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届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第二号通知女士(先生):最近,北京学术界聚会法门寺,对法门寺唐代地宫文化序列研究有重大突破。唐咸通年间懿、僖父子两宗皇帝在法门寺地宫最后完成的礼佛阵容,是大唐帝国佛教内道场舍利供养曼陀罗系列,为唐代密宗的最高法界和灵...  相似文献   

2.
法门寺唐代茶具与中国茶文化法门寺博物馆韩金科一1987年4月3日,沉睡了一千余年的法门寺唐代地宫重见天日。伴随着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出土的用以供奉佛骨的金银质系列茶具,每一件都凝聚着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沉积。这是近年来,有关茶文化考古研究中最重要,最重...  相似文献   

3.
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感谢词法门寺博物馆馆长韩金科尊敬的各位师长,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法门寺博物馆全体同志的心情非常激动。利用这个讲台,一方面对全体代表的光临,对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和感激,另一方面汇报一下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相似文献   

4.
法门寺因地宫出土了一套唐僖宗曾经御用后又用以供奉佛祖的系列金银、玻璃茶具,为研究茶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受到海内外茶人的敬仰。法门寺唐代茶文化成为近年来我国茶文化界的一大学术热点,总结法门寺茶文化研究有益于促进我国茶文化研究的深入。1.饮茶形式首开法门寺茶文化研究的是考古队韩伟副队长。其《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银茶具》和《法门寺地宫的茶具》(1)是关于法门寺茶具茶文化研究的最早研究介绍文章。他提出“中国茶具配套成熟于盐茶阶段,亦即唐宋时期。元明以后的散茶阶段,饮法与茶具均发生了…  相似文献   

5.
在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家扬各位中外专家学者们、女士们1、先生们:筹备多时,一直为海内外学术界和茶人所关注的中国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今天在佛门圣地法门寺隆重开幕了,这是继今年昆明第三届国际茶文...  相似文献   

6.
法门寺唐代茶文化的理论思考中国农科院农业遗产研究室朱自振杭州宝成寺文管所陆钧杭州虎跑龙泉管理处张子华杭州市广告装潢研究所徐征野法门寺博物馆办公室梁子一、茶事溯源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采集、农牧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茶之食用性和药用性。春秋...  相似文献   

7.
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词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牟玲生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在这“晴晖连凤岫”、“绿柳界秦川”“的金秋十月,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拉开了帷幕。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国际茶学界的学术交流,对于弘...  相似文献   

8.
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一套茶具看唐代茶与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法门寺博物馆张高举,王竞香1987年4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众多珍宝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发现了秘藏1100多年的一整套唐代宫廷茶具,这套文物,既有金银器具,也有瓷器、琉璃器具,是...  相似文献   

9.
1998年11月19日至23日,正是“秋风吹渭水”,长安菊花香的时节,伴随着’98法门寺庙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古城西安的隆重举行,好像给三秦大地带来了春天的信息。话说参加这次会议的文学艺术及茶文化组的20多名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围绕着茶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是继1994年陕西法门寺博物馆举办的国际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学术讨论会后的又一次大聚会、大交流、大探讨、大检阅,这将对我国世纪之交的茶文化普及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是以记者和茶文化爱好者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认真听取…  相似文献   

10.
唐代文化思想发展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法门寺博物馆韩金科中国茶文化是整个传统文化中的一支,而且是非常优秀的一支。我们说它“非常优秀”并非盲目的赞誉,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是从比较中得出的结论。首先,中国茶文化有极大的包容性,它是许多优秀文化精神的集结。...  相似文献   

11.
试论大唐茶文化法门寺博物馆韩金科一九八七年四月三日,陕西法门寺地宫面世,帝王供佛的数千件奇珍异宝轰动海内外。特别目睹那金碧辉煌的唐宫系列茶具,茶学家们就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了,自此掀开了大唐茶文化研究新的一页……对于“文化”的解释有数百种之多,本文择...  相似文献   

12.
《农业考古》2012,(2):349-350
尊敬的女士、先生: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国际茶文化学术研究与交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与法门寺博物馆共同商定于2012年8月中下旬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第四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拨冗与会,共襄盛举。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东西部地区文化与经济交流 ,加强唐代茶文化和茶经济状况的学术研究。 2月 2 7日至 3月 1日 ,陕西法门寺博物馆在杭州友好饭店召开“法门寺茶文化 (杭州 )座谈会”。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江西、河南、陕西、浙江 ,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专家、学者 3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 ,副会长宋少祥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程启坤副会长自始至终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刘枫会长致辞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 ,刘枫会长说 ,法门寺发现的大量文物宝藏 ,一直引起世人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皇家使…  相似文献   

14.
在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陕西省作家协会王愚朋友们,我们在座的有许多是茶界专家,也有不少文化人,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讲,诚如陈文华院长刚才说的,文化界介入茶文化研究的领域,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新的尝试。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喝过茶,也怡如丁文同志说的...  相似文献   

15.
书序四篇     
丁文《大唐茶文化》序言自八十年代后期茶文化在中国大陆重新崛起之后,在盛产名茶的江南地区,很快就形成热潮,各种茶文化组织、茶文化活动和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势十分喜人。相对来说,不产茶的北方地区,起步较漫,直到九十年代初期,除了首都北京,其他地区未见有何动作。因此,当1994年应法门寺博物馆韩金科馆长邀请,协助筹办“首届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时,我对北方地区的茶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然而就在这次会议上,法门寺博物馆梁子先生提供了《中国唐宋茶道》一书,来自陕南的作家丁文…  相似文献   

16.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茶具与《茶经·四之器》对比研究法门寺博物馆王仓西,田生华陆羽一部《茶经》,深刻地真实地总结了中国唐代茶道。对唐以后,特别是宋代茶道、日本茶道产生了深刻影响。《茶经》是研究唐代茶文化的“圣经”,陆羽本人也被称为“茶圣”。陆羽一生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17.
梁子  谢莉 《农业考古》2005,(4):107-112
唐代茶器具的研究因法门寺地官的重新开启而迈上新的台阶,唐僖宗用以供奉指形佛舍利的一套御用金银玻璃茶器基本反映了唐代宫廷茶道程序,学人们依此套文物为考古参照,对唐代茶具、茶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有益的成果不仅活跃了学术研究,更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兴起的大陆茶文化增加了浓重的科学和历史的底蕴,使其生机盎然。这些成果中有韩伟先生的《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银茶具》、孙机《法门寺出土文物中的茶具》、廖宝秀先生(台)的《从考古出土饮器论唐代的饮茶文化》、暨远志《论唐代茶文化的阶段性》、布目潮沨先生(日)《法门寺地宫的茶器与日本茶道》、李斌城《唐人与茶》、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概略》、徐殿魁《试述唐代民间茶具》。这些成果为我们确切了解法门寺茶具和唐代茶器很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0月27日,第五届法门寺茶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茶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学术研讨会由法门寺博物馆、法门寺文化研究会、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主办,陕西省农业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博物馆、陕西省汉阳陵博物馆、法门寺院、《农业考古》编辑部协办。来自国内茶文化、宗教文化和茶产业经济方面的近80位相关专家、学者、嘉宾参会,共同  相似文献   

19.
复兴茶道,弘扬茶德发展中华茶文化陕西省紫阳县科委程良斌“茶道”始于我国唐代,《封氏闻见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1987年2月,法门寺出土了一批金银茶具,为研究和复兴世界上最早的茶道,提供了确凿的实物依据。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  相似文献   

20.
日本茶道与唐宋茶文化法门寺博物馆张高举中国是茶叶之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在古代曾与中国丝绸、瓷器齐名,历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明珠”。目前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茶、产茶,饮茶之风遍及全球,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中消费最多、消费面最广、最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