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信息技术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发布和利用等方面。植物病理学和植物保护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模拟模型、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3S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陈宏 《植物检疫》1992,3(3):174-17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从70年代开始,国内外就有关于应用计算机鉴定某类生物如植物子实、鱼和病毒等的报道。在昆虫鉴定方面,由于昆虫的种类繁多、鉴定特征复杂,以及昆虫分类学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的应用受到限制,开发的一些计算机系统也  相似文献   

3.
植物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寄主与病原互作的研究中,通过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成功分离和克隆了大量植物防御相关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肽或抗菌素直接对病菌有毒害作用或在侵入位点抑制病菌的生长;直接抑制病菌的毒性产物或增强植物结构抗性基因,直接或间接活化植物整体防御反应;增强过敏性坏死反应中与无毒基因互作的抗性基因。将这些基因引入植物,转基因植物显示出对病原真菌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提高植物抗性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严格地讲就是指将植物阻留在隔离状态下,直至确认是健康的为止。然而习惯上往往将这个词的含义扩大到关于活的植株、活的植物组织和植物产品在不同行政区域或不同生态地区之间调运的法规管理的一切方面。中途站检疫和入境后检疫这两个词分别用来指在运输过程中为了检疫检验而进行的植物隔离阻留和到达目的地后的植物隔离阻留。有些植物病虫害普遍地分布在世界大多  相似文献   

5.
RNA沉默技术由于其简便、高效及高特异性在各种模式和非模式生物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植物转基因技术是将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分离到的目的基因,通过各种手段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上,使其稳定遗传并赋予植物新的优良性状的生物技术。RNA沉默在植物转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十分广泛,目前已经成功研究培育出许多抗病毒、抗虫转基因植物,为农业病虫害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转基因介导RNA沉默在抗虫与抗病毒研究方面的进展,加深人们对转基因植物抗虫与抗病毒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QTL作图在植物数量抗病性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植物数量抗病性遗传研究方面的进展及发展动态。列举了利用DNA分子标记定位和估计植物数量抗性座位或基因(QRL)的18个实例,从中归纳总结了控制植物数量抗病性的QRL数目、类别、效应及其基因与基因和基因与环境、植株生育期、病菌生理小种(或致病类型)间的互作关系。展望了QTL作图对复杂的数量抗病性的标记辅助选育和数量抗性基因图位克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植物病毒与介体昆虫之间存在互作关系,病毒会通过感染寄主植物或介体昆虫而间接或直接影响介体昆虫的适合度(Hu et al.,2013)。昆虫取食携带病毒植物后可能会引起自身的防御反应或调节反应。解毒酶和保护酶是昆虫体内的重要酶系,在对抗逆境及维持昆虫正常生理生化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刘建业等,2017)。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是全球性农业害虫,除刺吸植物汁液、分泌蜜露  相似文献   

8.
1简况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作物、林木、果树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近几十年来,人们利用这类化学物质的特性及草坪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所开展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丰富了这个领域的成果。诸如在促进或延缓草坪的生长、抑制抽穗开花、延长绿...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植物免疫学科得到迅猛的发展,植物免疫在防御机制构成、防御反应等方面的原理不断明晰。由于植物免疫可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使用,在农作物病虫害控制方面显示出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笔者从植物免疫的起源与发展、植物免疫的作用模式等角度介绍了植物免疫的基本原理,从PAMP-PRRs、病原物效应子与植物防御物质,以及病原菌效应子与植物基因等方面阐述了病原菌—植物互作的分子机理。分析了水杨酸、茉莉酸、乙烯和油菜素内脂等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功能,探讨了植物免疫在植物激活剂创制和抗病育种中的开发与应用,并对植物免疫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植物细胞工程(plantcellengincermg)是利用无菌、离体条件来培养植物的一部分组织、器官、细胞、原生质体,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它的生长、发育、分化、再生的规律,以及如何控制的因素。这是一个广义概念,狭义仅指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这项技术在近10余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不仅在技术上不断完善和提高,渗透到生物学的各个学科中,成为一项普遍应用的技术,而且应用到农业、工业和医药生产等领域许多方面。本文就植物细胞工程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应用作一综述。一、植物细胞工程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应用1.抗病突变体筛选:植物细胞和组织…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具有经济意义和(或)检疫性的植物有害生物能自然传播的很远,同时也受随人们活动的物品,在其内部或附在其外部或者与物品一道活动。正是这些物品、活的植物或植物部分存在最大的危险性:①专性寄生物需要有活的植物材料完成其生命循环;②兼性寄生物至少在其生命循环中有一个阶段需要有活的植物;或③其它具有自然远距离传播的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2.
植物病害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病原物对杀菌剂日益严重的抗药性问题和杀菌剂施用导致的环境暴露风险极大限制了传统杀菌剂的开发。植物释放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到大气中作为植物与周围环境交流互动的信号分子。植物VOCs可以保护自身免受食草动物的侵害,或吸引传粉者和种子传播者,它们还能够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者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本文综述了植物VOCs在生物合成、收集分析、诱导释放、对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和诱导植物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典型绿叶挥发物反-2-己烯醛的抑菌和抗性诱导机理;归纳和展望了植物VOCs在田间应用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为该类化合物在可持续病害防控中的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害虫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农业害虫的一种害虫防治方法,具有安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等优点。本文基于我国近年在天敌资源挖掘、天敌控害机制、天敌产业化应用和新方法探索等方面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植物害虫生物防治学科的体系建设及促进学科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程序化死亡(PCD)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或抗逆过程中,而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PCD已成为当前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的概念、检测方法、植物与病原物互作间的细胞程序化死亡及调控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物刺激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生物刺激素是指一类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缓解非生物胁迫及提高作物品质的物质或微生物,主要包括腐植酸、几丁质及其衍生物、海藻提取物等。生物刺激素的出现,为农产品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逐渐成为化肥和农药提质增效的一大利器。本文对生物刺激素定义的发展,主要分类和功能机制,以及生物刺激素在植物营养、生长发育、抵抗非生物胁迫和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植物刺激素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者对植物挥发性物质在功能和合成代谢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许多植物在被害虫侵袭后能够产生一些挥发性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可以趋避害虫或吸引害虫天敌以达到间接防治害虫的目的。其中,(E)-4,8-二甲基-1,3,7-壬三烯((E)-3,8-dimethyl-1,4,7-nonatriene,DMNT)和(E,E)-4,8,12-三甲基-1,3,7,11-十三碳四烯((E,E)-4,8,12-trimethyltrideca-1,3,7,11-tetraene,TMTT)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这2种物质能够在植物受植食性昆虫侵害后诱导产生,并起到吸引相应的害虫天敌前来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作用。同时,它们还具有吸引授粉昆虫、诱导邻近植物防御反应和趋避害虫等功能。本文主要从这2种物质的发现、生态学功能、生物合成、研究展望与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综述近年来植物中DMNT和TMTT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植物健康是经常在植物科学尤其是植物保护领域被使用的术语,但迄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并普遍被认可的概念。通过梳理和总结不同哲学思想下植物健康概念的探讨和争论,试图在分析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获得植物健康概念的科学内涵,同时结合中国哲学观念提出了"特定遗传基质的植物(种或品种或生物型等)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土壤、水分和气候),没有受到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侵扰和伤害,各种生理功能平和或平衡的自然状态,植物的这种状态就是植物健康"的概念,明确了植物健康的动态性质及阐述了植物健康下的植物种群健康,并对依据这个概念从事农林生产进行了剖析,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8.
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使植物进化出复杂而又巧妙的机制来感知外部信号,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在这种信号整合和决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类物质是活性氧(ROS)。细胞内、外产生的ROS与Ca~(2+)和电信号相互偶联组成的ROS波,向"友邻细胞"或远端细胞进行快速信号转导,进而伴随着多种信号组分共同完成应激响应表达。而ROS的产生与清除平衡关系决定了ROS在植物生长发育、器官发生和抗逆方面的作用。系统结并讨论了ROS的产生来源、信号传导机制、响应表达及ROS引起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了解ROS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研究触发信号转导通路,使植物积极、高效地应对各种内在或外源的刺激信号,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或适应胁迫环境,提供新的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19.
曲能治  张健如 《植物检疫》1991,5(6):441-442
1 定义解释植物组织培养(简称组培),是利用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在无菌的离体条件下,进行人工增殖和生长。用组培方法所获得的幼小植株,称为组培苗。植物组织培养,应该包括:植物培养、胚培养、器官培养、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悬浮体  相似文献   

20.
植物内生真菌在植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生代谢产物蕴藏着丰富的活性物质,可成为农药活性化合物的重要资源库。本文总结前人在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抑菌、杀虫、杀线虫、除草和调节植物生长活性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在农药活性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