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大型收割机械收割小麦存在秸糠掩盖,机轮碾轧,残茬较深问题,对麦垅套种玉米苗生长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型小麦收割机的碾 轧,留茬对套种玉米苗无显著不良影响,但留茬过高不利,故收割留茬高度宜在20cm以下,秸糠掩盖对玉米生长影响较大,收后应及时清理播种行秸糠,控制覆盖厚度在3cm以下,田间持水量低于75%时,机轮碾轧对玉米出苗密度和生长无明显影响,田间持水量在80%以上,收麦后空气干燥,轮轧带0-5cm的表层土壤持水量迅速降低,坚硬板结,会造成出苗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型收割机械收割小麦存在秸糠掩盖、机轮碾轧、残茬较深问题 ,对麦垅套种玉米苗生长影响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大型小麦收割机的碾轧、留茬对套种玉米苗无显著不良影响 ,但留茬过高不利 ,故收割留茬高度宜在2 0cm以下 ;秸糠掩盖对玉米生长影响较大 ,收后应及时清理播种行秸糠 ,控制覆盖厚度在3cm以下 ;田间持水量低于 75%时 ,机轮碾轧对玉米出苗密度和生长无明显影响 ,田间持水量在 80 %以上 ,收麦后空气干燥 ,轮轧带 0~5cm的表层土壤持水量迅速降低 ,坚硬板结 ,会造成出苗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高玉莲 《种子科技》2010,28(12):45-46
玉米适时早播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栽培技术。所谓适时早播,即春季土壤表层5~10cm深处温度稳定在10—12℃、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60%~70%时即可播种。在生产上,一般以5cm耕层土壤稳定通过8℃时为播种条件。过早播种,会因地温低而造成粉种;过晚播种抢不住土墒,不易保苗,延迟成熟。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程度土壤干旱胁迫下玉米根、茎、叶中脱落酸含量与产量形成进行了试验研究。充足底墒播种后采用5个土壤水分处理(分别占土壤田间持水量>80%、70%~80%、60%~70%、50%~60%、40%~50%,代号为WT1~WT5),并遮去自然降水。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从中等干旱胁迫开始,玉米根、茎、叶中ABA含量大幅度增加,干旱加剧会使根  相似文献   

5.
1 土壤墒情 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才能充分满足种子发芽出土需要.0~20cm土壤最适含水量:黏土22%~30%,壤土18%~33%,沙壤土16%~20%.要使土壤在播种出苗阶段达到这一湿度标准,只靠降水是很难满足出苗要求的.因此,必须在播种之前造足底墒.  相似文献   

6.
灾害性气候条件下优质蛋白玉米黔单11号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黔单11号是在贵州恶劣灾害气候的环境条件下,选育出来的玉米新品种。经1997、2000、2001年3a试验,观察了灾害性气候对该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抗逆性较强,播种期遇干旱久晴无雨的天气,土壤田间持水量为43.5%(正常土壤田间持水量60%)、雨水不足,出苗率在85%以上,基本达到苗齐、苗壮;拔节后期喇叭口阶段,遇到久雨少晴气候,遭受水涝灾害,土壤田间持水量达85%以上,部分低洼处被水淹,而玉米生长正常,叶色深绿,根系发达,未发现烂根现象;在抽雄、吐丝、授粉阶段,遭遇伏旱及暴风雨灾害,玉米正常抽雄吐丝授粉结实,产量未造成较大影响,基本上达到常年稳产,每公顷达到8400kg以上。  相似文献   

7.
薛新平  薄伟  王松  康红梅  王晋 《种子》2022,(1):49-55
以8种鸢尾属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自然持续控水,设置0 d(田间持水量的80%~85%)、7 d(田间持水量的70%~75%)、14 d(田间持水量的60%~65%)、21 d(田间持水量的40%~45%)和28 d(田间持水量的20%~25%)等5个干旱处理,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值对参试鸢尾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壤目标含水量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防雨设施研究了不同土壤目标含水量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产量密切相关,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为田间持水量的45%左右,最佳产量形成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为80%,50%左右是夏玉米出苗的土壤水分临界值,70%左右是最佳出苗率的土壤水分临界值,土壤干旱及过湿均使光合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强度及光合速率下降,导致大幅度减产,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有别,有  相似文献   

9.
牛国光  钱晓刚 《种子》2007,26(6):89-91
对贵州地区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在田间播种,由于一段时间(5~6d)的干旱迎来雨水后,部分品种可以正常出苗,部分品种却不能正常出苗的现象进行了研究。试验从玉米本身的角度出发,在实验室中模拟田间干旱情况,以正常水分的20%作为胁迫水份浓度,在萌芽期,设置7个处理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旱性较好的玉米品种萌芽所需的水分百分比较高,萌芽时间较晚。  相似文献   

10.
1 玉米花粒期管理1.1 巧施粒肥所谓巧施应看大田植株长相而定,在穗肥充足,植株长相好,叶色浓绿,无早衰现象的田块可不施粒肥,以免延长生育期.若穗肥不足,植株发生脱肥现象,则应补施粒肥.粒肥施用的原则是宜早勿迟.施尿素75kg/hm2或碳铵150~225kg/hm2,打穴深施.也可用1%~2%尿素与0.4%~0.5%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1.2灌水与排涝土壤水分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才有利开花受精,若天旱及时灌水;若田间持水量超过80%,注意排水.1.3隔行去雄在玉米刚刚抽雄时,隔一行去一行或隔一株去一株雄穗,全田去雄1/2,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节省养分,减少虫害,可增产5%~8%.去雄的方法是:当雄穗从顶叶抽出1/3或1/2.在散粉前,隔行或隔株及时将雄穗拔除.最好将先抽雄的植株或弱株,虫株的雄花去掉,但地边几行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去雄时切忌损伤顶端叶片,更不能砍掉果穗以上的茎叶,否则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防灾减灾服务,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采用朝阳、阜新、葫芦岛三市大气降水1953—2013年资料,运用变化趋势、变率、标准偏差、作物干旱指数等方法分析了辽西地区玉米生产期降水与需水的盈缺关系以及干旱发生频率。结果表明:1953—2013年玉米播种至拔节时段降水表现为弱增加,拔节至成熟时段呈明显减少,开花成熟期近10a降水减少62.0mm;播种至成熟近10a降水减少64.2mm。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大于平均降水量,在61a里降水盈余占47.5%,亏缺占52.5%。辽西地区玉米全生育期属于半干旱气候类型,干旱年景占37.7%,其中,播种至出苗期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为55.7%,其次是拔节至开花期34.4%,开花至成熟期、出苗至拔节期则最少,分别为16.4%和13.1%。近10a作物干旱指数由半干旱升级为干旱,干旱发生频率增加明显。在农业干旱化日趋严重的状况下,应加快农作物结构调整,并充分利用好地下水资源补充降水不足,减轻干旱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效应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利用温室管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效应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水分胁迫,拔节期与开花期复水能激发冬小麦根、茎、叶、冠生物量显著增长,三叶至分蘖期控水的处理绿叶面积日增量最大;前期一直干旱灌浆期复水能明显减缓植株的衰老速率。冬小麦前期经受中度或重度水分胁迫,拔节期复水后增产效果最大,前期经受中度水分胁迫,开花期复水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确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55%为冬小麦分蘖期水分胁迫效应增产节水的水分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13.
滴灌甜菜对块根膨大期水分亏缺的补偿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阳  费聪  崔静  王开勇  马富裕  樊华 《作物学报》2016,42(11):1727-1732
为探讨滴灌甜菜块根膨大期干旱胁迫及复水的生长补偿效应,设置70%(T1)、50%(T2)和30%(T3)田间持水量,调查块根膨大期缺水对滴灌甜菜产量、农艺性状以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为30%田间持水量时,甜菜产量比70%和50%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51.7%和17.6%,产糖量分别提高48.7%和7.7%。与70%田间持水量相比,50%和3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块根膨大期甜菜电导率、脯氨酸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在复水1 d时显著增加。主成分分析表明,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农艺特性共同调控块根膨大期甜菜抵御干旱胁迫,其中块根可溶性糖含量不能作为甜菜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因此,滴灌甜菜块根膨大期,当土壤含水量下降至田间持水量的30%时及时补充灌溉,不但不影响甜菜生长,还有利于增加块根含糖量。  相似文献   

14.
德新 《种子世界》2012,(3):44-44
干旱已成为世界农业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干旱和半干旱总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4.9%,占耕地面积的43%,我国人口受干旱影响面积不断增加,20世纪50年代年平均受旱面积1 133万hm2,80年代增加到2 233万hm2,90年代达到2 667万hm2,每年约有667万hm2耕地无法灌溉,每年干旱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800亿kg以上.辽西地区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全年有效积温在3 800~4000℃,无霜期125~210d.阜新义县、北票喀左等地降水不足150d,阜新朝阳地区降水量只有400~450mm,尤其3~5月份春耕时节,朝阳、阜新、锦州降水不足80mm,其中北票、朝阳、建平降水50~60mm.6~8月份朝阳、阜新降水量350~400mm,造成伏旱.9月份在40~100mm,秋掉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5.
为破解我国玉米生产存在的耕层过浅、地力低下的难题,探索合理有效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用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两因素裂区设计的5年定位试验,分析秸秆还田结合深松、增施氮素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降低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增加田间持水量、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秸秆还田降低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孔隙度、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秸秆还田配施氮素降低土壤容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下层有机质含量、表层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秸秆还田结合深松降低表层土壤孔隙度和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容重、下层孔隙度、田间持水量、表层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深松、秸秆还田、秸秆还田配施氮素、秸秆还田结合深松均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芽率不同粒数播种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精密播种具有省种、省工、省时、高产、经济等诸多优点。资料显示.玉米采用精密播种比普通条播增产6%~25%,单粒点播较传统的穴播增产5%~10%。长期以来,玉米传统的播种方式以每穴2粒或3粒点播为主,造成播种量加大。出苗后挤苗现象严重.不利于间苗及培育壮苗。成本上升。此外.玉米杂交制种中亲本种子昂贵,为了节约亲本用量、解决原种不足问题、降低播种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生产率。打造精品种子。故进行本试验,从而为实现种子播种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尚三光 《种子世界》2012,(10):40-40
1 玉米缺苗的原因 1.1 气候因素的影响 我县属于鄂西北山地,海拔在500~1500m.玉米的生育期则随海拔的升高而推迟,播种偏早抵抗低温的能力弱,过早播种田间湿度大、温度低、土壤墒情虽好遇春寒低温,发芽缓慢引起种子发霉烂种或烂芽,造成缺苗或出苗不整齐.  相似文献   

18.
棉花适宜土壤水分下限和干旱指标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通过研究确定了在节水灌溉条件下棉花生育阶段适宜土壤水分下限(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百分数)苗期为55%、蕾期为60%、花铃期为70%、成熟期为55%。干旱指标以棉花受旱程度分等,当各生育阶段土壤水分比适宜土壤水分下限值低10%~15%时为中等干旱,小于10%时为轻度干旱,大于15%时为重度干旱。  相似文献   

19.
深圳城市绿地土壤孔隙状况与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了解深受人为活动强烈影响的城市绿地的土壤物理特性,为充分发挥其增进植物生长、涵养水源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功能提供管理依据,以深圳城市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土壤水分常数和水分入渗特征等物理特性。结果表明:深圳城市绿地土壤的容重较高,平均值为1.56 g/cm3。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较小,平均值分别为41.06%、39.78%、1.27%。土壤水分入渗率变幅很大,土壤初始入渗率为0~8.47 mm/min,稳定入渗率为0~5.90 mm/min。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土壤的容重显著高于城郊菜地土壤,而土壤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显著低于城郊菜地土壤;表层0~10 cm的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显著低于10~20 cm土壤,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10~20 cm土壤。城市绿地土壤容重与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初始入渗率及稳定入渗率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近年,玉米的播种、收获机械化程度增强,而田间管理日趋粗放。就播种环节而言,大田出苗的整齐度差、苗弱、缺苗断垄问题突出,导致密度不足,影响产量。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