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日喀则、定日、江孜、帕里5站1981-2010年汛期(5-9月)的地面观测资料,对日喀则市主要降水云状及降水概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积云的降水频率最高,其次是层云,混合云系较低;各站降水最高频数多出现在7月,而日喀则出现在8月。由云量与降水关系得出,降水概率各站之间有明显的差异,降水最大值多站出现在7月,其次是8月和6月。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5年冬季宝鸡全市11个县区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与2014年冬季、1981—2010年冬季气候标准值进行统计对比,对宝鸡市11个县区2015年冬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宝鸡市冬季气温太白、千阳、凤县正常,其余各县偏高0.1~1.2℃;降水陇县、太白、凤县偏多1~5成,其余各县偏少2~5成;日照时数时空分布不均,麟游、眉县正常,其余各县偏多1~3成。宝鸡市2015年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是寒潮、雾霾、道路结冰等。这些气象灾害对设施大棚蔬菜生长和果树安全越冬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广西全区91个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整合9~10月无降水日天数,分别计算1961~1990、1990~2010、1961~1990年间无降水日47~52d出现的概率,将所得结果采用ArcGIS 9.3软件,结合广西地理信息资料进行空间表达,分析广西9~10月无降水日出现概率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9~10月无降水日47~52d,在桂东北地区出现几率大,桂西北、桂西南出现几率极低。无降水出现概率大的区域前30年和后20年分布差异很大,由柳州一带移至的桂林一带,呈现向东北方向偏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李青 《农业灾害研究》2019,(5):88-89,98
利用青阳县1981—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年、季降水变化总体特征和趋势,以及3—8月降水特征。结果表明,30年间青阳县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季节变化规律不一致,春夏季干旱现象偶有发生,夏季洪涝发生概率偏大。  相似文献   

5.
徐利岗  汤英  杜历  鲍子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03-21306,21310
[目的]研究宁夏降水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方法]依据宁夏1951~2008年月降水资料,采用旋转自然正交分解法(REOF)、降水集度法(PCI)、小波分析法及Mann-Kendall秩次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近58年来该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宁夏地区降水的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南北异向"型和"北中南各异"型;降水由北向南依次递增,年际变化由北向南依次减弱,引黄灌区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其他地区年内变化波动相对平缓;各地单独丰水年的概率高于单独枯水年,而发生连枯年的概率则高于连丰年,并以3、6及10年的显著周期振荡。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降水呈减少趋势的概率均为75.0%,引黄灌区达71.4%,全区降水减少的概率达73.3%;中部干旱带及引黄灌区年降水波动呈增加趋势;降水的年内分配差异将变缓,尤其是中部干旱带呈减少趋势概率达100.0%。[结论]该研究为当地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修文县气象站1963—2011年连续49 a的逐月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从年尺度、季尺度和月尺度分别对修文县的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修文县的年度干旱存现长短周期交替出现的规律,且在长、短周期变换的年份出现严重干旱的概率较大;春、夏、秋和冬季出现干旱的概率分别是24.49%、20.41%、20.41%和18.37%,春旱出现概率最高。全年每个月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干旱,其中11月发生干旱的概率最大,为11.92%;年降水量越小的年份,季尺度和月尺度严重干旱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乐山市1981—2012年2个具有代表性的县级观测站的逐日观测资料对该市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乐山市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乐山市市中区与井研县年降水量总体都呈弱减少趋势;市中区与井研县的月平均降水量呈单峰型,最大值都出现在8月,最小值都出现在12月;井研县的干旱与高温的频数与强度都远远大于市中区;2002—2012年间中雨以上雨型的降水概率大部分高于1981—2001年,特别是2、3、10月的中雨概率和5、6、9月的大雨概率,正好与乐山市的人工增雨作业集中时间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利用榆林市各县长年气候整编资料,对榆林气候资源(热能、降水、光照)在马铃薯各生长期影响产量指标和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马铃薯生育期内积温随时间有增加的趋势,热量条件变好,对马铃薯生长发育有利;块茎膨大期内降水量随时间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自然降水不能完全满足马铃薯生长需求;通过综合分析马铃薯产量各指标发现,榆林市马铃薯种植北部风沙草滩区气候条件优于南部丘陵山区各县,尤其西北部的定边、靖边两县气候条件优越,但降水略偏少,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种植业时需充分考虑人工灌溉及人工增雨,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以朝阳地区2005—2013年5—9月降水量记录为基础资料,通过经验法和Spearman、Pearson、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3种相关性检验法,选出与预报对象相关性好的气象要素作为预报因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有无降水的概率预报,建立了朝阳地区降水概率预报模型。该预报方程具有较高的历史拟合率,为90.7%。将2014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个例作为样本对方程进行检验,当规定降水概率≥40%为有降水时,晴雨预报准确率最高,为86.26%,高于朝阳地区本地晴雨预报准确率3.29百分点,表明该方法对朝阳地区降水具有很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8年丽水各县(市、区)逐日气温、降水、日照等观测资料,与常年(1981—2010年)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天气过程分析气象条件对丽水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冬季降水偏少,日照充足,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相对有利,但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起伏较大,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春季天气较复杂多变,异常天气多发;夏季气温持续偏高,且高温日数偏多,6月降水集中期不典型,7月分散性对流天气多发,8月上中旬降水持续偏少,局部干旱突显;秋季气温偏高,以9月中旬最为明显,降水持续偏多,以11月最为明显,11月中旬前后出现较明显的多雨寡照天气,均给农业生产带来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万里  谢应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45-7148,7150
在振荡系统平衡点两边对称范围内,L分布函数能用最大振幅来描绘振荡发生的概率及分布,在此引入绝对降水量概念后,利用L分布稳定区特性、距离平衡0点远近及发生概率,对干湿振荡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化干湿指数振荡系统的最大正振幅为+1,最大负振幅为-1,均方根为1/3,0点两边正负1/3范围内的发生概率是70%,其间可认为干湿接近准平衡态,-1/3~-1区间发生概率15%,为重度干燥状态;1/3~1区间发生概率15%,是重度湿润状态。当标准化干湿指数大小等于均方根或+1/3时,此时径流量刚好等于1/3降水量,蒸发量等于2/3降水量,降水量是蒸发量的1.5倍。最后,用L分布函数将干湿振荡系统划分为干湿6级或干湿12级。  相似文献   

12.
广东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暴雨大暴雨集中,导致降水利用率不高,造成降水与农业需水的时间供需错位.且近年来广东早涝灾害有加剧趋势.根据广东省气象局提供的降水观测资料.结合广东降水概率累积曲线,利用百分位法将广东省降水分为6个强度等级.对广东不同地区各个强度的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相对变化趋势及降水日数和强度对降水总趋势的贡献进行分心.研究结果表明:(1)近50年来.广东弱降水和较弱降水的降水日数减少,而强降水和极强降水的降水日数有增加趋势,且I区变化幅度要比,II区大,降水日数在秋季的减少趋势最明显,可能导致秋旱的程度加剧.(2)对于广东整个地区而言,各强度等级降水强度变化幅度较小.(3)广东降水常增加主要由降水日数的增加引起,尤其是I区夏季降水日数增加,降水强度对该区降水量总趋势的贡献变化不大,降水口数增加对降水量要略大于降水强度变化对降水量总趋势的贡献.I区夏季强降水日数增加可能加大广东农业洪涝灾害的发生;秋季降水日数的减少则会使得秋冬甚至秋、冬、春三季连旱的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13.
根据Γ分布函数对海口不同时间尺度降水量进行了拟合,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分布函数中的参数,然后利用柯尔莫哥洛夫方法对拟合效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级保证率下的降水量.结果表明,Γ分布函数对海口不同时间尺度降水量均有较好拟合效果,大部分月份30年平均降水量高于50%保证率下降水量,低于60%保证率下降水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普兰店区16个自动站2011—2018年夏季(6—8月)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普兰店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形差异的影响,普兰店区2011—2018年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为从东南向北略有递增,北部的安波降水量最多,南部沿海的杨树房降水较少,但降水长期变化是呈减少趋势;夏季和各月降水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2011—2013年降水偏多,2014—2018年降水明显偏少,但有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5.
张成娟  王延朝  常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66-14767,14774
利用福建省气象局67个站点1961~2006年逐月降水数据,对46年来福建省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福建省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大最明显的是夏季,其次为春季和冬季,秋季降水量却呈减少趋势;特别是2000年之后的降水量变化幅度非常大,说明近几年发生极端天气的概率会大大加强。46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带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增加最明显的地带是在福建省南部泉州地区,其次为东北宁德地区,西北山地及西南地区也略显增加,而在福建省中部三明盆地的永安、大田、九仙山地区降水量则表现出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段居琦  王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509-1510
[目的]了解广西来宾市甘蔗生长季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运用农业气象统计分析方法,结合春植蔗阶段需水特点,分析了广西来宾市甘蔗种植区1965~2007年3~11月逐月降水资料。[结果]广西来宾市有2/3的年份降水不能满足甘蔗需水,特别是9~10月几乎年年发生干旱,甘蔗生长季月降水变率大,春植蔗生长季总降水有随年份减少趋势,但主汛期6—7月降雨量随年份增加,这将导致来宾市春植蔗易发生干旱,特别是秋旱,且干旱发生机率和强度变大,同时也存在着主汛期6—7月发生局地渍涝灾害的风险。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对策与建议。[结论]该研究对科学安排蔗田灌溉与人工增雨作业,提高甘蔗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58~2010年降水资料,对本溪县洪涝灾害年发生的频率和周期进行分析,探讨该县洪涝灾害年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1958~2010年本溪县总共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年8次,平均每15年出现1次,主要集中在7、8月,尤以8月最多;本溪县洪涝灾害年发生存在大周期10年和小周期5年的明显规律,基本"逢5"、"逢10"年发生,各年代发生概率基本趋于0.2%。进入21世纪以后,洪涝灾害年发生频率加大,且有进一步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8.
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变化趋势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估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变化及气候风险。【方法】应用气候倾向率确定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变化趋势;根据降水适宜度与油菜气象产量的关系,应用Beta分布评估油菜花期湿害气候风险。【结果】浙江省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总体呈现正效应,适宜度以平均0.0075/10a的速度上升,浙江省油菜花期湿害呈现减弱趋势;油菜成灾年、歉收年的降水适宜度风险概率空间分布呈现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增产年的风险概率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高。【结论】气候变化使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偏好、风险降低,总体上有利于浙江省油菜生产。  相似文献   

19.
吴元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45-8247
利用1961~2008年河南省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地域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省年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158℃/10a,20世纪90年代至今处于高温期;年降水量具有很弱的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7 mm/10a,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处于多雨期;年平均日照时数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99.2 h/10a,20世纪60年代至今呈显著振荡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