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酸泡菜中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6种泡菜中分离出217株乳杆菌,通过琼脂点扩散交叉拮抗试验,筛选出发酵液有抑菌作用的12株植物乳杆菌。排除了酸、过氧化氢的作用后,7株的离心发酵液对来自于甘蓝泡菜的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96D 仍有抑菌活性,用胰蛋白酶对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说明它们产生的抑菌物质是细菌素。其中 G_6,G_8,G_9和 H_(16)菌株抑菌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新的抑菌活性物质,以湘西药用白花泡桐叶片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药用白花泡桐叶片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检测内生细菌发酵液对2株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白花泡桐叶片中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  相似文献   

3.
抗烟曲霉乳酸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层平板法从婴儿粪便中筛选出一株对烟曲霉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命名为LZ54。分别经pH、蛋白酶、XAD-2大孔树脂处理该菌株发酵液上清后,发现LZ54发酵液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抗烟曲霉活性,但在碱性条件下其抑菌物质迅速失活;发酵液上清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处理后失去部分抑菌活性,表明该菌株发酵液中抗烟曲霉的物质具有蛋白质属性;发酵液经XAD-2大孔树脂处理后仍具有抑制烟曲霉活性,并通过SDS-PAGE方法测得该抑菌物质的分子量约为5 kD。  相似文献   

4.
产抑菌活性物质放线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煜玲  张利平  石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71-6974
[目的]筛选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放线菌菌株。[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300株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对筛选的阳性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筛选到抗菌活性物质产生菌111株,抑菌率为37.0%;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的菌株分别为111、10和47株。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有很大差别,菌株17488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发酵样品稀释到2 048倍仍然表现出抑菌活性。用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作用于阳性菌株发酵产物,筛选到6株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变弱,菌株32349和kj0428的抑菌活性被抑制最明显。[结论]筛选得到的阳性放线菌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新型抗生素的筛选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番茄灰霉病菌拮抗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及其抑菌物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新型有效的番茄灰霉病菌天然抑制产物,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从44株采自辽宁各地的放线菌中筛选植物病原真菌拮抗放线菌,通过孢子萌发生长法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番茄灰霉病菌拮抗放线菌的抑菌活性和分类地位,测试高抑菌活性菌株无菌发酵液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并以高分辨率飞行质谱扫描鉴定稀有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产物。结果表明,筛选到13株具有抑菌活性的放线菌,其中SA32、SA33、SA37、SA39、SA45、SA51这6株菌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及其孢子萌发有抑制效果,SA37和SA45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高达75.13%和79.27%,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高达86.25%和93.43%。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SA45聚类于稀有放线菌北里孢菌属,其余5株菌均聚类于链霉菌属。对比高活性菌株SA37和SA45发酵液在-20~120℃、pH值1~14和3种酶(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条件下的抑菌稳定性表明,SA45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均高于SA37。高分辨率质谱分析不同溶剂提取的SA45活性物质表明,SA45发酵液中不存在已报道的活性物质。综上所述,北里孢菌SA45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高效和稳定的抑菌活性,可能存在新型抑菌物质,其菌株及发酵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大肠杆菌O157∶H7为指示菌,采用spot-on-lawn法从食源性乳酸菌菌种库中筛选获得2株高抑菌活性乳酸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戊糖片球菌和发酵乳杆菌。利用改良牛津杯法测定2株乳酸菌发酵浓缩液对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谱,并分析蛋白酶K、pH值、温度对抑菌物质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2菌株均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和李斯特菌,其中戊糖片球菌发酵液具有更明显广谱抑菌效果;发酵液抑菌活性均受pH值影响,戊糖片球菌发酵液对蛋白酶、热敏感,发酵乳杆菌发酵液对蛋白酶、热不敏感。研究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有多肽(蛋白)和有机酸,发酵乳杆菌来源的抑菌物质化学成分是一些具有热稳定性的有机酸。该研究获得乳酸菌可以用于食品发酵和防腐领域,且为抑菌物质分离、鉴定和抑菌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4株放线菌的防病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分离的54株放线菌中筛选出具有很强抑菌活性的4株放线菌(05-5、05-11、05-25和06-6)进行发酵液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06-6的发酵液对4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 mm.温室试验中4株放线菌对番茄灰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以菌株06-6表现最为明显,防效达到了81.2%.4株放线菌对番茄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菌株06-6使番茄幼苗的株高增幅达到68.3%.  相似文献   

8.
从车前草叶中分离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培养,采用其发酵液开展体外抑菌试验,观察其对4种指示菌的抑制作用,与常规抗生素效果进行对比,并进一步探讨该发酵液对指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发现,从车前草叶中分离出19株内生真菌,其中菌株Y1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效果与杆菌肽相近;菌株Y1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0.250、0.031、1.000 g/L。由结果可知,车前草叶内存在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9.
从食源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蜡样芽孢杆菌,为新抗菌肽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本实验是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一步鉴定具有抑菌活性的食源筛选菌株(命名为BC1),并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该菌株发酵液的抑菌谱。结果表明:BC1菌株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蜡样芽孢杆菌;该菌株发酵液抑菌谱较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核桃内生真菌,以核桃炭疽病原菌等6种真菌和大肠杆菌等5种细菌病原菌作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测定内生菌的拮抗作用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共筛选出抑菌活性显著的内生菌6株,其中弯角镰刀菌LTL-G3、木霉属YJL-3和德氏霉属YJL-14菌株的发酵液抑菌活性显著,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可能存在独特的抑菌活性物质;番茄早疫病原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对核桃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响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从银杏枝条和叶片中分离到77个真菌菌株,以作物重要病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Pers.)为指示菌,筛选拮抗菌株。平板对峙测定结果表明:46个菌株对灰霉菌有拮抗作用,占总菌株数的59.7%,其中有7个菌株拮抗性较强,占总菌株数的9.1%。不同内生菌株发酵液离体测定中,2-18和2-9菌株防治离体月季叶片和花瓣灰霉病的效果较稳定,抑制率保持在80.8%~100%。初步鉴定结果表明,2-18和2-9菌株为毛壳菌属真菌(Chaetom iumsp.)。  相似文献   

12.
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菜地耕层土壤中分离筛选出9株对卵磷脂有不同降解能力的解磷细菌(PSB),测定其在有机磷同体培养基上的溶磷圈直径(D)和菌落直径(d),以D/d>4.5为标准对初筛获得的PSB进一步复筛,获得一株高效有机解磷细菌PY3,在有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对卵磷脂的降解率为28%.对PY3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综合菌体形态、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PY3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对PY3与供试的8株植物病原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PY3对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等3株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种植物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芒果炭疽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植物资源,为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种植物为材料,用80%无水乙醇提取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测定不同植物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20种植物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取物随着浓度的降低,抑菌作用逐渐下降。在供试质量浓度为100mg/ml时,丁香、藿香、肉桂、石菖蒲、五味子、黄连、大黄和虎杖8种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100.0%),其次是高良姜、黄柏、黄芩、益智和阳春砂,抑制率均达到了80.0%以上;在浓度为25mg/ml时,丁香、藿香和肉桂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抑制率100.0%),其次是石菖蒲,抑制率为81.0%;对采后芒果进行接种炭疽菌试验结果表明,丁香和藿香提取物处理显著抑制了芒果果实病斑直径的扩展。[结论]丁香和藿香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分解菌群的筛选组建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滤纸液化度及纤维素酶活性为指标,从土样中筛出77株、粪便中筛出22株、菌库49株中进一步筛选出分解滤纸及秸秆能力较强的三株菌,通过初步鉴定分别为绿色木霉、哈茨木霉和饲料芽孢杆菌,其中筛选出的单菌株利用纤维素的能力较低,以绿色木酶为最好。但通过各菌株的配合,使其混合发酵,可使纤维分解能力明显提高,且三菌混合培养产酶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刘天霞  刘雅琴  赵福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06-18407,18437
[目的]选育能利用木糖产乙醇的菌株。[方法]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能够发酵戊糖产生乙醇的酵母菌株,并对所得菌株进行发酵性能研究。[结果]选出了1株能利用木糖产乙醇的菌株b-11。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11耐乙醇浓度为5%,对数生长期为12~18 h,在50 g/L的木糖发酵培养基中发酵48 h时乙醇浓度达到最高值3.105 9 g/L,木糖利用率达82.52%,糖醇转化率是理论转化率的16.36%。[结论]该研究为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判断对357细菌活性物质相对浓度的方法即生长直径法,同时指出,抑菌圈不能有效地反映357细菌活性物质的相对浓度。生长直径法研究表明,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时间可影响357细菌活性物质的分泌量,而pH值对用乙醚从水溶液中萃取活性物质的效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对荷花腐败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为荷花的健康生产及荷花腐败病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抑菌圈法和对峙培养法从106株供试拮抗细菌中筛选对荷花腐败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确定生防菌分类地位,通过与其他6种作物病原真菌的对峙培养了解生防菌的抑菌谱,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明确生防菌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从供试的106株测试菌株中筛选获得4株对荷花腐败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其中以DR1菌株的拮抗效果最佳,抑菌带宽为9.8 mm.DR1菌株的拮抗谱较宽,对供试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DR1菌株对荷花腐败病的平均防效为41.83%.根据16S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并其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将DR1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拮抗活性、耐热性和抗逆性强,且有较宽的抗菌谱,在荷花病害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草莓病害生物防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平板稀释法从20份根围土样中分离出67株芽孢杆菌,用异步培养法筛选出对草莓灰霉菌和立枯丝菌核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22个,其中对2种病原菌有一强一弱拮抗作用的菌株9个,对2种病原菌均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5个。朱10,12,34和63还对梨轮纹病菌和玉米大斑病有拮抗作用,表现为广谱抗菌丝,其中菌株10和12对4种病原真菌均有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应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从烟草根际分离到的细菌进行烟草赤星病拮抗性鉴定,对其中对烟草赤星病菌拮抗性较高的一株细菌利用细菌16S rRNA通用鉴定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和田间抗病性试验。[结果]共从烟草根际分离120份细菌,有6份对烟草赤星病病原菌具有一定拮抗作用,其中1份细菌拮抗作用明显,定名为BS06-1。将该细菌的16S rRNA测序结果登录NCBI网站进行Blastn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SD-2同源性达到96%,与枯草芽孢杆菌BCRC 14718同源性达到95%,证明该菌属于枯草芽孢杆菌。田间试验证明该菌株BS06-1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结论]BS06-1细菌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明显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藏雪莲"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西藏雪莲"转接纯化3次后对其进行整体切片镜检,并用加有CaCO3的鉴别性培养基,利用乳酸菌溶钙性产生透明圈将其与其他菌区分。所获得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共鉴定出乳酸杆菌2株、双歧杆菌1株、乳酸球菌3株。最后对这些菌株的发酵性能进行测定,并进行组合发酵试验,从中获得人体有益菌和性能优良的乳酸复合发酵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