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食物需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回顾了中国40年食物消费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热量、蛋白质和脂肪消费与日本和美国比较的情况,并依据分析结果对2020年总的食物人均消费量再进行初步预测。综合世界不同的消费模式比较及未来食物营养的发展趋势,预计中国的谷物人均消费量还可能持续下降,肉类、蛋类和水产品将缓慢增加,奶类的人均消费将会有迅速的增加。2020年小康社会我国主要食物的人均消费量为:谷物人均消费量为173.5千克,肉类人均消费量为58千克,牛奶人均消费量为27千克,蛋类人均消费量为26千克,鱼类人均消费量为27千克,粮食需求的总量为6亿吨。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比较生态足迹需求与生态承载力,对南京市2005年生态足迹(包括生物资源消费、能源消费)进行计算,得出2005年该市人均生态足迹为4.488 207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为0.285 67 hm2,人均生态赤字4.202 537 hm2。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是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的15倍,生态赤字远大于生态承载力。这反映了南京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城市生态系统所受压力偏大。最后,针对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利用特征,提出了缓解南京市城市生态压力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玉树州玉树县是半农半牧县,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3%。全县共有农牧户17087户7.94万人,其中农业户4582户、2.47万人,占26.82%和31.1%。2010年玉树县农耕地5.49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7万亩,青稞播种面积3.45万亩),占总面积的0.32%,粮食总产量4458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52.42元。青稞是玉树县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食粮,是肉、奶之外人体必需营养成份的重要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与栽培地位。  相似文献   

4.
陕北资源型县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靖边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根据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11年靖边县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足迹结构、生态容量结构和生态赤字结构。结果表明:靖边县人均生态足迹为5.8372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容量为1.6426 hm2,生态足迹是生态容量的3.5倍,生态赤字为4.1946 hm2,区域内生态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其发展是资源耗竭型的,是不可持续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靖边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连云港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两部分进行计算,评价研究了该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8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04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369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2倍。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是全国人均生态足迹(1.5 hm2)的1.33倍,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又低于全国人均水平(0.700 hm2),这反映出生态足迹需求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影响了该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重庆市2007年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并与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生态足迹进行比较,从不同视角分析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现状。结果表明,重庆市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799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489hm2,产生生态赤字1.3509hm2,其中化石燃料用地、草地和耕地生态足迹占的比重较大。重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比起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也明显偏低,但是由于重庆市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费需求将长期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这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规划藏北草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草地资源,保证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西藏北部那曲县高寒草地2009年有效物质消费量与有效可利用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分析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那曲县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484 634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08531 hm2,人均生态...  相似文献   

8.
2003年天津市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勇  陶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51-2052,2095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即通过对生态足迹需求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对天津市2003年生态足迹,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消费、能源消费和贸易调整3个部分进行计算,评价研究了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为1.839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60 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79 hm2,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需求为0.695 8 hm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4 hm2).生态赤字的存在反映了人类活动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并且提出了4条改进天津市生态赤字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2004-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辽宁省2003~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辽宁省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3年的2.587 5 hm2/人增加到2007年的3.340 1 hm2/人,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却由0.565 2 hm2/人降低到0.559 0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则由2.022 3 hm2/人增长到2.781 1 hm2/人.高额的生态赤字反映出辽宁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超出了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赤字的快速增长则反映出当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通过对生态足迹的研究,提出发展中应涮整产业结构,引进高新技术,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能值生态足迹对广西2004-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从3.5830 hm2增长到4.251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2715 hm2增长到2.5873 hm2,人均承载力增长的幅度远小于人均生态足迹,导致广西的生态赤字从1.3115 hm2增长到1.8743 hm2,能源消费尤其是煤炭消费的快速增长是其主要原因,同时广西资源利用的效益虽有提高但与国内部分省市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最后通过分析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广西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卢爱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289-2292
通过对兰州市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生态足迹指标的调查,计算出失地农民的生态足迹,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出兰州市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人均消费生态足迹为1.2384 hm^2,与2002年甘肃省城镇不同收入家庭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处于最高收入与高收入家庭人均消费之间。从理论上讲,兰州市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的生活呈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2.
人地系统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探究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及障碍因素,对适时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牧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人地系统类型结构,从农牧业、村庄、乡域、城镇4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人地系统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及人地系统协调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性和空间非均衡性,农牧业、村庄子系统发展相对滞后,乡域子系统发展水平增幅明显;人地系统耦合度基本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稳步提高,整体由轻度失调衰退向勉强协调发展转变,空间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格局;阻碍人地系统协调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为乡村人均草地面积、人均GDP、乡村人均肉产量,且障碍程度不断增强;子系统障碍度顺序为农牧业>村庄>城镇>乡域,农牧业、村庄子系统障碍作用突出,乡域子系统障碍作用明显减弱。综上,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升,但仍面临农牧结构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三产融合发展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省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对山西省200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200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量为2.491 941 hm2/cap,扣除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后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10 258 hm2/cap,生态赤字达1.681 683 hm2/cap;通过分析万元GDP的生态足迹,表明山西省的资源利用效率很低;通过计算分析2001年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表明山西省的发展能力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澳门1977~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澳门1977~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探寻影响澳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977~2004年,随着经济的变化,澳门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呈先升后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1997年的2.123 hm2增加到2004年的4.210 hm2,净增2.087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2.108 hm2增加至2004年的4.198 hm2,年平均增长率达2.49%。28年间澳门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福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对福建省水资源1999-2007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水资源发展是可持续的,在1999-2007年,福建省水资源人均生态足迹为0.84hm2.人-1左右,且呈现逐年持续上升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7hm2.人-1左右,人均生态盈余6hm2.人-1左右,结果变化较大。通过计算表明,虽然福建省水资源发展呈现生态盈余,可是如果环境进步恶化,水资源会面临更加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王红  黄英  娄昭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19-7321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区的生态足迹及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喀斯特山区安顺市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安顺市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从供需平衡状况定量分析了安顺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和实现喀斯特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结果]安顺市2008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47 8 hm2/cap,而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2.309 0 hm2/cap,人均生态赤字较大,为1.861 2 hm2/cap,属于严重的生态赤字区。安顺市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大大超出了其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自然资源的供给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难于支撑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可通过改变安顺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生产消费体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生产工艺,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等途径,实现喀斯特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结论]该研究为喀斯特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农村家庭能源可持续消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庆市域内14个村565户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调查地区农村人均家庭能源消费为1332.0 kgce,能源消费水平与温饱型经济水平基本一致;在农村家庭生活用能结构中,生物质能占总消费量的82.8%,煤炭占12.0%,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仍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在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活观念相近的条件下,农村家庭人均能耗与家庭经营人均收入和人均生猪饲养量正相关,与户均人口负相关;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呈适上升趋势,而天然气是未来农村居民的首选能源.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兰州市生态可持续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兰州市2005~2009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兰州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引入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并以5年时间序列克服生态足迹动态性不足的缺点.改进后的模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确立了指标,改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2.022 3hm2上升到2009年的2.107 2hm2,增长了4.15%,人均生态容量由2005年的0.562 7hm2下降到2009年的0.524 0hm2,下降了6.88%,5a平均生态足迹约为生态容量的3.8倍,人均生态赤字达1.541 7hm2.表明兰州市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超过承载力3.8倍,差距仍在逐年增加,其中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最大;草地的退化是导致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转变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改造生态环境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