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民合作社是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但农民合作社的规模和内部治理机制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基于集体行动理论,将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视作合作社集体行动的结果,分析合作社的规模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关系,探讨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问题。结果表明,合作社应保持一定规模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通过更多的盈余返还增强农户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动力;但合作社的规模过大不利于农产品质量控制。同时,合作社应构建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内部治理机制,包括通过准入管理合理控制合作社规模、完善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合作社退出管理、设计合理的农户生产行为约束机制、增强合作社农产品的排他属性和质量溢价能力。因此,为了有效实施规模控制、提升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提出了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加强理事会的权威性和管理能力;加强对合作社发展的产业政策支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蒸蒸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严格把控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能来讲,其整体规模和治理机制严重影响着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最后效果。本文以集体行动理论为基础,以其农户品质量控制作为集体行动的结果,来研究农产品质量与合作社的规模与之间的联系脉络,探讨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层面的问题研究与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给农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较大困难,农民合作社可以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组织和治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本质上看,农产品的内在属性和农产品市场结构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农民合作社内部的利益共享机制、重复博弈机制、关系嵌入机制及权力约束机制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控制农户生产行为。农民合作社通过组织标准化生产、为农户提供安全生产服务、加强质量监督控制以及建立质量激励机制,既可以保障农户利益,强化其质量意识,又可以约束机会主义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参与农民合作社与提升农户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基于山东省985户蔬果种植类农户调研数据,在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测度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效能基础上,运用内生转换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合作社促进农户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实现效果。结果表明:参与合作社有助于提升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拥有自主农产品品牌的合作社更注重社员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生产流程培训作为中介渠道提高了合作社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但对非品牌合作社质量控制行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强合作社生产质量管理、鼓励合作社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注重合作社流程管理培训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从数量增长转型到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利益衔接机制的规范化为重心,提升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生产托管等多种方式,提高要素集聚规模;需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充分保障小农户在合作社中的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需要通过一二三产融...  相似文献   

6.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农民合作社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合作社内部"搭便车"行为、农民合作社规模缺乏合理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薄弱、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渠道建设等问题。由此提出了降低社员农户"搭便车"程度、合理控制农民合作社建设规模、培育"强互惠主义者"、实施内外部双重监管、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的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安市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质量检验监测工作,加强农副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监管和监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管理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工作。增强了基地生产农户、专业合作社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完善了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基本形成了"高度重视、监管有力、生产安全、消费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8.
农民合作社是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主体,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调研发现,河南省农民合作社存在基础服务型与多元服务型两种模式,其在引导带动、农产品增值、村社协同共建等方面均有相应的做法及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困境,如政策落实不到位,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农户缺乏合作意识,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专业人才匮乏等.因此,农民合作社提升服务能力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重视合作社组织内部构建,培养农户合作意识,重塑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7,(16):3-5
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生产行为是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本文基于2017年贵州省长顺县凯佐村样本农户的调研数据,研究了农户内在控制认知因素,分析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研究建议加强宣传教育、组织专业合作社等来规范农户生产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农民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现实状况,以山东省49家农民合作社调研数据为例证,从组织效益、社员效益、社会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绩效4个层面21项具体指标构建农民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农民合作社经营绩效的主成分,分析体现农民合作社经营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利用合作社经营效益、产品认证、社会进步、社员权益和品牌影响力的评分值加权计算绩效综合评分值,并对调研合作社进行评级,评估优级、良级、中级、低级绩效合作社的特征与成因。提出加强政策扶持能力、提高合作社农业技术水平、培养农技推广人员、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社员参与合作社建设的主动性、强化创新发展能力,从而提升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以获得满意的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1.
旷爱萍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2):1363-1365
通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指出广西贵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合作社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意识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扩大合作社规模;多方融资;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合作社经营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培植品牌农业等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农产品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是影响我国农产品品质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生产优质农产品,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体系,对农产品实行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贮运到市场准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才能达到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质量,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对国内外关于北美农业合作社的资料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北美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新动向、新一代合作社和有限合作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美农业合作社通过一系列组织制度创新,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合作社对基本原则进行了修正,允许外部投资者加入,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维护了惠顾者的利益。借鉴其经验,我国农民合作社应积极吸纳外部投资者加入合作社,增强合作社竞争力;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提升合作社农产品增值能力;完善合作社的治理结构和盈余分配制度,协调好投资成员与惠顾成员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化现象已成为其健康成长的桎梏。基于罗虚戴尔原则、国际合作社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为主要依据,以甘肃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度测度指标体系,对合作社的异化程度进行分析,探讨其异化原因。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倾向严重,综合异化值高达40.12%。其中,盈余分配的异化程度最高,异化值达50.75%;其次是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异化值分别为35.53%和33.42%;入社自愿与退社自由方面的异化程度相对较低,仅22.64%。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是导致合作社异化的主要原因。最后,从合作社章程制定、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盈余分配机制、完善法规及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调试异化、规范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李元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759-2760,2773
基于对湖北省荆州市和荆门市10个行政村200名村民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政策支持、外出打工经历和农产品特征等因素对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知渠道较为单一,且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期望越来越多样化.由此提出了加强宣传、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专业合作社功能等建议,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以农村家庭责任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经济互助组织,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农民将手中的农产品销售到市场中,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本文主要是从财务管理视角探究镇江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状况,通过分析镇江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财务现状,发现了合作社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财务人员专业素养过低、财务内控制度不规范、监督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镇江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知识、规范财务内控制度、完善财务监督体系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依安县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产粮大县之一,农民合作社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已经形成了一大批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分析了依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指出合作社在发展中也在农民素质不高、管理人才缺乏、融资困难和建设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各项政策和措施,加快人才培训与引进,促进规范化建设等对策建议,为合作社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对川西北民族地区35家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产中环节的前向一体化、产中环节一体化、产中环节的后向一体化3个角度分不同的业务链进行现实考察,总结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中主要是哪些环节存在怎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合作社应严把农资质量关,统一采购农资;注重生产所需土质、水源,规范田间生产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20.
当前合作社的发展普遍存在着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而良好的合作社治理结构,特别是其内部治理机制是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关键。村干部领办型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之一,通过对江苏省15家村干部领办性合作社的深入调研,发现合作社在治理过程中存在权威治理取代民主管理、关系信任取代民主监督、利益分配差序化取代平等化等治理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完善合作社的内部治理机制,促进合作社的健康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