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白榆优良种源区的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或从优树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嫁接形成无性系,通过苗期选择和多点多年造林测定,选育出两个白榆新无性系—鲁榆(选)四号、五号。具有显著的遗传增益,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证明充分利用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的联合选种效应的技术路线,可获得较大的遗传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全国36个白榆种源276个白榆家系的种源选择和种源——家系配合选择试验,证明种源间生长量存在差异,种源选择是提高白榆造林质量的重要途径;山东种源尤其充州种源表现较好,鲁西南地区为山东省白榆优良种源区。  相似文献   

3.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4.
西南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文章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1个西南桦种源在广东省中部引种的苗期及幼林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种西南桦的地径、苗高以及幼树高生长在种源间、家系间差异极显著,种源内遗传变异大于种源间,家系遗传力高于种源。依据苗期地径选择出表现良好的5个种源,在其中选择出3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为14.59%;根据苗高在5个优良种源中选择20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21.27%。幼林阶段高生长与苗期略有变化,根据幼树高生长指标在5个优良种源中进一步选出2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10.03%。  相似文献   

5.
史密斯桉实生种子园建设初报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史密斯桉实生种子园由该树种的家系试验林经疏伐改建而成。在史密斯桉种源、家系选择试验阶段评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20个,优良种源中选率28.6%,优良家系中选率22.7%。种源蓄积量遗传力0.869,家系蓄积量遗传力0.609,单株遗传力0.986,进行单株、种源选择优于家系选择。优良种源遗传增益0.246,优良家系遗传增益0.276,家系平均实际增益45.3%。优良家系与较差家系木材密度无显著差异。家系试验林经两次疏伐改建为种子园后,每公顷保留林木340株左右。种子园促进史密斯桉植株开花结实试验的结果表明,经施肥及施用开花促进剂处理的家系开花结实率为对照的3倍,施肥及施用开花促进剂使植株开花结实提前,增加开花结实量有较好的作用。7.5年生,种子园个体平均开花结实率为24.6%,预计开花结实率每年将以15.5%的速度增加。开花结实率高的是18676、18688较差种源,开花结实率低的是18682、17131优良种源,较差种源开花结实率是优良种源的2.1倍。优良家系开花结实率65%,为全体家系平均开花结实率(28.6%)的2.3倍。较差种源比优良种源开花结实早,而在家系内是优良家系开花结实较早。  相似文献   

6.
福建柏优良种源和家系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福建柏19个地理种源和48个家系造林试验,初步选择出10个优良种源和14个家系,其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16.09%~88.70%、15.19%~184.80%。参照福建柏优树国家标准,在优良种源和家系林分中,选择出优树179株,其材积遗传增益比优良种源和家系分别提高17.45%~122.51%、3.30%~191.69%。  相似文献   

7.
对桤木中龄林阶段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为筛选生长性状优良的桤木种源/家系,以及桤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对7年生的桤木18个种源98个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在分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优良种源和家系的选择。结果显示,除胸径外,桤木生长性状在种源、家系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175~0.303和0.033~0.369。各性状的种源重复力、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75~0.836和0.828~0.867。运用综合指数选择,综合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性状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8个。优良种源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60%、7.23%、5.28%和14.87%,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9.31%、13.73%、18.24%和28.75%。桤木中龄林在种源/家系间选择潜力较大,选择增益较大,筛选出的优良的种源或家系为培育桤木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遗传改良及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极佳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8.
白榆种源和种源内家系综合选择及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价了1981年在庄河县营造的白榆种源和种源内家系试验林的遗传变异规律。种源选择比种源内家系选择潜力大。在同一个大种源区内进行种源和种源内家系的综合选择,遗传增益树高为12.7%,胸径为11.3%。采用连年生长量的比较,遗传与表型相关和秩次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幼年与成年生长性状相关程度,提出白榆生长性状在5~6年生即可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同一地块内,用白榆原株进行无性系造林,与其有性繁殖进行对比,其遗传增益可提高40%。白榆大多数无性系均超过家系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白榆种源与家系的选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系统地研究白榆群体变异规律以及群体生态适应性所反映出来的生产力差异,我们于1977年开始进行全国白榆种源试验和种源选种研究。本文着重探讨:(1)白榆分布区内生态因子变化规律及其种群的梯度变异,依据种源试验结果进行种源区(集群)划分;(2)进行白榆种源与家系的遗传参数分析,探索遗传力的稳定年限;(3)采用国外提出来的收缩系数(C)计算种源育种值(Z),为科学地种源选种提供依据;(4)在群体变异分析、种源区划分的基础上,分析集群生态适应动态,建立生态适应指数模型,预测经济成熟龄时的生产率,提高早、中期选择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遗传改良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了落叶松遗传改良的可能性及其潜力。其主要论点是:(1)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遗传力较高;(2)落叶松个体选择效果明显.12~13年生的子代测定表明,家系间差异显著,遗传力很高,按家系选择可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3)落叶松种间杂交优势明显、稳定,在F_2代申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2.
樟树种源/家系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樟树遗传变异的来源和规律,进行了樟 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两个层次。樟树苗高,枝下高,冻害性状在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樟树种源/家系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樟树遗传变异的来源和规律,进行了樟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两个层次。樟树苗高、枝下高、冻害性状在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反。方差分析表明,樟树苗期种源间在苗高、地径、枝下高、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家系之间在苗高、地径、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在枝下高性状上无显著差异,种源内大多数家系间各性状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苗高、枝下高、冻害各性状值,高于富阳种源(Ck)的家系分别有125、95、88、108个,低于富阳种源(Ck)的分别有56、86、93、73个。苗高与种源纬度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冻害与纬度极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枝下高与纬度显著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负相关;苗高与冻害极显著相关,与地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福建绿竹优良种源及单丛选择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地生长的绿竹为基础材料,造林3年后通过对永安和龙海试验点各种源不同性状的遗传增益计算,结果表明:永安试验点遗传增益大部分为正值,福安、永安、永春和漳平等种源在永安有较大的推广前景,漳州、永安和龙岩号等种源适应在龙海生长.适合在永安栽培的优良单丛分别为福安的第1丛、龙岩的第6丛和福安的第4丛,适合在龙海栽培的分别是永安的第1丛和漳州的第2丛.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营建的4年生光皮桦155个家系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在15%、树高、胸径遗传增益在5%以上作为优良家系的选择依据,从155个家系中初步筛选出32个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6.3 m,平均胸径6.1 cm,平均材积0.0106 m3,平均冠幅为3 m,其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1.1%、16.2%、39.7%;以形质优良,绝对生长量大为主要指标,共选出53个优良个体,其平均树高7.6 m,平均胸径8.2 cm,平均材积0.0214 m3,平均冠幅为3.7 m,其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6.9%、22.9%、96.0%。  相似文献   

16.
福建永安光皮桦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采自南方5省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H.Winkl.)天然林的12个种源176个家系种子在福建永安进行了苗期测定,并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1年生幼林的树高、地径,据此对优良种源、家系进行了初步选择。结果表明:光皮桦苗期高生长在种源家系间差异显著;1年生幼林各种源、家系、海拔间树高和地径差异均极显著,种源和海拔的交互作用对树高影响极显著,而对地径影响不显著;种源遗传力高于家系,树高遗传力高于地径;以树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生长的5个优良种源,并选择出适合不同海拔的优良家系各30个,其种源遗传增益达13.27%,家系遗传增益为12.84%,选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杉木优良家系区域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全国10省(区、市)25个华山松种源32年选择研究,首次取得了对华山松种源研究的大量系统数据,确定了适宜种源,为宜昌市发展华山松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最适宜昌山区造林的是重庆城口和贵州威宁的种源,现实遗传增益比湖北巴东种源材积提高38.8%;比其它23个种源平均值材积提高23.3%;比25个种源平均值材积提高21.4%。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年生木麻黄抗风沙优树子代苗的苗高统计分析,认为不同家系间苗高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并通过分析发现这种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在遗传变异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了在表型水平和遗传水平上表现优良的木麻黄家系66号和60号为优良家系,入选率为33%,入选家系平均苗高25.26 cm,遗传增益19.91%,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