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盐碱地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有效分蘖少、有效穗数少、产量低、化肥对土壤二次污染等问题,于2019年在黑龙江省泰来县盐碱地水稻生产中进行添加微生物菌剂、纳米硅肥和传统施肥的对比试验,通过调查水稻产量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含量,明确其增产效果及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和纳米硅肥显著提高盐碱地水稻分蘖数、叶绿素值、叶面积、根长、千粒重、有效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同时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含量。试验结果为盐碱地水稻肥料的施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盐碱地水稻高产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已成为危害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盐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特征的影响,揭示水稻盐胁迫响应机理,提升水稻抗盐胁迫能力,发掘盐碱地生产能力,对实现盐碱地水稻增产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盐胁迫下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特征变化,从离子胁迫、渗透胁迫、氧化胁迫与营养失衡等方面概述了盐胁迫导致的水稻应激响应及能量代谢特征,总结了盐碱地治理方法和提高水稻耐盐胁迫能力的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途径,提出了基于优化能量代谢培育耐盐碱品种、研发耐盐栽培技术的建议,为盐碱地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盐粳68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2003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该品种较辽宁省水稻主栽品种辽粳294株型好、产量高,生产中平均产量650kg/667m^2,较对照增产10%以上。具有米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在生产上极具推广潜力,在水稻育种上展示出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滨海盐碱地特点,在坚持泡田洗盐和选择耐盐品种的前提下,经过多年探索和优化,总结出了稻草还田,培育耐盐壮秧、科学运筹肥料、优化灌溉用水、综合经济防治病虫草害等5项水稻栽培关键栽培技术,使滨海盐碱地上的2600hm^2水稻连续5a平均单产8355kg/hm^2,比毗邻场、乡增产8.8%。  相似文献   

5.
盐粳68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2003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该品种较辽宁省水稻主栽品种辽粳294株型好、产量高,生产中平均产量650kg/667m2,较对照增产10%以上。具有米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在生产上极具推广潜力,在水稻育种上展示出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盐碱地旱育水稻秧苗,偏高的土壤pH能降低报系活力,并促进有害微生物繁殖,抑制报系利2州市分的吸收,造成植株代谢紊乱,抗病性减弱。同时,在旱育秧过程中,给水量的减少常会导致降低水对好气性寄生苗的抑制作用,减弱水对土壤PH值的调节功能。因此,盐碱地种水稻旱育秧苗容易发生立枯病。针对立枯病的致病因素,试验研究盐碱地应用“移栽灵”培育水稻壮秧的效果,为我地区盐碱地扩大使用移栽灵混剂增产稻谷提供科学依据,是十分必要的。1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移栽灵混剂,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敌克松,产自成都农药化学工业公司…  相似文献   

7.
滨海盐碱地水稻栽培关键技术的探索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滨海盐碱地特点,在坚持泡田洗盐和选择耐盐品种的前提下,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了稻草还田、培育耐盐壮秧、科学运筹肥料、优化灌溉用水、综合防治痫虫草害等5项水稻盐碱地关键栽培技术,使滨海盐碱地上的2600hm^2水稻5年平均单产8355kg/hm^2,较毗邻场、乡增产8.8%。  相似文献   

8.
<正> 一九八六年由农牧渔业部农垦局向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下达了杂交粳稻地优5(包括A30和S16两个常规品种)的大面积开发课题。为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使这批新品种尽早在水稻生产中发挥增产作用,经与有关单位协商,于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三日在大洼县由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主持召开了“辽宁省水稻新品种开发网”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9.
娄伟 《北方水稻》2019,49(3):52-54
辽宁省滨海盐碱地稻区是辽宁省水稻的主要产区之一,该区域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对辽宁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简要综述了辽宁省滨海盐碱地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目前辽宁省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展望了未来辽宁省滨海盐碱地水稻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施用禾康盐碱地改良剂能够降低盐碱地土壤pH值,提高秧苗素质和单位有效穗数及千粒重。水稻播种覆土后应用禾康10 ml/m2兑水均匀喷在苗床表面+水稻移栽前应用禾康1 kg/667 m2在本田兑水甩施的处理较对照增产4.1%~7.4%。  相似文献   

11.
水稻对盐胁迫的响应及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土壤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在耕地红线内的盐碱地约有9.3×106 hm2,盐胁迫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水稻是盐碱地改良的先锋作物,全面深入了解水稻对盐胁迫的响应,对盐碱地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盐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从渗透调节、离子平衡等生理层面以及基因层面阐述盐胁迫影...  相似文献   

12.
针对滨海盐碱地特点,在坚持泡田洗盐和选择耐盐品种的前提下,经过多年探索和优化,总结出了稻草还田,培育耐盐壮秧、科学运筹肥料、优化灌溉用水、综合经济防治病虫草害等5项水稻栽培关键栽培技术,使滨海盐碱地上的2600hm2水稻连续5a平均单产8355kgh/m2,比毗邻场、乡增产8.8%。  相似文献   

13.
盐粳939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9.5 kg/667 m~2,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10.4%,6个试验点均增产,增产幅度在2.9%~17.4%。该品种具有发芽势好、成苗率高、分蘖力强、抗低温、抗倒伏等特征特性,米质较优,适合在中晚熟稻区种植。在栽培管理上,应围绕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 在辽宁沿海和内陆分布有大面积盐碱地和低洼易涝地。除营口、大洼、丹东沿海老稻区产量较高外,余者多因地势低洼、土质冷凉、瘠薄、盐碱和栽培技术落后、耕作粗放致使水稻单产长期徘徊在五、六百斤之间。且有大片盐碱荒地和滨海滩涂尚未垦植,增产潜力很大,颇有开发价值。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充分挖掘滨海及内陆低、中产稻区的增产潜力,不断扩大水田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状况,我所在取得《辽宁省水稻低产区改造试验》开发技术、经济  相似文献   

15.
适合盐碱地施用的雪黎佳牌腐殖酸螯合肥与常规肥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雪黎佳牌腐殖酸螯合肥,水稻整个生育期长相老健清秀,长势较平稳且活秆成熟,功能叶片保持活力,抗病性明显增强。水稻增产效果明显,较对照分别增产21.6 kg/667 m2,54.1 kg/667 m2。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施地佳"土壤调理剂对滨海盐碱地水稻产量与光合效应的影响,以"盐丰47"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调理剂施入量的增加,各处理土壤盐分含量与p H值随之降低,单位面积水稻收获穗数与颖花量、缓苗期与N-n期叶绿素含量、齐穗期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随之增大;土壤调理剂施入量3.0 kg/667m~2的E2处理获得最高单产727.6 kg/667 m~2,比E1、CK处理分别增产了2.9%、4.8%。"施地佳"土壤调理剂可促进滨海盐碱地改良与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7.
从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演变、水稻品种的更新、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等方面概括论述了盘锦滨海盐碱地粳稻栽培发展情况,阐明了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重要影响,为滨海盐碱地粳稻栽培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研究完成功和大面积生产应用,是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为水稻大幅度增产开辟新的途径,把水稻生产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国粮食增产起了巨大作用。据我省1976年至1982年6年累计种植水稻1.48亿亩,其中杂交稻4020万亩,占27%,增产谷24.6亿斤,占同期水稻总增产数的56%。1983年我省农业生产多灾之年旱粮作物均受灾减产,只有水稻增产,其中杂交稻又获丰收,约增产3.56亿斤,起了以丰补歉,以水作补旱作的作用。这说明了杂交水  相似文献   

19.
前言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大国。人多地少、人增地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始终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国家繁荣、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的根本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全国粮食总产量要达到5000亿公斤,即在现有基础上增产500亿公斤的战略目标。国家科委从我国南方稻区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国家“九五”期间粮食增产目标,着眼于我国21世纪水稻科技与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把“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作为国家…  相似文献   

20.
富友33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选育出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生育期157 d,分蘖力强,属穗数、穗重兼备型高产品种,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0.5 kg/667 m2。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田间稻瘟病表现为抗病,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栽培管理应注意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