和猪肉消费量,但并不显著,与农村居民不同的是禽肉与牛肉共同成为城镇居民选择的猪肉替代品。第三,居民可支配收入在非洲猪瘟对居民肉类总量与猪肉的消费影响中有显著调节作用,非洲猪瘟发生后可支配收入越低的省份,肉类总量与猪肉的消费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7.
基于北京市朝阳、西城、海淀、大兴和东城等区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北京市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现状及其行为。结果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鸡肉和牛羊肉消费比重相对较小,2016年北京市城镇居民肉类消费总量预计达131.16万t。不同收入群体间,城镇居民的肉类消费量存在明显差异;户内肉类消费量大于户外消费量。与熟制肉类相比,消费者普遍偏好于生鲜肉类。此外,超市是北京市城镇居民最主要和最为满意的肉类购买地点。城镇居民在肉类消费中,会优先考虑肉类质量安全和新鲜程度,其通常以肉类颜色来判断肉类质量。城镇居民更倾向于购买新鲜肉类产品,同时也担心生鲜肉类产品中有病死肉;多数城镇居民购买肉类产品后倾向于当天食用。  相似文献   

8.
WTO与世界肉类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平 《世界农业》2001,(11):7-9
中国入世在即,经济和贸易全球化发展迅速,我国肉类产业必将受到巨大冲击。因此,研究WTO和世界肉类贸易对我国肉类产业及农业产业化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世界肉类贸易的影响因子世界肉类产品的国际贸易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过去10年内几乎翻了一番。据估计,目前肉类总产量的5%进入国际贸易,且该比例仍在增大,贸易发展正对国内和国际肉类公司产生深刻影响。对于肉类产业,弄清贸易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与机遇是十分重要的,如全球消费增长、区域消费偏好、畜牧生产的成本差异、肉类蛋白供应的限制因子、贸易壁垒、汇率变…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以来,国内各大肉类市场,肉类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尽管国务院采取了各项强有力的措施.但一时很难达到平抑肉价的目标。如何保持肉类生产与肉类消费平衡增长,这道难题的破解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毛鸡价格是否会继续下跌? 当前肉类、蔬菜类价格普遍比上月份有所下降,一方面是进入夏季,蔬菜供应增大,价格下降,同时肉类消费需求降低。另外,毛猪的供应也有所增加,供大于求,市场上猪肉的价格下降有限,严重影响了猪肉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6年北京市多辖区内实地调研,运用计量模型对城镇居民肉类消费区域及知识差异等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肉类消费区域差异显著,东城区人均肉类消费量最高,海淀区最低;城镇居民肉类及猪肉、牛肉消费总量具有区域差异;户主的年龄、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家庭常住人口数和家中学生人口数分别对不同辖区的肉类消费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及其结构特征,判断居民肉类消费的未来趋势,基于FAO和统计年鉴等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双对数线性支出模型和LA/AIDS模型(Linear approximated/Almost ideal deal demand system模型),测算我国及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肉类消费量不断增加,且城乡居民肉类消费差距逐步缩小。居民对牛羊肉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大,禽肉次之,猪肉最小。其中,农村居民对各项肉类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显著高于城镇。我国居民的牛羊肉需求对自身价格及其他肉类价格变动较敏感,猪肉需求对自身价格与其他肉类价格变动敏感度较低。由此推断,未来我国居民对牛羊肉消费将呈波动增长态势,而对猪肉的消费呈缓慢增长,但消费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肉类现代化加工技术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少关键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应加快实验室研发成果投入工业化生产的步伐,采用新技术和新装备,升级改良传统工艺,研发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的新型肉类食品,实现我国肉类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肉类消费量迅猛增长。中国作为肉类消费大国,其肉类消费量已占世界肉类消费总量的近1/3。随着人均可支配消费收入持续增长,我国的肉类产业保持了较为稳定快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福州市近10年来肉类产品生产现状和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福州市肉类供给基本平稳发展,人均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肉类产品消费品种结构正逐步改善。该文双对数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福州市未来(2010~2015年)城市、城镇、农村肉类消费将分别以每年平均1.4%、1.6%和0.38%的速度增长,其中城市、城镇肉类消费可以达到国际通行标准。  相似文献   

15.
王益文  胡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125-4128,4132
基于过程生命周期理论,将肉类消费分解为生产、运输和消费3个阶段,量化了2000~2010年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并分析其潜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城乡居民肉类生命周期碳排总量呈现增长趋势,且城镇居民大于农村居民.肉类生产阶段碳排放量占全生命周期比重最大,运输阶段碳排量增长迅速,消费阶段排放较少;②肉类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变化、农村生活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以及高耗能低效率的肉类物流现状均是造成我国居民肉类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③加强饲养环节的技术革新、建立节能环保畜产品运输流通模式、提倡地产地销以及优化农村地区生活能源利用结构是现阶段肉类消费生命周期各阶段减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河南省经济快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河南省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对肉类及制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河南是人口第一大省,肉类消费总量处于全国前列。但因耕地较多,其他土地类型可承载的养殖数量有限,肉类消费已不能自足,近年肉类进口量也逐年增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肉类消费需求,经多方努力,河南省建成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肉类口岸作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在带来极大贸易便利的同时,也将对河南省养殖业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饲料博览》2008,(6):I0019-I0021
从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在中国,生猪生产以及整个畜牧业及其肉类工业,已被提升到国家经济大问题的新高度。过去,畜牧业生产、肉类工业以及肉类消费,就是一个肉食品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但最近这一年,肉类不再单单是食物问题,已经成为左右国家经济、影响CPI的重要因素。这里我们只对肉类工业与消费水平的互动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1前言养猪业在我国现阶段畜牧业中占的比重非常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6年我国猪肉的消费占肉类消费的67.1%,我国猪肉的总产量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7.3%。由此可见,在我国现有的生活消费状况下,猪肉在肉类市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是社会对养猪业提出的新要求。而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仔猪存活率是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如安全接产、保温防压、吃足初乳、及时补铁、重视补水、适时补料、提高母猪的  相似文献   

19.
各地报刊文章选登阿政府为寻找农牧业产品市场铺平道路阿根廷政府认为,2000年世界肉类的需求可能增长30%,出现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亚洲的大多数居民将加入肉类消费行列,21世纪初,亚洲应使其肉类进口增加近200万t才能满足需求。巴西的肉类进口本世纪末将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肉类消费量迅猛增长,中国占世界肉类消费总量的近1/3,肉类贸易也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对世界和中国肉类消费现状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基于以往研究对肉类消费的研究框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预测结果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综述。总结发现,第一,肉类消费受多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价格、收入、地区差异、社会发展状况、差异化的饮食模式和观念、家庭特征等因素,其中,消费者的偏好以及产品差异性尤其是质量差异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第二,全球肉类消费的收入弹性和条件支出弹性的均值分别为0.48和1.02,中国为0.53和1.06,世界肉类需求的非补偿和补偿价格弹性的均值分别为-0.86和-0.69,中国的为-0.79和-0.76;第三,未来世界和中国肉类消费将呈现进一步增长趋势,预计2025年世界肉类消费总量将达30 000万t以上,中国将达到6 510万~10 010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