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承载力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承载力相关理论,从生态弹力、承载压力和承载支撑力3个子系统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库区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测算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承载力总体处于中等稳定状态,生态弹性力处于中等水平,承载压力较大,承载支撑力较弱;2)总体来看,由于退耕还林及渝东南渝东北生态保护措施,研究区生态承载力平均水平呈稳步上升状态,2011年为0.500,2015年为0.521,承载力标准差较小,离散度不高,生态系统相对稳定;3)局部来看,研究区东北部巫溪、巫山、奉节等地生物丰度、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承载力最好,而主城区及江津区生态承载力水平最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与恢复能力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远不如渝东北地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模式及经济增长速度,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对库区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不足等问题,研究芜湖市生态承载力能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与对策建议。【方法/过程】以芜湖市为研究对象,使用PSR模型构建弹性力、支撑力、压力3个子系统共26个指标的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加权进行综合评价,并用障碍度模型揭示其障碍因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芜湖市2008-2017年生态承载力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承载力水平由低承载上升到较高承载;其中,弹性力子系统波动很大,弹性力水平在高、低、中稳定之间波动;支持力子系统经历从低支撑-中支撑-较强支撑-强支撑的演变过程;压力子系统经历较高压-中压-较低压-低压的演变过程;根据障碍度分析,第三产业比重、人均水资源量占有、环保投入力度等7个指标为制约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遥感技术评价"十二五"期间安徽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功能。[方法]利用2011~2015年安徽省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和统计资料,依据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系统对安徽省"十二五"期间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2015年潜山县、太湖县、岳西县、金寨县、霍山县、石台县的生态环境功能指数为75.34~81.83,生态功能等级均为优。"十二五"始末相比,岳西县的生态功能变化度为略微变好,其余5个县均为无明显变化。[结论]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县域自然生态优越,生态系统承载力高,生态功能稳定,自我调节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存在着相应的承载力。江西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现状主要体现为系统规模弱小、资源承载力不足;系统结构层次偏低、生态弹性力不足;系统外部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不足。提升江西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需要树立建设高等教育强省信心,科学编制江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一批优质资源,着力提升江西高等教育生态弹性力;强化各级政府责任,依靠政府力量提升高等教育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状态空间法对洞庭湖区2005、2010和2015年生态承载力演变状况进行了评价,并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2020年和2025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2005—2015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呈现出上升趋势,除资源环境承载力外,生态弹性力和社会经济协调力均处于超载状态;2020—2025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预计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并维持在可载状态,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复杂动态系统稳定度和协调度均有所回升;生态弹性力与社会经济协调力是生态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洞庭湖区未来应进一步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研究天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基于其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依据P-S-R模型构建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按照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对天津市2000—2014年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隶属度值呈上升趋势,承载力等级从超载状态上升到可承载状态。其中,压力层、响应层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级稳步上升,分别在2009和2010年达到可承载状态;状态层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级呈波浪式变动,虽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但也有所好转,这说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是制约生态环境承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模糊数学在双台河口湿地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模糊数学原理引入到湿地水质评价中,建立适合双台河口湿地的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2010年双台河口湿地汛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核心区的最大隶属度为0.393,水质等级为Ⅲ级;缓冲区的最大隶属度为0.475,水质等级为Ⅳ级;试验区的最大隶属度为0.557,水质等级为Ⅳ级。从试验区、缓冲区到核心区,水体基本有逐渐转好的趋势,说明湿地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Fishnet网格的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兰陵溪小流域为例,在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的支持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运用Fishnet网格法构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2个相对独立的生态指标,运用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生成了基于Fishnet网格的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等级分布图,能直观反映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通过对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和影响因素耦合度协调分析,揭示出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特征,以期为提升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提供一定的建议依据,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过程】根据生态环境承载力内涵与特征,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基于DPSIR模型选取压力、驱动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指标构建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时序演化和影响因素耦合度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2008-2017年间,总体上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贴进度Tj由2008年的0.2738上升到2017年的0.6628,呈波动上升趋势,综合承载力等级实现了由较差等级到良好等级的根本转变;从子系统上看,五大子系统贴近度均呈不同幅度的上升趋势,其中压力子系统贴近度由2008年的0.3414增长到2014年的0.6377后保持高位平稳趋势,生态建设压力驱小。在样本期内,安徽省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2013年后增速明显,实现了由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珺  何焰  由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86-11689
针对上海市水环境生态系统在水系分布、水资源及其利用、水污染、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状态-压力-响应”指标层出发,建立了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豆示,2003~2006年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值逐年上升,表明水环境生态安全总体形势趋于好转;但状态评价值逐年下降,表明上海市水环境生态系统持续受损,而压力评价值和响应评价值的逐年增加是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呈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实现沟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在生态弹性指数、资源环境承载指数、资源环境压力度等方面构建了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蒲洼沟域生态弹性指数得分为72.8,属较稳定水平;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得分为47,属中等水平;资源环境承压度得分为86.5,处于高压水平;生态承载力得分为65.1,属2级水平.同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推动蒲洼沟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临安市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从生态环境承载、社会承载、经济承载3个方面选取22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其2005~2012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同时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数据,预测规划期末土地综合承载力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临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在2005~2012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发展趋势基本上呈可持续状态,其中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不断提升对提高综合承载力的贡献最大;2子系统间发展不均衡,其中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提升最快,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3以规划目标数据为依据推算的规划期末(2020年)综合承载力水平,表明临安市土地资源利用基本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从加强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加快经济发展以及规划监管和政策引导等角度提出了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标法,考虑研究区域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因素,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研究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GIS技术获得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法计算研究范围市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平均值,据此将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低承载力区、一般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最后,分析了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中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高承载力区位于山区;一般承载力区位于西北、西南、东北部;低承载力区位于中部平原区。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郑州市景观格局与生态承载力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原重要中心城市郑州市为例,探究景观格局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内在相关关系,以期从生态学的角度上对郑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通过RS和GIS软件获取2001、2008、2016年郑州市3期土地利用类型图,选取10个景观指数进行景观格局定量分析;结合生态足迹模型,对这3 a郑州市的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运用SPSS软件计算郑州市景观指数与生态承载力的相关性指数,得出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由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结果发现,2001-2016年间郑州市的建设用地、其他用地的总体面积持续大幅度上升,耕地、林地、水域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持续减少。郑州市景观类型破碎程度持续增加,生态环境处于恶化的情形中。2)郑州市生态足迹呈增加趋势,生态承载力呈直线下降趋势。郑州市生态环境处于生态赤字状况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处于不可维持状态。3)通过SPSS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得知,NP、GYRATE_AM、LPI、SHAPE_AM、SHDI、SHEI指数与生态承载力呈极显著相关,MPS指数与生态承载力呈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提高生态承载力提供更多方法,为郑州市城市可持续规划提供更多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义  张合平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3):4111-4124
针对传统生态足迹对于水域仅考虑渔业生产功能的缺陷,研究者提出了水生态足迹。但当前水生态足迹基础理论与模型均存在较大不足。为此,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水生态足迹概念和模型,并以2003-2010年的广西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水域-渔业账户中,淡水渔业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淡水渔业生物承载力较高且比较稳定,淡水渔业生态盈余较多同时淡水渔业生态压力较小;(2)水资源账户中,淡水生态足迹先较快上升随后缓慢下降,水资源承载力较高但2007-2010年波动幅度较大,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多同时水资源生态压力较小;(3)水环境账户中,水污染生态足迹先缓慢上升随后大幅下跌之后逐渐回升,水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同,绝大多数年份表现为水环境生态赤字和水环境生态不安全;(4)淡水渔业生态压力<水资源生态压力<水环境生态压力,淡水生态系统基本已处于生态不安全状态。模型克服了传统模型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是对广西近年来淡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及水生态安全状况的较客观全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姬桂珍  胡国强  李锦  刘春燕  李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74-9077,9086
从能值流量、能值效率和系统可持续性3个方面构建了廊坊市产业生态系统能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廊坊市1998~2009年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系统的能值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能值自给率较高,环境负荷率激增,人口承载量远小于实际人口数量,表明廊坊市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对当地资源尤其是当地不可再生环境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是以消耗当地可再生环境资源、不可再生环境资源,严重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并且对外界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呈现显著的递减趋势,生态效率指数先递减后递增,系统呈现不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芜湖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及水土承载力4个方面构建芜湖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芜湖市2008—2017年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芜湖市2008—2017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经历了由低承载水平向较高承载水平发展的过程。其中,经济承载力水平的增长对芜湖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贡献最大,生态环境承载力是制约芜湖市整体发展的主要因素。需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调整芜湖市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升芜湖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