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6-2007年贵州省粳稻品种(组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滇杂35和对照品种毕粳37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滇杂35在贵州山区具有很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超过平均生产水平的广适性,可在贵州粳稻栽培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扬育粳2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迟熟中粳稻品种。该品种具有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丰产稳产性好等特点,生产应用表现出高产水平和超高产潜力。根据扬育粳2号的品种特征特性和近几年的高产攻关经验,总结出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旱育壮秧、精确机插、定量肥水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3.
贵州高寒山区特指贵州省贵阳、毕节、安顺、黔西南、黔南等市(州)海拔1400m以上区域,是贵州粳稻主要栽培区,生产以一季中粳为主,由于受地理、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的影响,该区域内水稻生产水平相对较低。毕粳44是毕节市农科所根据贵州省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采用优势亲本组配、定向单株选择、混合选择、异地同步鉴定等育种方法育成的高产稳产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毕粳42号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根据贵州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及育种目标采用籼粳复合杂交、异地鉴定、单株定向选择、混合选择培育而成的耐寒抗病高产稳产粳稻新品种.表现耐寒抗病、高产稳产.介绍了该品种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5.
徐优631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用BT型中粳不育系徐9320A为母本、自育优质中粳恢复系1163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粳稻新组合,具有优势强、丰产性好、米质优、抗性较强、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对几个夏玉米品种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引进的几个夏玉米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掖单12、掖单4号及沈单7号表现较好,掖单13虽然高产,但稳定性较差.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按不同的生产水平和栽培条件,选择种植不同丰产性、稳定性的品种,以发挥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钵苗机插条件下,以中熟中粳稻连粳10号、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和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处理对不同类型粳稻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熟中粳稻最高产对应的秧龄处理为20 d,产量达710.68 kg/667 m~2,而迟熟中粳稻和籼粳杂交稻以秧龄35 d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749.26 kg/667 m~2和849.38 kg/667 m~2。可见,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最高产对应的秧龄不同,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茬口的安排和品种的生育期选择适宜的品种类型,才能充分发挥钵苗机插稻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非参数统计法在玉米区试品种综合评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秩次变量nij和n′ij;驴非参数统计量Pi、P′i、Si和Dj,对2000年毕节地区杂交玉米坡地组区试资料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玉米区试品种问丰产性和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S219是丰产性最佳品种;稳定性较好的品种有赫单4号、毕玉3506、毕2001,以赫单4号最佳;丰产性和稳定性均优良的品种有毕玉3506、毕2001,全部试点均对品种差异具有较高鉴别力,其中鉴别力最高的是毕节市汾河试点,发现了80.6%的差数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靖粳26号系由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粳稻新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优异的抗逆性,是一个适应性较广的优质、高产、耐寒、多抗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个杂交粳稻品种和20个常规粳稻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表明,相比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增产7.9%和8.6%,产量优势明显;杂交粳稻在株高、穗粒数、干物质量等性状上优势也较明显,表现植株高大、穗粒数多、群体物质积累量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产量受到穗粒因子影响最大,杂交粳稻高产品种选择和品种选育应该以穗粒数为重点,选育大穗型品种,常规粳稻受生育期影响较大,高产栽培应该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单季晚粳稻,并注重品种的穗粒协调;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初步筛选出适宜江淮区域种植的Ⅲ优98、金奉19、甬优7号等3个杂交粳稻品种和T418、淮稻5号、武运粳24、天粳2号等4个常规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在江苏淮北地区的推广应用,于2019年引进17个优质食味粳稻品种,以徐稻9号为对照,从生育期、抗逆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7个品种均能在安全齐穗期内齐穗(该地区安全齐穗期为9月15日前),生育期均处于安全期范围内。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7个,其中瑞华1903产量最高,达10888.5 kg/hm^2;圣稻022生育期最短,仅131 d;南粳518株高最矮,为95.7 cm。品质测定结果显示,武运粳1706整精米率和直连淀粉含量最高,分别达75.0%和16.2%;南粳5718、南粳518、南粳2728直链淀粉含量在10.0%左右,为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通过产量水平、农艺性状、生育期和品质等综合分析认为,供试品种中南粳518、南粳2728丰产性较好、株高较矮,且均为优良食味品种,生产中不仅产量潜力高、米质较优,同时早熟能有效规避低温危害和缓解淮北地区稻麦茬口季节紧张矛盾,适合淮北中熟中粳稻区人工栽插、机插和直播条件下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鉴定江西滨湖地区单季粳稻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对8个籼粳杂交稻品种生产力开展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这8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均可在江西滨湖地区作单季稻种植,但产量差异显著,甬优系列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其中,甬优12、甬优1538表现出超强的生产潜力,在滨湖地区种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安粳1580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用申优1号杂种后代系选而成的迟熟粳稻新品种,于202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丰产性好、食味性好等优点,适合在贵州中高海拔粳稻区种植,生产上应注意合理安排播期、适时早栽、科学管理肥水、加强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4.
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高产栽培目标、技术路径,揭示了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机插条件下南粳5718生育特性及稻米品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2019年,在淮安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对优良食味粳稻南粳5718在机插条件下的生育特性及品质特征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南粳5718的丰产绿色高效栽培及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3年机插示范,南粳5718表现出高产、生育期适宜、抗病害能力强、营养品质及食味品质较好等特点,可在当地进一步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适宜地膜覆盖栽培的棉花抗病、优质、高产品种,我们对山西南部棉区地膜覆盖棉花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品种的农艺性状与适应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关世武 《中国稻米》2012,18(1):70-71
龙联1号是以龙粳2号/空育131配组方式经系统培育选择而成。2009年成为黑龙江省农业良种化工1程中标品种,2010年审定推广。通过高产栽培,在生产中表现出丰产、出米率高、抗稻瘟病性强、耐寒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2~1994年江苏省抗桔萎病中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苏棉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并提出高产栽培途径是主攻每公要以铃数,兼顾提高单铃重,促进各产量因素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市场需求,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加快莆田市城厢区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组合)的推广,加速水稻良种更新更换步伐,确保农民种粮增产增效.城厢区农业局于2007年引进常规稻台粳8号进行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试验研究,2008年进行小面积高产示范栽培,为鉴定评价台粳8号及适宜推广区域提供科学依据.2 a试种表现产量高,米质优,稳定性好.现将台粳8号在莆田市城厢区的试种情况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试材,探讨了减氮密植对常规粳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粳9108和南粳5718在T1处理(较常规栽培减氮10%、增密15%)下的产量与CK(常规高产栽培)条件下基本持平,在T2(较常规栽培减氮20%、增密30%)和T3(较常规栽培减氮30%、增密45%)处理下的产量则较CK显著下降;T1处理下参试品种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与CK相当,T2和T3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群体颖花量与CK相比显著下降,结实率和千粒重亦低于T1处理和CK。本研究表明,适宜减氮密植处理可以实现常规粳稻节氮、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