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筛选防治灰飞虱的高毒力生防真菌菌株及明确黄绿绿僵菌对灰飞虱的侵染致病温度条件,室内测定了黄绿绿僵菌KM1104菌株在24~30℃下对灰飞虱成虫及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菌株KM1104对灰飞虱成虫和3龄若虫均具有较强的毒力,其中对成虫的毒力高于3龄若虫,在24~30℃下对成虫和3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1.45×103~7.14×104和7.25×103~3.69×105孢子/mL,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3.02~11.53d和6.85~11.58d。不同温度下黄绿绿僵菌KM1104菌株对灰飞虱的毒力不同,其中30℃下毒力最强,对成虫和3龄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45×103和7.25×103孢子/mL,接种1.01×105~1.01×108孢子/mL后对成虫和3龄若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3.02~6.86d和6.85~9.35d。综合以上结果,黄绿绿僵菌菌株KM1104具有良好的灰飞虱生防制剂开发潜力,且在30℃下使用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机敏漏斗蛛对灰飞虱的捕食作用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保护和利用灰飞虱的天敌资源,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机敏漏斗蛛Agelena difficilis(Fox)对不同龄期灰飞虱若虫和雌成虫的捕食作用,并利用滤纸法测定了机敏漏斗蛛对6种稻田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机敏漏斗蛛对灰飞虱若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对灰飞虱1龄、3龄、5龄若虫及雌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达224.6、202.0、148.6、35.7头;对1龄若虫的瞬间捕食率为0.82,低于3、5龄若虫及雌成虫。机敏漏斗蛛密度的增加导致单头蜘蛛捕食量下降;相互干扰作用会降低机敏漏斗蛛对灰飞虱的捕食作用率。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中,48%毒死蜱EC对机敏漏斗蛛毒性最高,24 h LC50值为0.30mg/L;依据杀虫剂的田间推荐使用剂量,25%吡蚜酮WP和10%吡虫啉WP的安全系数明显高于其它4种杀虫剂。  相似文献   

3.
哒螨灵对三种害虫的毒力比较及其应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明确杀螨剂哒螨灵对B型烟粉虱、水稻灰飞虱和黄曲条跳甲等3种害虫的毒力和扩大其使用范围,采用玻管药膜法测定了哒螨灵等药剂对B型烟粉虱和水稻灰飞虱成虫的毒力,用浸渍法测定了哒螨灵等对B型烟粉虱若虫和黄曲条跳甲的毒力.结果显示,哒螨灵对烟粉虱成虫和水稻灰飞虱成虫的毒力最高,触杀LC50分别为0.952 mg/L和0.252 mg/L;哒螨灵对B型烟粉虱若虫的触杀LC50为43.148 mg/L,其毒力较啶虫眯和吡虫啉低,与烯啶虫胺毒力相当,但较吡丙醚毒力高近1倍;哒螨灵对黄曲条跳甲的LC50为195.123 mg/L,其毒力低于毒死蜱,但高于啶虫脒和吡虫啉.表明哒螨灵不仅对B型烟粉虱和水稻灰飞虱成虫毒力高,对烟粉虱若虫和黄曲条跳甲的毒力也较高,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测定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成虫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的捕食作用,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干扰及捕食偏好性,并通过罩笼试验调查了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田间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对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以及成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11.5粒、511.6头、254.2头和113.6头。在异色瓢虫成虫生长周期30 d内能使枸杞木虱总虫口密度下降76.6%;对1~2龄枸杞木虱若虫的搜寻效率为1.01,处理时间为0.0020,均高于卵、3~5龄若虫与成虫;在150头/皿的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成虫的最大捕食率达85.6%,益害比参考值为1∶150。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影响显著大于种内干扰;在100头/皿混合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成虫更偏好捕食木虱成虫,在300头/皿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成虫更偏向于1~2龄若虫。研究表明,异色瓢虫成虫是具有控制潜力的捕食性天敌,人工释放异色瓢虫成虫可有效防控枸杞木虱。  相似文献   

5.
五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差异、作用特点和田间控制效果,采用药液定量滴加法比较了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其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LC50对4龄幼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药剂致毒的温度效应和盆栽防效。结果表明: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韭菜迟眼蕈蚊2龄和4龄幼虫的毒力均以虱螨脲最高,LC50分别为0.173 mg/L和0.295 mg/L,氟铃脲和氟啶脲次之,均高于对照药剂辛硫磷;而吡丙醚和灭蝇胺低于辛硫磷。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以LC50处理4龄幼虫后,虱螨脲、氟铃脲和氟啶脲对其存活幼虫后续发育历期、成虫羽化率和繁殖力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单雌产卵量较清水对照分别降低72.6%、57.8%和58.1%;灭蝇胺也可使成虫产卵量降低;吡丙醚可引起卵孵化率下降。该类药剂对其幼虫的毒力基本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虱螨脲、氟铃脲和氟啶脲7.5、15 g a.i./667 m2处理对当代4龄幼虫的防效较低,但对下一代幼虫的防效可达93%以上;虱螨脲、氟铃脲和灭蝇胺与新烟碱类的噻虫胺混用,可显著提高药剂的速效性,且持续控制作用好。  相似文献   

6.
枸杞木虱啮小蜂(Tamarixia lyciumiYang)(新种)是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YangLi)若虫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第1~3日龄的木虱啮小蜂寄生寄主的能力较强。最喜寄生枸杞木虱4龄若虫,其次为5龄和3龄若虫。1头蜂一般一次只产1粒卵,寄生1头寄主,对已被寄生的寄主具有明显的辨别能力。在试验条件下,不能在沙枣木虱和柽柳木虱等其他寄主上产卵寄生,只寄生于枸杞木虱。对不同龄期(3、4、5龄)枸杞木虱若虫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相同寄主密度下,4龄时寄生数量最大,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560 9N/(1+0.027 1N)。枸杞木虱啮小蜂具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自身密度(P)的增加,对枸杞木虱4龄若虫的发现域(a)随之降低,用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为:a=0.122 2P-0.464 1。  相似文献   

7.
系统测定了新型双向传导高效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对B隐种和Q隐种烟粉虱卵、若虫和成虫不同虫态的毒力。结果发现,溴氰虫酰胺对烟粉虱卵、若虫具有极高的毒力。用浸茎系统测定法测定其对B隐种和Q隐种烟粉虱不同虫态的LC50值,对0~1日龄卵分别为0.008 99、0.924 mg/L,对1~4龄若虫分别为0.003 36、0062 7 mg/L,对1日龄成虫分别为6.23、93.9 mg/L。对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以3龄若虫最高,其次是2龄、1龄和4龄若虫,B隐种烟粉虱的敏感性更高。用着卵叶片浸渍法和浸茎系统测定法证明该杀虫剂具有很强的内吸杀卵作用,同时发现该药剂有一定的触杀杀卵活性。由于该杀虫剂对烟粉虱卵和若虫的高毒力和极强的双向内吸传导性能,推测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防治田间烟粉虱以及其他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重要药剂。  相似文献   

8.
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是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的一种重要害虫。为筛选出高效防治白蜡绵粉蚧的药剂,本试验采用浸渍法测定了5种药剂对不同龄期白蜡绵粉蚧的毒力。测试的5种药剂对白蜡绵粉蚧1龄若虫致死中浓度为18.48~24.52 mg/L,均表现较高的毒力。对2龄若虫和成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8.48~76.25 mg/L和44.00~79.53 mg/L,毒力稍低于1龄若虫。但5种药剂对白蜡绵粉蚧3龄若虫的毒力明显低于其他龄期,除20%丁硫克百威乳油毒力较高(42.00 mg/L)外,其余4种药剂的致死中浓度为97.73~132.24 mg/L。因此,5种药剂对白蜡绵粉蚧1、2龄若虫和成虫毒力较强且稳定,均可作为防治白蜡绵粉蚧低龄若虫和成虫的优良药剂,但3龄若虫最好选用毒力较高的20%丁硫克百威乳油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对螺旋粉虱有较强生物活性的化学药剂,以螺旋粉虱成虫为试虫,采用叶片浸渍法对15种常用杀虫剂进行筛选,并对较为敏感的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评估。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虫螨腈、辛硫磷对螺旋粉虱成虫活性较为显著,LC50分别为0.881mg/L和1.055mg/L,甲氰菊酯、异丙威对螺旋粉虱若虫活性较为显著,LC50分别为5.320mg/L和9.425mg/L。在田间药效评估中,甲氰菊酯、虫酰肼、异丙威、氟铃脲在各供试浓度下对螺旋粉虱均表现出较好活性,药后144h,125mg/L浓度田间防效均在80%以上。上述结果表明,甲氰菊酯、虫酰肼、异丙威、氟铃脲对螺旋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进行螺旋粉虱的田间防治中,可用这几种药剂进行交替使用,防止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是柑橘、脐橙等芸香科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sexmaculata(Fabricius)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天敌昆虫。为了评价六斑月瓢虫对柑橘木虱的控害潜能,在室内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六斑月瓢虫的1龄、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的低龄、高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能较好地拟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其中六斑月瓢虫1龄幼虫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为55.55头/d、高龄若虫为66.66头/d;六斑月瓢虫4龄幼虫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为500头/d、高龄若虫为200头/d、成虫为200头/d;六斑月瓢虫成虫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为333.33头/d、高龄若虫为250头/d、成虫为125头/d。六斑月瓢虫对柑橘木虱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由于捕食者自身密度的干扰,当柑橘木虱密度不变时随着六斑月瓢虫密度的增加,瓢虫单头捕食量减小、捕食效率降低、分摊竞争强度增大。本研究为田间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低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解毒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低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解毒酶的影响,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乙基多杀菌素和多杀菌素对小菜蛾敏感种群的毒力,并比较了低剂量(LC25和LC50)处理6、12、24、48和72 h时小菜蛾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功能氧化酶系(MFOs)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优于多杀菌素,处理48 h后其LC25和LC50浓度分别为0.018和0.048 mg/L,经此低剂量浓度处理后,小菜蛾CarE活性波动较大,6~24 h,处理组CarE活性高于对照组,且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4~72 h,处理组CarE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对GST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GS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对MFO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在48 h时相差不大外,其他时间MFOs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GST可能参与了乙基多杀菌素在小菜蛾体内的代谢。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防治农业新发害虫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的有效药剂,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不同龄期幼虫对8类18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并观察了幼虫对不同药剂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3~6龄双委夜蛾幼虫对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较高,LC50值为0.138 1~27.40 mg/L;3龄及4龄幼虫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脲、茚虫威和虫螨腈敏感性较高,LC50值小于22.63 mg/L,而5龄和6龄幼虫对上述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所降低,LC50值大于38.13 mg/L;各龄期幼虫对甲基嘧啶磷、灭幼脲及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均较低,LC50值大于40.83 mg/L。双委夜蛾幼虫对不同类别杀虫剂的中毒症状存在差异,其中,经有机磷类、新烟碱类、吡咯类及齅二嗪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表干燥、体壁皱缩;而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壁柔软、充满体液。就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而言,推荐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可用于双委夜蛾的应急防治。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生物测定比较了9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4龄蝗蝻的杀虫活性,其中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菌株(以下简称Xn HB310)对4龄蝗蝻的活性最高;采用浸叶法进一步测定了Xn HB310菌液对不同虫态的东亚飞蝗的毒力。结果表明:在饲喂96 h 后,Xn HB310菌液对2龄蝗蝻、4龄蝗蝻和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97×105、4.90×105和6.24×105 CFU/mL,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51.48、52.59和64.34 h。研究还发现该菌株对东亚飞蝗具有明显的拒食活性,处理48 h 后Xn HB310菌液对2龄蝗蝻、4龄蝗蝻和成虫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1.15×105、2.36×105和3.16×105 CFU/mL。通过点滴或剪除东亚飞蝗成虫感觉器官的方法,证实了Xn HB310菌液对东亚飞蝗产生拒食作用的器官是下颚须和下唇须,剪除下颚须和下唇须及两者均剪除的拒食率分别为37.36%、51.28%和100%。研究结果表明,嗜线虫致病杆菌Xn HB310菌液对东亚飞蝗的杀虫速度快且活性高,具有开发为防治东亚飞蝗杀虫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田间常用农药对伊米果蝇Drosophila immigrans和海德氏果蝇D. hydei的毒力和解毒机制,采用药膜法在室内测定6种田间常用农药原药对2种果蝇实验种群成虫的LC_(10)、LC_(20)和LC_(50),并研究其中3种农药的亚致死剂量(LC_(10)、LC_(20))对果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3种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对伊米果蝇的毒力最大,LC_(10)、LC_(20)和LC_(50)分别为0.29、0.51和1.51 mg/L;甲维盐对海德氏果蝇的毒力最大,LC_(10)、LC_(20)和LC_(50)分别为0.14、0.36和2.09 mg/L;吡虫啉对2种果蝇的毒力均最低。不同亚致死浓度的乙基多杀菌素处理伊米果蝇24 h后,CarE和Ach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GST活性在低浓度时显著高于对照;高浓度甲维盐仅对海德氏果蝇AchE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吡虫啉可抑制伊米果蝇AchE和海德氏果蝇CarE活性。表明伊米果蝇和海德氏果蝇可通过改变3种解毒酶的活性来防御杀虫剂对其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噻虫胺等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采用管测药膜法和药液定量滴加法测定了噻虫胺等6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毒力,并研究了噻虫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辛硫磷亚致死浓度对其4龄幼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吡虫啉和噻虫嗪对成虫的击倒毒力均较高,分别是阿维菌素的5.75、3.86和3.51倍;6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卵的毒力均较低;对2龄和4龄幼虫的毒力,均以噻虫胺最高,LC50分别为0.339 mg/L和1.020 mg/L,分别是阿维菌素的27.00倍和25.23倍。用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处理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其发育历期和蛹期延长,蛹重、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16.
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对小菜蛾解毒酶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以浸叶法分别处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敏感种群(SS)和亚致死选育种群 的3龄幼虫,分别测定饲喂处理6、12、24、48和72 h后小菜蛾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的活性,分析了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SS种群小菜蛾CarE的活性在不同时间段波动较大,经多杀菌素处理后,开始时段比活力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比活力逐渐被抑制,Sub-SS种群的GarE活力高于SS种群;多杀菌素对GST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亚致死浓度处理后GSTs比活力呈上升趋势,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O-脱甲基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连续处理5代后,该酶活性更低。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具有防治潜力的菌株,本研究从马铃薯甲虫僵虫虫体上分离菌株NDBJJ-BFG,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明确其分类地位,采用喷雾法和覆土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该菌株对马铃薯甲虫室内毒力的致死中浓度LC50及半致死时间LT50。结果表明,经形态特征与r DNA ITS序列分析最终确定菌株NDBJJ-BFG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该菌株对1、2、3和4龄马铃薯甲虫幼虫的LC50分别为0.91×10~6、1.51×10~6、5.09×10~6和6.84×10~6个/m L;采用喷雾法和覆土法处理蛹的LC50分别为1.43×10~7个/m L和8.15×10~6个/m L,成虫的LC50分别为5.08×10~7个/m L和2.97×10~7个/m L。在孢子悬浮液浓度相同时LT50随虫龄的增大而延长,其中成虫的LT50最长,其次是蛹;在相同龄期下LT50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而缩短。表明菌株NDBJJ-BFG对马铃薯甲虫1龄和2龄幼虫具有高毒力,其在马铃薯甲虫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Dna J蛋白是Dna K/Hsp70的辅助分子伴侣,通过调节Hsp70的ATPase活性来影响蛋白复合体的合成与组装。为明确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LdDnaJ1基因特性及对杀虫剂甲萘威的胁迫响应,通过克隆LdDnaJ1全长基因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了甲萘威对其LdDnaJ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Ld Dna J1全长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9.91 kD,理论等电点为5.65;舞毒蛾Dna J与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 Dna J亲缘关系较近。甲萘威对舞毒蛾2龄幼虫24 h和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74.04 mg/L和31.48mg/L。低剂量(LC_5、LC_(10)和LC_(30))甲萘威胁迫下,舞毒蛾2龄幼虫Ld Dna J1基因表达量均下调,LC_(30)甲萘威处理后72 h时LdDnaJ1基因表达量最低,仅为对照的15.70%。表明甲萘威可抑制舞毒蛾LdDnaJ1基因的表达,且呈现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现阶段棉田常用化学杀虫剂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棉花主要害虫的毒力以及对新疆本地优势天敌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的安全性,于室内分别测定当前21种棉田常用化学药剂对新疆棉田3种主要害虫棉蚜Aphis gossypii、截形叶螨Etranychus truncatu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以及优势天敌多异瓢虫的毒力,比较不同药剂对各种害虫和天敌的相对毒力指数以及益害毒性比。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 h后,10种蚜虫防治药剂对棉蚜成蚜的半致死浓度LC50由高到低依次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环氧虫啶、噻虫嗪、丁硫克百威、烯啶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和吡蚜酮,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氟啶虫胺腈和螺虫乙酯;5种叶螨防治药剂对截形叶螨成螨的LC50从高到低依次为阿维菌素、哒螨灵、四螨嗪、噻螨酮和炔螨特,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四螨嗪、噻螨酮和阿维菌素;6种鳞翅目害虫幼虫防治药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LC50由高到低顺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灭多威、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综合上述2个方面结果,氟啶虫胺腈、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不仅对棉花害虫毒力效果强,而且对有益天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从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幼虫僵虫中分离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形态学鉴定及ITS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该分离菌株对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虫生真菌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并将该菌株命名为PfBb。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可侵染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随着该菌株孢子液浓度的增加,其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毒力逐渐增强。PfBb菌株孢子液处理朱红毛斑蛾1~5龄幼虫6 d时的LC50分别为2.61×104、1.04×105、1.11×106、1.54×106和1.44×107 个/mL,处理6龄幼虫8 d时的LC50为1.02×107 个/mL。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PfBb菌株对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LC50和LC90随之降低,表明存在剂量效应。当处理浓度相同时,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僵虫率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但在较高浓度1.0×107~1.0×109 个/mL处理时,1~5龄幼虫的僵虫率无显著差异,说明1.0×107个/mL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孢子液防治朱红毛斑蛾幼虫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表明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对朱红毛斑蛾有较大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