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适当的加工处理和贮藏条件下,甘薯块根能保存10至12个月;但是由于腐烂、于物质、水分以及管理不当等因素,甘薯的贮藏损耗率可能达50%。因此,那些降低损耗又不使鲜薯粗制品质量变坏的改进贮藏方法具有格外的重要意义。在处理、贮藏薯块的过程中,块根经量了种种物理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甘薯块根与蔓  相似文献   

2.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食品加工的原料作物。甘薯种植分布区域范围广,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应提升其栽培技术水平,以适应高产的需求。该文对甘薯的生长习性进行概述,分析并总结了北方薯区甘薯栽培种植技术,提出应加强育苗管理,采取适期栽植、科学施肥、控制旺长、灌排水、病虫草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加强贮藏期间管理,旨在进一步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甘薯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美国甘薯居28种蔬菜作物栽培面积的第九位(58000公顷,1978),由于病害和贮藏损失的减产超过百分之十。Cummings(1976)指出,甘薯产量尚未达到其潜在能力的一半。在美国,由病毒、真菌和线虫引起的主要甘薯病害有栓心病、羽纹病、褐色裂纹病(以  相似文献   

4.
甘薯是无性繁殖的作物,因而人们对甘薯种子贮藏不大注意或很少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对甘薯种质的收集、鉴定和保存的兴趣日益增加。因此,在拟订甘薯遗传资源保存计划时,必须具有关于贮藏种子的生活力方面的资料。每一株甘薯实生苗与其它实生苗之间在遗传上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亲本的实生苗,它们之间的变异也很大。这是因为该种(2n=90)复杂的  相似文献   

5.
UV-C处理对甘薯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桥头产区的“高系14”甘薯为材料,分别进行10、20、30 min的UV-C照射处理,统计甘薯贮藏60 d内的腐烂率、失重率和发芽率,并同时记录5种生理指标的变化,以探讨UV-C处理对甘薯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显著降低了甘薯贮藏期间的腐烂率,但同时促进了发芽,而对失重率无显著影响。生理指标方面,30 min的UV-C照射提高了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减少可溶性固形物的损耗,并促进了POD、SOD和CAT的总体酶活性。综合来说,UV-C处理若要应用于甘薯贮藏保鲜,还需辅助使用其他的抑芽手段。  相似文献   

6.
淀粉水解力不同的甘薯品系贮藏期间α-和β-淀粉酶的变化TetesaA.Morrison等甘薯是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尽管它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但近几年的消费依然下降,原因之一是蒸煮后带有甜味(Kays,1988)。无甜味甘薯将增加其潜在的食味...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甘薯产量和干物质收获量,设法迅速缓苗,消除栽秧后的生育停滞是重要关键。日本栽培甘薯历来采取拔苗后在贮藏室存放数日再行栽植的方法。插条存放与贮藏在树木与园艺植物中均巳广泛应用,但对甘薯在这方面确切、有价值的试验报告很少。本研究用日本普遍应用的地膜覆盖栽培法,就薯苗存放处理对成活、块根形成、产量、干物质收获量的影响进行2年3个生育期的试验。  相似文献   

8.
甘薯皮色及表皮花青素在生长发育和贮藏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上一般根据甘薯的形状、大小、风味及皮色的优劣来评价其品质,尤其皮色深红的品种更受欢迎。因此,其栽培正向深皮色品种和系统发展。甘薯大多在秋季收获,其后约经半年贮藏时间后再上市。其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仅整个薯皮颜色变淡、失去光泽而且产生色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进甘薯的贮藏性和利用,应寻找经济实用的加工方法,使甘薯成为一种优质产品。本文论述作为食用、饲用和工业用甘薯的主要加工过程和利用。食用甘薯的加工和利用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鲜薯的食用方式有烤、煮、蒸或炸及做蜜饯。食用甘薯加工和利用的商业规模取决于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工艺技术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甘薯收获前的土壤状况会影响收获后薯块的品质和贮藏能力。在淹灌和低温的土壤条件下收获,对薯块的贮存品质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还能增加贮藏的腐烂率。这两种土壤条件都引起块根的不正常呼吸反应。虽然已知甘薯收获前低温而高湿的土壤状况会影响块根呼吸率、贮存品质以及增加贮藏腐烂等,但尚不清  相似文献   

11.
甘薯收获前雨水过多,土壤水分持续饱和,生产者就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薯块受淹的损害,表现在愈伤处理和贮藏期间失重过多,发生腐烂,贮藏寿命缩短。甘薯耐淹的能力,随品种不同而异。这种遗传变异各年之间反映也不一致,表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有很强的偶然性。人们需要更多地了解淹水损害甘薯的根本原因,以便有效地鉴别和培育对淹水  相似文献   

12.
川薯164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渝苏303作母本,川薯294为父本,经多年培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各级试验表明:川薯164高产、稳产、地上地下部分产量均衡,抗病性和贮藏性好,是集食用、饲用和淀粉加工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对美国各主要甘薯产区路易斯安那州、北卡罗莱纳州、田纳西州、密西西比州等地相关种子质量认证体系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甘薯普通种薯和脱毒苗两类种子认证体系,内容包括甘薯薯块和薯苗的种予分类及来源介绍、种子纯度标准、种子生产过程中的温室、田块标准及采收后贮藏标准等贯穿于整个甘薯种子生产过程的质量认证程序,以期为我国甘薯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甘薯的贮藏,分为愈伤处理后贮藏和一般贮藏。愈伤处理是使伤口或表皮下形成木栓层,以防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处理最适条件是,温度在32~33℃,湿度在90%,在这样标准条件下,放置5~6天,在形成木栓层后即完成了愈伤处理,然后迅速放热、贮藏。形成木  相似文献   

15.
已报导过马铃薯经电离辐射处理后,块茎可积累更多的还原糖,所增加的还原糖主要是蔗糖。但关于照射量和蔗糖含量的关系尚无确切的报告。本篇研究主要讨论γ-射线辐射对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糖含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马铃薯品种为 Danshku;甘薯品种有古溪十四号、农林九号和 L-4-89。Co—60 γ—射线的辐射量为2.85千戈瑞/小时~*。照射后马铃薯和甘薯分别贮藏于  相似文献   

16.
甘薯收获后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定的用途。在利用之前,须将薯块贮藏一段时间。无论贮藏时间多短,都可能发生病害损失。有些破坏性最强的病害,在甘薯起出后的几小时之内就会发生。例如,由 Erwiniachrysanthemi 引起的细菌性软腐病,在适宜的条件下,感染后四十八小时之内可使块根全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适当的愈伤处理技术(30~32℃、相对湿度90%,4~10天)和最适宜的长期贮藏条件(15.6℃、相对湿度90%),甘薯块根可保存一年而无萌芽和严重腐烂现象。愈伤处理和贮藏期间发生许多影响块根内部成分的生理变化。已有许多关于愈伤处理和贮藏数月后甘  相似文献   

18.
三、收获、贮前处理和贮藏(1)收获和贮前处理由于食用甘薯重视外观,若表皮脱落,商品价值就显著降低。在收获、运输、清洗、挑选、包装和贮藏等各种作业中引起脱皮的程度和数量,擦伤、切伤和破损等都因品种不同而异。因此,要按这些品种特性规定上市时期、贮藏方法和作业效率等。  相似文献   

19.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脱毒甘薯的优点、育苗、选地整地、施肥、栽插、田间管理等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收获和贮藏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1971~1986年,尼日利亚伊巴丹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的甘薯育种方案是,在巴日利亚不施肥的土壤上培育和试验甘薯新品种。鉴定出贮藏块根产量高达52吨/公顷的栽培品种(Ha-hn 等,1984)。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培育的高产甘薯栽培品种197个种薯做发芽试验,在美国进行无性繁殖和选择,在不施肥的低氮水平(全 N10克/千克)的砂壤土上(Oxic Paleustal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