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稻+再生稻"种一季收两茬,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中稻种植要在适宜区域选择生育期适合的品种,同时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再生稻要重点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文章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张家界市在"中稻+再生稻"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为在全市适宜地区推广"中稻+再生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系播种一次收获两季的水稻,亦称"一种两收",是一项绿色节本高产高效的稻作方式。本文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因地制宜提出了六安市叶集区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头季稻播种、育秧、移栽,以及头季和再生季水稻的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再生稻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省种、省工、省水、省药、省秧田,经济高效,增产增收,栽培技术简单易行,米质好,食味佳,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在现代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再生稻已经成为部分地区主要的水稻种植品种,农户们也迫切需要学习科学的再生稻栽培技术,以便实现增收增效的生产目标。基于此,本文就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作为高产增收技术之一,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从水稻再生稻概念及生育特点、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两方面,对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再生稻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株地上部倒二倒三节位的潜伏芽(休眠芽、再生芽)萌发,在适宜的温、光、水肥条件下培育出的一季稻谷。再生稻具有如下的优点:一是一种两收,即种一季可收两季,既不需要再播种、育秧又不需要翻耕犁耙和中耕;二是生育期短,一般为40~45天左右,可发展一年三熟,促进稻田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增产、增收;三是产量高,超级杂交稻品种具有分蘖优势强的特性,也表州在再生稻上,再生稻一般亩产可收200~250公斤,据浙江农业有关资料介绍,再生稻高产田块亩产可达400~500公斤;四是省种、省工、省时、省肥、省水、省药,栽培技术简便,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6.
张晨  王中梅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6):42-43,58
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水稻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无为市近年来大力推广水稻"一种两收"即"再生稻"种植模式.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无为市实际种植情况,该文对水稻"一种两收"生产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及播种、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以及再生季种植管理等,同时针对发展水稻"一种两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促进水稻"一种两收"种植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再生稻具有 “一种、两收、三高、四省”等优点。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经济效益好且人工培育成本大为降低,可稳定实现水稻高产目标。为了使本县再生稻生产规模和质量稳步发展,笔者专门就再生稻规范栽培技术展开详细论述,对各个种植要点进行详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醴陵市再生稻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合醴陵地区栽培的再生稻品种,研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通过试验,记录比较13个水稻品种的播种期、收获期及生育期及各品种头季产量和再生稻产量,筛选出适合醴陵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的再生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608"、"Y两优9918"、"准两优199"等作为再生稻品种,其产量高、再生能力强、生育期适中,适合在醴陵种植。通过总结近几年再生稻栽培示范的经验,提出了再生稻品种选择和田间管理的技术建议,对于促进醴陵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现实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再生稻生产,一种两收,节本增收、绿色高效。怀化温光资源对水稻生产是两季不足,一季有余,是发展再生稻的理想区域。甬优4149是用"甬粳41A"与"F9249"配组育成的三系籼粳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经过湖南省审定(湘审定稻20170006)。2017年,本市甬优4149再生稻示范面积9 090亩,平均两季亩产达到854.9 kg,高的达到1 025 kg。通过对靖州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再生稻栽培技术作为水稻高产增收较好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推广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对于将再生稻栽培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本文具体分析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并从舆论宣传、技术培训以及新媒体传播的角度,对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作为高产增收技术,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水稻再生稻概念及生育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旨在提升再生稻的高产栽培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安徽省肥东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扎实开展粮食优质绿色生产,着力提升粮食品质和效益.2016~2018年在店埠镇、石塘镇、民族乡等地开展了约1.5万亩再生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取得了良好综合效益.再生稻是“一种两收”的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具有省种、省工、省秧田、节肥、节药、节水等优点.发展再生稻生产既能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农村新形势下落实“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通过水肥等栽培技术管理措施,使头季稻 (中稻 )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在头季稻收割后进一步生长发育而成的水稻。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三高四省 (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 )等优点,而且米质优,食味佳,销路好。每亩再生稻只要花三四个工,四五十元钱,就可以增加 200多元的收入,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割了再生稻后种黑麦草,可以为畜禽提供青饲料,有利于畜牧业发展,把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起来;割了再生稻后种油菜,可以增收一季油菜籽,增加一笔收…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以再生稻为突破口 再创农业新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湖北省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和市场潜力,以再生稻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粮食结构调整,稳粮提质增效成效显著。2015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启动实施再生稻工程"。通过多年努力,选育了一批高产专用品种,示范了一批关键适用技术,推广了一批高产高效模式,建立了一批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培育了一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带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再生稻示范进展顺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什么是再生稻?再生稻俗称"一种两收稻",即头季水稻收割时,只割下稻株上部的2/3,收取稻穗,留下下部1/3的植株和根系,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加以培育,使之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结谷,获取收成的生产方式。再生稻有利于促进湖南省农业生产稳粮增收、节本增效及生态环保,符合当前农业转型发展的要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一是  相似文献   

16.
正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是指通过种植再生能力强、两季丰产稳产性好的优质品种,利用头季收割后的稻桩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抽穗成熟,再收一季的高产高效稻作技术,具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等诸多优势。从2014年开始,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湖南农业大学唐启源教授团队一起试验研究湖南省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播期、密度、肥料、留桩高度等试验,形成了湖南省再生稻"四防一增"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即防再生季低温抽穗扬花、防头季高温危害、防倒伏和防纹枯病,增强水稻再生出苗能力。近年来大面积应用生产示范情况显示,该技术已成熟,可全省复制、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生产实践证明,种植再生稻具有种一季收两季,省工、省种、增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宁德市在海拔300-500米,种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中稻区,可以发展再生稻的稻田有4万多亩,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总结出再生稻高产栽培的八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优质晚稻早种—再生稻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再生稻种植新模式,具有一种两收、生产成本低、双季双优质、全年高丰收、经济效益好等优势。本文从机播育秧、移栽大田、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成熟收割等方面总结了优质晚稻早种—再生稻模式在闽西地区的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等水稻生产主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再生稻就是利用头季稻茎秆上的腋芽,在适宜的外部条件下,靠收割后的稻桩萌发的再生腋芽成穗,从而再收获一季稻谷的耕作方式。再生稻生育期短,具有"一种两收"(只需育、插一次秧,就可收获两季稻)、"四省"(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三高"(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率高)等特点。只要按技术规程操作,每667 m~2可增收稻谷150~200 kg,高  相似文献   

20.
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是指通过种植再生力强,中稻+再生稻两季丰产稳产性好的优质杂交稻品种,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并利用中稻收获后的稻桩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抽穗成熟收获再生稻,获得年产两季,一种两收的高产高效稻作技术。本文主要从品种选择,大田翻耕,清除杂草,适时早播,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溉、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通过调查分析实际增产效果,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就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今后稻米的高产、稳产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