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玉米平衡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玉米平衡施肥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氮、磷、钾平衡施肥进行试验,明确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最优施肥量为纯氮150 kg/hm2、五氧化二磷60 kg/hm2、氧化钾为65 kg/hm2,其秃尖最小、穗粗最大、粒数最多、千粒重最高,分别为0.6 cm、4.8 cm、3 313.8万粒/hm2、373.9 g。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1 264.1 kg/hm2和22 527.12元/hm2,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玉米合理施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研究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白浆土玉米平衡施肥的效果,结果表明: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白浆土最优施肥纯N、P2O5、K2O用量分别为150.0、60.0、97.5 kg/hm2,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11 247.7 kg/hm2和20 769.0元/hm2。该研究可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白浆土种植玉米合理施肥、实现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冲积土壤玉米平衡施肥试验,明确了处理N2P2K3即施纯氮10 kg/667 m2、五氧化二磷4 kg/667 m2、氧化钾6.45 kg/667 m2产量最高,为705.0 kg/667 m2,纯收入最高为1 361.82元/667 m2。回归方程得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0.80、3.85、4.94 kg/667 m2,玉米的最佳产量为700.28 kg/667 m2。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冲积土上种植玉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不同区域玉米平衡施肥效果研究表明,冷凉区以纯N、P2O5、K2O分别施150.0、60.0、97.5 kg/hm2处理产量及纯收入最高,分别为9 217.60 kg/hm2、17 576.82元/hm2;温和区以纯N、P2O5、K2O分别施150、60、65 kg/hm2处理产量及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0 311.00 kg/hm2、20 056.14元/hm2;温暖区以纯N、P2O5、K2O分别施150、90、65 kg/hm2处理产量及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1 109.00 kg/hm2、21 484.14元/hm2。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种植玉米郑单958,通过4.5万、6.0万、7.5万株/hm2 3个不同密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达到6.0万株/hm2,获得了12 253.5 kg/hm2的最高产量,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能力,提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12—2013年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千亩方产量构成分析,结果表明:单产达到12 832.4~12 904.1 kg/hm2,收获株数(69 000±1 500)株/hm2,收获穗数(67 500±1 500)穗/hm2,收获粒数(3 750万±300万)粒/hm2,穗粒数(570±10)粒的产量构成。同时提出湿润区单产超过12 750 kg/hm2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指导该区域玉米大面积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肥配施对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产量及植株钾素吸收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肥施用量相同(P2O5200 kg/hm2)的条件下,适宜的氮钾配施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氮、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效果表现为NK;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植株生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钾配施处理植株钾素积累量均高于单施氮肥或钾肥处理,其中氮钾配施量为N 300 kg/hm2、K2O 200 kg/hm2时植株钾素积累量最大,为372.4 kg/hm2;适宜的氮钾配施可提高植株生长前期钾素吸收速率和阶段积累量,并使生育后期阶段积累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可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钾吸收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综合考虑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效率等因素,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在施P2O5200 kg/hm2条件下,施N 300 kg/hm2,配施K2O 200 kg/hm2,即可获得较高的钾吸收利用效率,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可达12.04 t/hm2。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东部"3414"施肥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纯N 180 kg/hm2、P2O5105 kg/hm2、K2O 80 kg/hm2的处理在2个时期的全展叶片数最多,分别为8.0、13.8片;穗粒数、收获粒数、千粒重最大,分别为621粒、3 415.5万粒/hm2、322 g;产量最高,为10 935.0 kg/hm2;去除化肥的投入,其纯收入还是最高,为15 976.0元/hm2。表明该处理N、P、K的配比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质生产和供给能力,促进玉米粒的形成,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因此,在吉林省东部种植玉米纯N、P2O5、K2O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80、105、80 kg/hm2,为该区域玉米优质高效生产、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品种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以1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种植区域比较品种产量高低。结果表明,2 750℃.d积温区平地供试品种以良玉11、先玉335、吉单550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3 364.0 kg/hm2、13 217.7kg/hm2和12 726.7 kg/hm2,与其他5个供试品种平均产量水平达到极显著水平。2 750℃.d积温区坡地供试品种以良玉11、先玉335的产量最高,分别为9 652.0 kg/hm2、9 565.3 kg/hm2,与其他5个供试品种平均产量水平达到极显著水平。2 600℃.d积温区平地供试品种以吉单27、科泰199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1 746.0kg/hm2、11 645.0 kg/hm2,与其他2个供试品种平均产量水平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明确不同种植区域适宜玉米品种,为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单作玉米的适宜氮钾肥量及不同施氮量、施钾量对玉米产量与效益的影响,设置不同施肥处理进行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中,施尿素652.5 kg/hm2玉米产量最高、增效最大,分别为9 390 kg/hm2、1 374.0元/hm2;施氯化钾255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增效最大,分别为11 115 kg/hm2、2 596.5元/hm2。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平衡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平衡施肥的效果。[方法]供试玉米品种为海玉5号,种植密度5万株/hm^2,N、P、K平衡施肥设置14个处理,所有N、P2O5、K2O肥均于起垄前一次性深施原垄沟中。[结果]明确吉林省高寒山区最优施肥量为处理(N、P2O5、K2O的肥料用量分别为100、80和50kg/hm^2)。经该处理的玉米秃尖长度最小,为0.8cm;穗粗最大,为4.3cm;粒数最多,为286.8万粒/耐;千粒重最高,为272.7g;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7189.5kg/hm^2和8037.4元/hm^2,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结论]该研究为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合理施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吉单198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桦甸市播种面积达到40%以上,为发挥其最高生产潜力,2006—2007年进行试验研究,得出该品种最适播种方法为播种器播种,播深3~4cm,播种量1~2粒/埯,最适种植密度为46000~47000株/hm^2,N、P和K施用量分别为194、81和96kg/hm^2,在拔节期喷施化控剂国光225ml/hm^2。形成吉单198在该地区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提高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的生产能力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中熟玉米品种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以15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比较了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各品种产量的高低。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以先玉335和雷奥150产量最高,分别为12 600.0 kg/hm2和12 448.8 kg/hm2;先玉335和雷奥150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13个供试品种。在每公顷种植密度6.00万~6.21万株的情况下,以先玉335和雷奥150单产最高;在每公顷种植密度5.04万~5.5万株,以长单529、吉单536和吉单275的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14.
氮磷配施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明丘陵旱地中低产田施肥对玉米增产和养分利用的影响,在禹州开展了玉米氮(0、90、180、270、360kg/hm2)、磷(0、135 kg/hm2)配施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磷配比对改善玉米生长具有积极效果.单施氮肥,玉米株高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180 kg/hm2纯氮时达到最高,穗长、有效穗长、穗粒数和粒茎比...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玉米生产中出现养分不平衡的现状,在吉林省东部桦甸市坡耕地上开展养分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坡耕地玉米收获穗数达到5.6万穗/hm~2,得出最高产量时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69.93、100.60、87.61 kg/hm~2;玉米最经济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48.92、96.75、85.54 kg/hm~2。吉林省东部坡耕地玉米生产中,在保证收获穗数5.6万穗/hm~2的基础上,应用最经济氮、磷、钾肥施用量是达到稳产高产高效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吉林省3个不同生态区域差异,探讨不同生态区域N、P、K不同施肥水平及其合理配比下主推玉米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差异,筛选出最高产量的施肥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部地区施肥量为N 200kg/hm2、P2O5 100kg/hm2、K2O 80kg/hm2时百粒重、穗粒数和产量最高。在中部和东部地区N、P、K配合施用总养分522.5kg/hm2时百粒重达到最高,总养分380kg/hm2时穗粒数和产量最高。在西部地区N、P、K配合施用总养分665kg/hm2时百粒重、穗粒数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丹江口库区玉米和水稻的氮合理用量。结果表明,在施用90kg/hm2P2O5和135.0kg/hm2K2O基础上,玉米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76.4kg/hm2和236.2kg/hm2;在施用90.0kg/hm2P2O5、75.0kg/hm2K2O和3.0kg/hm2大粒锌基础上,水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13.8kg/hm2和189.6kg/hm2;当玉米施氮量为225.0kg/hm2时,比不施氮增产35.8%,氮肥产投比、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90、11.4kg/kg和29.9%,玉米氮吸收总量为174.9kg/hm2,养分吸收量之比为N∶P2O5∶K2O=1.00∶0.51∶1.01;当水稻施氮量为180.0kg/hm2时,比不施氮增产28.5%,氮肥产投比、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5.67、12.1kg/kg和39.1%,水稻氮吸收总量为156.1kg/hm2,养分吸收量之比为N∶P2O5∶K2O=1.00∶0.34∶1.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高产、稳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连续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施氮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显著增产,2个轮作周期分别增产17.76%~30.32%、22.24%~46.63%;施氮量660.0kg/hm2在2个轮作周期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3391.19和23444.35kg/hm2,经济效益和产投比较佳,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2.2%和30.7%,农学效率分别为8.3kg/kg和11.3kg/kg。施氮量540.0和660.0kg/hm2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无显著差异。2个轮作周期后,施氮量540.0kg/hm2的0~40cm土壤无机氮积累量与试验前基本平衡。[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效益、氮肥效率及土壤无机氮平衡考虑,高产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适宜施氮量为625.3~660.0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给宁夏引黄灌溉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以富源四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进行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及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籽粒和秸秆产量较不施肥(CK)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籽粒增幅为22.2%~75.1%,秸秆增幅为24.5%~128.5%。其中,1.5倍氮磷钾+常量有机肥(1.5NPKM)处理的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最高,分别为10.9kg/hm2和13.5kg/hm2;氮磷钾+常量有机肥(NPKM)处理次之,分别为10.7kg/hm2和11.9kg/hm2,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5%)。CK的千粒重最高,为24.9g。1.5NPKM处理的穗粒数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最高,分别为106粒/穗和526.5万穗/hm2,而结实率却最低,为68.9%。1.5NPKM处理0~100cm土层土壤的硝态氮残留最高,为7.19 mg/kg;磷钾(PK)处理的最低,为1.56 mg/kg。结论:在宁夏引黄灌溉区,以NPKM处理作为水稻施肥参照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根据土壤养分亏缺状况,平衡微量元素后确定氮磷钾的适宜用量,研究小麦玉米带田的平衡施肥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改善了小麦、玉米的经济性状,提高了小麦千粒重、玉米的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平衡微量元素后带田中限制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的产量、产值与纯收入均增加,其中处理N2P2K2的产值与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7085元/hm2和15240元/hm2。综合分析结果说明,小麦玉米带田高产平衡施肥配方应为N2P2K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