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分布的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赤松毛虫(D.Supectabilis)和油松毛虫(D.tabuleformis)是松属和落叶松属树种的毁灭性害虫。近年来,在我省发生面积均在300万亩以上,是森林害虫防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1972年以来,我们在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研究过程中,对松毛虫的分布、危害树种及有关生物学特性和自然杂种,进行了一些调查、观察工作。对辽宁松毛虫的种类、分布和被害树种等方面,蔡邦华教授等曾作过调查,我们仅作如下补充,以便为进一步做好测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松毛虫是松林的大害虫。现已查明我国共有26种松毛虫,其中台湾省有12种——阿里山松毛虫Dendrolimus arizaha(Wileman)和花缘松毛虫D.inouei Lajonquiere(大陆尚未发现)大陆24种。但发生面积大,为害最严重的仅8种,它们是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赤松毛虫D.spectabilis(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马尾松毛虫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世代多,面积大,为害严重,造成损失大。在70年代初,我们获得了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 CPV)。多角体呈六边形的廿面体,大小为0. 5—6微米。病毒粒子廿面体,直径为42—56毫微米,在每个角上有一刺状物突起。经多年的研究,证实D. CPV致病力强,3~4龄幼虫半致死浓度(Lc50)为2.5×10~6PIB/毫升;已在林间试验四万余亩,杀虫率达70%以上,持效作用达5—6年。D. CPV可用松毛虫幼虫大量生产,成本低。对脊椎动物安全。应用D. CPV防治马尾松毛虫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生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三种松毛虫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的松毛虫种类有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 Butler)、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 Butler)。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里、草丛里、石头下或聚集在树干基部越冬,春天上树为害。是我省森林中威胁最大的食叶害虫。为了正确地拟定综合防治计划,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经济有效地压低害虫的发生数量,我省于1982年开始了松毛虫预测预报的研究。做为松毛虫发生期预测的一种方法,松毛虫有效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鳞翅目昆虫在幼虫期,卵巢、输卵管或睾丸、输精管等内生殖器已初步形成,并在外部形态上有较明显的特征。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和油松毛虫(D.tabulae formis)也是如此。为给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幼虫性别区分方法的启发下,进行了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幼虫性别区分的研究,现将区分方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毛虫(Dendo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松林的主要大害虫,它历来为害严重。根据各地多年实践的经验,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是防治松毛虫根本的、有效的途径,而应用多角体病毒防治森林害虫,是生物防治中很有前途的一种方  相似文献   

7.
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效益分析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是生物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山西省灵丘县从1982年开始引用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经过4年繁殖、释放防治,油松毛虫终于控制在经济阈值水平之下,这种有虫不成灾的良性循环持续了18a之久。赤眼蜂停止生产、释放后,近几年油松毛虫又开始大面积发生危害,20  相似文献   

8.
用25%灭幼脲可湿性粉剂对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et Liu、赤松毛虫D.spectabilis Butler、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大袋蛾Cryptothelea ariegata Snellen和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松林的主要害虫,利用松毛虫病毒进行生物防治的试验研究工作正在我国各地开展,现将我场马尾松毛虫病毒的初步试验情况整理如下: 一、试验内容 1.室内不同型病毒稀释液对松毛虫的毒杀效果比较;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是四川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盆地边缘地带。历年各地马尾松林均在不同程度上遭到松毛虫的危害,大发生的年份,其受灾面积可达100万亩左右,松毛虫是我省林业上的大害虫。过去,主要根据松毛虫种类与寄主的相关性〔2〕、〔4〕,认为马尾松林区的松毛虫种类是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但近年在四川却发现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主要危害马尾松〔13〕。〔14〕,因而,对四川马尾忪林区松毛虫的种类及其分布,在1979—1980年开展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们县地处吉林省的中南部,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随着林业生产的飞速发展,由于过去种苗引调频繁,检疫工作不严,致使森林病虫害日趋严重。特别是松毛虫的危害尤为猖獗,轻者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重者造成林木大片频死,直接威胁着落叶松和黑松人工林的发展。在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帮助指导下,我县从1973年开展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先后应用赤眼蜂、平腹小蜂、白僵菌、松毛虫杆菌等防治松毛虫,全县每年平均生物防治松毛虫面积,占松毛虫总发生面积的96.3%。几年来,由于坚持了生物防治,有效的保护了松毛虫的天敌,使松毛虫发生面积由1972年占松林总面积的36.9%,现在缩减到7.4%;有虫株率由原来的70%,降低到25%;虫口密度由原来的平均每株45头,下降到0.5  相似文献   

12.
雪松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松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 ,在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近年来 ,在江西省上饶县雪松上相继出现了一些病虫危害 ,故笔者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和防治探索。1 病虫种类、发生特点和原因1 1 松毛虫松毛虫危害雪松 ,在江苏有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punc tatusWalker)、在山东日照有赤松毛虫 (D .spectabilisButler)危害的报道 ,对思茅松毛虫 (D .kikuchiiMatsumura) ,尚未见报道。 2 0 0 0年来 ,在上饶县平原低丘雪松上 ,2种松毛虫混杂发生 ,在深山区雪松上 ,只有思茅松毛虫危害。 …  相似文献   

13.
松毛虫(Dendrolimus)是桂林市全州县主要的松树食叶害虫,赤眼蜂(Trichogramma)寄生于松毛虫虫卵,能适当控制松毛虫的发生。通过踏查采集全州县不同地点松毛虫卵块,在实验室孵育至赤眼蜂羽化,抽样并利用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cytochrome oxidaseⅡ,COⅡ)及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2区基因(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2,ITS-2)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全州县松毛虫种类主要为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及思茅松毛虫(D.kikuchii),赤眼蜂寄生率分别约为50%和65%。赤眼蜂有3种,分别为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和T.umerus。其中,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为常见种类,T.umerus此前未有寄生松毛虫虫卵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a Walker)是我县危害最严重的森林害虫。1986年至1988年省林业厅在我县开展了马尾松毛虫综防试点工程的工作。摸索大面积、长期控制松毛虫危害的措施和方法。综合防冶试点工程,把害虫综合防治新理沦与我县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生态系统和松毛虫整体群落着眼,以预防为主,以生物防治为重点,以营林工程为基础,科学、协调运用经济上和生态环境可以接受的各种防治措施。强调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发展生物群落中有利于松林生长而不利于松毛虫猖獗的因素,允许害虫存在于经济危害水平以下。通过三年的努力,使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云南省境內的亚热带林区有两种松毛虫: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Mats)和云南松毛虫(D.latipennis Wlk.),危害海拔1100—1900米的思茅松(Pinus langbianensis Chv.),据我們調查,它分布在云南境內思茅专区的普洱、墨江、景东、景谷以及玉溪专区的新平等县,这两种害虫同时发生于思茅松林內,造成严重的危害,其中尤以云南  相似文献   

16.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w CPV)制剂的应用为控制松毛虫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本研究基于DpwCPV制剂,在云南弥勒市1 000 hm~2松林分别实施了3种松毛虫生物防治模式,经过1 a的综合应用,示范区松毛虫虫口数量相比治理前下降了59.1%。结果表明,基于DpwCPV制剂的3种生物防治模式具有方便、易操作的特点,可在松毛虫生物治理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几种常用松毛虫防治方法综合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毛虫是林业有害生物中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全国每年发生面积约130万hm2以上。该文简要介绍了喷雾喷粉法、喷烟放烟法、生物防治等常用的松毛虫防治方法,并对其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松毛虫综合防治的策略,以期为松毛虫防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B.t杀虫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毛虫 ( Dendrolimus spp.)是我国第一大森林害虫 ,其中马尾松毛虫 ( D.punctatus( Walker) )占很大比例。由于苏云金芽孢杆菌 (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简称 B.t)杀虫剂对松毛虫的危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因此在松毛虫灾害的治理中 B.t杀虫剂倍受重视 ,并广为推广应用[1] 。但在利用 B.t杀虫剂防治越冬代的松毛虫时 ,发现其防治效果不佳 ,可能是当时气温较低所致。本研究就是针对不同温度下 B.t杀虫剂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进行的 ,旨在为利用 B.t杀虫剂防治越冬代松毛虫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虫1999年 4月从安…  相似文献   

19.
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血清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CPV已经作为一种病毒制剂在日本被批准登记注册使用(Aizawa,1976)。该病原对我国台湾省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的感染也获得成功(Ying Sze-Ling 1970)。自1982年以来。我们引用该病毒先后对我国的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油松毛虫D. tabulaformis、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文山松  相似文献   

20.
松毛虫脊茧蜂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毛虫脊茧蜂Rogas dendrolfmf(Matsmura)是松毛虫的劲敌,我省备松毛虫发生区均有分布。在我县分布更为普遍。据1970—1978年数年中观察,自然寄生率为1—5%,个别地点寄生率高达20%以上。因此,摸清松毛虫脊茧蜂的发生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它对松毛虫的抑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生物防治松毛虫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