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染色体工程将常染色体上的标志基因转座到W性染色体 ,育成实用限性蚕品种。推广限性蚕品种 ,实现专养雄蚕 ,可以有效提高叶丝转化率 ,改善茧丝品质。应用茧色限性品种和斑纹限性品种 ,丝茧育可实现雌雄茧分别利用 ,提高生丝利用价值 ;种茧育可提前预知雌雄比例 ,节省削茧鉴蛹用工 ,降低蚕种生产成本 ,提高蚕种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2.
自1940年日本诱发限性斑纹蚕品种以来,国内外学者育成了不少限性斑纹蚕品种,为提高蚕业经济效益开创了广阔的天地。利用限性斑纹蚕品种,可在蚕期将雌雄蚕分养,不仅能节省鉴别蛹体雌雄的人力、  相似文献   

3.
专养雄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家蚕是雌雄异体昆虫,需通过雌雄个体间的交配来繁殖后代,养蚕生产上所用蚕种的雌雄比例为1:1。由于雄蚕体质强健、好养、饲料效率高、茧丝品质好、雄蚕茧出丝率比雌蚕茧高20%左右。如果能全部饲养雄蚕,可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多产丝15%。因此,在生产上光养雄蚕是科技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要做到光养雄蚕,就必须在卵期或尽可能早地在幼虫期将雌雄蚕分开,以及用生理学方法将胚胎期雌转化为雄,或使用各种手段控制只有雄蚕孵化。要在早期将雌雄蚕分开,一般用限性遗传的手段。限性遗传是指某一性状只限于在一种性别上表现的性连锁遗传现象,家蚕的限性遗传也称W染色体连锁遗传,现在生产上所用限性品种是通过诱变方法使带有标志基因的常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育成。已育成卵色、蚕体色、茧色  相似文献   

4.
正众所周知,平衡致死系雄蚕杂交种只有一种交配方式,即只有正交,没有反交。在繁育雄蚕杂交种"秋·华×平30"时,"秋·华"原种饲育至4龄时,根据雌雄蚕的斑纹不同,淘汰白蚕,只饲养花蚕用于生产种茧。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为限性卵色品种,根据雌雄蚕卵的不同卵色,在蚕种出库前根据  相似文献   

5.
<正> 家蚕斑纹限性品种的主要特征是,在蚕的幼虫体皮上,呈现斑纹的个体为雌,无斑纹的个体为雄。这样,在良种繁育上可以按照斑纹的有无迅速进行雌雄鉴别,从而节约劳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什么会产生有斑纹个体为雌,无斑纹个体为雄的遗传现象呢?这要从基因载体的染色体谈起。我们知道,在家蚕  相似文献   

6.
从70年代开始,日本家蚕限性品种实用化程度迅速提高,我国实用化限性品种选育虽然起步较迟,但从7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已先后育成十几对普斑限性蚕品种在生产中推广使用。这在育种繁育上,可以利用斑纹的有无来识别蚕儿的雌雄,从而可提高鉴别雌雄的劳动工效和准确性,降低蚕种生产成本,提高蚕种质量。现在育成的家蚕限性品种主要有斑纹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蚕种生产面临雌雄鉴别技术难题,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利用中系雌蚕无性克隆系与日系限性卵色或平衡致死系杂交分别育成了新型单交蚕品种"浙凤1号"、低制种成本雄蚕新品种"浙凤2号",配套研制了雌蛾集团取卵机、CCD雌雄蚕卵自动分选  相似文献   

8.
<正> 限性斑品种的应用,给生产一代杂交种带来方便,使蛹期鉴别雌雄,变成蚕期进行,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少发生错误。限性斑品种,即表现为雌个体有斑纹(普斑),雄个体无斑纹(白蚕)。它的改良就是用日系限性斑系统的品种作为母体,以杂交性状优良,需要改良为限性斑品种的日系品种作为父体,进行杂交、分离、选择,最后达到改良的目的。从选育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在多年应用紫外线选种的过程中引起我们的深思:萤光色因雌雄而有差异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遗传学的规律如何呢?是否可以育成一个具有依萤光色判別雌雄的品种于良种繁育生产上有所裨益?为此,拟就上述诸问题逐一进行试验研究。家蚕生产上的丝茧育均采用一代交杂种或三元四元交杂种,而交杂种的制造必须进行雌雄鉴别。关于雌雄的鉴别方法,有幼虫期鉴别和蛹期鉴别。日本培育的限性斑纹品种,已在生产上大量推广,它可根据五令期幼虫体斑鉴别雌雄,蚕体有斑纹的为雌,无  相似文献   

10.
C497×322 C497×322是江苏省镇江蚕种场育成的一对早秋用双限性斑纹蚕品种,具有体质强健、饲养容易、高产稳产、茧质优良、制种容易等特点,1995年经全国桑蚕品种委员会审定通过。 该品种为含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性四眠双限性斑纹早秋用蚕品种。正交越年卵卵色和灰绿色间杂,卵壳为淡黄色和乳白色两种,克蚁头数2450头左右;反交越年  相似文献   

11.
提供雄蚕茧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虞晓华 《江苏蚕业》2003,25(2):20-21
本文介绍了批量提供雄蚕茧的四种途径,讨论了各种途径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认为目前推广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家蚕双限性斑纹品种,蚕种场、蚕农、丝绸工业三部门之间利益冲突较少,各方容易接受。丝绸工业部门收购这二类蚕品种的蚕茧后,可以根据生丝市场的供求情况,缫制出雄蚕丝、雌蚕丝及雌雄混合丝(传统品牌丝),提高茧丝的产值。  相似文献   

12.
依据雄蚕品种和限性卵色蚕品种不同性别的卵色差别,实现雌雄蚕卵全部存活的前提下自动、快速、准确分离。应用光电识别等原理设计的雌雄蚕卵分选仪器通过单通道光电计数控量供卵、多通道分流和转盘斜刮排序等技术,使蚕卵整齐有适当间距地排列成辐射状的48路,形成同时运行的48个单元,经可编程颜色传感器检测识别后,通过电磁分离器分选,将雌雄蚕卵分离。该雌雄蚕卵自动分选仪器的基本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可实现预期目标:不损伤雌蚕卵,使雌雄蚕卵都能存活;分选效率高,设计分卵速度达12万粒/h,准确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13.
新的春蚕用品种“2·3×2·3”是四元交杂种,并且两亲是限性品种,虫质强,解舒也好,丝质优。又,两亲是交杂原种,因此产卵性能也好,是能够成为蚕业界所要求的优良品种。关于两亲属限性品种,过去有日131号×中131号(1975年指定取消)和1976年指定的日140号×中140号,都是二元交杂种,作为四元交杂种,这还是第一次。现在的限性品种,雌蚕是形蚕,雄蚕是姬蚕,从四龄起蚕到熟蚕用斑纹来鉴别雌雄是容易的。因此,与其用过去的方法,不如用新品种效率高,经费等亦节省,对蚕种生产上是极其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鲁菁×华阳是一对春用多丝量专养雄蚕的杂交组合.华阳为日系限性卵色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品种,其原蚕饲育需要良好的叶质和环境技术条件:小蚕期饲喂适熟偏嫩新鲜叶,并勤饲薄喂,饲育温度相对偏高0.5~1.0℃;大蚕期需良桑饱食;各龄就眠应及时分批提青和分批饲养管理.鲁菁为中系斑纹限性品种,该品种的生长发育快,原蚕饲育应及时做好眠起处理和充分饱食,3~4龄期间利用限性斑纹去雄留雌,并加强大蚕期的管理:饲喂适熟偏老叶,以避免幼虫过于肥大;严格控制饲育温度,禁止25.0℃以上高温刺激.中、日系原种鲁菁与华阳的收蚁量以3.6~4.0:1为宜,制种时鲁菁雌蛾与华阳雄蛾的比例以2~2.2:1为宜,最大不得超过2.5:1.华阳雄蛾较耐冷藏,可进行当日3交.  相似文献   

15.
<正>1选育推广双限性蚕品种的意义家蚕斑纹限性品种是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常染色体上的斑纹(色泽)标志基因转座到W性染色体上育成的特殊性状蚕品种,能根据幼虫的斑纹体色区分雌雄,无论对丝茧育还是种茧育都具有重要意义。我省蚕种年发种量在205万盒左右。如此大的年生产任务,对于蚕种场来说,其削茧鉴蛹工作耗资巨大是可想而知的。在技术性强的制种环节,技术、劳力极度紧缺,特别是削茧、鉴蛹时容易出现差错,使种蛹伤耗造成损失,或雌雄分离不彻底制种时出现纯对面影响蚕种质量,进而影响蚕农的收入和茧丝质量。若蚕种场繁殖斑纹限性  相似文献   

16.
家蚕单交组合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降低杂交种制种成本和提高家蚕品种经济性状的目的,以家蚕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产生的雌蚕为雌性亲本,选取限性卵色蚕的雄蚕为雄性亲本,配制成杂交组合。经过近10年的研究,现已初步解决了这种单交型式中孤雌生殖系孵化率低下和限性卵色系经济性状不良等实用技术问题,组配成的单交组合无11×卵36在实验室饲养的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品种秋丰×白玉,特别是鲜茧出丝率较对照品种提高15.70%。  相似文献   

17.
<正>1996以来,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通过十余年的创新研究,育成了发生率和孵化率达90%和80%以上的实用化雌蚕无性克隆系(基因型完全相同、后代全部为雌性的品种,也称孤雌生殖系、无性繁殖系)。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作为杂交种生产的母本,限性卵色品种(根据卵色能将雌、雄分开)为父本,杂交育成了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型单交品种"浙凤1号"(原名:雌29×卵36),2013年1月通过浙江  相似文献   

18.
家蚕幼虫及茧丝质诸性状的性别差异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雄蚕比雌蚕食桑量小,饲料效率高,专养雄蚕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雄蚕茧比雌蚕茧茧丝纤度细、净度高、专缫雄茧,可缫制高品位生丝。斑纹限性蚕品种已达到实用化阶段,推广限性蚕品种,利用其限性特征,于种茧育和丝茧育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控制家蚕单一雌性孵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为的控制某种生物单一性别的孵出或产出的技术已有不少的研究报道。鱼类已成功地将某些鱼种实施全雌孵化 ,达到了优质高产的养殖目的。乳用家畜的奶牛 ,通过人工技术处理 ,亦可提高雌性的产出比率。在家蚕方面 ,田岛[1]对蚕蛹用x射线辐射诱变 ,首次获得了Wpsa⌒  和 W+p⌒  两个斑纹限性系统 ,田岛等[2 ] 育成卵色限性系统 ,黄君霆等[3] 经诱变育种技术得到了蚁色限性品系 ,这些均能依形态标记来区分雌雄蚕。Strunnikov[4] 首先作成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统 ,可人为地控制雄蚕孵化。Astaurov[5 ,6] 开发了用温汤浸…  相似文献   

20.
利用限性品种淘汰部分雄蚕进行蚕种生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培 《蚕学通讯》2005,25(2):16-16,22
家蚕雄蛾可重复进行数次交配,仍然受精良好,而斑纹限性蚕品种可在幼虫阶段提早进行雌雄鉴别.利用限性品种进行在5龄期前淘汰部分雄蚕,由于减少5龄用桑量,可以达到减少投入提高制种效益的目的.试验用洞庭、碧波为材料,取得了理想的制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