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酚棉品种浙棉9号和10号的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酚棉新品种浙棉9号和浙棉10号均源于常规棉品种(系)与低酚棉品种(系),杂交选育而成,具有其母本的丰产性好,生产潜力大和父本的结构铃性强,铃子大等特点,不仅表现皮棉产量高,纤维品质好,而且表现棉子仁中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适应于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许豆6号是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用自选杂交后代许9796与节间短、节荚数多、籽粒性状优良、产量高的许豆3号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豆20b9002。该品种具有抗倒、抗裂英、耐肥、耐旱、耐涝、丰产性能好、株型结构合理等突出特点。适宜河南省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短季棉新品种豫棉14号(原名宛早654),系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于1981年以高产优质早熟品系宛早258和高产夏棉中棉所10号的杂种一代为母本,与特早熟的辽棉9号为父本杂交,经过枯、黄萎病混生地,连续选择,培育而成。1991—1993年参加全国夏棉长江流域试验,1993—1995年参加河南省夏棉区试豫南片试验和生产试验,增产显著。1996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命名为豫棉14号。1豫棉14号的特征特性1.1高产稳产,适应性强豫棉14号参加全国夏棉第六轮长江流域区试,3年6省16点次试验,平均产量籽棉2336.25kg.hm(-2),皮棉…  相似文献   

4.
泉珍12号系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佳辐占/榕籼1号杂交,后代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常规早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0—2022年引进莆田市作早稻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总结了泉珍12号在莆田市作早稻种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新品种长麦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小麦长麦14号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团队以长麦2号为母本、“87042”为父本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1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麦20180002)。该品种2016—2017年平均产量为5251.49 kg/hm2,比对照丰强7号增产9.60%,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中部和西部、松花江和嫩江沿岸及低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湘棉18号的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湘棉10号和显性无腺体品系中5655杂交,再以湘棉10号为母本与杂交后代连续回交3次,再自交3次,在BC3F4中发现一变异单株,其根、茎、叶上都有腺体,但种子中腺体稀少,通过继续自交和选择,于1995年育成湘棉18号。湘棉18号具有植株有腺体、种子低棉酚的特性。种子棉仁的棉酚含量为0.0304%。1997~1999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试。皮棉产量1718.9kg·bm-2,比湘棉10号常规品种对照增产15.81%,比湘杂棉1号杂交种对照增产6.77%,为对照湘杂棉2号的92.83%。抗性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大面积试种未表现鼠害。  相似文献   

7.
黑河号大豆品种亲缘关系分析魏新民,吴纪安,张永库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自50年代后期开展大豆杂交育种以来,先后培育出(包括从外地引进杂交后代选育而成的品种)黑河3号、51号、54号、4号、5号、6号、7号、9号及苗头品系黑交...  相似文献   

8.
邵原早18号是杂交选育的早釉中熟品种,1990年~1996年在邵武、建阳、将乐及江西黎川示范3万多亩,突出表现:生育期理想,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合闽西北稻区作早稻种植。一、选育经过邵原早18号是温选/g米稻//惠优占而育成早釉品种,其选育过程是:1985年以温选八与意米稻杂交,在分离后代的中间材料中选到一单株作母本,其表现熟期理想,比78130早熟sd,植株结构合理,丰产性好,与新引进的优质、丰产,抗性较好的惠优占杂交,通过系谱和混合选择法选育而成,1985年~1990年在邵武本场,厦门集美,海南不同时空,不同的季节加代,并…  相似文献   

9.
秀丰占5号系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大穗型高产品种矮秀占为母本,以多穗型优质抗病品种丰富占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代经系谱选择法定向选育而成的感温籼型常规稻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2005年12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华苎3 号”是在新余麻与稀节巴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在品系比较试验中比对照细叶绿增产21 .44 % ,在区域试验中与高产对照品种华苎2 号产量相当;纤维品质优良, 年均纤维细度在2100 支以上, 且三季麻的纤维细度均达1800 支以上,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头, 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627 、1988 、2175 支,年均2263 支。在区域试验中,头、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492 、1984 和1944 支,平均2140 ;抗逆性强,对炭疽病亚免疫, 不感染花叶病, 抗旱耐渍,抗风性中等。  相似文献   

11.
浙春3号大豆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蔡建妹朱丹华朱申龙朱文英(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一、选育过程及产量表现浙春3号(原名8839)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83年春选用早熟高产杂交后代77Q4—13—56与中熟、高产、大粒型新品系列78—17进行人工杂交而育成。...  相似文献   

12.
83—21是四川绵阳市农科所以洞庭1号与陕3563杂交,后代在枯萎病圃经连续选择而育成的新品种。1991年4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丰产性好,抗病、优质、适应性强。1991年累计推广3.3万公顷。  相似文献   

13.
"华苎4号"是从稀节巴品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226.5kg,比对照细叶绿品种增产59.13%,在湖北省区试中较对照增产33.81%:纤维品质优良,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年均纤维细度2082支,在区试中经湖北省纤检所测试,年均纤维细度2239支;该品种植株高大整齐,出麻率特别高(鲜皮出麻率和鲜茎出麻率分别在14%和5%以上);"华苎4号"的抗逆性强,高抗炭疽病,不感染花叶病,抗旱抗风性强,但耐渍性略差.  相似文献   

14.
长白20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87—12为母本,以通31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需活动积温2 600℃左右,属中早熟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倒伏、耐盐碱、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的白城、松原、辽源、延边、通化、长春及黑龙江和内蒙的部分地区生育期间活动积温在2 600℃左右的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华苎 4号”是从稀节巴品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 ,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 2 2 6 .5kg ,比对照细叶绿品种增产 5 9.1 3% ,在湖北省区试中较对照增产 33.81 % :纤维品质优良 ,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年均纤维细度 2 0 82支 ,在区试中经湖北省纤检所测试 ,年均纤维细度 2 2 39支 ;该品种植株高大整齐 ,出麻率特别高 (鲜皮出麻率和鲜茎出麻率分别在 1 4%和 5 %以上 ) ;“华苎 4号”的抗逆性强 ,高抗炭疽病 ,不感染花叶病 ,抗旱抗风性强 ,但耐渍性略差。  相似文献   

16.
新稻27号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利用自育的优质品系90—6作母本,高产品系9704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在种植过程中表现出生育期适宜,米质优,产量高,抗病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9年3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7.
苎麻新品种“华苎4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苎4号”是从稀节巴品种自然杂品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226.5kg,比对照细叶绿品种增产59.13%,在湖北省区试中较对照增产33.81%;纤维品质优良,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年均纤维细度2082支,在区试中经湖北省纤维所测试,所均纤维细产2239支;该品种植株高大整齐,出麻率特别高(鲜皮出麻率和鲜茎出麻率分别在14%和5%以上);“华苎4号”的抗逆  相似文献   

18.
《花生学报》2008,37(1):13
花育25号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于1997年用鲁花14号为母本,花选1号为父本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19.
大豆新品种“濮海10号”是以“豫豆10号”为母本,“豫豆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高产、稳产、中早熟、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1998—2000年参加全国黄淮海中片区域试验,2000年同时参加全国大豆生产性试验。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濮海10号”。  相似文献   

20.
“华苎3号”是新余麻与稀节巴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 量高,在品系比较试验中比对照细叶绿增产21.44%,在区域试验中与高产对照品种华苎2号产量相当;纤维品质优良,年均纤维细诺2100支以上,且三季麻的纤维细度均达1800支以上,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头,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627、1988、2175支,年年2263支。在区试验中,头、二、三麻的纤维细度分别为2492、1984和1944支,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