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氮肥施用量与播期运筹不合理是目前西藏青稞种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西藏林芝采用不同氮素与播期的裂区试验设计进行青稞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喜马拉雅19产量影响不显著,而施氮量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播期、施氮量及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各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尤以施氮量影响最大;进而对不同施氮量下的青稞产量与影响产量的各农艺因子进行回归、通径和相关分析表明:在三个施氮区,影响产量较显著的农艺因子略有不同,但每穗结实小穗数和千粒重均为影响青稞产量形成的最重要的两个因子.在适氮区影响产量的农艺因子相关系数较高,不合理施氮区相关度偏低,甚至出现负相关.因此,西藏春青稞产量提高调控的重点应在每穗结实小穗数和千粒重,合理施肥可以促进各农艺因子相互协调,进一步促进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马铃薯》2017,(5):290-295
以中晚熟鲜食马铃薯品种‘东农31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和氮钾肥处理下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以便为该品种的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光合特性在不同因素条件下表现不同,氮处理对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极显著;钾处理对SPAD值和气孔导度的影响显著;密度处理仅对SPAD值影响显著。综合来看,SPAD值在施氮量为10 kg/667m2、施钾量为7.5 kg/667m2、密度为4 200株/667m2时最大;净光合速率在施氮量为15 kg/667m2、施钾量为7.5 kg/667m2、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最大;气孔导度在施氮量为15 kg/667m2、施钾量为12.5 kg/667m2、密度为3 400株/667m2时最大。三个因素条件中,钾素对产量影响显著,且在施氮量5 kg/667m2、施钾量12.5 kg/667m2、种植密度为4 2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3 150 kg/667m2;在施氮量15 kg/667m2、施钾量7.5 kg/667m2、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商品薯率最大,为71.29%。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蒜套棉适宜的施氮水平,以鲁西南植棉区主栽品种瑞杂818为试验材料,设置45、90、135、180和225 kg·hm-25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氮肥残留量、棉花生育期、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肥残留量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且生殖生长推迟,产量则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红米杂交稻金农3优3号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2022年在延平区王台镇开展了氮肥不同用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金农3优3号的稻谷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不同氮肥水平处理对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结实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影响;氮肥农学效率在施肥量之间的变幅较大,其中每667m2施氮量12 kg处理的最高,达11.9,而施氮量10 kg处理的最低,为9.12。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农学效率、经济效益等因素,金农3优3号在延平区种植推荐每667m2施氮量以12 kg为宜。  相似文献   

5.
缓释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缓释氮肥对棉花单株生物量及产量的效应,以期为棉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湘杂棉8号F1为材料,进行了常规氮肥和缓释氮肥不同施氮量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缓释氮肥处理的棉花株高、果枝数、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较常规氮肥具有优势。缓释氮肥处理的棉花产量均高于常规氮肥,并以施氮量240kg·hm-2的产量最高,达到4047.03kg·hm-2;480kg·hm-2施氮量次之,产量为4040.60kg·hm-2;较之等氮量常规氮肥分别增产10.18%、9.76%。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的产量形成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其有效穗数、千粒重与产量影响较大;在一定种植密度下,氮肥是影响有效成穗、粒重和产量的关键。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在盐城地区,施氮量229.3 kg/hm2和种植密度227.4万/hm2左右的栽培条件下能获得理论上的最高产量。不同环境条件下,应合理控制氮肥和种植密度,以达到节本高产。  相似文献   

7.
灌水与施氮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灌水使植株叶绿素含量(SPAD)增加、透光率减小,对产量无显著影响。施氮对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因灌水处理而不同,在不灌水条件下,增施氮肥增加叶片SPAD,提高穗位层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以施氮量375 kg/hm2时产量最高,较不施氮处理提高39.5%;在灌水条件下,增施氮肥增加各层LAI和SPAD,而使透光率减小,产量以施氮量225 kg/hm2时最高。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产量及氮肥高效利用看,高产玉米适宜的施氮量在225~300 kg/hm2之间,灌水与否取决于不同降水年型。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以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为核心的三熟模式配套栽培技术,提高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的产量,研究了小麦(A1)、豌豆(A2)、蚕豆(A3)及马铃薯(A4)4种前作处理和施氮0(B1),30(B2)和60(B3)kg·hm-23种水平对大豆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豌豆和蚕豆处理与前作小麦相比,提高了大豆茎粗、分枝数和R2、R8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了株高,其中,前作为蚕豆处理的大豆茎粗、分枝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比前作为小麦处理的高3.5%、5.9%和5.7%,产量也较小麦前作平均高197.94 kg·hm-2;不同前作下各施氮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表现不一致,前作蚕豆、豌豆处理,大豆株高和分枝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茎粗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前作小麦和马铃薯处理的大豆株高、茎粗、分枝数和产量则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所有处理中以A3B2处理组合大豆农艺性状较好,产量最高,即前作蚕豆和施氮30 kg·hm-2时有利于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农艺性状的改善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5,(6):53-58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不同氮素选择压力下的88份稻种资源苗期农艺性状与氮素营养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种资源苗期氮素营养效率相关性状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且受氮素选择压力的影响。同一氮肥水平下,不同稻种资源间的单株根体积、地上部干重、吸氮量和根干重变异较大,而倒3叶SPAD值、氮素利用效率和绿叶数的变异较小;不同氮肥水平下,各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单株根体积、根半径和冠根比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而苗高、黄叶数和单株总干重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小。在不同氮素选择压力下存在表征氮素营养效率的共同性状,与氮素利用效率偏相关显著的共同性状是倒3叶SPAD值,与氮素吸收效率偏相关显著的共同性状是倒3叶SPAD值和单株总干重。水稻苗期氮素利用效率筛选与鉴定的最佳施氮水平为高氮(60mg/kg),可行指标为倒3叶SPAD值;水稻苗期氮素吸收效率筛选与鉴定的最佳施氮水平为低氮(20 mg/kg),可行指标为倒3叶SPAD值和单株总干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粒精播花生生理性状和产量性状对密度和氮肥的响应。选择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鲁东丘陵地,作物两年三熟。2018和2019年,以出口大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12万、20万、28万株/hm2,分别表示为D1、D2和D3)和4个施氮量(0、50、115、18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50、N115、N180),于不同生育时期调查分析花生SPAD值、植株和产量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花生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在D2密度条件下,花生荚果产量较D1密度和D3密度分别高24.31%~45.04%和10.57%~15.13%,成熟期叶绿素含量分别高3.70%~27.82%和6.10%~18.94%,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高7.31%~32.34%和10.65%~34.59%,且差异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D2密度下,施氮量在50~180 kg/hm2范围内,花生荚果产量、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无氮处理,各施氮处理表现为N115 > N180 > N50 > N0,以施氮量为115 kg/hm2时花生荚果产量最大,较N50和N180处理分别提高了6.83%和3.90%,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和植株性状也协同提高。综合考虑生理性状、产量性状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单粒精播花生栽培在低密度12万株/hm2下,花生主要产量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施氮量为115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山东德州对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和棉花单作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其对棉花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探索了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单作棉花相比,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对棉花的株高、果枝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均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在不与粮棉争地的前提下,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同当地常规植棉(棉花单作)产量及纤维品质相当,又净增加了种植一季辣椒的收益。表明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在黄河流域棉区是可行的,并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施氮对灌浆期冬小麦不同叶片SPAD值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舍速率的变化,以冬小麦小偃22为供试材料进行小区试验,测定和分析了施氮后冬小麦灌浆期不同叶片的SPAD值及光舍速率。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小麦植株不同叶片SPAD值及光舍速率均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说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舍速率在植株上的分布特征相对固定,受施氮水平的影响较小。在施氮量小于90kg/ha时,小麦各叶片SPAD值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当施氮量超过90kg/ha时,小麦各叶片SPAD值变化趋势不明显。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速率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施氮量为135kg/ha时光合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施氮量对蒜后直播棉产量、品质以及效益的影响,以期制定适宜的氮肥运筹策略。以早熟棉品种鲁棉532和鲁棉551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氮量(0 kg·hm-2、45 kg·hm-2、90 kg·hm-2和135 kg·hm-2)对蒜后直播棉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株高增加,单株结铃数先升高后降低,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铃重和衣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棉花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9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高值,去除氮肥投入后的净收益与籽棉产量变化规律一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棉花需氮情况及经济效益,施氮量90 kg·hm-2为鲁西南植棉区蒜后直播棉推荐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早熟油菜直播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和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四川成都平原稻油轮作系统下早熟油菜直播高产的适宜氮肥用量及种植密度,以优质甘蓝型早熟油菜新品种‘重蓉油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直播条件下不同施氮量(0、135、180、225 kg/hm~2)及种植密度(30×104/hm~2、60×104/hm~2)对农艺性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株高、主花序长度和一次分枝数均随氮肥施用量增多而显著增加,株高和一次分枝数则随种植密度加大而下降;籽粒产量(2766.5~3186.5kg/hm~2)随施氮量增加(135~225 kg/hm~2)而呈升高趋势,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籽粒产量并无显著差异;氮肥偏生产力(20.5~14.2 kg/kg)和氮肥农学利用率(9.3~7.4 kg/kg)均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氮肥贡献率(45.0%~52.4%)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呈升高趋势;在施氮量135~225 kg/hm~2范围内,籽粒含油量无显著差异。在成都平原稻—油轮作系统下,甘蓝型早熟油菜直播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180 kg/hm~2,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玉米花生宽幅间作被认为是黄淮海平原缓解粮油争地矛盾,实现稳粮增油的种植模式之一。针对目前氮肥过量施用和豆科作物固氮被忽视的实际,2014-2015年在山东济南进行了玉米花生宽幅间作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下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作物籽粒产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间作玉米和间作花生分别在360 kg/hm~2。施氮水平上(按玉米带占地面积折算间作玉米田施氮量为141 kg/hm~2)和90 kg/hm~2施氮水平上(按花生带占地面积折算间作花生田施氮量为55 kg/hm~2)时达到较高产量,两年平均分别为7939 kg/hm~2和1845 kg/hm~2;继续增加施氮量,虽然间作花生株高增加14%,但收获指数降低了12%,产量降低12%。玉米花生间作体系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当量比两年平均为1.08;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不同施氮量梯度下,分别比玉米单作增加32.9%~43.4%和11.8%~69.2%。说明间作玉米带施氮141kg/hm~2、花生带施氮55 kg/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土地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是本试验条件下间作最优施氮量。  相似文献   

16.
以新玉9号为试验对象,设置覆膜与不覆膜滴灌条件下3个施氮水平(368.88、278.40和187.92 kg/hm2)及1个对照(当地灌溉施肥制度),共计7个处理,研究新疆地区覆膜/不覆膜滴灌条件夏玉米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梯度条件下,夏玉米各生长指标总体呈现出随着施氮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定量分析覆膜与不覆膜滴灌条件玉米各生长指标发现,覆膜滴灌玉米产量比不覆膜滴灌平均提高16.84%~37.32%,覆膜处理的夏玉米各生育期总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均值比不覆膜分别提高48.05%、18.14%、41.65%。因此,在南疆地区采用覆膜滴灌方式且施氮量在278.4 kg/hm2左右时可较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湘西烟地翻压豆科绿肥后的适宜减施氮量,以箭舌豌豆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减施氮量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绿肥箭舌豌豆后适量减施氮肥,可提高烤烟产量和产值,提高烟叶物理性状,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翻压绿肥箭舌豌豆还田可减施氮量9~18 kg/hm2,以减施氮量9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邵阳烟区稻茬烤烟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采用偏Eta2值分析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烤烟经济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不同烤烟经济性状指标的效应不一样,种植密度对烤烟上中等烟比例、均价和产值具有显著的高度影响;施氮量对烤烟均价、产量和产值具有显著的高度影响;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烤烟上中等烟比例、均价、产量和产值具有显著的高度影响。2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主要影响烤烟均价。3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以互作最大,占37%左右;其次是施氮量,占35%左右;种植密度最小,占28%左右。4邵阳稻茬烟区烤烟生产以种植密度16 667~18 182株/hm2、施氮量120~135 kg/hm2为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适宜黄淮稻区的18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田间种植,设置4个施氮水平(0、225、300和375 kg/hm^2),研究各品种氮肥利用率和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各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其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株高、有效穗数和全生育期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结实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关系;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单株谷重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随氮肥的施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隶属度函数和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综合评价氮肥利用效率最高的3个品种为连粳16117、连粳15号和新粮12号.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郴州欧阳海基地单元稻作烤烟的施氮量,调查分析了3种施氮水平下的烤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1)较高的施氮量对烟株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烤烟生长优势较明显。(2)较高的施氮量不利于上等烟比例的提高,但由于其产量高,产值也高。(3)兼顾烟叶产量和产值及生产成本,郴州欧阳海基地单元稻作烤烟施氮量水平应控制在150 kg/hm~2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