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红肉脐橙(Citrus.sinensis (L) Osbeck cv.Cara Cara)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和果皮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红肉脐橙果肉中蔗糖主要在果实着色前积累,而葡萄糖和果糖主要于果实成熟期积累,成熟时果肉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的比例约为1∶1∶2,表明红肉脐橙果肉以积累蔗糖为主;果皮蔗糖含量也于果实着色前迅速增加,着色期和成熟期逐渐下降,而葡萄糖和果糖于着色期以较快的速度积累,成熟期维持在稳定而较高的水平,成熟时果皮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的比例约为2∶2∶1,表明成熟红肉脐橙果皮以积累己糖为主。  相似文献   

2.
以红肉脐橙为材料,于果实着色期对其进行DMSO喷布处理,研究其对果肉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MSO处理均极显著降低了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11月10日和11月25日);果实成熟时(12月25日),处理显著降低了葡萄糖含量,显著提高了蔗糖含量,但对果糖和总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几种化学试剂对红肉脐橙果皮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元  夏仁学  曾祥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295-1295,1301
以红肉脐橙为试材,研究了KH2PO4、NaH2PO4和MnSO4处理对其果皮糖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nSO4处理提高了果皮葡萄糖含量,但与对照在0.05水平上无差异,KH2PO4和NaH2PO4处理降低了果皮葡萄糖含量,且与对照在0.05水平上有差异;各处理对果糖含量的影响与对照在0.05水平上无差异;NaH2PO4和MnSO4处理及对照果皮的蔗糖含量变化均为单峰曲线,而KH2PO4处理的为双峰曲线,各处理与对照果实成熟时蔗糖含量也与对照在0.05水平上无差异;各处理与对照果皮总糖含量变化也基本一致,未显著改变果实成熟时总糖含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红肉脐橙[Citrus.sinensis(L)Osbeck cv.Cara Cara]树体不同部位果实果皮中主要色素和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膛果实果皮的叶绿素含量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末期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外围果实果皮,其他时期无显著差异,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除8月26日、11月10日和12月25日外,其他时期内膛果实果皮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显著或极显著地低于外围果实果皮,这表明遮光不利于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外围果实果皮和内膛果实果皮的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变化均呈"S"型曲线,蔗糖含量变化均为一单峰曲线,内膛果实果皮除蔗糖含量于果实迅速膨大期(8月26日)和成熟时(12月25日)与外围果实果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时期各类糖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外围果实果皮,这表明遮光严重阻碍了果皮中糖的积累。外围果实果皮和内膛果实果皮的叶绿素与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类胡萝卜素则与其呈正相关,表明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别对糖的积累起着负向和正向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L.Osbeck)为试验材料,于着色期喷布10、50、100 mg/L外源ABA,以喷布清水为对照,研究外源ABA对红肉脐橙果肉糖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红肉脐橙果实糖含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0 mg/L ABA处理显著提高了红肉脐橙果实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含量;50 mg/L ABA处理显著提高了蔗糖和总糖含量,但显著降低了葡萄糖含量;100 mg/L ABA处理显著降低了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2)从提高总糖含量角度,以50 mg/L ABA处理的效果最好,但与10 mg/L ABA处理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3)综合考虑,着色期较低浓度的ABA处理(10或50 mg/L)可以促进红肉脐橙总糖或某几种单糖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红肉脐橙幼果期和着色前分2次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 ABA和 GA3,研究其对红肉脐橙果肉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g/L ABA处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果实成熟时的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50 mg/L ABA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果实蔗糖含量,而100 mg/L ABA处理极显著降低了果实葡萄糖含量;中低浓度的 GA3(10、50和250 mg/L)极显著提高了果实蔗糖含量,10 mg/L GA3处理对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极显著提高了果实总糖含量,50、250和500 mg/L GA3处理极显著降低了果实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表明着色前较低浓度的外源 ABA处理(10和50 mg/L)可提高果实中一种或几种糖的含量,而较高浓度的 GA3处理(250和500 mg/L)则严重阻碍了果肉中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在红肉脐橙幼果期和着色前分2次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和GA3,研究其对红肉脐橙果肉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g/L ABA处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果实成熟时的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50 mg/L ABA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果实蔗糖含量,而100 mg/L ABA处理极显著降低了果实葡萄糖含量;中低浓度的GA3(10、50和250 mg/L)极显著提高了果实蔗糖含量,10 mg/L GA3处理对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极显著提高了果实总糖含量,50、250和500 mg/L GA3处理极显著降低了果实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表明着色前较低浓度的外源ABA处理(10和50 mg/L)可提高果实中一种或几种糖的含量,而较高浓度的GA3处理(250和500 mg/L)则严重阻碍了果肉中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以‘红肉脐橙’为试材,于果实着色前对其进行DMSO喷布处理,研究了处理对果肉主要色素和糖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对处理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MSO处理显著降低了成熟果实的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提高了果实中果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对果实的葡萄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处理和对照果实的果糖、蔗糖和总糖两两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处理的β-胡萝卜素含量除与蔗糖含量呈正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外,与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处理基本不改变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以龟井(无籽)温州蜜柑和鄂柑1号(有籽)橘为试材,对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肉游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肌肌醇及钾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果实增大初期鄂柑1号果肉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明显上升,蔗糖变化小,肌肌醇却趋下降,进入果实增大中后期,蔗糖含量显著上升,其它变化小;而龟井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均于果实增大初期和中期出现明显积累,肌肌醇除在增大中期出现一峰值外趋于平稳;采前果实发育期两品种总糖含量变化趋势均与各自的蔗糖较一致;(2)采后贮藏期内两品种果肉总糖和肌肌醇含量均趋于稳定,而二者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却均趋相反;(3)两品种果肉钾含量均在果实增大期内出现明显上升并居相对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红肉脐橙树体不同部位果实果肉中主要色素和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膛和外围果实的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仅在果实着色后期和成熟期(11月10日至12月25日)有所不同,果实成熟时内膛果实的番茄红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但β-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内膛与外围果实的各种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果实着色后期和成熟期(11月10日至12月25日)内膛果实的各种糖含量都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12月25日的蔗糖含量除外);外围果实的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两两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内膛果实的β-胡萝卜素、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两两之间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番茄红素含量与其他指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Osbeck cv.‘Red-flesh navel orange’)丰产优质,是唯一果肉粉红且着色均匀的甜橙品种,源自华盛顿脐橙的芽变,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引进[1],于2001年被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新品种。已有研究证明:红肉脐橙果肉中的主要色素为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2]。但通过对红肉脐橙果实进行冷藏及留树保鲜处理,发现其果实品质及果皮、果肉颜色与明亮度变化有些不同。基于此,本研究定量分析了红肉脐橙果实经冷藏及留树保鲜处理后果实品质的变化,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果皮和果肉中类胡萝卜素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以火龙果果实品质为指标的高效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技术对火龙果红肉、白肉和粉肉品种果肉中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龙果果肉中可溶性糖以葡萄糖为主,其次是果糖和蔗糖;有机酸以苹果酸为主,其次是柠檬酸,未检测到奎宁酸。所检测的3个品种中,柠檬酸、奎宁酸、总酸、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在粉肉火龙果中含量均最高,其次是白肉火龙果,含量最低的是红肉火龙果。  相似文献   

13.
以5个不同果皮颜色的普通型无花果品种的秋果为试材,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色素的变化,以及果皮色素含量与果实糖分累积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花果果皮中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先降后升,花色苷含量在成熟期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无花果果皮颜色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果实成熟期不同色素的含量因品种而异,红色和紫色品种果皮中的花色苷含量远高于黄色和黄绿色品种。紫色品种M121成熟期不仅花色苷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而且叶绿素含量在5个品种中名列第二,一方面揭示了决定无花果色泽的色素多样性,另一方面表明了M121品种在抗氧化活性等方面具有的潜在的优势。无花果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持续上升,可溶性糖的大量积累早于花色苷的大量积累。各品种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呈负相关,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梨果成熟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苏省江都果园对酥梨和鸭梨果实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果实成熟,果肉中可溶性总糖、果糖、葡萄糖和还原糖的含量迅速增加,在早期蔗糖含量甚微,但从7月24日开始迅速增加直到9月4日,9月4日后留在树上的果实蔗糖含量仍见上升趋势;果肉中淀粉含量在7月底、8月初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氮和有机酸含量从6月26日起下降;在果皮中的可溶性总糖及还原糖含量一直增加到9月4日,其自此以后留在树上的果实果皮中蔗糖含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软条白沙’、‘新白1号’、‘解放钟’和‘钟津2号’等4个枇杷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的糖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枇杷成熟果实中均含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新白1号’蔗糖和果糖含量高,‘软条白沙’果糖含量最高,其次是葡萄糖,‘解放钟’果糖和蔗糖含量高,‘钟津2号’蔗糖含量最高;总糖含量高低依次是‘新白1号’‘钟津2号’‘解放钟’‘软条白沙’,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果皮中的糖含量低于果肉,‘新白1号’和‘软条白沙’果顶中的总糖含量最高,‘解放钟’和‘钟津2号’果基中的总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分积累机制,为菠萝蜜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不同基因型的菠萝蜜种质(12E、148-4、12As、12Cs)为材料,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菠萝蜜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果糖、葡萄糖及蔗糖含量。[结果]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增加,其中蔗糖占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比例为43.47%~76.81%;果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之间以及蔗糖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未成熟果实中,果肉果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的比值较低,最高仅为0.6899,当果实完全成熟后,比值接近1.0000。[结论]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逐渐积累,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成熟果实中的果糖与葡糖糖含量相近。  相似文献   

17.
分析研究了脐橙果实生长和成熟过程中汁泡、果实维管束和果皮内糖分含量与SPS活性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汁泡还是果实维管束和果皮,它们的还原糖含量高于蔗糖的含量;在果实细胞膨大初期,果皮中的总糖分含量高于汁泡;在果实细胞膨大后期和成熟前期,汁泡中的总糖分含量高于果皮,但是与维管束的总糖含量接近;而到成熟采收时,3个组织的总糖含量则相互接近,而且都以葡萄糖含量占优.SPS参与了脐橙果实蔗糖的贮藏和运输过程,汁泡中的SPS活性在果实成熟前变化较小,在果实的成熟和糖分的积累时期,其活性急骤上升,至成熟期,远高于其他两个组织中的SPS活性;而果皮中的SPS活性在果皮糖分含量增加时活性持续下降;维管束中的SPS活性则基本上随着果实成熟而缓慢下降,至成熟期,活性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新疆杏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特征,揭示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5个新疆杏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样品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对比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其组成与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3种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蔗糖和葡萄糖为主要糖。果实成熟时,果皮中两种主要糖分别占总糖含量的60.7%—79.1%和13.5%—34.7%,果肉中占总糖含量的65.5%—82.4%和8.2%—25.9%,果皮、果肉中果糖的含量相对较低,仅占总糖含量的4.6%—10.6%和6.5%—10.7%。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3种可溶性糖和总糖的含量均明显增加,各种糖的比例也发生明显变化。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不断减少,果皮中葡萄糖占总糖比例从79.4%降至13.5%,果肉中从74.1%降至8.2%;而蔗糖的比例不断增加,果皮中从11.0%增加到79.1%,果肉中从11.0%增加到82.4%,成为成熟果实中最主要的糖。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6种有机酸,包括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和富马酸。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是最主要的有机酸,占总酸含量的94.6%—98.3%。果实发育过程中,苹果酸和草酸呈下降趋势,柠檬酸、奎宁酸和富马酸呈上升趋势,酒石酸无明显变化规律。果实发育前期(幼果期至膨大期),总酸的含量明显增加,而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转色期至完熟期)迅速下降。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尽管苹果酸占主导地位,但各品种在有机酸的积累模式上有明显差异,依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2种模式:由苹果酸和奎宁酸或苹果酸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主要有机酸共积累。果实成熟时,3种共积累酸的比例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库尔勒托拥’(KE)、‘阿克牙勒克’(AK)和‘克孜佳娜丽’(KZ)中,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索格佳娜丽’(SG)中,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苏联2号’(SL)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的比例相当。果皮和果肉在可溶性糖、有机酸的组成、含量和积累模式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积累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糖的积累模式由葡萄糖积累型向蔗糖积累型转变,有机酸由苹果酸和奎宁酸积累型或苹果酸积累型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酸共积累的模式转变,糖、酸积累模式的转变在新疆杏果实甜度和酸度以及风味品质决定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番茄果实不同部位类胡萝卜素和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时,果皮中番茄红素含量最高;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在胶质胎座中含量最高;3种糖在果皮中含量最高.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与果实各部位果糖、葡萄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果皮、隔壁、胶质胎座中蔗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叶黄素含量与果实各部位中糖相关性很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骏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的规律.[方法]以3年生骏枣为试材,测定果实的动态生长指标以及果实中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的含量.[结果]骏枣果实生长曲线呈不明显的双“S”型.骏枣果实早期以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果实膨大期迅速积累蔗糖,到果实成熟时主要积累蔗糖.[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骏枣果实糖积累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