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茶歌茶舞是茶区群众在长期从事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所反映的实际上是茶叶生产的历史,它诠释了茶文化的内涵。可以说,了解茶歌茶舞是我们了解茶文化的基础、是认识和传承茶文化的关键,也是帮助我们充分了解该地区民俗风情和发展历史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李锦标 《茶业通报》1993,15(2):40-41
皖东地区虽然不是我省主要茶区,但茶叶生产历史源源流长,宋朝我区曾产名茶“南谯茶”明朝陈继儒的《眉公笔记》中记载:“云桑茶、琅琊山出,茶类桑叶而小,山僧焙而藏之,其味甚青”今年我区的“西涧春雪”和“西涧雪芽”又被评为省级名茶,这证明皖东茶叶品质不亚于皖南和皖西茶区,但皖东茶叶的销售包装较差,它已严重影响其品质和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张续周 《茶业通报》2004,26(2):82-83
青岛茶叶产品按其加工方法和品质外形可分成两类,即扁平挺直外形和紧细卷曲外形。其中扁型茶以其独有的品质特征和风味特点在北方市场持续走俏,成为青岛茶叶的主流产品。其加工方法基本工序组合是“摊青——杀青——理条——造型——辉干”。“辉干”作业绝大部分是通过电炒锅手工完成。由于青岛种茶历史较短,有些县市乡镇近几年才开始种茶,茶农炒茶技术积累不够。就目前来看,凡是以机械制茶为主的工序操作,产品质量相对稳定,像“辉锅”等需要手工和感官因素较多的工序操作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青岛茶区多数茶厂在扁型茶“辉锅”工序中普遍…  相似文献   

4.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约有一千七百余年。索有“茶乡”之称。“婺绿”是我国主要传统外销茶之一,品质优异,驰名中外。了解“婺绿”的历史,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茶叶生产是大有裨益的。一、“婺绿”溯源婺源早在唐代以前就出产茶叶。据唐力新《茶的传布》所载:“汉朝茶叶传到江苏、浙江一带,江南初次饮茶始于三国”。陈椽教授指出:“在公元二世纪时,饮茶和种茶已流传到江苏,浙江和皖南茶区(婺源属皖南)。以此,婺源产茶当始于三国两晋之间。至  相似文献   

5.
在实现茶叶生产现代化中,推进茶树种植良种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茶树良种是茶叶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具有提高品质,增加产量,增强抗逆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调节茶季劳动力,充分发挥制茶设备效能等多方面的作用。紫阳是一个古老的茶区,已有二千多年的茶树种植历史。长期的自然演化和人工栽培,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通过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资源,被誉为我国北方茶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天然基因库。自建国以来,茶叶科技工作者在良种繁育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85年,紫阳种被推荐为全国推广的21个有  相似文献   

6.
张美仙  胡杨芳 《茶业通报》2003,25(3):102-102
泰顺县地处浙南山区,是“温绿”的主产区;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产茶县,1987年列入眉茶出口基地县,1996年命名“中国茶叶之乡”。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茶叶经营的放开,茶农得到实惠,极大激发了茶农的种茶积极性。但是,自1994年以来,我县茶叶陷入了徘徊乃至滑坡的境地。1茶叶生产的基本现状泰顺县是老茶区,在明代修篡的《泰顺县志》中就有“茶近山多有,惟六都泗溪,三都南窍独佳”的记载,抗战前茶叶产量曾达390t,但在抗战时期,茶叶生产遭到了破坏,大批茶园荒芜,产量下降。1948年只有零星茶园近万亩,产量150t。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茶区…  相似文献   

7.
刘志宏 《茶业通报》1992,14(1):43-44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是我国重点茶区,出产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顶谷大方、休宁松萝、祁红、屯绿等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这里山脉逶迤连绵,新安江水系支流纵横。茶树孕育其间,生态环境优越。又有众多的茶树优良品种,和精湛而富有创造性的采制技艺,是创制和发展名优茶最佳茶区。近几年来,我国内销茶叶市场上,茶叶滞销滑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茶叶产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为适应茶叶市场需求一种新的优质茶——黄山松针应运而生。经过屯溪实验茶场的生产示范推广,已进入南京、上海、苏州等销区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出现供不应求的可喜现象。黄山松针的品质特征以及采制工艺是:  相似文献   

8.
张星显  刘懿 《茶业通报》2012,(3):104-105
汉中炒青是汉中茶区加工量最大,消费群体最多的大宗绿茶。因“香高、味浓、耐泡、保健”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茶叶加工机械化的广泛推广,历史上沿革的“手揉脚蹬太阳晒”的落后制茶工艺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尚庆  杨庆 《茶业通报》2005,27(3):99-101
2005年2月21日至3月2日,我们随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组织的赴台考察团,对台湾茶区进行了专业考察。期间,从北到南,走访了台湾大部分茶区,并重点考察了台东县鹿野茶叶旅游观光示范园茶叶加工厂、南投县鱼池乡日月红茶制造厂、南投县梅山制茶总厂、南投县竹山镇金原机工社、南投县竹山镇富山制茶厂、彰化县社头乡太华山机械厂、台中县大甲镇崴棋机械有限公司、苗栗县头份镇展传机械厂。对台湾茶叶的生产加工和加工机械制造业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1台湾地区茶叶生产基本情况相对大陆茶叶生产历史而言,台湾发展茶叶生产历史较短。据史书记载,300余a…  相似文献   

10.
嵊县是“平水珠茶”的主要产区,农民种茶叶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解放前的最低产量为37,921担。解放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产量年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畅销国内外,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增加了社员收入,大大改善了茶区人民的生活。嵊县茶叶尤以里东公社的前崗“辉白茶”和  相似文献   

11.
江苏茶尺蠖抗药性评估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在江苏茶区的危害较为严重,尤其是宜兴茶区,危害猖獗,对茶叶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其原因除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外,化学防治效果下降,对茶尺蠖种群发展缺乏有效控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多年使用菊酯类农药致使茶尺蠖种群产生抗药性造成的。为进一步明确江苏茶区茶尺蠖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以及对常用药剂的敏感程度,及时开展经济有效的抗性治理,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笔者对江苏主要茶区茶尺蠖对敌杀死、天王星、赛丹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并初步提出了治理对策。1材料与方法1.1试虫采集与饲养根据不同用药历史选定代表性试虫采…  相似文献   

12.
振兴安徽茶业,促进茶区经济发展的建议(安徽省茶业学会230036)近几年来,我省茶区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茶叶生产的整体效应下降,其中外销茶集中产区尤为突出,内销市场压力增大,茶叶促销任务十分艰巨,“卖茶难”不时出现,抛荒、砍树在集中产区陆续发生,对社...  相似文献   

13.
皖西大别山是安徽省主要茶区之一,而整个大别山区也是豫、鄂、皖的主要茶区。这里所产的茶叶早已名闻遐迩。在唐代皖西茶区就已经是很有名气了,茶圣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中,即描述为:“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薪州、黄州又下”。唐代封演拱《封氏闻见记》所载:“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由此可见当时的茶叶产量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品质也属上乘。但是,这一古老的茶区,由于采、制历史悠久,加之历代茶类的变动,如早年的黄大茶改制红茶,再由红茶改制黄大茶,又从黄大茶改制炒青绿茶等等,使皖西的采摘方法变得比较多  相似文献   

14.
猴魁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乡猴坑一带高山,是清末创造的一种历史名茶。主产区属黄山支脉,由凤凰尖,狮形尖,鸡公尖三峰构成的一个鼎形高山地带。茶区茶园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茶叶品质奇特,风味叫绝。有学者用“猴韵”一词表达或赞美  相似文献   

15.
明代的茶课制度——明代茶法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川陕两大茶政体制的形成基于茶树生长的环境要求,我国茶区大致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和山区;而茶叶生产又是自西(南)而东(南)按地域传播和扩展的。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茶业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唐以前茶,唯贵蜀中所产”;“唐茶品虽多,亦蜀茶为贵。”四川在唐代茶法形成以前一直是我国茶叶生产、焙制、饮用和贸易的中心。魏晋以降,江淮以南  相似文献   

16.
霍山向为著名茶区,茶叶为传统特产。《县志》有“山货以茶为冠”之说。现在霍山是全国一百个、全省十四个重点产茶基地县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两宋茶叶消费对茶叶生产、茶叶市场、茶税茶利、军事国防、民族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1茶叶消费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向前发展虽然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人茶叶消费能力、数量、质量千变万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宋代茶叶消费水平比唐五代时茶有较大提高,消费数量有所增加,对茶叶生产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1.1推动了茶区拓展,增加了茶叶产量需求创造生产,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正是由  相似文献   

18.
茶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头号害虫,其若、成虫主要取食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长期以来,生产和实践中对危害茶园的茶小绿叶蝉其优势种是小绿叶蝉,还是假眼小绿叶蝉这一问题一直有争议。尽管有多名专家从昆虫形态分类学角度先后指出,危害我国茶区的茶小绿叶蝉优势种应是假眼小绿叶蝉,但在这以后的各种书籍和研究论中,  相似文献   

19.
一、茶叶产量质量双跃进的伟大成就 1959年的茶叶生产,不仅产量比大跃进的1958年又增加8%,同时普遍提高了品质,获得了产量质量双跃进的巨大成绩。茶叶品质大大提高了。可是有个别人不承認这个事实,说什么“茶叶品质一年不如一年”、“机械制茶不如手炒品质高”、“双手采茶降低茶叶质量”、“大采秋茶是杀鸡取蛋”等謬論。事实胜于雄辯,建国以来,特別是大跃进以來,广大茶区群众在党的总路綫光辉照耀下,認真地貫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加强茶园培  相似文献   

20.
倪既勤  周航 《茶业通报》1989,11(1):19-23
茶叶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农副产品之一,1980年创汇2.55亿美元,仅次于蚕桑,1985年增至2.88亿美元。在一些主要产茶区,茶叶产值已占农业产值的10%左右。茶叶的制作加工需要直接耗用大量的能源。制作一公斤茶叶所需的能源比炼一公斤钢还多50%。1986年,全国制茶耗能已达79.48万吨标准煤。我国的茶叶初制加工主要在农村完成。近年来茶叶生产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农村制茶能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从长远的眼光看,我国农村制茶中存在的“耗用大量薪柴”、“能源浪费严重”、“管理比较落后”等问题,亟需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