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了酵素菌发酵和常规二次发酵两种不同料处理方式.作了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记载发酵期间料温的动态变化、微生物区系的含菌量变化及对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等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酵素菌发酵培养料与二次发酵料相比.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加。营养成分得到改善。培养料质量获得优化。促使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加快.菇体产量和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凌霞芬  王富民 《食用菌》1992,14(6):15-15
蘑菇培养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蘑菇产量的高低,为了能在栽培之前对蘑菇培养料的发酵质量有所了解,我们研究了应用蘑菇增温剂制备培养料时料温的变化与发酵质量间的相关性,以期从料温的变化预测蘑菇发酵料的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培养料发酵方法应用蘑菇增温剂制备蘑菇培养料.蘑菇增温剂系本所生产的一种新型生物能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蘑菇培养料酵素菌发酵与二次发酵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琴  王海旺  张福元 《食用菌》2005,27(5):23-24
目前,采用二次发酵栽培蘑菇比原来常规一次发酵提高了产量,主要是二次发酵通过人工控制料温,增加了培养料的有益菌,减少了有害菌,优化了培养料。但该法耗能、费工、产量低、成本高。为此,本试验采用酵素菌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酵素菌发酵和二次发酵技术制备蘑菇培养料对培养料内温度变化,各种营养成分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蘑菇培养料集中二次发酵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设计和建造小型二次发酵隧道 ,并就蘑菇培养料集中二次发酵不同填料高度工艺进行详细的研究 ,试验结果发现采用 1 8米的填料高度的发酵方法效果最好 ,产量较一般简易二次发酵方法提高 2 9%。  相似文献   

5.
目前栽培蘑菇的培养料,多采用室外堆置发酵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传统惯用方式,虽然操作简便,但培养料中的养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培养料中还会残存病菌和害虫,对蘑菇产量有直接影响。若采用培养料二次发酵法,在不增加有机肥料的情况下,就能使蘑菇单产大幅度提...  相似文献   

6.
信息台     
《食用菌》1991,(4)
蘑菇培养料节能快速床式发酵技术通过鉴定该项研究在掌握国内外研究新动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应用蘑菇增温发酵剂进行蘑菇培养料快速发酵的新技术,与二次发酵法制备的蘑菇培养料相比,具有节能、省工、快速及提高蘑菇产量等优点,已在全国17个省市推广11.1万米~2。  相似文献   

7.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蘑菇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确实能提高蘑菇品质和产量。为了节约能源,两年多来,结合本区蘑菇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室内后发酵工艺进行了改革,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介绍于下。试验菇房面积为1500尺~2。在蘑菇培养料室外前发酵12~13天符合进房要求时,于进房的前一天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夏季出菇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夏季出菇试验结果表明,双孢蘑菇新品种9801的产量、质量和抗逆性均有明显提高;培养料内添加食用菌专用发酵剂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发酵质量;培养料中和覆土内活加双孢蘑菇专用添加剂能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质量。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生物学效率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9.
孙立南 《食用菌》1997,19(2):26-27
福建省是蘑菇栽培的大省,产量占全国50%以上,而我市又是福建省蘑菇的主要产区,占全省种植面积50%以上,1996年全市蘑菇种植面积18000000m~2。每年还以1000000~2000000m~2递增,蘑菇生产已成为我市农村重要的经济支柱,为了促进我市蘑菇生产的发展,本文就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初步研究的结果作一介绍。 (一)推广培养料二次发酵新技术 我市蘑菇生产,原来产量低而不稳,质量也较差,自从推广了培养料二次发酵后,产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质量也有较大提高。菇农推广的培养料二次发酵是把蒸汽通入进料的菇房,从料温55℃开始计时间,保持60℃48小时,这样既可使培养料分解充分,又可杀死料中有害微生物和害虫,还可使料中的游离氨、硫化氢气体挥发,以避免有害气体伤害蘑菇菌丝体。发酵前必须把菇房门窗、墙角、屋顶等所有缝隙用塑料薄膜密封,有些菇农在墙脚喷洒敌敌畏,在发生蒸汽的大汽油桶中放入甲醛,使  相似文献   

10.
培养料发酵时间长短对培养料质量和蘑菇产量有很大影响。目前我省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时间一般为25~30天。近二年来,我们把培养料发酵时间缩短为18和14天,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79年在凤(氵窖)大队菇场试验,面积29.6米~2,80年在农科所试验,面积20米~2。培养料配比见表1。堆制发酵天数,风(氵窖)菇场为28和18天二个处理,农科所为23和14天二个处理。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发酵方式制备的小麦草蘑菇培养料的质量及蘑菇的产员有较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室内二次发酵的培养料比室外一次发酵的增产40.8%;室外堆制发酵翻堆两次后,改小堆进行空心发酵的培养料比室外一次发酵的增产33.8%,其增产幅度同室内二次发酵的较为接近,且耗资少,省工简便。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培养料隧道发酵技术是将培养料按照配方要求精准配料,通过预湿、混料环节进入一次发酵隧道,在75~80 ℃ 条件下完成微生物发酵及焦糖化反应,然后转入二次发酵隧道,在58~60 ℃ 条件下进行巴氏杀菌杀虫,45~50 ℃ 条件下进行控温发酵,生产出的培养料理化性状稳定,利于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实践证明,采用工厂化生产的二次发酵料栽培双孢蘑菇,出菇产量可较传统发酵料栽培提高60%~120%。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培养料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的隧道一次发酵和隧道二次发酵温度变化的观察和记录,形成了以温度变化为衡量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优劣的1个重要指标。试验设计了2种配方,得出稻、麦草3:2配方虽产量与全稻草配方产量无差异,但可以提高双孢蘑菇头潮菇产量,增产0.9kg·m-2,减少双孢蘑菇潮数,缩短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的隧道一次发酵和隧道二次发酵温度变化的观察和记录,形成了以温度变化为衡量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试验设计了两种配方,得出稻、麦草3:2配方虽产量与全稻草配方产量无差异,但可以提高双孢蘑菇头潮菇产量,增产0.9kg/m2,减少双孢蘑菇潮数,缩短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15.
堆制好培养料,是蘑菇优质高产的基础。培养料除了要按照一定的氮碳比例配合外,堆积发酵是一个关键。据国内外资料,要使蘑菇培养料得到较理想的营养物质,一般都需要进行室外前发酵和室内后发酵。但在我国农村,目前要全面推行室内补助热能进行培养料的后发酵还是有困难的。为此,我地区根据培养料二次发  相似文献   

16.
胡道旭 《食用菌》1998,(4):16-16
在蘑菇栽培中,培养料的后发酵技术越来越为人们注重。后发酵即是培养料经过堆制,在最后一次(一般前发酵的第3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趁热运进发酵室,使其在10~12小时内料升温至60~62℃保持4~6小时,通风降温至48~52℃维持4~5天。因此,后发酵也称二次发酵。试验表明,后发酵的产量比一次发酵的产量高出48.1%。本文介绍两种常用的后发酵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双孢蘑菇培养料传统室外发酵温度不可控、发酵理化性质差、栽培产量低等问题,设计建造适合高海拔低温地区的培养料发酵隧道生产设施。通过阐述一次发酵、二次发酵隧道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发酵料仓、地下送风管、进回风系统、控制系统关键部位进行设计。发酵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一次发酵、二次发酵温度均易于控制,能够达到不同发酵阶段的温度需求。通过试验提出了隧道发酵中合理的风机运行控制参数,该条件下发酵后培养料含氮量为2.2%~2.4%、灰分为25%~30%、含水量为67%~69%、pH为7.5~7.8,理化性状优良,栽培产量达到25 kg·m-2,该设施适宜高海拔地区双孢蘑菇培养料工业化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8.
以传统稻草配方为对照,对非传统双孢蘑菇栽培原料玉米秸、玉米芯及其不同颗粒度处理的培养料,在隧道一次、二次发酵过程中理化性状的动态变化及与双孢蘑菇产量关系的试验结果显示,玉米秸和玉米芯不同颗粒度处理的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3 cm玉米秸和15~20 cm玉米芯处理表现较优,与常规稻草培养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和产量相近;而不同双孢蘑菇品种的产量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后发酵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培养料后发酵技术,我国已广泛采用。为了对后发酵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子有更深的了解,根据我们的试验和有关文献综合报道如下。后发酵的作用机理蘑菇培养料的后发酵,即培养料进房后的再一次发酵,国外称Composeting phase Ⅱ、Peak-heating、Controled-Fermentation。室外发酵(即前发酵),是以化学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20.
蘑菇培养料加入864菌液发酵与二次发酵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加入864菌液发酵和二次发酵栽培蘑菇的试验,比较培养料中微生物群落、培养料成份及产菇量,说明加入864菌液发酵是代替二次发酵栽培蘑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