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M对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春玉米开花期喷施液体EM,夏玉米苗期追施固体EM,改善了玉米植株的生理特性,提高了玉米子粒产量。EM处理使春玉米叶绿素含量平均增加了26.2%,夏玉米叶绿素含量平均增加了33.3%;使春玉米的比叶重平均增加了4.9%;使夏玉米的叶片气孔阻力平均下降了57.5%,蒸腾速率提高169.2%,明显增强了玉米植株的代谢机能。结果施用EM使春玉米增产幅度达2.7%~20.1%,夏玉米达30%。  相似文献   

2.
玉米已成为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由于全省的气候条件比较复杂,不同生态区对玉米品种要求不同,决定了我省玉米品种类型的多样性。近年来,由于我省生产上玉米品种比较繁多,给玉米生产带来不同影响,使我省大部分地区的玉米品种得不到更新,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玉米生产。针对此种情况。锦州农业科学院紧紧围绕玉米升级计划,加强高产、优质、多抗性的玉米新品种选育工作,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锦单18号的成功选育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东营地区秋季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的迅猛发展,玉米需求增长迅速。根据本地区夏玉米生育期间气候特点、地力条件和黄灌区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促进东营黄灌区玉米丰产稳产的具体栽培技术,为本地区夏玉米种植提供技术保障,充分挖掘玉米增产潜力,达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确保产需平衡和粮食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调整玉米育种方向 加强专用玉米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瑛光  陈梅英 《玉米科学》2003,11(3):048-04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玉米作为国民主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全方位主攻的普通玉米高产育种方向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亦难有效抵御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玉米市场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巨大冲击。迅速调整玉米育种方向,全面转入专用玉米育种,重点突出高赖氨酸和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选育,兼顾人们食用和工业用玉米育种,并对各类玉米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开发,可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改善国民的膳食结构,有效地缓解加入WTO后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耐密型玉米的需肥特性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两年的探索试验,化验分析,已初步摸清了耐密型玉米的需肥特牲。玉米一生中干物质积累为“S”型曲线,秸秆干物质积累为对数曲线,子粒干物质积累为一直线。玉米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耐密型玉米普遍高于平展型玉米。玉米一生中氮积累为“S”型曲线,磷积累呈直线增加,钾积累为对数曲线。耐密型玉米一生中氮积累比平展型高20%以上,磷积累与平展型玉米基本一致,钾的积累耐密型玉米直至成熟达到最大值,平展型玉米灌浆中期达到最大值。无论是耐密型玉米还是平展型玉米,它们对氮、磷、钾吸收速度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均为氮、钾吸收速度是  相似文献   

6.
《玉米科学》2001,9(Z1)
作为玉米第三大省──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忽冷忽热。去冬以来,玉米价格大幅上升,农民热购玉米种子,多年的卖粮难变为收粮难。而1999年玉米价格下降,农民纷纷减少玉米播种面积。因此,有人认为玉米生产“走出低谷”,专家却颇感忧虑。 专家分析,玉米价格去冬以来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玉米播种面积减少,总产下降。近几年玉米市场不景气,积压严重,农民手里的玉米卖不出,亩效益较低,导致全国性的玉米播种面积减少。另外,1999年严重早霜及玉米越区种植,玉米质量极差,价格又较低,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由于玉米面积的大…  相似文献   

7.
发展我国特用玉米产业的意义、潜力与前景   总被引:62,自引:10,他引:62  
宋同明 《玉米科学》1996,4(4):006-011
特用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等。这些玉米都是近代科技的产物,来自普通玉米又高于普通玉米。它们都具有较高的遗传附加值,故也叫“增值”玉米,增加的价值通过加工或饲料试验从终端产品体现出来。文章简要介绍了这些玉米的性质、特征和用途,国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也分析了我国特用玉米目前的状况,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潜力和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几年在我国春玉米区大面积发生流行,给玉米制种和大田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根据玉米矮花叶病发病规律,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病毒危害,夺取玉米丰收。  相似文献   

9.
积极开发“三高”玉米,迅速形成规模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开发“三高”玉米,迅速形成规模效益庄铁成,魏凤乐,王佐会,孙玲,修维忠,姜岩,马玉波(长春市农业科学院,130111)“三高”玉米是指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和高淀粉玉米。高淀粉玉米以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比例又可分为混合高淀粉玉米、高支链淀粉玉米(又...  相似文献   

10.
张成和  刘爱国 《玉米科学》1995,3(Z1):021-024
河北省为玉米大、小斑病混合发生区,近年来玉米矮花叶病发病逐年加重。通过对河北省玉米生产上的11份主栽玉米杂交种和11份骨干玉米自交系对大、小斑病和矮花叶病的单独接种和复合接合鉴定结果看出,被玉米矮花叶病侵染的玉米对大、小斑病的抗性严重丧失,病级一般加重2~3级,病指增高40%以上,由抗病品种变成了感病品种,所以选育种植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时,必须同时兼抗玉米矮花叶病。  相似文献   

11.
徐志刚  安宁 《玉米科学》2023,31(5):183-190
2007年以来,我国玉米市场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了从临储政策到临储政策改革及价补分离政策的转变,由于玉米市场政策的不稳定,导致玉米生产、消费、贸易和价格均存在较大波动。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粮油中心、美国农业部(USDA)等数据来源,分析在不同的玉米市场调控政策下玉米生产、供需关系以及市场价格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玉米市场调控主要存在3个问题,需求端的玉米深加工业调控政策忽视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衔接,政策在短期内的逆转对玉米深加工产业造成了冲击,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玉米的生产支持政策忽视了玉米与替代作物的协调,放大了玉米及替代作物的生产波动;玉米市场调控政策过多关注短期态势,对供需关系的长期判断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本文提出玉米市场调控的优化建议,以提升玉米产业市场调控能力,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灌浆特性的差异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史桂荣 《玉米科学》1996,4(2):027-029
利用8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和8个同型普通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4模式分别配制杂交组合.在生育期间测定其灌浆特性.结果表明.普通玉米较高赖氨酸玉米在子粒鲜重、体积及干重等性状普遍为高.干重净生长速率普通玉米也较高赖氨酸玉米高,而鲜重、体积净生长速率表现为前期普通玉米普遍高于高赖氨酸玉米,而中、后期高赖氨酸玉米为高。配合力分析表明,普通玉米灌浆特性在遗传变异中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高赖氨酸玉米灌浆特性在遗传变异中以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分析高湿玉米收获、青贮加工、饲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以及在我国发展高湿玉米青贮的潜力和展望。相比玉米子粒直收和破碎等,高湿玉米青贮能够降低成本25%~30%,且具有和干子粒玉米相似的能量和蛋白。饲喂效果研究表明,使用高湿玉米青贮饲料产奶净能提高5%~10%,淀粉消化率提高30%~35%。同时,高湿玉米裹包青贮饲料可以安全存放2~3年。针对我国东北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玉米子粒收获后烘干、晾晒、仓储和转运条件受限等问题,推广高湿玉米青贮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应用前景,能有效缓解我国玉米供需矛盾、加强饲料供应能力和饲料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2019年中国玉米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中国玉米生物学研究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产出多项重要成果,中国玉米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稳步提升。在81个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玉米生物学研究论文366篇,比2018年增加了84篇。其中,在5年平均影响因子超过5.0的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83篇,比2018年增加了20篇,并突破性的在Science发表论文1篇,论文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366篇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玉米基因组学、玉米株型相关性状遗传调控、玉米子粒发育遗传调控、玉米穗部产量性状遗传调控、玉米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遗传调控、玉米养分利用遗传调控、玉米育种技术研究和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资源等。  相似文献   

15.
EM对玉米生理特性的产量的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春玉米开花期喷施液体EM,夏玉米苗期追施固体EM,改善了玉米植株的生理特性,提出了玉米子粒产量。EM处理使春玉米叶绿素含量平均增加了26.2%,夏玉米叶绿素含量平均增加了33.3%,使春玉米的比叶重平均增加了4.9%,使夏玉米的叶片气孔阻力平均下降了57.5%,蒸腾速率提高169.2%,明显增强了玉米植株的代谢机能,结果施用EM使春玉米增产幅度达2.7%-20.1%,夏玉米达30%。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湖南粮食作物结构不合理,玉米严重缺乏的现象,分析了全省玉米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因素,提出了解决玉米不足的方案,即“优化粮食作物结构,大力发展玉米生产”,阐述了全省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深州市常年种植夏玉米面积约4.3万hm2,近年来,玉米倒伏现象时有发生,令广大玉米种植户叫苦不迭。结合近几年农户的种植经验,针对近年来夏玉米倒伏现象,分析倒伏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玉米精准施肥模型与土壤多个参数有复杂的关系,且动态性数据量庞大、维度高、具有非线性强的特点,本文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存储、分析、共享的功能,运用神经网络较强的处理非线性问题的能力,对玉米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处理,构建玉米土壤实时监控云平台,进行基于优化RBF神经网络的玉米土壤养分施肥模型研究,明确模拟施肥量与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将该模型在农安县陈家店村应用,为玉米的精准施肥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基于云计算与RBF神经网络集成的玉米精准施肥模型与传统网络进行比较减少了误差,节约了时间,可为玉米精准施肥提供咨询指导,促进对玉米精准农田管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玉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因其喜暖湿气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仅次于美国。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的迅速发展,玉米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1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走势1.1全国播种面积及总产情况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除2003年略有降低外,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株型玉米叶片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叶片形态结构有一定差别。主要表现在紧凑型玉米叶表皮气孔数目多于平展型。上表皮多17.0%,下表皮多11.5%。紧凑型玉米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差别比平展型小。紧凑型玉米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多44%,而平展型多50%。两种株型玉米叶片维管束鞘中的叶绿体均位于细胞外方,呈半圆形排列。紧凑型玉米比平展型玉米叶片维管束鞘中叶绿体含量较多。两种株型玉米叶片中脉有一定差异,紧凑型玉米叶片中脉较宽且向叶正面凹陷较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