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再生稻研究与生产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再生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适宜的留桩高度是实现再生稻高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直接影响再生稻的产量。主要回顾和总结了前人对再生稻留桩高度的研究情况,综述了再生稻留桩高度对生育期、生长发育特性、经济性状及产量、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及决定留桩高度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提出对今后再生稻留桩高度研究的展望,以期为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耕作方式对中稻一再生稻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栽培措施对再生稻的影响上,人们对播种期、移栽叶龄、本田栽植密度、栽植方式(等行距、宽窄行或四方窝等)、肥水管理、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施用等方面均有较多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但不同耕作方式对再生稻的影响情况如何,却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品种、播栽期及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均一致的情况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再生稻的影响趋势,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是一种在不需要犁田栽秧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再收获一季的高效特殊稻作模式,具有省时、省工、省肥、环保、高效、精简等优点,对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具有重大意义。详述了再生稻的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总结并分析了再生稻品种、收获期留茬高度、水分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养分运筹(促芽肥、出苗肥、硒肥)等对再生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出了“绿肥+”、“全程机械化+”再生稻的创新综合田间管理稻作模式以改善稻田土壤环境、提高种植农户收入和实现再生稻的绿色现代化生产。展望了再生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再生稻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再生稻的生理障碍诊断──第一讲冷害与热害杨昌达,尹从新(贵州农学院)(贵州省农业厅)我国再生稻种植地区广阔,栽培环境条件复杂。在再生稻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不良外界条件,或栽培措施不当,发生种种生理障碍,使再生稻生长发育时常出现某些不正常的情况,偏离了...  相似文献   

6.
梁平县平坝区,海拔4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6℃,杂交中稻汕优63头季稻和再生稻常年分别要在7月20日和9月20日以后才能齐穗,是再生稻生产的温度临界区。即是说,该区发展再生稻成功与否、产量高与低,年度间极不稳定,主要受再生稻抽穗开花期气温状况的制约。适当提早再生稻的抽穗期,不仅可提高与梁平平坝区同类生态区发展再生稻的可靠性,而且对促进适种区再生稻的高产稳产,也  相似文献   

7.
高双红 《种子科技》2023,(13):141-144
再生稻生产是符合“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农业发展总要求的重要生产模式之一,被中国水稻研究所认定为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文章阐述了衡阳市再生稻生产现状、发展再生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并具体介绍了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要点,为衡阳市发展再生稻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8.
Ⅱ优航1号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示范研究表明,选用II优航1号作再生稻种植,比作单季稻每公顷可增产2.73t,增效16%。提出II优航1号再生稻生产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再生稻的概念和优点,重点探析了再生稻高产栽培和管理技术,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报道资料和生产实践,综述了再生稻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高产关键限制因素和对策,对再生稻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再生稻的产量构成和生态农艺措施多因素互作机制规律的定量研究,品种再生力控制基因测定和分子育种研究,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或轻简化栽培的配套技术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再生稻米品牌化研究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为了恢复再生稻生产、确保全县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技部门通过开展各项试验研究创新中稻再生技术,组装集成和探索总结出超级稻 + 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经示范推广后取得了超级稻 +再生稻每 667m2 两季平均产量 835.3kg、增产 11.4% 的显著效果。从选择稻田、选用品种、播种移栽、肥水运筹、防虫灭病、收割留桩和综合种养等方面对该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赤霉素在再生稻上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素具有打破休眠、促进萌发、提早开花等功效。目前,赤霉素已大量应用于杂交水稻制种,并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赤霉素应用于再生稻,国外研究认为可促进再生芽的萌发,增加再生苗数,但无增产效果。在我省再生稻生产上,也有应用赤霉素而获再生稻增产的生产实践,但对施用时期、浓度、剂量等均无一致认识。为此,本试验采用不同时期、浓度喷施赤霉素,以探讨赤霉素对头季稻、再生稻的作用及适宜的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栽培措施对再生稻的影响上 ,人们对播种期、移栽叶龄、本田栽植密度、栽植方式(等行距、宽窄行或四方窝等 )、肥水管理、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施用等方面均有较多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但不同耕作方式对再生稻的影响情况如何 ,却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品种、播栽期及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均一致的情况下 ,不同耕作方式对再生稻的影响趋势 ,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1 材料及方法1 .1 供试品种与试验处理试验品种为优 Ⅰ 63。 采取随机区组设计 ,试验处理为A -单埂半旱式 (埂宽 33.3cm、沟宽 2 6 .6cm) ,B -厢式半旱式 (…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天优华占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天优华占在富顺县的适宜播期,釆用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对天优华占中稻和再生稻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优华占在富顺县的适宜播期为3月2日至3月12日,生产上应用一般中稻+再生稻单产超过12.0t/hm2,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再生稻生产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咸彬 《中国种业》2017,(10):37-39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发展一季中稻加再生稻是提高稻米品质和种植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之一。本文以衡南县再生稻生产为例,分析了发展一季中稻加再生稻的必要性及衡南县发展一季中稻加再生稻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8年衡东县农业局进行了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和再生稻品种示范,旨在筛选出适宜作再生稻种植的优良品种,探索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32个品种筛选试验和19个品种示范表明晶两优534是适合衡东县种植的再生稻良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好、抗性较强的特点。生产中要注重早播壮秧、适当密植、种子处理、硬田收割、适时收割、切草收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湖南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研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记录7种水稻品种的播种期、收获期及生育期,计算出再生稻每株分蘖数及每丛平均株数,比较其生育期、再生能力、产量及米质口感,筛选出最适合作为再生稻的品种,以该品种为研究材料,研究施肥时间、收割方式以及留桩高度对再生稻分蘖、高度和产量的影响,探索病虫害的防治方案,在湖南省内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9918’作为再生稻品种,生育期短、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米质口感优良;最佳施肥时间为第一季收获前7天左右;机收时,留桩高度以25~27 cm为宜;病虫害采用“一拌三喷”综合防治策略,再生稻产量可达到3000~4500 kg/hm2。构建湖南地区再生稻高产栽增成套技术路线,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再生稻的产量,具有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两优2186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研究该组合具有与三系杂交水稻汕优多系1号等相同的再生生育特性,而且再生能力强,生产上可利用其再生特性培植再生稻,调优品种结构,提高再生稻产量和米质。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当前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全省晚秋作物布局、秋季气候趋势综合分析,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预计今年晚秋作物病虫中等发生,局部偏重(3(4)级),发生面积800万亩次,以再生稻二化螟、再生稻纵卷叶螟、再生稻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螟为主。一、发生趋势1.再生稻二化螟: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200万亩。2.再生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发  相似文献   

20.
朱贵根 《种子科技》2024,(3):137-139
发展再生稻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需要,是提升粮食及整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基于此,阐述了再生稻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分析了现阶段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要求,探讨了潜山市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