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广州林业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推进"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建设绿色广州、生态广州、和谐广州的部署要求,在上级林业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战略,突出抓规划、抓项目、抓投入,大力建设城市森林,开创了广州城市林业的新局面,迈开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在阐明生态文明的理念、基本主张和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广州生态文明发展思路,为广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3.
广州建设环境友好城市实施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科学发展观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为指导,根据广州的实际,对建设环境友好广州提出八项保障机制:加强环境友好型法制化建设;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建立生态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鼓励机制;建立区域合作共生机制;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建立生态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生态补偿和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4.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 打造宜居生态广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近年更是把林业当作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石,着力发展城市林业。目前,广州已基本形成以中心区城市公园、绿化广场、居住绿化、立体绿化等为"内圈",以白云山、万亩果园及近郊森林公园、防护林为"中圈",以远郊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为"外圈"的城乡一体大绿化系统。    相似文献   

5.
作者考察并总结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沙巴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的民丹岛的城市生态绿化建设及沿海红树林保护等方面经验,倡导用生态群落理念推进广州市绿化建设,并"外为中用"结合广州实际,描绘了广州市生态绿化今后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人类文明史的简要回顾,论述了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指出生态文明的要义是人类要充分地尊重自然,与自然界共同进化。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要落实到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环境生态化之中。近10年来生态文明在广州的实践,具体表现在构建绿色城市、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绿色生活等方面。广州初步实现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7.
广州亚运绿化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州迎亚运绿化以"强调生态优先、倡导以人为本、弘扬岭南园林、凸显花城特色"为理念。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广州体育公园的景观规划宗旨及设计手法,并重点介绍了公园景观的两条设计轴线,强调生态绿化和体育设施是建设体育公园的重心。    相似文献   

9.
在对广州市林业现状、发展定位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市科技创新平台与关键技术体系的构架,针对广州林业科技含量不高,科研积累不足,优秀人才匮乏,资源共享性较差的实际,阐述了广州林业科技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建设重点是成果转化与推广、林业信息化管理和林业碳汇交易平台等重点领域以及生态建设、生物利用、信息化等关键技术,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观,提升广州市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发展实力,实现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广州城市森林分类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回顾近年来广州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广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城市森林建设、保护和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力求对城市森林作进一步科学分类,并按照分类指导原则,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对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现行法律法规中虽存在大量的关于公益林生态补偿的规定,但长期缺少系统化的法律制度规范,存在着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等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制度价值,需要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化的法律规范体系,创新政府补偿方式,引入市场化补偿方式,确定科学的补偿标准,用法律手段保障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运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从化市是广州市的饮用水源地,文章根据从化市城市发展定位和林业生态建设需求,以从化市的山水构架为基础,提出了"一河贯南北、道路连三区"的林业发展空间布局结构。"一河",重点保护广州水源地流溪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道路",保障了从化市城镇经济发展腹地国道105和省道355轴线绿化带的建设; "三区",即,以生态安全功能为主的北部地区,以景观功能为主的中南部地区,以防护功能为主的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法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回应。但生态法并不是单一的法律规范集成,而是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本文提出,生态法在三维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所谓三维模式是由生态伦理、生态技术和生态法律制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种理想的模式,该模式生态法建立的基础、原动力、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乃至在生态领域的法治运行的解释路径。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生态伦理是生态技术和生态法律制度形成的伦理基础,生态技术则是将生态伦理和生态法律制度应用到社会生态保护实践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生态法律制度则是对生态伦理的不断演进以及生态技术生产和实施的保障,三者共同组成生态法立体型结构模式。本文从生态法三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三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生态法的作用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和讨论了生态法三维模式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生态法在具体内容的模糊性,以及在研究的深入细致的缺乏,目前,我国的生态法的三维模式在现阶段还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无论如何,国家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创新和发展生态技术,完善生态法律制度,都是生态法走向完善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4.
梁冠威 《广东园林》2012,34(4):11-14
生态护岸是结合植物与土木工程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形式。生态护岸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是生态文明时代河道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文章概述了目前国内生态河道护坡构建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KEYSTONE生态河道护坡砖在广州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5.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创新与改革,而湿地自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州20个湿地公园为基础数据,对比分析了整合优化前后湿地公园基本情况,发现整合优化初步解决了整合前湿地公园存在的空间交叉重叠、保护空缺、保护地内用地矛盾等情况。并从保护和恢复重要典型湿地、恢复市域湿地生态廊道、修复湿地生境、促进湿地价值转化、健全法规制度等方面,提出整合优化后湿地自然公园保护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浅析广州近期城市公园生态设计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方慧  姜磊 《广东园林》2008,30(3):33-34
对广州近10年城市公园建设中在生态设计方面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广州近期城市公园设计多采用注重自然、生态的绿化种植、注重资源的保留与再利用、注重保护和创建有生态意义的湿地与水系等生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而森林资源是构成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森林资源同时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过度追求其经济价值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公平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森林生态补偿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立法不健全、市场配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应该抓住机遇,构建开放的多元化、市场化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机制作为支撑,加快推进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设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既有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空间交叉重叠、权责模糊、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难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是国家破解这一难题的制度举措。文中在介绍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概念、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现有法律制度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衔接的设想。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理顺国家公园与既有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关系,加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思路为:在宏观政策法律层面,从国家统一立法、提升立法协调性、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国家公园体制法律建构的整体设想;在微观制度保障层面,吸纳保护原则、差异原则及衔接原则,建立国家统一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建议以《国家公园法》的制定为契机,统筹考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统领自然空间保护的基本法——《自然保护地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